加味芪黄饮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研究*
2014-01-24于晓瑜蒙向欣
于晓瑜 蒙向欣 赵 威
(广州市中医医院·510130)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早期表现为微量蛋白尿,随着病程的发展尿常规检测可出现持续性蛋白尿、高血压和进行性肾功能下降,最终结局是发展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而需透析或移植治疗。由于糖尿病肾病发病隐匿,多数病人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且发展至尿常规持续显性蛋白尿,给治疗上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目前西医对于早期糖尿病肾病治疗方法有限。因此,对此期病人,尽可能研究一些更加有效的中药方剂,阻止或延缓病情的进一步恶化,已成为当今糖尿病和肾病学者十分紧迫的任务。
我们在长期的临床实践基础上,应用加味芪黄饮,配合合理的降糖、降压、调脂,经系统的临床观察,显示出较好的临床疗效,为了进一步科学、系统观察加味芪黄饮的治疗效果,我们进行了临床试验观察,具体试验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入选病所筛选84例均为广州市中医院住院及门诊患者。并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3例,男性24例,女性19例;年龄在39岁~74岁之间,平均年龄54.1岁;病程在8个月~10年之间,平均4.2年。对照组43例,男性21例,女性22例;年龄在41岁~72岁之间,平均年龄53.7岁;病程在10.5个月~11年之间,平均5.6年。2组资料基本一致,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糖尿病诊断符合1999年WHO标准。早中期DN按照Megnsen分期标准为DN第3期,即持续微量白蛋白尿期,肾功能正常[1]。
1.3 排除标准
(1)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危及生命的原发性疾病以及精神病患者;(2)肾脏原发疾病引起的肾功能不全患者;(3)妊娠或哺乳期患者;(4)糖尿病肾病已进行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者;(5)近期无口服或注射肾毒性药物史。
2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采用限制饮食中蛋白质的摄入量在0.7g/kg左右,以胰岛素或糖适平控制血糖在7.0mmol/L以下,有高血压者,用口服控制血压在130/80mmHg左右,血脂高者加服立普妥,配合适当运动。不论有无高血压,均服用依那普利片10mgq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加味芪黄饮。观察1个月后评定疗效。加味芪黄饮组成:黄芪30g,太子参20g,生地20g,泽泻15g,山茱萸10g,山药20g,茯苓15g,丹皮10g,蝉蜕15g,溪黄草15g,女贞子15g,白茅根20g。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3.1.1 安全性指标 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
3.1.2 疗效指标 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尿微量白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脂。
3.2 疗效标准
显效:症状、体征消失,24h尿蛋白定量<50mg,或尿蛋白较治疗前减少50%以上;有效:症状、体征减轻,尿蛋白较治疗前减少50%以下;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改变,治疗前后尿蛋白无明显变化(±10%)。
3.3 统计学方法统
计分析采用SPSS10.1软件,统计学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治疗前后应用配对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4 治疗结果
两组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05%,对照组为74.42%,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
表2 两组尿蛋白治疗前后比较
表3 两组治疗前后TG、TC、HDL、LDL 变化情况
5 分析讨论
现代研究认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代谢紊乱,患者血管紧张素活性增高,微循环障碍,血液呈高凝状态,血小板功能亢进、聚集增强,促进肾小球微血栓形成,微血管缺血缺氧,肾脏血流灌注不良,最后导致肾脏组织、血管内皮损伤。肾组织内上皮损伤,肾小球率过滤增加,微量白蛋白漏出;内皮损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及微血栓形成;系膜损伤,细胞外基质(ECM)增生,损害肾小球功能[2-4]DN早期的标志是出现微量蛋白尿,随着病情进展,中晚期可出现大量蛋白尿、水肿、肾性贫血、肾功能进行性下降,最终导致肾衰竭。约80%早期DN患者在随后10年内进展为临床糖尿病肾病,可见蛋白尿的持续存在是预示慢性肾脏病(CKD)进展的危险因素[5-6]。因此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旨在减少蛋白尿、降低血脂可以延缓疾病进展,从而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本研究数据显示加味芪黄饮可明显减少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蛋白尿,并能降低血脂,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蛋白对小管上皮细胞的损伤,从而延缓了糖尿病肾脏损伤的进程。
DN属于中医学“消渴”、“水肿”等范畴,病机为消渴日久,致气阴两虚,气虚则鼓动无力、阴虚血脉涩滞易于引起瘀血,阻于肾络,郁而化热灼伤肾精,精关不固,精微下泄而形成蛋白尿。一项文献资料证实[7]:在1341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中,中医辨证本证出现频率最高的证型是气阴两虚,兼证出现频率最高的是瘀血证。可见本病以气阴两虚为本,兼见瘀血湿浊,故治疗早期DN,中医应治以益气养阴、利湿化瘀。
笔者所用之加味芪黄饮,以黄芪为补气要药,善补脾气,又具利水法湿,能实土封堤,摄血藏精,为君药;太子参补中益气,生津复血;生地与黄芪,太子参相配,互相促进,增其补益之功;山茱萸滋补肝肾,涩精固脱;山药健脾补虚,涩精固肾;五药相配,滋养肝脾肾。茯苓补气健脾,泽泻利湿泄浊,丹皮、溪黄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女贞子、白茅根、蝉蜕止血。全方共奏益气养阴、利湿化瘀之功。
现代《中药药理学》记载,六味地黄丸可以降脂、降压、降糖、增强免疫功能、保护肝肾脏等药理作用[8],应用六味地黄丸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报道已屡见不鲜,本方中加用黄芪,现代药理学研究黄芪具有利尿消肿,改善蛋白质、脂肪和糖代谢,能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高脂血症和减少糖尿病肾病尿蛋白的排泄作用,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变化,减轻氧自由基损伤,抑制炎症因子,减少纤维生成等作用,因而能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发展进程[9]。方中溪黄草为广东产药材,具有清热利湿、凉血散瘀功效,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溪黄草可以增强免疫、抗炎、改善代谢综合征血栓前状态及前炎性状态[10,11]。加味芪黄饮的降尿蛋白、降脂作用可能与这些药理作用相关。
6 结论
本文结果可见加味芪黄饮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具有非常显著的疗效,治疗组有效率达86.05%。临证中还发现,该病越早期发现,治疗效果越明显,当出现显性蛋白尿达300mg/dL,且面浮肢肿不易消退者,加味芪黄饮可在不同程度上控制其发展。研究结果显示,在西医基础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加味芪黄饮治疗早期DN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24h尿微量白蛋白和尿蛋白水平,降低血脂,延缓DN的进展。综上所述,加味芪黄饮不仅具有减少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的功效,还具有调节脂代谢的作用,并且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朱禧星.现代糖尿病学[M].上海:上海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129、321-322
[2]阎海,倪青.糖尿病并发症妙方[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2:43.
[3]Matavelli LC,Huang J,Siragy HM.(Pro)renin receptorcontributes to diabetic nephropathy through enhancing renal inflammation[J].ClinExp Phamacol Physiol,2010,37(3):277-282.
[4]丁志珍,刘卫东.糖尿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华全科医学,2011,9(2):284-285.
[5]Zhang LX,Zhang PH,Wang F, et al. Prevalence and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CKD: A population study from Beijing[J]. Am J KidneyDis, 2008( 51) : 373-384.
[6]王德光,郝丽,戴宏,等.安徽省成人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肾脏病杂志,2012,28(2):101-105.
[7]李绍钦中医络病理论与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肾内科,2009.
[8]沈映君.中药药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9]金陵.黄芪、当归在肾脏疾病中的应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1,21(5):396-397
[10]何国增,范文昌.广东地产药材溪黄草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杂志,2011,21(9):243-244.
[11]肖树雄,黄诺嘉,林伟忠,马丽莎.溪黄草研究进展[J].中草药杂志,2000,31(12):950-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