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体性护理干预在预防产后出血中的应用

2014-01-24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6期
关键词:产程组间出血量

赵 颖

(沈阳市妇婴医院,辽宁 沈阳 110011)

整体性护理干预在预防产后出血中的应用

赵 颖

(沈阳市妇婴医院,辽宁 沈阳 110011)

目的研究评价整体性护理干预在预防产后出血中的效果。方法按照数字表法将我科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产妇980例分成对照组360例和观察组62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使用整体护理干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产后2 h及产后24 h的出血量。结果对照组患者发生产后出血6例、发生率为1.67%、观察组患者发生产后出血5例、发生率为0.81%、组间的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对照组患者产后2 h平均出血量为(138.4±25.6)mL、高于观察组患者产后2 h(92.3± 19.8)mL的平均出血量,组间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产后24 h平均出血量为(245.6±40.3)mL、高于观察组患者产后24h(164.3±33.8)mL的平均出血量,组间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整体性护理干预对临产妇进行护理,能够有效的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和产后出血的量,有助于产妇的快速康复,应用前景广泛。

整体性护理干预;产后出血

文献报道,中国目前产后出血的发生率高达分娩产妇的2%~3%,而 因产后出血导致的产妇病死率更是高达50%以上[1]。因此,通过整体护理干预达到有效的减少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成为护理工作的关键[2]。我科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使用整体护理干预的方法对产妇进行系统性的护理,并于常规护理的产妇进行了临床的比较,现总结归纳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产妇980例。按照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360例和观察组620例。对照组患者中年龄23~38岁、平均年龄(27.6±8.4)岁,孕龄36~41周、平均孕龄(39.4±2.5)周,经产妇124例,初产妇236例,使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中年龄21~39岁、平均年龄(28.1±8.9)岁,孕龄37~42周、平均孕龄(39.7±2.8)周,经产妇247例、初产妇373例使用整体护理干预方法。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各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组间的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使用整体护理干预方法。

1.2.1 健康宣教:通过健康宣传指导手册、视频影像资料、面授课程等多种手段对孕产妇进行健康宣教,使其了解导致产后出血发生的各种危险因素、掌握孕期的自我保健,能够掌握进行自我监测的能力[3]。

1.2.2 心理护理:心理护理应对孕妇进行全程的心理护理。研究发现[4],孕妇在孕期、待产期和分娩期均存在着紧张、焦虑和恐惧的心理。护理人员应当耐心细致的与患者进行沟通、详细的讲解在分娩过程可能遇到的情况,为患者创造出温馨、舒适的环境,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消除患者对产后出血的恐惧和焦虑,减轻不良情绪造成的宫缩乏力、产程延长等引起的产后出血。

1.2.3 产前的护理:产前护理人员应当认真的评估孕妇的身体情况。详细的了解患者的病情,及时的发现多胎妊娠、前置胎盘、多次人流、羊水过多、巨大胎儿等容易导致发生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5]。加强对此类患者的护理,于产前进行必要的准备和制定详细的护理方案。

1.2.4 产时的护理:产程的延长导致的产妇疲劳过度和大量的体力消耗、使得产后患者极易发生宫缩乏力,胎盘的剥离和娩出延长是导致产后出血的重要因素[6]。因此,在患者分娩前应当减少镇静药物的使用,防止造成患者的宫缩乏力,对存在产后出血危险因素的患者应当于胎儿娩出后及时的使用促进宫缩药物,采取宫底压迫沙袋等措施促进宫缩,防止产后出血的出现。密切的观察产程的变化,消除影响产程延长的因素,缩短产程、均有助于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①第一产程的护理措施:严密的观察产妇的身体情况,随时的了解产妇的宫缩情况、了解胎儿的胎心变化、掌握产程的变化。对产妇宫口的开大情况和胎先露的下降情况要定期进行掌握,详细的记录产妇的产程图,及时的发现导致产程出现停滞或者延长的因素,及时的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处理,做好进行手术的准备工作。对产妇应当进行心理疏导,缓解产妇的不安情绪,补充产妇足够的水分和能量,避免体力的过度消耗,及时的对宫缩过强导致产程过于提前的产妇进行指导,防止用力过早损伤软产道造成产后出血。②第二产程的护理措施:加强对产妇会阴的保护,了解进行会阴切开的指征、正确的把握会阴切开的时机,严格的按照无菌操作技术规范进行。加强存在高危产后出血因素患者的巡视和监护,及时的建立静脉通路,及时的完成急救和输血的准备工作。掌握宫缩药物的使用时机,可以在胎肩娩出后及时的使用宫缩素促进子宫收缩,可有效的缓解患者宫缩乏力因素引起的出血。指导患者正确的使用腹压促进胎儿娩出,防止对软产道造成的损伤。③第三产程的护理措施:在胎儿娩出后应当及时的钳夹和切断脐带,于强宫缩期间向下适度的牵拉脐带,同时反方向压迫子宫来促进胎盘的正确娩出。注意检查胎膜的完整性。仔细的对软产道进行检查,发现撕裂伤应当及时的进行缝合处理。

1.2.5 产后的护理:产后出血多发生于生产后的2 h,约占80%[7]。因此,护理人员应当严密的对患者进行巡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的变化、子宫高度和膀胱充盈水平,准确的计量患者的出血量,指导患者产后及时的排空膀胱、定时的进行宫底的按压、促进血块的排出。协助患者与进行早吸允、早哺乳、有助于促进患者的宫缩,有效的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对发现的患者出血量超过正常范围及患者的不适,应当及时的向医师报告并处理。

1.3 统计分析方法

数据的处理和统计分析使用SPSS20.0统计软件。发生率用百分比来表示,组间的比较用χ2检验进行;出血量用(均数±标准差)来表示,组间的比较用t检验进行。具有统计学差异为P<0.05。

2 结 果

对照组患者发生产后出血6例、发生率为1.67%、观察组患者发生产后出血5例、发生率为0.81%、组间的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对照组患者产后2h平均出血量为(138.4±25.6)mL、观察组患者产后2 h平均出血量(92.3±19.8)mL、对照组高于观察组,组间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产后24h平均出血量为(245.6±40.3)mL、观察组患者产后24 h平均出血量为(164.3±33.8)mL,组间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 论

产后出血是产科中常见的一种急腹症,通常将产后24 h的出血量超过500 mL定义为产后出血[8]。产后出血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因素。而导致产后出血的常见原因依次为宫缩乏力、胎盘和产道因素。近年的研究表明[9],心理因素、日常的保健和健康指导水平也对产后出血的发生尤为重要。因此,孕期、产前、产时和产后全过程的整体护理对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护理人员全面的掌握不同时期的护理常识、有效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正确的抢救措施等整体护理方法是预防产后出血发生的关键。本组研究中,使用整体护理方法的观察组发生产后出血的概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产后的不同时期的平均出血量也均低于对照组,表明整体护理方法对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和降低出血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应用整体性护理干预对临产妇进行护理,能够有效的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和产后出血的量,有助于产妇的快速康复,应用前景广泛。

[1] 何炎贞.产后出血的预防与护理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l2):112-115.

[2] 童亚琴.护理干预用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产后出血32例的疗效观察[J].2013,22(11):83-84.

[3] 李绥霞,李校军.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干预[J].基层医学论坛,2012,l6(21):2744-2745.

[4] 王彦芳,刘军节.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09,8(12):46-47.

[5] 潘雅珍,胡其英.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12B):46-48.

[6] 何欢.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产妇产后出血的作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34):79-80.

[7] 陈郁葱,潘琰梨,李映桃.预防剖宫产术后产后出血的护理干预[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6):2808-2809

[8] 韦迪霞.综合护理干预对产后出血影响的临床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0):42-43.

[9] 王小爱,白奇连.预见性护理在产后出血患者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4):354.

R473.71

B

1671-8194(2014)16-0361-02

猜你喜欢

产程组间出血量
达格列净对预混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更 正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
间苯三酚联合SRL998A型分娩监护镇痛仪在产程中的应用效果
间苯三酚联合缩宫素在产程活跃期的应用效果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
67例脑出血患者超急期中风急症证候与出血部位、出血量的关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