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农业生产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2014-01-24
(邵阳市农业技术管理处, 湖南邵阳 422000)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发展现代农业,要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确保国家粮食生产安全和农产品充足供给,前提条件是需要有良好的农业生产环境。长期以来,人们一味追求高产量而忽视了农产品的品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的需求不再停留在“量”上,而是在“质”上,要获得优质的农产品必须要有良好的农业生产环境。因此,农业生产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各相关部门的重视。
湖南省邵阳市位于湘西南,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光充足,具有优越的发展农业生产的气候条件。境内溪河密布,有5 km以上的大小河流595条,分属湘江、资江、沅江、西江四大水系,为农业用水提供了保障。全市农作物年播种面积稳定在410万公顷左右。从邵阳市的整体情况来看,其农业生产环境污染主要来自工业“三废”污染、农业污染及生活污染。要保护农业生产环境,必须在控制工业“三废”污染及农业污染的同时控制好生活污染,采取有效措施对各种污染进行综合治理。
1 工业“三废”污染
随着工业化程度的加大,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对农业生产环境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凸显。据初步统计,邵阳市现有工业企业生产单位37 602个,主要分布在36个行业中。其中,工业的支柱产业:化工、机械、纺织、轻工、建材等极易导致农业生产环境的污染。另外,分布在各乡镇的砖瓦窑对农业生产环境的影响也很大。
1.1 工业废水
2007年(数据来源于全国第一次农业污染源普查)邵阳市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为7 634.64万吨,重复用水量为5 886.75万吨,重复利用率为38.58%。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26 303.68 t。由于治理成本高,各企业基本没有建立污水处理设备,工业废水基本没有达标排放,而是直接排入沟渠中。不同的工业企业所产生的工业废水中所含污染物成分有很大的差异,如有色冶金工业所排废水中含有汞、砷、锡、铬等重金属污染物质;轻工业企业所排废水中常含有大量悬浮物质、硫化物和重金属(如汞、镉、砷等);化学工业企业所排废水中成分最为复杂,常含有多种有害、有毒、甚至剧毒物质(如氰、酚、砷、汞等)。每年各级农环部门都会处理很多起工矿企业废水污染农田、农作物的事件,工矿企业区周边灌溉水污染状况更是令人堪忧。
1.2 工业废气
大气污染对农业生产环境的影响和危害是人们极为关注的问题,已成为工业“三废”之首。据统计,2007年邵阳市工业废气排放量为262.52亿标立方米,其中燃料燃烧排放的废气为99.48亿标立方米。工业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35万吨,烟尘排放量为3.86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为4.51万吨。
调查表明,本市二氧化硫的年平均值在0.07 mg/m3左右,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通过对典型地区的降水进行检测,发现其化学成分中阴离子以硫酸根为主,阳离子以铵离子为主,属于典型的硫酸型降雨。酸雨可导致土壤酸化,使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如钾、钠、钙、镁释放出来,并被雨水淋溶流失,从而使土壤贫瘠,影响植物正常生长发育。酸雨造成的土壤酸化和水体酸化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会造成农作物的病虫害明显增加、作物产量下降等[1]。
更值得关注的是,本市各乡镇砖瓦窑较普遍,局部地域由于砖瓦窑产生的二氧化硫、氟化物等有害气体造成柑橘、水稻等作物污染的事件已占全年农业环境污染事件的50%以上。
1.3 工业固体废弃物
工业固体废弃物是指在工业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渣、粉尘、碎屑、污泥等。2007年本市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为130.84万吨,贮存量为10.83万吨,全年处置量为5.73万吨,综合利用量为114.26万吨。大部分固体废弃物都得到了有效的利用,但还有十几万吨处于闲置状态。固体废弃物在堆放过程中可以通过淋洗、吹扬、扩散等方式污染土壤、水体和大气等环境介质,可以说固体废弃物往往又是二次污染源。因此,工业固体废弃物对环境潜在的危险必须予以关注。
2 农业生产的自身污染
2.1 种植业污染源
种植业污染源产生的污染主要来自种植过程中化肥、农药、地膜等农业投入品和秸秆等生产废弃物。
2.1.1 化肥污染
人们对于化肥能提高农作物产量的认知度较高,为了追求更高的产量,肥料的施用量逐年增加。据统计,本市2007年化肥施用量为189 969 t(折纯量),比2002年的141 900 t增加了48 069 t,增长了33.88%。施入土壤中的各种肥料只有一部分为作物吸收,大量的营养物质有的从土壤中淋失,有的以气体形式挥发到大气中。我国化肥利用率的总体水平为30%~40%,其中:氮肥利用率为30%~35%,磷肥当季利用率为10%~25%,钾肥利用率为35%~65%[2]。由于长期不科学的施肥方法,本市农用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逐年减少,土壤结构破坏严重,土壤肥力下降,土壤退化严重。
2.1.2 农药污染
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会受到病虫草害的侵害,使用农药防治病虫草害是最为快速、最为经济的有效手段。农药在喷洒过程中会漂浮在空气中及落入水体中,据了解我国农药的利用率在30%左右。本市2007年农药使用量为9 177 t,按照30%的利用率计算,约6 423.90 t农药流失到环境中。虽然大多数农药在环境中能逐渐分解成无毒的化合物,但有的农药化学性质稳定,能较长期的残留在作物或土壤中,有的农药能代谢为毒性更大或致癌的化合物,如杀虫脒水解产生四氯磷甲苯胺。直到农产品收获时还会有残留的农药及其有毒代谢物,这些农产品被人长期食用或作为饲料通过家畜、家禽而最终进入人体,会引起慢性中毒。
2.1.3 地膜残留、秸秆及农业投入品污染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已经在农业生产中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然而,由于地膜强度低,在田间不易回收,同时,地膜又是高分子的碳氢化合物,在自然条件下难以降解,所以也随着地膜覆盖栽培面积的扩大,使用年份增加,耕地土壤中的残膜量不断增加。本市2007年农膜使用量1 724 t,残留量948 t,残留率54.99%,地膜的高残留给农业生产环境造成了“白色污染”。 残膜中的增塑剂等,同时还会影响土壤性质、土壤中水分的迁移等,以及作物根系的正常生长,从而影响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据调查本市农业种植过程中产生的秸秆20%左右焚烧或者随意堆放。焚烧过程产生大量的烟尘及有害气体造成大气污染,而随意堆放的秸秆随着日晒雨淋造成细菌孳生污染水体。另外,农药包装袋(瓶)等农业投入品的附产物的随意丢弃也极易导致水体污染,并占用土地及堵塞河道等。
2.2 畜禽养殖业污染源
2007年末本市生猪出栏数948.23万头,存栏数488.08万头;牛出栏数38.04万头,存栏数90.70万头;家禽年末出栏数5 001.80万只,存栏数2 833.90万只。据估算:一头生猪每天产生粪尿为7 kg、一头牛每天产生粪尿为30 kg、一只鸡每天产生粪尿0.15 kg[3]。若按此标准计算,2007年本市畜禽养殖产生粪尿4 611.69万吨。由于分散养殖和某些养殖场布局的不合理,养殖业缺乏统一管理,大部分的畜禽粪便露天堆放,成为污染周围环境的源头。有的养殖者还直接将废水废渣排放到池塘和河沟里,汇流入周边河系中,扩大了污染区域,从而引起人畜共病,加剧了水体的富营养化。
2.3 水产养殖业污染源
2007年本市水产养殖产量84 523 t,养殖面积27 650 hm2。据调查本市水产养殖废水基本上不经过处理直接排入农田或者外部水体。每年水产养殖过程中需投入数万吨的饲料、肥料及数千斤的鱼药。由于肥料的利用率有限、饲料利用不完全及鱼药的残留等,这样极易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同时,肥料中含有的重金属元素及鱼药的残留物或代谢物等也可能对农业生产环境产生极大的影响,并给人们带来健康隐患。
3 生活污染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人们的消费活动也越来越频繁,产生的污水、废气及生活垃圾对农业生产环境造成的污染也日益突出。据统计,2007年本市生活污水排放量为7 975.94万吨,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62 051.87 t;生活用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7 069 t,烟尘排放量为2 896 t,氮氧化物排放量为6 311 t,均未做处理而是直接排放,对环境质量影响较大。此外,城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为 22.30万吨,其中26.01%达不到无害化处理的要求,也对大气和水体造成了一定的污染。
4 治理对策
为了改善本市的农业生产环境,实现农产品的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促进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协调地向绿色产业健康发展,必须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对工业“三废”和城镇生活“三废”排放的管理,禁止利用污水直接灌溉农田,坚持国家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建设项目中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防止新的污染源产生。降低工矿企业周边和城市郊区大气污染物对农作物的危害和土壤的污染。
(2)加强对农业病虫草鼠等危害的监测,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农药。农业生产中农用化学物质的投入对保证农业增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过量或不合理地使用也会造成农业环境的污染,影响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减少农药污染的具体措施有[4,5]:①加强病虫害监测预报,及时发布信息,指导农民防治和合理使用农药。②认真贯彻农药安全使用标准,按规定使用农药,减少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③推广新型施药机械,改进施药方法,提高农药有效利用率。④大力推广无公害农药。相关部门需及时向社会公布推荐安全性好、防效高、选择性强、用量低的农药品种,大力推荐使用生物农药及其制剂,加大高效、经济、绿色环保型农药的推广应用力度。
(3)科学使用化肥,控制化肥使用量,提高化肥利用率,大力发展生物肥料。具体做法如下[6]:①增施有机肥,稳定化肥用量。坚持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以有机肥为主的施肥原则,提倡科学合理施肥及肥料的合理搭配。实行综合利用,充分积造农家肥。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推行秸秆还田。发展饲多、畜多、肥多、粮多的生态农业,促进有机物资源的多层次利用。②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③大力发展生物肥料,降低化肥使用量。生物肥料是一种以微生物为活性剂的有机肥料,通过菌肥中微生物生命活动的产物来改善作物营养条件。发挥土壤潜在的肥力,刺激和调控作物生长,改善土体环境。④开展畜禽粪便的处理与综合利用。⑤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政策。目前化肥的增产作用已为广大群众所认识,但对盲目施肥而引起的作物品质降低、环境污染以及对人畜健康的危害并未引起重视。要加强宣传,大力开展环保教育,提高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提倡科学施肥。注重农业生态环保效益,把化肥对环境的污染控制到最低限度。
(4)积极推进乡村清洁工程建设,解决农村生活生产污染。大力推广环境友好型技术,促进农业
生产和生活方式转变,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脏、乱、差的局面和耕地地力下降问题,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发展循环经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5) 大力推广生态农业新技术,不断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根据不同经济水平、地域类型和产业现状发展生态农业,抓住农业生态环境中的关键问题,实施生态农业工程,逐步形成猪—沼—粮(菜)模式,加工—养殖—沼气处理模式,果—草—畜—沼模式,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模式。应用生态农业技术,既发展经济,又改善环境。
(6) 加大农业行政执法力度,规范农业投入品市场,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湖南省农业环境保护条例》以及肥料、农药、饲料、兽药合理使用准则等相关法规,强化对农业投入类产品市场的监管,切实减少有毒有害物质对环境和农产品的危害。
[1] 张玉龙.农业环境保护[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75-76.
[2] 郭 林,罗迎娣,袁 琳,等.关于提高我国化肥利用率的探讨[J].河南化工,2007,12(24):6-9.
[3] 彭 里,王定勇. 重庆市畜禽粪便年排放量的估算研究[J]. 农业工程学报,2004(20):288-292.
[4] 王建军.提高农药利用率的对策[J].植物医生,2008,21(3):28-29.
[5] 孙明海,顾士莲,孔德生,等.当前农药使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04(S2):141-143.
[6] 刘 华.过量施用化肥对环境的污染及其防治措施探讨[J].甘肃农业,2005(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