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禽类草原生态养殖日新月异
2014-01-24冯立涛孙爱红赵军张卫东崔红兵金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畜牧水产草原站
文│冯立涛 孙爱红 赵军 张卫东 崔红兵 金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畜牧水产草原站)
通过在牧区推广禽类草原生态养殖技术,既利用了牧鸡、牧鹅、牧鸭的生物特性进行生物防虫,有利于草原生态保护和恢复,又提高了草原利用率,生产出禽肉、蛋产品,有利于促进农牧民增加收入。
随着国家对草原生态保护工作的重视和不断深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从实施城市周边草原禁牧和荒山绿化承包项目,到实施国家退牧还草工程、生物灾害综合防治项目以及全面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使得草原生态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和恢复。为了促进草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乌鲁木齐市在农牧区广泛开展了禽类草原生态养殖技术推广,既防控了草原虫害,又生产出受市民青睐的优质生态禽类肉蛋产品,使草原牧区农牧民有了新的增收渠道。
一、乌鲁木齐市禽类草原生态养殖现状
乌鲁木齐市一直非常重视草原生物灾害(蝗害、鼠害等)的生物防治技术研究和推广,先后实施了草原牧鸡治蝗技术推广、牧鸭治蝗试验研究、朗德鹅在草原治蝗中的运用推广、招引椋鸟等生物防控技术的研究推广和运用,对草原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目标。经过自治区科技兴新办公室的项目支持,政府引导,草原技术推广单位推广,使乌鲁木齐市草原生态特禽养殖产业得以快速发展。2012年出栏草原特禽20.4万只,防控草原虫害面积1.2万公顷;2013年出栏草原特禽32.3万只,防控草原虫害面积1.5万公顷。2014年预计出栏草原特禽50万只以上,防控草原虫害面积2万公顷以上。各区、县逐步形成了各具特点的生态养殖模式。
1.水磨沟区林下草地牧鸡养殖模式。林下草地养鸡是利用林下草地实施放养与补饲相结合的养鸡技术,它不但可生产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风味独特、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绿色鸡肉、鸡蛋产品,而且还可以对林下草地实施立体开发、以短养长,减少林地草地害虫,培肥土壤,提高林地草地单位面积收入。水磨沟区对养殖示范户统一订购的鸡苗及饲料予以补助,并义务提供相应的防疫及饲养技术服务。2012年有养殖示范户24户,生态养殖土鸡0.86万只,到2013年发展到51户,生态养殖土鸡2.7万只。经测算,每只鸡饲养成本在50元左右,销售价在120~200元,利润70元以上。同时,每年防控草原蝗害0.27万公顷。通过优良品种的合理选择,示范户的有效带动,传统饲养方式的大胆转变以及政策资金的大力支持,逐步形成了林下草地土鸡生态养殖与草原灭蝗、农家乐经营、农业观光有机结合的生态产业发展之路。
2.达坂城区农家庭院特禽养殖模式。达坂城区自然条件比较差,干旱少雨,风沙大,70%以上是荒漠草地,不合理的放牧利用造成草原退化日益严重,农牧业生产与环境恶化的矛盾是亟待破解的难题。发展庭院特禽养殖经济对当地农牧民生产、生活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为了保证引进雏禽的质量,该区从安全性较高的西安罗曼实业有限责任公司高陵祖代鸡场引进鸡苗。确定1~2户有丰富育雏经验的养殖户作为育雏基地,育雏时间为28~30天,发给农户散养4个月以上即可上市。该区发展养殖500只以上土鸡的大户有16户,2012年养殖土鸡2万只,2013年养殖土鸡3.6万只。为了解决养殖户卖鸡难的问题,由农牧部门申请了“百舍翁”土鸡品牌商标,政府对产品及品牌做了相应的宣传,由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确定合理的收购价格,将产品统一回收,屠宰加工,打出统一品牌,使农牧民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3.米东区农牧民合作社牧鸡养殖模式。米东区科技特派员在推广牧鸡治蝗技术、发展虫草鸡工作中,建立了柏杨河乡土鸡养殖示范基地和虫草鸡育雏基地。当地农牧民成立了乌鲁木齐市天苑凤隆养殖专业合作社,为农牧民发展土鸡饲养提供了组织保障和技术保障,实施了育、供、销一体的产业化经营方式。合作社与养殖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签订收购合同,免费提供技术服务,以生态养殖为出发点,确保了虫草鸡品种。合作社申请注册了“凤隆”牌虫草鸡,使柏杨河乡农牧民饲养的虫草鸡有了自己的品牌。2012年出栏虫草鸡10.6万只,2013年出栏虫草鸡20万只。每年虫草鸡防控草原蝗害0.67万公顷草原。合作社正在筹办成立凤隆牌虫草鸡的独立销售点和销售网络。通过合作社的成立,建立“合作社+基地+社员”的经济模式,逐步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服务网络,为农牧民稳定增收和解决农牧民剩余劳动力再就业问题创造了良好环境。
4.乌鲁木齐县设施农业特禽养殖模式。乌鲁木齐县以农牧业和生态旅游业为支柱产业,具有大量的从事养殖业的人口和草地、树林及蔬菜大棚,较好的旅游资源和销售市场促进了利用设施农业蔬菜大棚发展特禽养殖。该县在农牧区试验推广土鸡和蛋鸡之间的蛋杂土鸡品种,即父本选用肉质好、蛋质好、放牧性能好的我国优良土鸡公鸡北京油鸡、吐鲁番斗鸡、芦花鸡,与母本为高产商品蛋的罗曼蛋鸡进行杂交,利用蛋鸡的产蛋性能好、生产成本低,可规模化生产,杂交后生产出抗病能力强,肉质性能好,产蛋较多的蛋杂土鸡。全价饲料育雏40天后,分别选在山坡草地、设施农业蔬菜大棚放养,直到体重达到1.8千克以上销售。实行农牧结合、种养结合,发展生态循环经济,即符合无公害、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要求。同时无公害绿色畜产品又为种植业生产无公害绿色农产品提供了优质的有机肥料。
5.农牧业公司规模化生态养殖模式。新疆云龙谷农牧有限公司建立了草原禽类养殖示范项目区,根据禽类草原生态养殖的特点,要求禽类品种觅食性强、抗病力强、耐粗放管理。草原禽类养殖采取“生态放养+补饲”的方法。引进了麻鸡、拜城油鸡两个品种禽类。该公司2年生态养殖禽类共2.1万只,成活率92.2%。同时,积极探索草原生态养殖禽类的多种销售模式,建立自主品牌“龙岭”牌,进行清真食品和绿色食品认证。销售价格在(100~120)元/只,除去每只鸡成本60元(包括鸡苗、饲料、人工),平均每只净利润50元。
二、发展前景展望
1.草原生态奖补机制创造了广阔生态养殖空间。乌鲁木齐市草原资源丰富,牧区草原面积108.8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6.6%,落实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使草原牧区生态文明水平显著提高,促进牧业增效、牧民增收。蝗灾的发生是草原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全市的草原蝗害发生面积每年达4.7万公顷,其中严重危害面积达2.7万公顷。草原虫害严重发生的趋势,对农作物和草原植被危害极大,给农牧民生产生活带来很大影响。通过在牧区推广禽类草原生态养殖,既利用了牧鸡、牧鹅、牧鸭的生物特性进行生物防虫,有利于草原生态保护和恢复,又提高了草原利用率,生产出禽肉、蛋产品,有利于促进农牧民增加收入。因此受到广大农牧民和市民的欢迎。
2.林下草地生态养殖大有可为。乌鲁木齐市自2004年起对城市周边的1.1万公顷草原实施了禁牧,建立了一道绿色生态屏障。到2010年,城市周边禁牧草原植被得到较好的恢复,生态效益十分明显。监测数据表明:草原植物鲜重比禁牧前平均提高了230%,植被覆盖度平均增大了166%,优良牧草种类及数量显著增加。草地的群落总体特征发生质的变化,草地群落的高度、盖度、生物量都有所增加,而且增长趋势明显。加之,实施的荒山绿化承包项目,已完成荒山绿化造林0.69万公顷,形成了林草立体生态防护和保护体系,从而明显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为乌鲁木齐市可持续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而且,三北防护林和退耕还林等林下草地也是农牧民发展禽类生态养殖的良好资源。
3.农牧民合作社发展方兴未艾。乌鲁木齐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工作中要求,深入推进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每年支持新增50个合作社,农牧民入社率年增10%,2015年合作社覆盖农户达到30%以上。仅米东区计划利用3年时间建立100万只的虫草鸡育雏基地,专门给当地农牧民提供50日龄的虫草鸡,把生物治蝗和发展虫草鸡结合起来,每年可直接带动养殖户200多户,间接带动养殖户300户,可使养殖户每年直接增加收入5000余元,形成一个发展牧区经济的产业。同时,建立一个长期有效地农牧民生物治蝗团体,可持续有效的保护草原生态环境。
4.生态养殖产品市场需求巨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禽类产品安全无污染的要求更加高,草原放养的禽类采食天然牧草和草地虫类,且养殖环境好,时间长达120~150日龄,其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受到广大市民的青睐。据统计,乌鲁木齐市每天市场销售1.5万多只鸡,每年需求量约600万只。过去在肉鸡生产中占主导地位的生长快、饲料转化率高的快大型肉鸡,因肉质等方面原因其市场份额正在被生态散养土鸡所占据。水磨沟区具有很好的休闲农业旅游资源和交通优势,城乡结合部旅游业发展迅猛。乌鲁木齐县、达坂城区以观光旅游为主导产业,农家乐需要大量的禽类肉、蛋产品。禽类草原生态养殖不但可给乌鲁木齐市民或游客提供无公害禽类产品,而且还适应牧区草原禁牧、退牧还草、荒山绿化、保护自然生态的整体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