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危重患者的心理状况分析与心理干预探讨
2014-01-24张秀兰
刘 健 张秀兰 刘 玲
(济南市急救中心,山东 济南 250021)
院前急救危重患者的心理状况分析与心理干预探讨
刘 健 张秀兰 刘 玲
(济南市急救中心,山东 济南 250021)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危重患者的心理干预措施。方法通过对危重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总结出危重患者的心理特点并进行有效干预。结果对院前急救危重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是非常必要的。结论危重患者的心理特点是千变万化和错综复杂的,又遵循一定的心理学规律,正确评估危重患者的心理状态,才能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
院前急救;危重患者;心理干预
医学心理学就是研究心理因素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及其规律的学科,它把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运用于医学实践,从而满足人们防治心理疾患和心身疾病,提高健康水平,改善生活质量的需要。近几十年来,越来越多的人逐渐意识到:几乎所有的疾病在其产生、发展和转归过程中都与心理因素有或多或少的联系,心理因素与身心健康密切相关,心理因素与人格培养和人生发展关系重大。本文总结了院前急救过程中,从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以来本中心院前抢救的120例危重患者的心理状况特点,并进行临床分析,提出心理干预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是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院前急救出车抢救的危重患者中,筛选出120例意识清醒的危重患者,男58例,女62例,年龄18~60岁,其中急性药物中毒50例,急性心肌梗死22例,严重创伤者36例;严重烧伤8例;癌症晚期4例。所有病例均符合危重病的诊断标准。
1.2 方法
①直接观察法:通过对患者的行为表现,如动作姿态、神态、面容、语音、语调等,在安静、自然状态下对患者进行直接观察后再做心理评估。②交谈法:通过自由交谈,让患者自然而然的说出心里话。交谈的内容和方法都是围绕治疗的目标而组织的。③调查法:调查对象主要是当事人、亲友和同事,主要是患者家属;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患者的身份、既往史、社会地位、人际关系、人格特征、家庭情况、有无心理异常表现等。通过调查将患者的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在进行心理评估。
2 结 论
2.1 危重患者的心理状况特点分析
①恐惧和紧张心理:这种患者病情重,病情凶险,患者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进而感到心情极度紧张和恐惧,本组病例80%患者出现这种心理。②焦虑:这类患者往往因发病突然,症状严重,如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创伤、烧伤等,患者对疾病没有客观的认识,对病因转归不明确,主观上感觉危及生命,心理自然而然产生焦虑。③情绪休克:意外创伤给人们造成的打击,通常比疾病更为严重。在受伤早期,遭遇者对这种毫无先兆,突如其来的意外伤害完全没有心理准备,表现为异常的平静与冷漠,表情木然,少言寡语,任由医护人员救治,对各种医疗处置的反应平淡,无动于衷等,部分患者持续数天处于 “情绪休克期”[1]。这类患者多见于车祸、意外灾害等。④愤怒与敌对:药物中毒的危重患者多产生这种心理。危重患者患病后对自己的预后抱有期望,希望很快康复,但医护人员那紧张忙碌的身影,严肃的表情和各种监护仪器的使用,使患者的心理极不平衡,认为自己受伤或患病是不公平的加上看到自己的前途及事业受到影响,使患者自制力下降,产生愤怒,并通过心理防卫机制的转移作用,将怒气向家人、医务人员发泄,患者多带怒容,双眉紧锁,由于愤怒可表现尖叫,服毒自杀未遂者常更暴躁、易怒、可喊叫不止。⑤绝望:癌症患者多有这种心理。有些患者得知身患绝症后,不堪忍受疾患的折磨,特别是当患者身体极度衰竭和呼吸困难时表现得十分伤感,产生了绝望的心理。
2.2 危重患者临床心理干预措施
根据院前急救的工作特点,针对不同时期的患者心理,要采取不同的心理干预措施,做到有的放矢,这样才能达到临床预期效果。①稳定情绪,减轻患者恐惧心理:要稳定患者的情绪,医护人员必须操作技术熟练,配合默契、有条不紊,用娴熟的医术尽快解除患者的痛苦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还要求医护人员具有同情心和责任心,言谈举止上要给予必要的心理指导和适当的安慰,这样让患者对治疗产生信心,从而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同时还要做好患者家属的安抚工作,稳定患者家属的心理情绪,让家属能配合医护人员给患者提供更好地治疗环境。②注意医患沟通,建立科学合理的、良好的医患关系:面对危重患者焦急的心理状态,医护人员不但要对患者态度和蔼可亲,而且要让患者对自己充分信任,这时不管是语言和非语言交流都非常重要。通过对患者表情、肢体活动、手势及口形等观察来判断患者的表达意图,充分理解患者的焦虑心理,进行科学合理的医患沟通,建立良好医患关系。③心理干预与医疗急救同步进行:对危重患者在进行医疗急救的同时,还要进行心理干预。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和病情,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本组病例中全部实行心理干预和医疗急救同步,收到了良好效果。
3 讨 论
3.1 在危重症抢救方面,心理干预是一种无形的资产
我们对患者能够给予的应该是体贴和关心及高度的责任心,而不是仅有的同情心。你的微笑,你的落落大方,都能消除患者紧张的情绪,在你可以的范围内帮助他,减少他的痛苦,解除紧张抑郁的情绪,建立他对你的信任,适时地鼓励他,建立他对生命的信心,这样才能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
3.2 正确评估危重症患者的心理问题,才能对其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
我们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危重症患者的心理问题,要进行认真仔细的研究,通过与患者沟通,运用各种心理学的理论和技能,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使他们达到自身的最佳身心状态,才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4 结束语
总之,危重患者的心理特点是千变万化和错综复杂的,但它又遵循一定的心理学规律,我们医护人员要正确评估危重患者的心理状况,和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科学合理的沟通,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就能有利于患者病情得到有效的治疗。
[1] 庞素芹,张艳.危重患者心理研究和临床护理干预[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2(14):311-312.
R395.1;R471
B
1671-8194(2014)21-017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