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冠心病合并肺心病的临床治疗
2014-01-24张钰彬
张钰彬
(四川省岳池县人民医院心内科,四川 广安 638300)
探究冠心病合并肺心病的临床治疗
张钰彬
(四川省岳池县人民医院心内科,四川 广安 638300)
目的通过探讨冠心病合并肺心病的临床治疗方法,旨在为临床有效治疗冠心病合并肺心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合并肺心病患者86例,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的治疗方式,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有针对性的治疗,统计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通过基础治疗和针对性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总有效率72.09%,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治疗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病情及时诊断并给予综合治疗,能改善患者病情临床应用价值高。
冠心病合并肺心病;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肺源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合并肺心病,是临床常见的老年多发病,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咳嗽、胸闷、心悸、发绀、呼吸困难等症状,且患者受天气影响严重[1],目前随着我国老龄化逐渐增加,冠心病合并肺心病患者呈现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因此对冠心病合并肺心病进行准确的诊断并给予科学有效的治疗方式对冠心病合并肺心病患者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探讨冠心病合并肺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合理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临床治疗的冠心病合并肺心病患者86例,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51例,女性患者35例,年龄为46~81岁,平均年龄为52.67岁。
患者临床表现为典型或不典型心绞痛发作、较长慢性支气管炎病史、阵发性呼吸困难、胸部压迫感、持续性房颤、左室肥厚等,均确诊为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病程为1~11年,平均病程为5.22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病程上无显著差异,组间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治疗,治疗时要以增加患者肺部通气量为主,对患者进行平喘、化痰治疗,必要时要给予患者氧疗[2],为防止患者发生感染应适当使用头孢类等抗生素进行控制感染[3],同时血管扩张剂能显著增强心室活动能力、有效减轻心脏的负荷,强心利尿剂能缓解心脏衰竭的状态,适量采取地塞米松与氨茶碱进行静脉注射扩张患者支气管,必要时要及时给患者吸氧、吸痰治疗。
研究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病因、临床症状及合并相应的疾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首先要明确患者无相关用药禁忌,选择冠心宁、复方丹参来改善患者血液循环增强抗凝血液的效果,降低血栓的发生率[4];对心脏出现衰竭的患者要选择合适的时机适当增加洋地黄的使用剂量,同时联合见效迅速且效果显著的利尿剂,并严格控制患者的输液量要保证一天的输液总量<1200 mL[5];密切监视患者电解质水平,要及时补充电解质维持电解质平衡;合并心绞痛的患者应采用硝酸酯制剂或钙通道阻滞剂进行治疗;合并心肌梗死的患者应尽早进行溶栓治疗或急性冠状动脉成形术;对于合并左心功能不全的患者要严格掌握输液量与速度,应用多巴酚丁胺联合酚妥拉明进行静脉滴注;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治疗时应以纠正电解质紊乱,改善心功能为主,如果出现快速房性或室性心律失常,应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的药物;患者出现肺性脑病,要马上采用20%甘露醇利尿剂进行治疗[6];患者出现休克时,应及时补充患者血容量,对患者给予血管活性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并且还要对患者的酸碱失衡与电解质紊乱、心律失常等进行纠正。
疗效评价:显效标准为心电图,心脏彩超有显著好转,胸闷、胸痛、心悸、呼吸困难、发绀、水肿等临床症状消失,活动受限情况显著改善;有效标准为心电图,心脏彩超出现好转,胸闷、胸痛、心悸、呼吸困难、发绀、水肿等临床症状消失,活动受限出现减轻的情况;无效为心电图,心脏彩超没有明显的好转,胸闷、胸痛、心悸、呼吸困难、发绀、水肿的症状消失,活动受限情况没有改善。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量数据用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χ2进行检验,P<0.05时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研究组患者通过基础治疗和针对性治疗后显效35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显效27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72.09%,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慢性肺心病是肺组织、肺血管和胸廓的慢性病变导致肺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病情继续发展导致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厚、右心功能不全,使机体长期缺氧、红细胞增长、血液黏稠度增加,严重影响冠状动脉血流、引起心肌供血不足进而并发冠心病的发生[7]。在治疗冠心病合并肺心病时要首先改善患者肺部通气情况、解痉祛痰,同时要积极选用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保证水电解质酸碱度的平衡,同时因为冠心病合并肺心病患者年龄相对较大,伴有其他疾病患者较多,具体治疗方案还应根据患者的身体素质及不同病情综合治疗。本研究通过对比常规治疗方式和针对性治疗方式在冠心病合并肺心病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通过常规治疗配合针对性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在临床治疗冠心病合并肺心病时首先应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而准确的诊断,考虑患者是否合并其他疾病,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常规和针对性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1] 吴汝伟.冠心病合并肺心病127例临床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09, 4(18):134-136.
[2] 斐均,孙康云,沈冰.冠心病伴发慢性肺心病47例临床分析[J].新医学,2007,30(2):90-92.
[3] 艾娟,许惠军.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92例临床分析[J].中原医刊, 2006,2(4):27-28.
[4] 欧敏,马路,王琪,等.益肺活血颗粒治疗老年肺心病56例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5(6):419-421.
[5] 周连坤,王俊玲.老年肺心病合并冠心病28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1): 255.
[6] 朱卫星.关于肺心病合并冠心病心衰的诊断和治疗[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11(11): 189-189.
[7] 学会,谢雪云.肺心病合并冠心病86例的临床治疗分析[J].西部医学,2009,21(10): 1692-1693.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ZHANG Yu-bin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Yuechi People's Hospital, Guang'an 638300, 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clinically effective treatment designed to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MethodsDecember 2012 December 2013 in our hospital for treatment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ith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86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43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of patients given conventional treatment, the study group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treatment given to patients with a targeted therapy,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statistical groups of patients.ResultsThe study group patients after initial therapy and targeted therapy by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3.02%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total efficiency of 72.09%, the study group treated patients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efficiency, and P<0.05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significance.ConclusionConsidering the clinical treatment should be promptly diagnose the patient's condition and give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can improve the patient's condition of high clinical value.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Clinical treatment; Observation
R541.4;R541.5
B
1671-8194(2014)21-005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