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防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体会

2014-01-24李建伟

中医研究 2014年10期
关键词:后遗神经痛皮肤科

李建伟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河南郑州450000)

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是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为1.4% ~4.8%。其所引起的后遗神经痛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40岁以上者占21% ~40%,70岁以上占 50%,80岁以上占70%。特别对于高龄、高部位(头面部)、免疫低下人群,神经损伤较重,可致伤残,且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进程,发病率逐年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笔者长期从事皮肤病的临床科研工作,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满意,就其体会,概述如下,以抛砖引玉。

1 早期发现、阻止进展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除了和疾病严重程度、患者免疫功能有关外,早发现、早治疗、早预防,阻止病毒对神经的进一步损伤非常重要。早发现即是要对早期疑似带状疱疹的症状提高警惕,特别是对高龄人群(60岁以上)、发于头面部神经分布丰富部位、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皮损范围较大的患者,结合有劳累病史、发于季节变化时等诱发因素,当不明原因出现皮肤放射性、阵发性灼热、刺痛,便需要排除带状疱疹。该类患者的后遗神经痛发病率较高,皮肤科经常见到以心脏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肋间神经痛、肾结石等为初诊的患者,在1周后皮肤出现红斑水疱才转至皮肤科治疗,影响了初起最佳的抗病毒治疗。因此,针对这种情况,一方面需要加强医疗健康教育,使人们了解该病的特点,从而及时至皮肤科就诊;另一方面,对这类初诊患者需要认真鉴别区分,当临床症状不典型时,可酌情使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中成药(如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血府逐瘀胶囊),嘱患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发现红斑水疱及时就诊。对于部分顿挫性型带状疱疹,在排除其他内科疾病后,必要时可予抗病毒、营养神经治疗。一般而言,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可获得终身免疫,但临床上仍有部分患者罹患2~3次,机制不明,笔者推测可能与机体免疫逃避机制有关[1],需要临床提高警惕。此外,还有重视一些内科疾病与带状疱疹的关系,如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等治疗过程中,究竟属于并发还是继发,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2 辨病辨证、中西合参

带状疱疹的中医学证型相对比较单纯,目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皮肤科临床路径将之分为“肝经湿热”“脾虚湿盛”“气滞血瘀”3个证型,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笔者临床论治主张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辨病是认识疾病的主要矛盾,病因、病机相对恒定,也是该病区别于他病的不同之处;而辨证是认识疾病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辨证可依据上述证候展开,但仍需考虑气血阴阳亏虚的少见因素。从辨病的角度,结合带状疱疹皮损麻木刺痛的的局部症状,笔者认为“瘀”贯穿疾病的始终,早期伴随着“湿热”,后期伴随着“气血阴阳亏虚”“虚、实”均可致“瘀”,活血化瘀药物(当归、丹参、鸡血藤、延胡索等)的运用当贯穿疾病的始终,此有助于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生。陆德明等[2-3]临床研究证实:活血化瘀法早期运用有助于消除炎症,减轻疼痛。

对于带状疱疹病程超过3个月已形成后遗神经痛者,其治疗较为复杂、疗程较长。中医以活血化瘀、理气通络为基本治则,可参考血府逐瘀汤加减,具体方药如下:当归15 g,红花10 g,川芎10 g,白芍20 g,丹参 30 g,延胡索 15 g,伸筋草 20 g,鸡血藤20 g,莪术 20 g,川楝子 10 g,甘草 10 g。对体质健康状况良好者,必要时可予赵炳南先生全虫汤加减,方药如下:当归20 g,川芎10 g,白芍20 g,全蝎6 g,皂角刺10 g,威灵仙15 g,僵蚕6 g,蜈蚣1条,王不留行20 g,甘草10 g。加减:气虚者,加黄芪20~30 g、太子参30 g、白术20~30 g;血虚者,加白芍20~30 g、熟地黄20 g、阿胶珠15 g,其中大剂量白芍养血止痛效果良好;阴虚者,加石斛15 g、女贞子30 g、玄参12 g、麦冬15 g;阳虚者,加桂枝10 g、菟丝子20~30 g、葛根20~30 g。同时可酌加镇静安神药物,如生龙骨30 g、珍珠母30 g,可以降低疼痛敏感性,阻断疼痛恶性循环。夏少农[4]临床善用四重汤(珍珠母、牡蛎、龙齿、代赭石)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对病程长、痰湿阻络症状者,可尝试瓜蒌薤白半夏汤;有些高龄患者伴有便秘,临床上结合气血阴阳的不足,可配合运用四磨汤。

皮损疼痛局部可予刺络拔罐治疗,临床观察发现适当加大出血量,则止痛效果更佳。同时也可配合运用予红外线、微波针等理疗手段。特别值得重视的是对带状疱疹造成运动神经损伤者,早期电针介入治疗,对于恢复神经功能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在中医学治疗基础上,现代医学可选用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注射液营养神经以止痛,口服加巴喷丁胶囊(或普瑞巴林胶囊)止痛。

3 重视调摄、长期治疗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一般病程较长,疗程也长,因此,经过一个阶段(20 d左右)的治疗后,应及时评价疗效,以利于治疗方案的适当调整。评价疗效时可采用视觉数字评分法VAS,除了疼痛程度、睡眠及生活质量的评价之外,还要评价患者疼痛发作次数、疼痛持续时间、疼痛诱发因素等。某些情况下,疼痛程度虽未减轻,但疼痛次数减少、持续时间缩短,或原来衣物触痛明显至触痛减轻,都属于疾病好转中,需要维持方案继续治疗,并嘱患者避风寒、戒劳累,部分患者逢阴冷天气疼痛加重。一般而言,该病减轻的过程大致是“疼痛—麻木—瘙痒”。后期皮损局部瘙痒剧烈时,预示病情即将痊愈。瘙痒难以忍受时可予复方樟脑乳膏外用,约1周左右会瘙痒会明显减轻。需要指出的是,部分患者长期疼痛,疼痛耐受程度降低,处于焦虑状态,此时要关注患者精神状况,必要时可予曲马多片酌情运用,或者局部封闭疗法,以阻断疼痛状态的恶性循环。笔者认为:带状疱疹神经痛经上述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有效者,即可维持较长时间(3个月左右)的治疗;个别病情严重、效不佳者,可采用手术等治疗方法。

[1]Abendroth A,Lin I,Slobedman B,et al.Varicella - zoster virus retains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 I proteins in the Golgi compartment of infected cells[J].J Virol,2001,75(10):4878 -4888.

[2]王红梅,张明.陆德铭治疗皮肤病经验举隅[J].陕西中医,2006,27(3):323 -324.

[3]张立新,白彦平,宋佩华,等.活血化瘀法在带状疱疹初期治疗中的作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5(5):71-72.

[4]夏少农.中医外科心得[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73-74.

猜你喜欢

后遗神经痛皮肤科
带您认清带状疱疹,远离后遗神经痛——专访北京医院皮肤科主任常建民
中医康复护理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治疗护理中的应用
壮药酒的涂擦联合药熨法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应用观察
火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的Meta分析
磷脂酶Cε1在1型糖尿病大鼠病理性神经痛中的作用初探
皮肤科医生6招教你抗“冬痒”
皮肤科原料药等供应消息
皮肤科原料药等供应消息
联合应用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在带状疱疹神经痛治疗中的疗效评价
当归拈痛汤在皮肤科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