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采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的临床观察
2014-01-24朴武军
朴武军
(汪清县中医院,吉林 汪清 133200)
类风湿性关节炎采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的临床观察
朴武军
(汪清县中医院,吉林 汪清 133200)
目的探究分析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采用中医综合疗法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7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运用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34例治疗组和33例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治疗,患者口服双氯芬酸钠和柳氮磺吡啶,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内服、针灸等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疼痛关节数和肿胀关节数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率,明显改善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应用推广。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药内服;针灸;不良反应
目前,临床中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主要坚持标本兼顾的治疗原则,以综合疗法为主[1]。笔者对我院收治的3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实施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取得满意治疗效果,具体治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7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运用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34例治疗组和33例对照组,其中,治疗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62~74岁,平均年龄(69.2±3.2)岁,病程1~12年,平均病程(7.2±2.3)岁,15例早期,10例中期,9例晚期;对照组:男19例,女14例,年龄63~75岁,平均年龄(69.4±3.4)岁,病程2~13年,平均病程(7.5± 2.4)岁,14例早期,12例中期,7例晚期;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方面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2]:将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RA)制定的类风湿性关节炎作为诊断标准:①早起后,患者的关节僵硬超过1 h,且持续时间超过6周;②存在3个或者3个以上的关节肿胀,持续时间超过6周;③患者的近端指间关节或者掌指关节肿胀,持续时间超过六周。排除其他疾病导致发生的关节炎患者;排除伴有内脏严重器质性病变的患者。
1.3 方法:对照组患者主要给予西医治疗,患者口服柳氮磺吡啶(北京市燕京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0475;0.25 g)和双氯芬酸钠(湖北潜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2020273;50 mg),其中,柳氮磺吡啶0.7克/次,1~2次/天;双氯芬酸钠0.1克/次,1~2次/天。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医综合治疗,主要包括中药内服和针灸治疗,其中,中药内服配方如下:6 g川乌、30 g黄芪、12 g生甘草、9 g麻黄以及60 g白芍,根据患者症状给予加减治疗,水煎服后服用,1剂/天;针灸治疗:穴位主要包括三阴交、足三里、大椎以及膈腧等,根据患者的病变部位,为其选择适宜的配穴,首先对患者进行常规消毒,根据患者穴位对其针刺1~1.5寸,留针时间约为半小时,1次/天,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根据患者身体恢复情况,对其针灸时间进行合理调整。1个疗程为90 d。
1.4 观察指标: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疼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以及不良反应。
1.5 疗效评定标准[3]。治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行为活动恢复正常,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好转: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活动功能明显改善;无效:治疗后,患者的病情无变化甚至加重。
1.6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对比:治疗组患者治愈25例,占73.5%,好转7例,占20.6%,无效2例,占5.9%,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患者治愈15例,占45.5%,好转5例,占15.2%,无效13例,占39.3%,总有效率为60.7%。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患者的疼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对比:治疗前,治疗组患者的疼痛关节数为(11±7),肿胀关节数(5±4),对照组患者的疼痛关节数为(11±8),肿胀关节数(5±5),两组患者的疼痛关节数和肿胀关节数对比(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疼痛关节数为(3±6),肿胀关节数(1±1),对照组患者的疼痛关节数为(7 ±6),肿胀关节数(4±3);治疗组患者的疼痛关节数和肿胀关节数少于对照组(P<0.05)。
2.3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治疗组患者出现3例不良反应,其中,1例消化道反应,2例过敏反应,不良反应率为8.8%;对照组患者出现14例不良反应,其中,8例消化道反应,4例肝肾功能损害,2例过敏反应,不良反应率为42.4%;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3 讨 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系统性疾病,病因尚不清晰,手部、足部关节的对称性、多关节以及侵袭性关节炎症是其主要临床特征。患者主要伴有骨关节胀痛、疼痛等临床症状,活动过程中,患者骨关节伴有僵硬受限感,如发生病变会对体内某些内脏产生危害[4]。西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主要采用柳氮磺吡啶和双氯芬酸钠,其能够一定程度控制患者病情,有效保护肌肉和关节,但其具有较大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中医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主要受到内脏亏虚、外邪侵袭等因素影响导致,患者出现气血亏虚、肝肾不足后,使经脉气血闭阻不通,治疗要以缓急止痛、祛邪活络以及补益正气为原则,其能够调和患者内脏;在此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能够起到缓解疼痛、疏通经络的作用,实现中药内服和针灸治疗的互相联合,能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异常和血液循环障碍[5]。本组研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治疗,患者口服双氯芬酸钠和柳氮磺吡啶,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内服、针灸等治疗,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疼痛关节数和肿胀关节数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综上所述,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采取中医综合疗法,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并降低不良反应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1] 张英杰.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3,4(11):112-113.
[2] 白建,孟凡喜.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0,24(7):68-69.
[3] 刘益臻,赵国青,何羿婷.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影响因素分析[J].河南中医,2014,34(3):444-446.
[4] 刘晓萌,邓伟哲.中药汽疗熏蒸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30例[J].中医外治杂志,2014,23(1):28-29.
[5] 曾顺安,邓巧玲.羌防通痹汤配合穴位敷贴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5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2):31-32.
R593.22
B
1671-8194(2014)34-028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