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观察
2014-01-24陈英远
陈英远
(吉林省四平市妇婴医院儿科)
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观察
陈英远
(吉林省四平市妇婴医院儿科)
目的观察酪酸梭菌活菌散在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中的疗效。方法将2011年~2012年我科收住院的21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分为观察组118和对照组92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干扰素(重组α-1b干扰素注射液)1 μg/(kg•次),肌内注射,每天1次,连续3天,给予补液、补充钾、钠、氯、钙离子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酪酸梭菌活菌散口服,首次1000 mg,以后500毫克/次,用温开水冲服,4次/天,疗程3~7 d。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46%(115/11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04%(81/92),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疗效显著,且未见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酪酸梭菌活菌散;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
小儿病毒性肠炎最常见的病原体为轮状病毒。A组轮状病毒引起的婴幼儿腹泻遍及世界各地,以发展中国家为主。发展中国家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的主要原因是轮状病毒。轮状病毒性肠炎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该病起病急,易合并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严重威胁小儿的生命健康。为提高轮状病毒肠炎的治疗效果,两年来我院引进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取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2012年我科收住院的210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分为观察组118例和对照组92例,观察组118例,其中合并脱水42例,合并酸中毒18例,男61例,女57例,年龄4个月~2岁,<1岁77例。对照组92例,其中合并脱水31例,合并酸中毒13例,男49例,女43例,年龄4个半月~2岁,<1岁56例。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病例性别、年龄、病情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选定的210例患儿,治疗前与治疗后72 h,收集患儿新鲜大便,做大便常规和轮状病检测,治疗前患儿大便呈稀水样或蛋花汤样203例,稀糊便7例,见少数脂肪球94例,偶见白细胞12例。大便PCR检测轮状病毒均阳性。所选取的210例患儿均符合杨锡强,易著文主编第6版《儿科学》腹泻病诊断标准,秋、冬季发病,6~24个月小儿多见,每天排大便4~10余次不等,粪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部分患儿有发热,或伴呕吐,或伴有不同程度脱水。大便常规检查有白细胞少许,或脂肪球(+~+++),大便细菌培养均阴性,大便PCR检测轮状病毒阳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儿给予干扰素(重组α-1b干扰素注射液)1 μg/(kg•次),肌内注射,每天1次,连续3 d,同时给予补液、补充钾、钠、氯、钙离子,纠正酸中毒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酪酸梭菌活菌散口服,首次1000 mg,以后500毫克/次,用温开水冲服,4次/天,疗程3~7 d。治疗期间,以母乳喂养的婴儿继续哺乳,暂停辅食;人工喂养儿喂以等量米汤或稀释的牛奶。酪酸梭菌活菌散由青岛东海药业有限公司生产。重组人α-1b干扰素注射液由北京三元基因工程有限公司生产。
1.3 疗效评价标准:参考第二届全国小儿腹泻病会议制订标准:①治愈:经治疗24~48 h,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腹泻次数减少至≤2次/天,大便性状恢复正常;②有效:经治疗48~72 h,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腹泻次数减少至≤4次/天,大便性状明显好转;③无效:治疗72 h,临床症状几乎无改变或加重,大便性状无明显好转。
2 结 果
治疗组显效94例(79.66%),有效21例(17.80%),无效3例(2.54%),总有效率为97.46%;对照组显效56例(60.87%),有效25例(27.17%),无效11例(11.96%),总有效率为88.04%。以上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性(P<0.01),2组患儿均无不良反应发生。
3 讨 论
轮状病毒是引起秋、冬季小儿腹泻最常见的病原体。轮状病毒侵入人体到达小肠后,通过其外壳蛋白Vp4(吸附蛋白)与肠黏膜绒毛上皮细胞上的乳糖酶结合而进入上皮细胞。在上皮细胞质内增生并使其受到破坏、脱落。由于绒毛上皮细胞受到破坏,使乳糖酶等二糖酶减少,导致乳糖向其他单糖转化受阻,乳糖在肠腔内积聚造成小肠及结肠腔内高渗透压,使水分移入肠腔,导致腹泻和呕吐。轮状病毒复制过程中合成的非结构蛋白NSP4,在轮状病毒致病过程中起肠毒素的作用,可引起细胞内Ca2+水平升高,促使小肠黏膜cAMP水平上升也参与腹泻的形成。如腹泻及呕吐严重,可导致水、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的发生。本病为可逆性病理改变,黏膜常保持完整性。主要受损部位在小肠。轮状病毒肠炎呈散发或小流行,经粪-口传播,也可通过气溶胶形式经呼吸道感染而致病。潜伏期1~3 d,多发生在6~24个月婴幼儿,4岁以上者少见。起病急,常伴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无明显感染中毒症状。病初1~2 d常发生呕吐,随后出现腹泻[1]。大便次数多、量多、水分多,黄色水样或蛋花汤样,无腥臭味,常合并脱水和酸中毒,甚至出现循环衰竭,严重威胁小儿的生命健康。酪酸梭菌是人体肠道内的重要原籍菌。人体肠道内的酪酸梭菌和分泌的酪酸是肠黏膜再生修复的第一重要营养物质,并对肠免疫平衡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若小儿肠内缺少酪酸梭菌,酪酸分泌不足,就会引起肠道菌群失调和免疫失调,诱发小儿生长发育不良、消化吸收差、易腹泻和体弱多病等。酪酸梭菌活菌散,为酪酸梭菌活菌制剂,能耐受胃酸进入肠道,分泌肠黏膜再生和修复的重要营养物质酪酸,修复受损失的肠黏膜,消除炎症,营养肠道。并能促进双歧杆菌等肠道有益菌生长,抑制痢疾志贺氏菌等肠道有害菌生长,恢复肠道菌群平衡,减少胺、氨、吲哚等肠道毒素的产生及对肠黏膜的毒害,恢复肠免疫功能和正常的生理功能,本品对大鼠免疫性溃疡性结肠炎有显著治疗作用,能抑制1L-8、TNF-α等致炎性因子的过度异常表达,抑制抗结肠抗体IgG的过度表达,降低B淋巴细胞转化率,提高T淋巴细胞转化率,纠正肠免疫紊乱,恢复肠免疫耐受力,消除炎症、溃疡,有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同时酪酸梭菌在肠道内产生酶和维生素类有益物质,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因此,酪酸梭菌活菌散能迅速补充肠道酪酸菌和酪酸,提高小儿机体和肠道免疫力,有效清除轮状病毒,迅速消除炎症,修复小儿受损肠黏膜,快速恢复小儿肠道菌群平衡,建立生物保护屏障。应用该药能迅速缓解症状,明显缩短病程。并且在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96.
R725.6
B
1671-8194(2014)34-025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