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脏小结节性病变定性诊断中应用磁共振成像的临床价值分析

2014-01-24杨久波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34期
关键词:肿瘤性结节性磁共振

杨久波 赵 会

(松原市中心医院放射线科,吉林 松原 138000)

肝脏小结节性病变定性诊断中应用磁共振成像的临床价值分析

杨久波 赵 会

(松原市中心医院放射线科,吉林 松原 138000)

目的对肝脏小结节性病变定性诊断中应用磁共振成像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临床确诊肝脏小结节性病变患者47例,对其采取磁共振成像进行检查,并对磁共振影像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7例患者中单发病灶29例,多发病灶18例,共65个病灶,病理检查为肿瘤性结节38个,非肿瘤性结节27个;经MRI平扫发现肿瘤性病灶27个,动态增强扫描检出肿瘤性病灶36个。结论经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肝脏小结节性病变进行定性诊断的临床价值显著,值得关注并推广。

肝脏小结节;定性诊断;磁共振;临床价值

肝内小结节在临床上指单个病灶的最大直径在3 cm以内,以及2个结节的最大直径之和超过3 cm的病变,肝内小结节多发于乙肝、肝硬化患者,能演变为小肝癌,也会有小部分呈现为良性再生性结节[1]。对肝脏小结节病变进行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重大,近几年随着磁共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日渐完善,使得其在肝内肿瘤诊断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次研究中出于对肝脏小结节性病变定性诊断中应用磁共振成像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的目的,对我院收治的临床确诊肝脏小结节病变患者的磁共振成像资料展开了回顾性分析,现汇报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皆取自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肝脏小结节病变患者,共47例,其中男29例,女18例,年龄22~76岁,平均(48.9± 13.2)岁。在47例确诊患者中,有6例为健康体检中发现,有9例患者是由于出现腹胀、消瘦、乏力等症状到我院就诊发现,其余32例患者皆有乙肝病史,在定期常规检查中发现。所有患者皆同意配合此次临床研究,并签订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对以上统计的47例病理确诊肝脏小结节病变患者采取磁共振成像检查,并以病理结果为依据对磁共振成像结果进行评价,总结磁共振在肝脏小结节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1.2.2 检查方法:所需仪器为我院现有西门子AVANTO 1.5T超导磁共振成像仪,选择体部相控镇线圈,对患者展开常规MRI和弥散加权成像扫描,在扫描过程中患者取仰卧位,扫描序列包括:DWI序列在增强扫描前完成,经EPI-diff800FAST-DWI序列对图像进行采集,层厚为4 mm,层数为60层,层距为0 mm,矩阵为128×128。平扫包括有轴位T1WI,T2WI序列,MR增强扫描采取顺磁性对比剂轧喷酸葡胺,经磁共振专用的高压注射器自肘静脉注入,同时注入30 mL 0.9%的氯化钠溶液,流速控制在3 mL/s。在对比剂注射结束后延迟10 s扫描,间隔10 s进行1次扫描,共计扫描5次,层数为20层,层厚为5 mm,2 min时展开全肝延迟期扫描矩阵为256×192。

1.3 诊断标准:所的图像经高年资医师进行双盲阅片,做出综合诊断。诊断标准为[2]:肿瘤性结节:T1WI呈现出稍低或者是等信号,偶尔会出现稍高信号,T2WI呈现高信号,DWI呈高信号,经强化后多呈现动脉中晚期强化,门静脉期以后强化逐渐减退,经平扫和延迟扫描可观察到包膜样强化。良性结节:经常规脂肪移植下肝硬化结节T1WI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T2WI呈低信号或稍高信号,增强后与周围正常肝组织强化类似,或者是信号稍低,增生性结节在T1WI上多表现为较高信号,T2WI呈稍低信号或者是等信号,经增强扫描后,无明显强化。

2 结 果

本组47例患者中共有病灶65个,其中单发病灶与多发病灶分别为29、18个,肿瘤性结节与非肿瘤性结节分别为38、27个;经MRI平扫发现肿瘤性病灶27个(71.05%),漏检11个(28.95%),动态增强扫描检出肿瘤性病灶36个(94.74%),漏检2个(5.26%)。显然平扫肿瘤性病灶的检出率较增强扫描低(P<0.05);本组患者肿瘤性结节的病理类型包括: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小肝细胞癌31个病灶,肝内胆管癌3个病灶,原发肝脏淋巴瘤3个病灶,纤维板层细胞癌1个。本组47例患者中共检出良性以及不典型增生病灶27个,经MRI平扫检出20个(74.07%),动态增强扫描检出良性结节26个(96.30%),显然动态增强扫描对良性结节的检出率较平扫高(P<0.05)。

3 讨 论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3],我国近几年乙型肝炎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回升的趋势,在乙型肝炎肝硬化基础上很容易产生原发性肝癌,目前已经收到了广大医学工作者和患者的重视。肝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为手术治疗,但是多数患者在确诊后已经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因此肝癌的病死率较高,患者的生存期较短,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找到可以早期发现和确诊肝脏小结节性病变的诊断手段为目前临床研究者所面临的重大难题。

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日渐成熟,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临床疾病诊断和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临床实践中发现,磁共振动态增强空间的分辨率更高,图像通过三维重建后可获得相对CT更加丰富的信息,可以对病灶与周围组织的结构关系进行清晰的显示,并且通过多层面技术,使得个层面之间的扫描不存在时间差,磁共振扫描所需对比剂的量相对较少,且团注效果优于CT扫描,为目前肝脏疾病诊断的常用手段[4]。

本次研究中出于对肝脏小结节性病变定性诊断中应用磁共振成像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的目的,对我院收治的47例临床病理确诊肝脏小结节病变患者的磁共振成像资料展开了回顾性分析,经统计发现,经MRI平扫发现肿瘤性病灶27个(71.05%),漏检11个(28.95%),动态增强扫描检出肿瘤性病灶36个(94.74%),漏检2个(5.26%),平扫肿瘤性病灶的检出率较增强扫描低,这一结果与相关文献报道结果一致[5],证实了磁共振成像特别是动态增强扫描可为肝脏小结节性病变的诊断提供可靠的参考信息,临床价值显著。值得关注。

综上所述,磁共振成像在临床诊断中优势明显,空间分辨率高、经三维重建后可从图像中获得更多的信息,能够对病灶与周围组织的结构关系进行清晰的显示,在对肝脏小结节性病变进行诊断时的准确性较高,并表现出动态增强扫描的检出率高于平扫,这对于今后临床肝脏小结节性病变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关注并推广。

[1] 李勇,梁碧玲,张嵘,等.肝内结节性病变MRI信号改变与血供的关系[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9,30(2):195-199.

[2] 阳永康.16层螺旋CT与1.5T MRI对小肝癌诊断价值的对比分析[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2,40(6):638-640.

[3] 许万博,王光彬,刘小金,等.3.0T MR动态增强扫描及弥散成像联合应用诊断小肝癌的影像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2(6): 930-934.

[4] 阙松林,张文昌,邱丹红,等.3D-FSPGR动态增强联合DWI诊断肝内小结节病变[J].放射学实践,2009,15(3):1102-1103.

[5] 蔡磊,张晶,侯登华,等.3.0T磁共振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J].宁夏医学杂志,2010,17(7):325-326.

R445.2

B

1671-8194(2014)34-0070-02

猜你喜欢

肿瘤性结节性磁共振
胆囊肿瘤性息肉病变的临床、影像学特征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措施
MSCT对成人小肠套叠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磁共振成像不同扫描序列诊断肛瘘诊断价值
脑部CT平扫图像直方图分析鉴别肿瘤性与非肿瘤性脑出血
结节性筋膜炎的MRI特征性表现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介入治疗髂静脉肿瘤性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