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车马费

2014-01-24Jssie

视野 2014年3期
关键词:通稿票子新闻媒体

Jssie

从新闻单位辞职出来,我到省内一所高校宣传部门负责外媒宣传工作,与各路媒体的记者打交道。原先我一直有“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把握,但在实际工作中,我碰到了不少困扰。“车马费”就是其中之一。

平心而论,我还是记者时,有时也对车马费很关注,因为很多采访都安排在周末,单位无法派车。二三十公里的路,自己打车来回,路费花了不少,如果活动索然无味,稿件被毙,就有种“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吃亏感。这时候就很需要车马费的慰藉了。

刚好我们学校离市区比较远,所以每当有活动需要新闻媒体,都要给车马费补贴,记者才会应邀前来。最初是200元,后来物价飞涨,水涨船高,涨到300-500元,大牌点的记者看见三张票子还会面露不满。

我们每次去申报这笔经费时,还是会有严重的心理失衡感。“记者来一趟就轻轻松松拿走三张票子,还要我们写好通稿给他们,这钱太好赚了吧!”

最让我百感交集的,是把车马费递出去的过程。

有的记者一来就急着问:“哪里可以签到?”等装在信封里的车马费一到手,立马拿着通稿借口有事就跑。过后发现他按通稿原封不动发一个豆腐块,连修改润饰都没有。

有一个大报记者,每次我们供稿给他他都爱理不理,但每当有活动邀请他时,他都会迅速回复,并且单刀直入问车马费事宜,甚至在活动现场堂而皇之当面点数,再装入口袋,动作连贯,一气呵成。

也有很实诚的,二话不说就来了,认真采访,认真做笔记,信封给她,她还不好意思,再三推脱。一开始我以为她是新入行的,后来才发现对方已在新闻媒体工作多年。

更尴尬的是有一次,我打电话邀请本市一家平媒的记者,对方是个女的,电话中再三强调我们学校太远太偏,我只好明白告诉她:我们有车马费补贴。

对方声音立马抬高八度,那叫一个义正辞严:“我们新闻媒体不是因为有车马费就去,也不会因为没有车马费就不去。如果有新闻点,我打车都会去的!”说得我羞愧不已。

我跟同事一说,同事冷笑着告诉我,之前有次活动邀请该记者来,因为迟来没领到车马费,她还要求我们过后给她汇款转账。

所以每次我们接待记者,虽然表面恭敬客气,但心里却不是那么一回事。

猜你喜欢

通稿票子新闻媒体
7月新规来了!事关口罩、车子和票子,快看看!
“一村万树”绿色期权让“叶子”变“票子”
新闻通稿:写法、用法和看法
探讨网络新闻媒体与传统新闻媒体的整合
新华社通稿离“爆款”的距离只有一个好标题
时代召唤老区新闻媒体
新常态下的新闻媒体人
通稿何必“通搞”
品牌化经营椒子换来大把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