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谱之式,美与忧

2014-01-23陈凌

城色in生活 2013年12期
关键词:学戏油彩美兰

陈凌

认识美兰老师是因为母亲,母亲是戏迷,但说自己算不得上票友。她总是纠正我说,要真正懂了戏,唱得有几分出色的人,才能算得上票友。她只是痴迷,在花甲之年参加老年大学,报了两个关于京剧的班,一个唱腔,一个身段。刚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我有几分不解,那么大年纪的人了,去学学唱腔就好,还要做出身段,岂不是强人所难?母亲看出我眼底尽管只有一丝一毫的轻蔑,义正词严地说:“只会唱,哪算得上是学京剧?”

母亲是个好学的学生,不管风吹雨打,总是早早到了教室,跟着美兰老师学戏,正如她所说,不仅仅是唱腔,行头也是尽可能地做足配齐。我们一家人支持鼓励着,只是唯独脸谱,母亲是不好画的,她有还不算严重的帕金森症,左手情不自禁地抖动,这对于生活并无大碍,但是描画脸谱这样的精细活,是做不来了。

学期末汇报演出的时候,母亲邀全家人去看,她出场的时候我们都惊呆了。那是我从未见过的步入晚年的母亲的精神模样,画上脸谱的她,有一种神秘大气的美。我竟突然有一种冲动,想看看自己扮上的样子,于是在演出后哀求美兰老师,也为我画一次脸谱。美兰老师拒绝了,她说,不在戏里的人,是看不懂脸谱的。这话,说得我有几分惭愧。

是啊,这本就不是种简单的美。

美兰老师说自己也不是画脸谱的行家,只是唱戏唱了那么多年,了解了它的美,自然就有几分熟悉。她娓娓道来,通常现在所说的脸谱,都是指京剧的脸谱。其实早在宋院本和元杂剧的演出中,就出现了面部中心有一大块白斑的丑角脸谱。净角脸谱相传在中国戏曲发展之前,南北朝和隋唐乐舞节目中就出现了“假面歌舞”,面具就是脸谱的鼻祖。

据《旧唐书·音乐志》记载:“大面出于北齐。北齐兰陵王长恭,才武而面美,常著假面以对敌。尝击周师金墉城下,勇冠三军,齐人壮之,为此舞以效其指麾击刺之容,谓之兰陵王入阵曲。”这是齐人表演兰陵王戴面具击敌乐舞的记载。只是,戴面具演戏并不利于演员面部的表演,戏人们就用粉墨、油彩、锅烟子直接在脸上勾画。当时,戏班以露天演出为主,离戏台较远的观众往往看不清演员的面部表情,勾上脸谱使观众在远处就能一目了然。为了适应露天演出,所勾脸谱一般只用黑、红、白三种对比强烈的颜色,强调五官部位、肤色和面部肌肉轮廓,如粗眉大眼、翻鼻孔、大嘴岔……

想必这种原始的脸谱简单粗糙,符号化价值大于审美意义。西方的脸谱源自于需要天性释放的狂欢需要,在舞会上人人戴着假面,尽管有了角色,但不会有生动的表情,可谓是真真的假面,把文明的禁忌统统抛开,为的只是释放之后更好的禁锢。而东方的脸谱则完全不同,脸谱本身是为了固定一种形式,让人在这种形式里更好地担任角色,比起西方假面后的“背叛”,东方的脸谱更强调“坚守”。

脸谱并不容易画好,这种特殊的化妆艺术,要求做得人格外静心,当然,还必须懂戏,爱戏。印象中,最爱的电影《霸王别姬》里,程蝶衣为段小楼描画脸谱的桥段百媚千娇,他是不疯魔不成活的虞姬,何止是懂戏,他已经入戏了。只是,他的命运虽有几分不管不顾任性的霸气,在阴柔之美里还有几分缠绵悱恻的怨尤。当然,这只是脸谱文化小小的一部分展示,当真是小小的一部分。

美兰老师说,一直扮“旦角”的她能够驾驭的谱式有限。京剧中的脸谱通常用于“净角”和“丑角”两类人物形象上,生、旦角很少用。脸谱的色彩也十分讲究,看来五颜六色的脸谱品来却巨细有因,决非仅为了好看。不同含义的色彩绘制在不同图的案轮廓里,人物就被性格化了。

看美兰老师画脸谱,是在前不久的一个下午。她在电话里主动邀约,说如果真的对脸谱感兴趣,那就不妨来看看。接到她的电话,我心里又是小小的惭愧。

在她的教室里,有一面墙是大大的镜子。镜子里映出美兰老师在课桌前认真地调配着油彩,瓶瓶罐罐的斑斓间,是美兰老师熟练地拿起与放下,还有眼眸中流转着的笃定的美好。美兰老师告诉我,油彩是剧场化妆用的熔化油脂,我一边细细端详着那含有油质和颜料的稠状物,一边听美兰老师继续讲关于这颜料的故事。

她说,一般做人体彩绘的油彩和京剧脸谱所用的油彩是通用油彩,这种油彩的延展性好,上色能力强,不易脱妆。而古时脸谱上妆的主要原料以植物为主。比如不同颜色的花朵,用花瓣、花蕊等部位,用石臼捣碎,晾干,制饼。高级一些的可能添加一些油脂、香料等等。在《天工开物》中就介绍过制作染料的工艺,叫“杀花法”[1]。制作脸谱油彩的原理跟制作染布原料的方法大同小异。提取色素有两种方法,一是直接提取,用水煮出汁,滤去杂质,浓缩即可,一是要借助某些助剂或多次提取。

正在被画脸谱的学生是美兰老师的母亲,八十岁高龄的妇人,满头白发,精神矍铄。她说看女儿唱了一辈子戏,现在她的老伴儿和女儿的老伴儿都走了,两个人相依为命,想到跟女儿学戏,彼此陪伴的时刻更能彼此欣赏。

美兰老师笑而不语,只是认真地摆弄着零零碎碎的上妆用的工具。我羡慕她们之间这种说也平常的母女关系,有时候所谓的没做到,只是少了那份真诚的初衷吧。

画脸谱的第一步,需净脸垫底。把脸洗干净后,用手指蘸稀薄水白揉匀整个脸部,目的是揉去脸上的油垢,便于勾画。这一步是画脸谱的基础,洗干净脸,本身有一种仪式化的意味,洗脸的过程,也是隐去自己,入戏的第一步。

而后,便是定位和揉眼、鼻窝。只见美兰老师用细细的手指蘸稀薄白色抹出脑门、立柱纹和脸蛋的大致轮廓;再蘸稀薄的油黑定出眼、鼻窝的位置,并在眼窝内留出白眼珠。以上两步因均用手指完成,故称“指揉”。

接下来便是精细的勾画,笔要粗细适当的,先蘸较浓的水白勾出胆形印堂纹、眉窝、白色眉间纹、眼窝下白纹、花鼻窝白底、鼻窝旁两道白法令纹,再点出黑眼窝中的白眼珠,最后把下巴勾白。之后,用黑油彩笔重勾黑眼窝,留出白眼珠,再画小黑嘴窝。然后换毛笔蘸墨在白眉中间靠眼窝处勾出双钩形花纹,再在白下巴上勾出两道钩形纹。之后,便是勾红油彩。印堂中心的红色胆形纹用红油彩笔勾,并留好匀称的白边,填好翻鼻孔形象;再在白法令纹上套勾两道红线,线要细而有力,然后顺手勾上眉子的红梢和红嘴唇。

那层层叠叠的一道道手艺,最终形成了有些缥缈的美意。

我是外行,说不出角色的名字,只是,看到美兰老师微笑着完成,她的母亲看到镜中的自己如描画脸谱时那般的淡定与从容,一股由衷的敬意升腾起来。美兰老师说,勾脸是画脸谱最重要的,相对于揉脸和抹脸而言。

说完这些,她又悻悻地说,对于一个不懂得京剧的人而言,这些也没那么重要。我竟一时不知说些什么,所有的溢美之词都显得浮夸,在一个刚刚用双手创造美的人面前,那些肤浅的夸奖,真是可笑极了。

我开玩笑说,又是唱又是画的,哪一样我都不会,也都不懂,白白在艺校待了这么多年。美兰老师没再多说,倒是她母亲说了句,有心,就会懂。

或许,真的是少了那份心。

在艺校待了十几年,每每看到那些十来岁学戏的小伙伴们舞刀弄棒,结伴而行,明明一副孩童的样子,却已然艰辛地行走在求学的路上,心底总是泛出一种欢喜和怜惜。也萌生过,自己有了孩子,绝对不会让他去吃这份苦的想法。或许多半的父母都如我吧,现在学戏的孩子越来越少,戏曲系的同事们总是感叹,招生成了问题,即便是来学戏的孩子,也未必是真的爱戏。更不用说,即便是辛苦地学了,成了,也不像往昔,有那么多人愿意懂,愿意听。

爱戏的人虽不在少数,但真真比不过那些世间正流行着的新鲜玩意儿让人神迷。即便很多人喜欢唱上两句,也未必都愿意静下心来,细细琢磨,给自己漂漂亮亮地精美妆扮,更何况,描绘脸谱,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如若不是它那被世人夸大了的独特的形式具备装饰效果,脸谱这种艺术,怕是真的会如它的美那样,有一日缥缈了。

猜你喜欢

学戏油彩美兰
沈美兰:我的眼里容不下“垃圾”
曹海艇作品赏析
沈美兰落户上海
“戏苑”萌娃
第二次离婚
眼睛
FDA召回问题面部用油彩
记录生活经历 表达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