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闽北白鹅生产现状与未来发展展望

2014-01-23董晓宁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2014年1期
关键词:养鹅闽北鹅群

董晓宁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福州 350013)

闽北白鹅生产现状与未来发展展望

董晓宁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福州 350013)

为了促进福建省优良地方肉鹅品种的发展,以武夷山为中心深入开展福建省闽北白鹅养殖现状考察。闽北地区是闽北白鹅的孕育地,区位优势明显,随着优质肉鹅需求量的日益增加,发展前景较为广阔。目前,闽北白鹅产业发展虽处于上升趋势,但面临较多的技术难题,特别是优良牧草短缺、种质退化、鹅苗季节性供应、疫病防控不严、粗放管理导致的污染严重、养殖附加值不高等问题严重制约着闽北白鹅的健康快速发展。为此,在借鉴国内外肉鹅产业发展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闽北地区的优势条件,初步提出了促进闽北白鹅健康发展的立体循环生产模式。

闽北白鹅;循环;生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改变,营养、保健、无公害的鹅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养殖量也逐年增长,对科学养殖技术的需求亦日益彰显[1]。但鹅业生产技术领域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多以农户粗放散养为主,养殖收益不高[2]。为了进一步促进福建省鹅业的发展,针对目前福建省养殖量最多的优良地方肉用品种——闽北白鹅养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考察,并就如何提升闽北白鹅产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应对策,为福建省养鹅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1 闽北白鹅简介及产业的发展现状

福建省闽北地区属中亚热带农业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7℃,年降水量1 600~1 800 mm,气候温暖,水草丰盛;闽北地形复杂,山地丘陵重叠交错,众多的山塘水库,溪流山洞,为养鹅提供了宽阔的放牧水域。闽北白鹅是经当地群众长期饲养选育的优良地方品种,具有抗寒力强,耐粗饲,增重快,适应于山区水域及分散草场放牧饲养等特点[3]。

闽北白鹅全身羽毛呈白色,喙、趾、蹼均为桔黄色,上、下喙边有梳齿状横褶,眼大,虹彩呈灰蓝色,头顶有桔黄色的皮瘤,无咽袋。公鹅颈长,胸宽,头部高昂,鸣声宏亮。母鹅臀部宽大丰满,性情温驯,偶有腹褶。成年公鹅体重4.00 kg以上,母鹅3.62 kg。闽北白鹅平均初生重130 g左右,1月龄体重约810 g,2月龄约1 800 g,3月龄约3 200g,一般菜鹅饲养100日后上市,俗称百日鹅[2]。

闽北白鹅主要分布在武夷山、浦城、政和、松溪等县市,地理位置临近的江西省部分地区亦有少量存栏。其中以武夷山市饲养量最大,当地著名的熏鹅便是以该品种为原材料制作而成,饲养量亦逐年增加,尤其是在“武夷山市大王鹅业”、“岚谷锦秀园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等龙头加工企业、养殖合作社的带动下,闽北白鹅的养鹅已经成为武夷山市“十大”产业之一[3]。

2 主要存在的问题及技术需求

通过对闽北地区闽北白鹅产业的调查和考察,认为目前闽北白鹅养殖过程中主要存在优良牧草短缺、种质退化、鹅苗季节性供应、疫病防控不严、粗放管理导致的污染严重、养殖附加值不高等问题。

2.1 尚未形成种草养鹅观念,优质牧草短缺

发展规模养鹅业需要的人工种草还未被广大养鹅户充分认识和接受,目前仅有少量养殖合作户夏季种植部分皇竹草、杂交狼尾草等进行适当补饲,多为放牧鹅群采食河、沟、塘、湿地,滩涂、海滩、人工果林等地的野草,或以谷壳、粗糠为主要饲料饲喂。养殖规模较大的农户则通过种植谷秆两用稻草[4],供鹅群自由采食。但无论哪一种方式都存在冬季牧草严重短缺的问题,加上冬季是闽北白鹅的主要繁殖季节,鹅群营养得不到保障,严重影响养殖效益。

2.2 良种繁育体系缺乏

由于规模化养鹅生产起步晚,养殖规模小,生产设备简陋,长期以来处于自繁自养,缺乏人为组织规划,造成

近亲繁殖,品种退化现象。目前虽然部分公司、合作社进行有目标的选育、扩繁、改良、建立当地良种鹅的增繁,但缺乏系统的科学指导,导致规模小,良种核心群少。另外,新品种的引进带有自发性和盲目性,缺乏必要的科学调控手段,使生产和发展在自发基础上的盲目性现象比较严重,供应的种苗一致性、优质性问题较大。

2.3 鹅苗季节性短缺严重

闽北白鹅年产蛋3~4窝,每窝产蛋8~12枚,一般隔日产,年产蛋仅30~40枚,且周期性明显,母鹅每产完一窝蛋就开始抱窝,每次时间30~40 d。闽北白鹅的繁殖季节是每年12月到次年3月,其他季节的种苗供应基本处于空白。鹅产品加工企业是全年流水线生产模式,加上熏鹅的供应并无明显的季节性,这就依赖种苗的引进。引进的种苗价格昂贵增加了企业成本,并且容易导致疫病传播、种群杂化等问题。

2.4 养殖管理粗放,疫病防控不健全

目前多数养殖户还在沿袭传统的养殖方式,以压缩养殖成本为主要指导思想,形成了饲养管理粗放、饲养环境条件差、防疫环节空缺、不注重科学的饲养管理局面,由于养殖科技含量较低,反而增加了生产成本。另外,生产水平与鹅业发展不相适应造成市场竞争能力不强,不能满足规模化、产业化生产的发展需要,影响了养鹅生产的经济效益。

2.5 养殖污水无害化处理环节空白

闽北地形复杂,众多的山塘水库,溪流山涧,为养鹅提供了宽阔的放牧水域。粗放的管理条件,导致鹅群在水域排泄的粪污及冲洗舍栏等污水未经处理直接进入生态大环境。一方面大大增加了鹅群间疾病的传染机会,另一方面对水源的污染与闽北地区生态建设的大主题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进一步制约了闽北白鹅产业向规模化、高效化方向的发展。

3 闽北白鹅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3.1 大力推广优良牧草种植,全面转变养鹅模式

鹅是以草为主要饲料的水禽,提高对种草养鹅的认识是关键。利用种草推动养鹅,发展养鹅促进种草以增加绿化面积,是将养殖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重要模式。适合福建省养鹅的高产优质夏、冬季牧草品种较多,如黑麦草、紫花苜蓿、杂交狼尾草、大雀稗、菊苣等均为鹅用优质饲草,完全可以满足闽北白鹅全年对牧草的需求[2]。同时,在牧草饲料作物选择上要长短结合,以短期见效为主,富含蛋白质、柔嫩多汁叶菜类和禾草科结合,但以叶菜类为主的原则种植应以籽粒苋、苦荬菜、菊苣为主,搭配种植其他牧草,如谷稗、黑麦草等。草种合理搭配很重要,单一种不能达到营养全面,也很难做到全年供应青料。

3.2 明确目标,建立健全良种种鹅的繁育体系

种质水平是决定养鹅生产效益的内在因素,长期以来闽北白鹅粗放的饲养管理,缺乏科学系统的选育过程,加上盲目地引进外地品种,导致品种内部退化、杂化现象严重。为了缓解这一局面,应该通过科学的育种规划,明确育种目标,实行育种计划,在实现闽北白鹅优良特性的同时统一品种的体貌特征。具体来讲,由企业科研单位共同合作联合攻关进行系统选育,加速对闽北白鹅的改良,提高其生产能力,增加养殖经济效益,应有计划地建设资源场、保护场和保护区,并建立起闽北白鹅良种鹅繁育体系,为地方品种的推广、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3.3 开展闽北白鹅反季节繁殖研究,实现鹅苗全年供应

鹅的繁殖周期是由光照长度严格控制的,四季光照的变化导致种鹅的季节性繁殖活动,造成了雏鹅和肉仔鹅供应的市场需求季节性变化。为解决这一问题,科研工作者开展了大量鹅繁殖季节调控技术的研究,并针对不同的品种进行了相应的“反季节繁殖技术”试验。目前国内部分地方鹅品种(广东灰鹅、扬州鹅、马岗鹅等)均成功实现了品种的反季节繁殖,以满足鹅苗的全年供应[1]。由于反季节繁殖技术所采用的鹅必须经过长期的选育与驯化,而闽北白鹅在该领域的研究处于空白,因而,加强开展闽北白鹅反季节繁殖技术研究,是实现鹅苗全年供应的关键。

3.4 落实分区养殖,保证鹅群健康水平

通过养殖格局规划,促进各养殖户鹅群的分区养殖,防治疫病扩散及近亲繁殖现象,方便集约化管理,节约人工成本。同时需要加强建立鹅群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重点加强对小鹅瘟的PCR快速诊断技术的研究,防止疾病造成的养殖损失。

3.5 养殖污水无害化处理环节空白

目前鹅的高效生态立体种养模式有多种。其中“草、鹅、鱼”是通过建立小生态循环实现养殖污水的无害化处理。主要是将鹅群活动的水域建设为鱼池,鱼池水给鹅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而鹅排泄的粪便肥水,培育了养殖鱼所需的饵料生物,鹅的活动又增加了水中的溶氧,在循环中完成了鹅粪污的消纳,并实现了多重收益。据报道,鱼、鹅混养利润达到普通池塘养鱼利润的近3倍[5]。林下草地养鹅是当前推崇的一种新模式,该模式主要是在株间距较大的经济林、果林等种草,草地放牧鹅群,粪污作为有机肥供应草、林,完成粪污的消纳[6-7]。田伟龙等[5]研究梨园“草—鹅—果”种养结合模式,结果表

明该模式能提高梨果实单果重,增加梨园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变土壤脱氢酶、脲酶等酶活性,果实营养品质明显改善。将闽北白鹅的养殖与闽北地区果、茶、鱼等丰富资源有机结合起来,无疑是实现养殖污水无害化的最佳途径。

4 闽北白鹅立体循环生产模式前景展望

福建省发展循环农业具有良好的区域生态条件,不仅光温热水资源丰富,而且农业生物物种多样。近年来,生态强省建设卓有成效,农村基础设施初具规模,为现代循环农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厚实的平台。熏鹅是武夷山市的传统美食,随着武夷山市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武夷熏鹅品牌的打造与建设,为闽北白鹅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然而,传统的畜牧业与旅游业是存在冲突的,如何科学合理地解决冲突是闽北白鹅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课题。通过资源的整合与规划,突破传统养殖的技术瓶颈,实现闽北白鹅立体循环生产,促进闽北白鹅产业成为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农民增产增收的新亮点。

[1]王宝维.我国鹅业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J].中国家禽,2009,31(13):4-7.

[2]董晓宁.福建发展种草养鹅业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畜禽种业,2009(3):8-9.

[3]王泉兴,范绪和,周振忠.闽北白鹅种质资源调查及应采取的保种措施建议[J].福建畜牧兽医,2003,25(4):3-4.

[4]郑金贵,陈君琛,黄勤楼,等.谷杆两用稻优质稻草饲养动物的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3,36(1):99-104.

[5]田伟龙,黄文江,陶书田,等.种养结合梨园土壤有机质、酶活性及果实品质差异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3):165-168.

[6]杨毅,贺明艳,李连友,等.果园种草养鹅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14:344-348.

[7]吴艳玲.林下草地养鹅综合配套技术[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1(9):67-68.

S8-9

B

2095-3887(2014)01-0061-03

10.3969/j.issn.2095-3887.2014.01.019

2013-07-22

福建省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项目(2011R1025-9)

董晓宁(1956-),男,研究员,主要从事草食动物研究。

猜你喜欢

养鹅闽北鹅群
被鹅追
鹅流行性感冒的防治
闽北水土保持科教园
闽北革命根据地从这里走来
放鹅娃
闽北七巧节与蛇“共舞”
峥嵘岁月里的闽北红军医院
养鹅失误失败教训100例
为发展养鹅产业鼓与呼……
杨老师鹅业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