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
2014-01-22许海
许海
2013年1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推动全党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更好认识国情,更好认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势,更好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各项工作。在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中央党校研究生院院长韩庆祥教授是此次集体学习的两位主讲教授之一,本刊记者就现阶段进一步推进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问题,对韩庆祥教授进行了专访。
重视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因
记 者:为什么在现阶段中央强调要重视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韩教授:总体来说,今天是一个需要哲学、需要哲学思维的时代。我们要超越物化生存而追求精神、思想和文化,就特别需要哲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具体讲有以下四个原因。
首先,学哲学用哲学是我们党的一贯优良传统。毛泽东同志一向注重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破解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现实问题,哲学思维在指导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毛泽东同志曾说,完成革命任务好比过河,过河需要船和桥,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就是送我们过河的船和桥。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矛盾论》等都是指导革命实践成功的重要哲学著作。邓小平同志同样重视领导干部思想水平的提高。他认为,不懂哲学,就不能从思想方法上得到真正提高。陈云同志从自己革命和建设的实际工作中切身体会到哲学的重要性,认为学哲学终身受益。李瑞环同志在总结自己长期的工作经验时,多次强调学哲学用哲学的重要性。他认为,哲学对做好工作、对人生成长都有很大帮助,他把哲学称为“明白学”、“智慧学”。他说:“学好哲学,脑子就灵,眼睛就亮,办法就多”,“不论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场合下,有了哲学指导,就有了思路,有了方法,有了办法”,“地位越高,场面越大,哲学就越神奇,作用就越大”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反对主观主义、经验主义、教条主义、官僚主义,统一思想认识,凝聚力量,战胜各种艰难困苦,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党的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最近,中宣部和中组部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表明当今党中央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重视。正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我们党自成立起就高度重视在思想上建党,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和武装全党。”
其次,党现阶段提出的理论及路线方针政策是以我国现时代的社会存在为基础的。1978年以来,我们党提出的一系列理论及路线方针政策都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是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都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在担任中央党校校长期间乃至今天,都一直强调学哲学用哲学对领导干部的重要性,强调要把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我们党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执政,面对着十分复杂的国内外环境,肩负着繁重的执政使命,如果缺乏理论思维的有力支撑,是难以战胜各种风险和困难的,也是难以不断前进的。
第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我国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总体部署,这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原理和方法论的具体运用。衡量社会基本矛盾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状况,一般通过动力机制和平衡机制状况来把握。宏观上看来,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机制和平衡机制能有效发挥作用,且相互配合。然而,这两种机制也存在一定问题。在动力机制上,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和创新活力相对不足,劳动者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创造活力不是很高,市场缺乏活力。在平衡机制上,社会和谐稳定也显得不够。这种动力机制和平衡机制上存在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深层原因,在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存在一些不完全适应的方面。这需要借助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方法来理解。一是生产关系在某些方面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经济社会发展对提高劳动者的创新能力、创造活力提出了新要求,但发育不全的市场机制和不完全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影响了劳动者创新能力和创造活力的充分发挥,使得经济社会发展动力不足。二是上层建筑在某些方面不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状况。在经济基础发展过程中,市场主体对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出了新要求,但传统行政体制使政府直接配置资源,影响了市场主体的创造活力和市场活力,束缚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四风”,一定程度上阻碍着分配公平的实现和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的建立。因此,必须通过改革,解决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部分。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是建立在我们党对我国社会基本矛盾状况科学分析基础上的,它强调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这就契合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内在机理,抓住了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和平衡机制两个要害。
第四,哲学理论思维对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高峰,一刻离不开理论思维;同样,一个政党要领导好大党、大国,站在时代前列,实现我们伟大的奋斗目标,也离不开哲学思维。因为哲学思维能为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做好工作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能帮助我们客观地认识事物,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矛盾关系,有助于我们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有助于全面把握社会历史发展状况和人的发展状况。
学习的内容及对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意义
记 者:可否了解一下这次集体学习有哪些主要内容?
韩教授:具体内容就不谈了,可说说在学习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问题上大家较为关注的內容。整个学习,要遵循邓小平同志所讲的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精神。首先是要了解唯物史观的来龙去脉,主要弄清楚唯物史观产生的历史背景、历史条件以及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其次是要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原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原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原理等。其三是要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如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方法、尊重历史发展规律与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相统一方法、社会结构与历史过程分析方法、阶级分析方法、群众路线方法、生产力标准与人民利益标准相统一的方法等。
记 者:这些原理和方法对分析解决现实问题有哪些作用?
韩教授:不限于所讲的。领导干部掌握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结构分析方法和历史过程分析方法,对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做好工作就非常管用,它们是分析工具和分析框架。
先说说社会结构分析方法。历史唯物主义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提炼概括出其最基本的要素,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构成一个社会的基本要素,它们之间的关系、比例和顺序构成一个社会的结构。这种社会结构分析方法蕴含的“结构思维”,对我们分析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领域的问题,能提供方法论工具。如经济领域的所有制结构、分配结构、产业结构、投资结构、经济增长的要素结构等;政治领域中的权力结构及其权力运作方式;文化领域中的“一”和“多”的关系结构;社会领域中的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结构。此外,还可用来分析人格结构、就业结构、饮食结构、交通结构、知识结构等。其实,事物的本质在于结构,结构的本质是构成事物各要素之间的关系、顺序和比例。有了结构分析法,就可以用来分析一切事物。
再看历史过程分析方法。它要求我们根据不同历史阶段和方位,确立不同的任务和目标,再采取相应的方法和策略,这就是定位、定标、定法。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就是运用历史过程分析法,认为我国的社会主义依然处在初级阶段,其首要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方法是实行改革开放和运用市场机制。历史过程分析方法也要求我们注重“力量转移” 。社会历史本质上是主导社会历史发展的力量不断转移的发展史。按照历史过程分析法,每一历史阶段都有其主导力量,主导力量的变迁影响着历史的发展变化。我们需要把握每一个历史发展阶段的主导力量及其力量变迁,并从制度、体制、机制、政策和措施上进行调整,这样才可以掌握历史的主动权。比如由要素驱动走向创新驱动,本质上就意味着主导社会历史发展的力量的转移。各级政府及领导干部应随着这种力量转移,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适应这种力量转移,这样才能赢得主动权。
当前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记 者: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历史唯物主义这么重要,为什么在社会上会存在忽视哲学的倾向?
韩教授:这首先与我国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有关。今天,我国基本上还处在注重物质财富积累阶段。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任务和问题。在这一阶段,重经济增长和物质生活水平提高有其必然性。在这个特定历史阶段,人们的生存方式主要是物化生存,物化生存在一定意义上会造成“精神懈怠”,这就容易忽视哲学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现代化进程的日趋推进,人们对精神、思想、文化的追求会日趋突出,这时,“哲学的春天”就会到来。在1978年,我们党在解决意识形态或思想领域问题的时候,哲学不就发挥巨大作用吗?当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对促进我们思想解放和实现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今天新的历史起点上,社会转型中积累的矛盾和问题日趋突出,这就更需要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作用。其次,这与民众的社会心理和社会性格有关。我们的民族对“形而下”的问题相对比较关注,而对“形而上”的问题的思考相对缺乏。当然,我国历史上也有重视“道”和“理性”方面的思想资源,但相对更加注重“术”、“感性”、“实用”、“功利”、“利害”等。这样的民族思维方式、民族心理和民族性格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对哲学的重视。其三,与我们的哲学教育方式和研究方式有关。我们的哲学教育重知识点而不大重视其蕴含的智慧和方法,我们的哲学研究不大关注大众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哲学教育和哲学研究远离大众,结果使哲学多成为象牙塔中的空中楼阁和书斋中的学问,难以在社会上被大众认同和接受。其实,马克思的哲学思想之所以具有传世影响力,就在于他的哲学与时代、实践、现实、社会和人民接触,关切时代问题和人民呼声。
记 者:在现实中,这种倾向有哪些主要表现?
韩教授:主要体现在社会上尚未完全形成重视哲学的氛围。许多学生对哲学课程不感兴趣,在教育培训中,哲学课程不多,在领导干部中,有一部分人不知哲学为何物,对哲学敬而远之。
其实,任何人,只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一生都是受用的。习近平同志在担任中央党校校长时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这是看家本领。在中央党校,哲学课是最受领导干部欢迎的课程之一。可以说,领导干部的级别越高,对其理论思维的要求也就越高,用理论思维指导工作的要求也就越高,哲学的重要性就越大。即使普通人,如果学习和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实现有价值的出彩人生也很有帮助。因为从哲学角度看,每个人要实现其价值,就要“发挥比较优势,克服发展软肋,打牢人生支点”。
记 者:您对进一步加强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哪些建议?
韩教授:首先要解决认识问题。要使人们认识到,哲学发源于疑惑和问题,哲学是智慧学、明白学、方法学,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论,人们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首要需要哲学思维;又要使人们认识到,哲学是透过现象把握本质、透过活动把握规律的学问。只有把握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才能抓住事物的根本,进而才能真正把工作做好;还要认识到,今天我们正在进入需要思想、需要精神、需要文化、需要理论思维指导工作的时代。因此,要使人们充分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哲学作为提高思维水平和工作能力的重要帮手。其次,建议全党加强并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育培训,提升各级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水平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对人们尤其是领导干部进行哲学教育和培训时,要用讲故事、讲案例的方式,把哲学智慧、哲学思维、哲学方法的作用和意义讲出来,让人们在认知中领略哲学的妙用。第三,在今天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要充分運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来分析社会存在,把握社会基本矛盾状况,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尤其要运用社会基本矛盾原理和方法,来健全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和平衡机制,并根据这两种机制来制定路线方针政策,来确定工作思路,让人们尤其是领导干部在实践效果中感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命力和重大意义。
记 者:在访谈结尾,可否用一句话概括您的主要观点?
韩教授:我想是,“哲学虽无小用,但有大用;虽无近用,但有远用;虽无浅用,但有深用”,这正是哲学的神奇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