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饲粮脂肪水平对蓝狐产仔性能和能量消化率的影响

2014-01-22张铁涛张海华岳志刚杨雅涵杨福合李光玉

饲料工业 2014年19期
关键词:母狐蓝狐产仔

■张铁涛 张海华 岳志刚 杨雅涵 杨福合 李光玉

(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吉林省特种经济动物分子生物学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吉林长春130112)

蓝狐是珍贵的毛皮动物,其毛皮属于高档制裘原料,毛色美观,轻便柔软,保暖性强,是世界上重要的裘皮支柱之一。我国蓝狐养殖存栏数逐年增加,现已达到3 200多万只,每年直接毛皮产值达200多亿元。繁殖期蓝狐的产仔率、仔兽成活率等直接影响到蓝狐的养殖效益。而蓝狐的繁殖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饲料影响,其中脂肪是较为关键的一个营养素。目前国内外对蓝狐营养方面的研究仍集中在育成期和冬毛生长期,对繁殖期营养代谢、营养需要的研究工作较少,在生产实践中大多还采用NRC(1982)的营养推荐量。蓝狐饲粮中脂肪含量很高,据Bassett报道加入超过44%的新鲜脂肪的日粮饲喂给蓝狐,发现没有任何不良影响,Kopczewski等试验结果表明,高脂肪高能量(脂肪水平占干物质的40%)可提高体重改善毛皮质量,但有部分蓝狐肝脏和脾脏有空泡和脂肪变性现象。邢志刚等研究表明,饲粮能量水平恒定时,母猪妊娠后期饲粮脂肪添加比例的增加能够提高母猪的产仔数、活产仔数、仔猪初生窝重有增加的趋势。Coffey等在母猪基础饲粮中添加10%的脂肪,产后14 d试验组奶产量比对照组母猪高30%。蓝狐繁殖性能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如遗传性状、自然环境、营养因素和管理因素等。营养是限制和发掘动物繁殖的主要因素,而蛋白质又是重要营养因素之一,对母狐发情配种,胎儿的生长发育都有重要的作用。本试验通过研究不同脂肪水平饲粮对繁殖期蓝狐产仔性能、仔兽成活率及生长性能的影响,确定繁殖期蓝狐饲粮中适宜的脂肪水平,获得最佳的生产效益,为蓝狐的高效养殖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本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择配种受孕的蓝狐75只,配种时间不超过5 d,随机分成5组,每组蓝狐15只。分别饲喂脂肪水平为15%(A组)、17%(B组)、19%(C组)、21%(D组)、23%(E组)的饲粮。在农业部长白山野生生物资源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进行。每天8:00和15:00各饲喂1次,自由饮水,记录采食量。每隔7 d空腹称重,记录母兽和仔兽的体重变化。母狐产后21 d进行消化代谢试验,测定各组蓝狐的营养物质消化率。

1.2 试验日粮

蓝狐目前没有统一的饲养标准,根据美国NRC(1982)蓝狐营养需要量及国内报道,配制蓝狐繁殖期基础饲粮,其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

表1 试验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风干基础)

1.3 试验测定指标

采用全收粪法,消化代谢试验期间饲养管理与日常饲养管理相同。每天收集的粪便称重后按鲜重的5%加入10%硫酸溶液,并加少量甲苯防腐,保存于-20℃备用。每天收集的尿液中每100 ml加入20 ml的10%硫酸溶液,加4滴甲苯用于防腐,保存于-20℃备用。

记录各组母狐产仔时间、平均产仔数、初生窝重、每周龄仔兽窝重、断奶窝重、断奶仔兽成活率等指标。

测定饲喂不同脂肪水平饲粮的母狐能量消化率、粗灰分消化率等指标。

1.4 测定方法

初生成活率:仔狐初生成活数占产仔总数的百分比。

初生重:仔狐出生后未吃母乳之前的体重即为初生重。

窝产仔数:指每胎产仔的头数(包括死胎死产)。

1.5 数据处理

采用统计软件SAS 9.1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one-way ANOVA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其中P<0.05为差异显著,P<0.01为差异极显著,P>0.05为差异不显著。

2 结果与分析

2.1 饲粮脂肪水平对母狐产仔时间的影响(见表2)

表2 各组母狐产仔时间(%)

由表2可知,饲粮脂肪水平为23%时,E组蓝狐的产仔时间提前约5 d;A组蓝狐的产仔时间相对较晚,随着饲粮脂肪水平的增加,蓝狐产仔的时间趋向于集中,产仔高峰集中在5月1日到5月15日;饲粮脂肪水平为15%时,较之高脂肪族蓝狐产仔的时间略有推迟。

2.2 饲粮脂肪水平对仔狐成活率的影响(见表3)

表3 仔狐成活率

表3可见,饲粮脂肪水平对仔狐初生成活率和窝产仔数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仔狐在7 d的成活率,A组和E组蓝狐相对较高,C组蓝狐处于较低的水平,可能由于组内差异较大,统计学差异不显著(P>0.05);仔狐21 d成活率在饲粮脂肪水平17%~23%范围内,逐渐增加;仔狐42 d断奶成活率以E组最高,达到84.72%。

2.3 饲粮脂肪水平对仔狐生长性能的影响(见表4)

表4 仔狐生长性能(g)

由表4可知,各组仔狐的初生重差异不显著(P>0.05);7日龄时,A组仔狐的体重极显著低于D组和E组(P<0.01),仔狐的体重随着饲粮脂肪水平的增加而增加;14日龄时,D组仔狐体重显著高于A组(P<0.05),其他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21日龄时,各组仔狐的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28日龄时,D组仔狐的体重显著高于B组、C组和E组(P<0.05);35日龄时,D组仔狐的体重显著高于C组(P<0.05);42日龄断奶时,D组仔狐的体重最高(P<0.05)。

2.4 饲粮脂肪水平对母狐能量和粗灰分消化率的影响(见表5)

表5 母狐能量和粗灰分消化率

由表5可知,各组母狐的摄入能量随着饲粮脂肪水平的增加有升高的趋势,E组母狐的摄入能量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各组母狐的粪能和能量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粗灰分的消化率各组间差异不显著,E组蓝狐的粗灰分消化率相对较高,但统计学差异不显著(P>0.05)。

3 讨论

3.1 不同饲粮脂肪水平对母狐产仔性能的影响

衡量母狐繁殖性能的重要指标是仔狐初生重和产活仔数,同样是蓝狐养殖生产中重要的经济指标。妊娠前期饲喂高能量水平饲粮降低胚胎存活率,尤其以配种后前3 d影响最为显著,而配种后20~30 d饲喂低能量水平日粮可提高胚胎存活率及窝产仔数。肖守明等指出,母狐固有的母性行为是决定仔狐早期成活率的关键。母性的表现程度与其自身的营养状况有很大关系。刘月琴等在对母羊繁殖性能的研究中发现,妊娠和泌乳期给予高水平的饲粮,提高乳汁中雌激素的含量,而雌激素能够提高仔兽的成活率。Engel等研究表明,饲粮中脂肪水平的增加,猪中性洗涤纤维摄入量降低而平均日增重和末重增加。饲粮中纤维素水平影响母猪的产仔数,增加黄体生成激素脉冲频率,促进卵母细胞的成熟,增加胚胎存活率。本试验中,15%~17%脂肪组蓝狐的产仔数相对较高,而23%组蓝狐的产仔数略低,但21%~23%组蓝狐的产仔成活率相对较高,因而各组蓝狐的活仔数差异不显著。23%脂肪组的蓝狐产仔时间明显提前,15%组产仔时间相对推迟,说明妊娠期较高的营养水平能够刺激胎儿的发育。在17%~23%脂肪水平范围内,42 d断奶成活率随着脂肪水平增加而升高。仔兽在哺乳期内的生长发育,前21 d主要依靠母乳喂养,21%脂肪组仔狐的生长发育最快,而21日龄之后,仔狐开始逐渐采食,高脂肪组的生长速度反而下降,15%脂肪组仔狐的生长速度最快,可能是由于仔狐的胃肠道消化酶系统发育不完全,难以利用较高的脂肪,因而较低的脂肪组仔狐的生长发育最快。这一试验结果提示母狐及仔狐在不同的生理阶段,所需的脂肪水平应该及时调整。

3.2 不同饲粮脂肪水平对母狐能量和粗灰分消化率的影响

能量是动物体内一切代谢活动和生产活动的基础。能量平衡的调节主要包括2个部分:能量摄入和能量消耗,二者相互作用的结果决定了体内能量储备。耿业业研究脂肪来源和脂肪水平能够提高总能的摄入量。杨颖等研究表明,不同能量梯度的饲粮,对水貂的能量代谢率影响差异不显著。Rouvinen等研究蓝狐饲粮添加牛油、豆油和二者混合物的能量消化率分别为93%、96%和95%。Jones等研究营养水平对动物葡萄糖代谢的影响,妊娠期的母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血浆葡萄糖迅速升高,葡萄糖清除速率减慢,母体组织的代谢适应,保证葡萄糖能过通过胎盘大量地转运给胎儿或通过乳汁排泄。本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高脂肪组蓝狐能量摄入量相对较高,可能是由于高脂肪组饲粮的适口性较好,但各组蓝狐的能量消化率差异不显著,与前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在能量消化率相似的情况下,较高的能量摄入量组蓝狐的净能利用相对较多,故而高脂肪组蓝狐的仔兽在哺乳前期生长速度快。哺乳期蓝狐的粗灰分消化率相对与其他生物学时期较高,可能是与仔狐生长发育有关,部分灰分通过乳汁排泄而被仔兽吸收。

4 结论

妊娠期蓝狐饲喂23%脂肪水平饲粮,能提前蓝狐的产仔时间;产后21 d饲喂21%脂肪水平饲粮,仔狐的生长速度最快;产后28 d到42 d,仔狐开始采食,15%脂肪水平饲粮能够维持仔狐较高的生长速度。

(参考文献16篇,刊略,需者可函索)

猜你喜欢

母狐蓝狐产仔
北极蓝狐和北极白狐PMEL基因不同组织差异的表达
母狐与幼狐
母狐与幼狐
母猪产仔率低的原因分析及提高措施
一种圆桶式狐、貉产仔箱的应用与推广
红月亮
月相影响奶牛产仔
感谢,离开的你们
蓝狐空怀或流产的影响因素及提高繁殖力措施
人工助产母猪产仔好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