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仁密切联系群众二三事

2014-01-22宋传信

前线 2014年1期
关键词:北京日报下基层老农

宋传信

1944年春至1945年夏,部分“海燕”社员(由北平进步中学生组成)分批到位于河北省阜平县的晋察冀分局城工部学习。时任城工部长的刘仁,曾用“安泰离不开大地”的寓言故事,教育他们要密切联系群众。2014年是刘仁同志诞辰105周年,在此撷取几个他密切联系群众的小片段怀念这位为北京发展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勤跑基层做调研

作为北京市委第二书记,刘仁负责协助彭真主持市委日常工作。虽然工作繁忙,但他早起晚睡批阅文件,挤出时间下基层、访民情、探民意、解民忧。据统计,刘仁生前每年到首都钢铁公司不下二三十次,认识了厂里大部分中层以上干部。曾任房山县南韩继大队支书的徐庆文回忆说:村里的大人小孩都认得他。时任市委常委的郑天翔在《回忆北京十七年》一书中曾这样评价:“刘仁同志往基层跑的最多,面也最宽,掌握了许多第一手资料。”

下基层联系群众,为的是调查研究,更好地服务群众。1958年,面对粮食产量的不断“攀升”,刘仁的做法是直接从基层了解情况。他督促南郊农场对长势最好的麦子单打验收。当年的场长赵彪回忆说:“我带着两个技术员整整干了三天三夜……他(指刘仁)多次通过秘书打电话问产量出来没有。”验收结果是湿地亩产1010斤。

联系群众不能光听秘书汇报,还要亲自摸情况。一次,他在海淀区北安河见到正为麦子浇水的老农,就问:这块麦子长得这么好,一亩能打五千斤吧?老农见他穿戴朴素,说话随和,就气呼呼地说:一亩小麦要能打五千斤,那麦麦秆儿得有我这锹把粗,只有傻蛋才相信。刘仁又问他:那你看究竟能打多少?老农说:我看350斤顶了天了。

领导干部下基层摸情况必须亲自动手算、动脑想。20世纪60年代初,在市公安局工作的张宏量曾随刘仁去密云县蹲点,回忆了一件“细致得让人难以相信”的事。刘仁为了把产量搞准,在一块玉米地里,一棵棵地数,数清有多少棵,一棵有几个穗,一个穗有多少粒,手里拿个小本本边记边算,还让张宏量帮着核实,整整忙乎了一个早晨。

善待群众做信访

“我们做工作就是要请人民提意见。现在群众把意见送上门来了,我们怎能不重视呢?”这是刘仁当年对负责信访工作的同志常说的一句话。群众直接寄给刘仁的信,他不仅看摘要,还认真看原件,亲自批阅、亲自回信。有群众来信批评市委接待人员态度不好,晚上没人值班。刘仁看到后,不仅当即决定市委接待室日夜有人值班,还要求机关各部委传达、讨论这封信,改进作风。

《北京日报》辟有“群众来信”栏目,刘仁不仅每期都看,而且善于运用这个桥梁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参与办报的周游曾在《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一文中写道:“那时候《北京日报》的特点是什么呢?我们想,重要的一条就是内容比较实在,报上讲的事情,与各部门的实际工作、与广大群众的生活,有血肉的联系。而这个特点与刘仁同志的指导是分不开的。”1958年南宁会议期间,毛泽东给广西党委送去几种地方报纸供其学习,其中就有《北京日报》。周游认为这是中央对《北京日报》密切联系群众成绩的认可。

善待来访群众,是刘仁一贯的作风。他责成市委办公厅在东门大厅摆上桌椅,放上茶水,还特别叮嘱:对来市委“告状”的群众,要热情接待,不能使人感到像进衙门,他们因为在下面碰了钉子,受了气,才到市委来,可能会有火气,对此不要计较,而要看人家的意见对不对。他经常亲自接待群众来访,处理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事件。时任市公安局的刘涌曾回忆:1962年,昌平县何营村几名社员因当地干部处理问题不当,到市委上访。刘仁接访后,立即派人下乡摸清该村情况。随后,他亲自前往该村,连夜召开干部群众大会,圆满地处理了这起纠纷。

弥留之际的牵挂

“文革”中,刘仁被错误打倒,关进监狱。1973年7月,夫人甘英被通知去探望刘仁。甘英在《非常的考验》中写道:“他的精力快耗尽了,几乎坐也坐不稳。我扶他躺下,他还不肯安静,挣扎着问这问那。……他特别惦记石钢、南韩继、白庙、四季青、李遂这些地方,因为他去的次数多、蹲点时间长,担心这些地方的劳模和干部受牵连。听说四季青李墨林同志挨了整,他不安。”

10月26日中午,弥留之际,刘仁的“血压已上不来了,小便失禁,脉搏很弱,四肢和嘴唇青紫,唾液枯竭,但他还是絮絮不休地对北京市一个区一个区,一个局一个局,一个行业一个行业地询问情况。当听到一点好情况时,他就高兴地把病痛都忘了。”

(作者单位: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

责任编辑:习 伟

猜你喜欢

北京日报下基层老农
老农帮马未都劈柴
“下基层”要带些什么
要让管理“下基层”“接地气”
老农答记者
老农答记者问
2020年7亿人每周至少锻炼1次
基层百姓欢迎“五官端正”的下乡干部
憨厚的老农
寄小读者的信
夜是一棵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