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芮城县一村一品发展现状与对策的思考

2014-01-22

种子科技 2014年5期
关键词:示范村一村龙头企业

王 春

(芮城县农业委员会,山西 运城 044600)

“一村一品”是贯彻落实中央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强村富民工程,是挖掘农业内部发展潜力、拓展主导产品产业链延伸、做大做强优势产业的有效举措。近年来,芮城县紧紧围绕“绿色农业特色经济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的战略定位,以“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农业支柱产业,激活农村市场经营”为目标,提高发展质量,拓展发展空间,促进“一村一品”向纵深发展,推动产业富村、科技兴村、企业带村新格局的尽快形成,有效地促进了全县特色产业基地的形成及农民收入的增加。

1 一村一品发展现状

芮城县地处山西省最南端,辖7镇3乡,173个行政村,农业人口34万人,现有耕地6万hm2,全县土地总面积1176km2,是山西传统的农业大县和粮食生产基地。

2011年以来,芮城县委、县政府积极响应山西省运城市号召,大力推行“一村一品”,按照全县巩固提升54个专业村及新建21个专业村的目标任务,实施了苹果提质增效、设施蔬菜基地和干果经济林建设三大工程,并且县财政每年拨付专项资金,用于扶持苹果产业及设施蔬菜新技术,建成现代苹果高标准化示范园666.7hm2;建成干果经济林面积达1.63万hm2(其中包括:核桃 3133.3hm2、花椒 6833.3hm2、红枣 6200hm2、其他133.3hm2);建设设施蔬菜基地800hm2;发展壮大了一批以水果、干果、设施蔬菜、养殖、棉花、中药材等为主的“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

该县现有水果种植面积2.67万hm2,其中2.37万hm2优质苹果获农业部“芮城苹果”地理标志登记,年产优质苹果近7亿kg,产值10亿多元,被农业部授予“现代苹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县”称号,被山西省政府确定为“一县一业”优质苹果示范基地县,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中华名果”称号;培育花椒生产专业村30个、红枣生产专业村18个、设施蔬菜生产专业村15个、芦笋生产专业村10个、香椿芽生产专业村10个;小麦、芦笋、番茄、柿子、香椿芽获无公害认证6666.7hm2,核桃获有机认证33.3hm2。全县形成了以十大龙头企业带动、三条产业带贯通、三大特色经济循环圈示范和九大特色产业并进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新格局。

2 发展一村一品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特色已有,规模不够

据统计,全县75个示范村总耕地面积2.61万hm2,平均每村348.1hm2,总人口17.3万,平均每村2304人,主导产业经营收入3.5亿元,平均每村464万元,人均产值2015元,产业规模十分有限。若细算到每个分产业,则布局分散,总量不足,难以形成产业规模。

2.2 产品已有,延伸不够

全县75个示范村共涉及种植业、养殖业与加工业三大产业门类的10个产业类型,其中包括种植业69个、养殖业6个,而从事手工艺及休闲旅游的门类还没有,传统的种养殖业仍然是一村一品的主要产业门类,简单的原料输出仍是一村一品的主要产品形式,特别是农产品贮藏、加工、运输、销售等产后环节发展不足,大量产业利润未得到有效开发。

2.3 龙头已有,带动不够

近年来,虽然形成了农产品加工十大龙头企业,但由于以村为单元的生产规模有限,标准化实施还不到位,龙头企业发展正面临原料供给总量与质量的双重制约。同时,现有的“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产业化组织形式利益联结机制还不健全,企业和农户的衔接还不紧密,龙头作用发挥得不够充分。

2.4 品牌已有,整合不够

全县已出现芮城溢香牌酱菜、芮城麻片、阳城东娃卤肉、侯家酱豆、焦芦粉条,以及“晋福星”、“天之润”红枣和九峰香菊等令当地人耳熟能详的一村一品品牌,但品牌效应发挥不佳。整体来看,一是不少既有地方特色又有文化内涵的产品尚未注册为品牌;二是品牌雷同、各自为政、市场分散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

在上述问题中,规模不足是当前一村一品发展面临的最主要问题。由于规模不足,产业集群效益难以发挥,标准化措施难以实施,后续的产业开发也无从开展,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受到很大制约。

3 发展一村一品的对策及措施

3.1 选准主导产业,夯实“一村一品”发展基础

一是培育主导产业。“粮、果、菜、药、畜”是芮城县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已经有了一定基础。要按照“一村一品”的要求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每村形成1~2个骨干产业。二是选准主导产品。各乡村要立足自身实际,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适销对路的高产、优质、高效、绿色、安全农产品。三是优化产业布局。积极引导“一村一品”向优势产业带聚集,努力打造“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板块经济。

3.2 实施科技创新,强化“一村一品”技术支撑

一是推广新优技术。着眼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积极试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提升农产品品质上下工夫,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二是打造名优品牌。实施名牌战略,对芮城溢香牌酱菜、芮城麻片、阳城东娃卤肉、侯家酱豆、“天之润”红枣及九峰香菊等一系列产品加强推介和宣传,着力打造省级和国内名牌产品。三是创办示范园点。大力创办新优品种试验示范、新技术示范推广等科技示范园点,培育产业亮点,带动产业发展。

3.3 推进产业化经营,拓展“一村一品”发展空间

一是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按照建立现代企业经营体制的要求,进一步深化龙头企业改革,积极扶持民营企业壮大,为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二是狠抓产业基地建设。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在“一村一品”专业村建设原料基地,开发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销售前景好的产品,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三是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股份制、合作等方式建立稳固的生产关系,发展“订单农业”,实现产加销一体化。四是发展合作组织。按照“市场运作、民主管理、部门指导、政府扶持”的思路,围绕“一村一品”区域规划,以“选准一个能人,培育一个产业,成立一个合作社,带富一方农民”为抓手,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3.4 培养新型农民,构筑“一村一品”人才保证体系

一是加强农业科技培训。整合各类培训资源,以实用生产技术、市场经济知识、法律常识等为重点,以农业科技入户为载体,积极开展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的农民科技培训活动。二是开展农民创业培训。充分发挥县、乡、村农民培训学校主阵地作用,积极实施普及中等职业教育项目计划,培养建设“一村一品”开拓型技术人才。三是实施“阳光工程”。加大对“一村一品”示范村的劳动就业培训,拓展“阳光工程”培训范围。

3.5 完善信息服务,搭建“一村一品”服务网络

一是构建信息网络。积极实施农业科技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扎实开展电子农务、农信通、农家乐信息服务,每个示范村每年发展各类信息用户20户,到2015年农村信息服务站点实现全覆盖。二是健全流通网络。支持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在批发市场、超市设立产品销售专柜和专卖点,支持发展连锁经营、配送和电子商务等现代交易方式。三是完善技术网络。加强县、乡、村和示范户四级技术服务网络建设,加快农业技术服务“进村入户”步伐。

3.6 加大扶持力度,建立“一村一品”投入保障机制

一是建立发展专项资金。设立“一村一品”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产业开发、新技术和新品种引进推广、农村人才培训、信息网络建设、合作社建设、品牌培育宣传和市场开拓等。二是实行项目捆绑运行。相关部门要按照“统筹协调、各计其功、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的原则,将沼气能源、退耕还林、人畜饮水、农田基建、土地复垦、农业综合开发等有关涉农项目和资金向 “一村一品”示范村倾斜。三是开展农户小额贷款服务。县信用联社要积极开展农户信用等级评估,规范农户小额贷款业务程序,对示范村农户小额贷款依据信用等级简化放贷手续,切实落实贴息政策。

3.7 加强组织领导,提供“一村一品”组织保证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县“一村一品”工作领导小组要建立“一村一品”发展各项会议制度,加强领导,高效决策,协调解决资金、项目、人才等重大问题。各乡村要成立专门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责任,完善考核管理机制,认真组织抓好“一村一品”规划的落实。要全面落实县级领导包抓、部门联抓、乡镇主抓、科技人员驻村、龙头企业帮扶为主要内容的包抓共建责任制,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加快“一村一品”发展。二是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深化和完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公开选拔机制,选好、配强“一村一品”领路人,着力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带领群众发展“一村一品”、建设现代农业、实现增收致富的本领。三是严格考核管理。将“一村一品”建设目标纳入各乡镇和县级有关部门岗位责任制进行考核,制定考评办法,年终进行严格考核。对示范村实行动态管理,年度实施效果不明显、达不到要求的,在下一年度取消示范村资格。对“一村一品”建设成绩突出的乡镇和单位进行表彰奖励,并在重点目标任务考核中加分;对未完成年度工作任务的乡镇和包抓部门,按照责任制考核办法给予处理。

猜你喜欢

示范村一村龙头企业
打造一村一馆 传承乡风文明
“一村一品”助农增收
吕梁两企业入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百强
山西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和扶贫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单出炉
打造高品质流翔高钙对比示范村
粉墙黛瓦下做强“黄桃IP”吴房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
“一村万树”绿的不只是村庄
2018年全球农化产品销售前20名的龙头企业
农业农村部举行定点扶贫地区龙头企业对接活动
贵州将建100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