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演进发展的规律性探索

2014-01-22刘新庚朱新洲刘邦捷

关键词:思政政治思想

刘新庚,朱新洲,刘邦捷

(1.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南长沙,410083;2.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长沙,410083)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演进发展的规律性探索

刘新庚1,朱新洲2,刘邦捷2

(1.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南长沙,410083;2.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长沙,410083)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演进发展必须遵循客观的发展规律。纵观其演进发展的历程,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总是按照特定社会的战略需要,秉承“宏观驾驭”和“战略导引”的基本理念,在引领社会意识形态的过程中不断变革,在化解社会矛盾中不断跨越,在导引人的思想发展中不断升华。其具体表现为:方法目标在引领思想政治的变革中更新,方法价值在引领伦理道德的发展中提升,方法内涵在引领文化思潮的演化中创新,方法取向在把握舆论导向中超越,方法内容在完善协调机制中深化,方法理念在人的思想觉悟进步中提升,方法机制在人的思想结构优化中完善,方法途径在人的思想功能拓展中多元。其演进发展的每一环节都体现着一定社会的客观要求,体现出“战略制导”的必然规律性。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方法规律;社会意识形态;方法论

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必须与时俱进地不断创新,其过程必然有自身更新演进的客观规律可循。其演进发展的规律性到底怎样,则需顺其发展的运行轨迹,运用学科理论逻辑地进行透析和揭示。

一、遵循社会发展战略,在引领意识形态中不断变革

从历史的比较研究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演进总是遵循一定社会的发展战略,在引领意识形态的过程中不断变革。诚然,思政方法必须接受一定社会和特定时期的意识形态的指导,其内容和形式的变革也要受制于特定的意识形态,其变革的结果也必然带有特定时代的色彩和特定社会的烙印。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对意识形态也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甚至起着引领社会意识形态的功能发挥及其目标实现的作用。正是置身于这种相互作用的互动过程中,思政方法自身才能不断地实现理论创新与实践变革。这种规律性的变革发展可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 方法目标在引领思想政治的变革中更新

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目标,是指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的方向,实质上指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演进变革的目的取向。其方法变革的目的取向是由一定社会统治阶级意志所决定所规制的:一方面,它必然要受一定社会的思想状态和政治局势所制约、所影响,特别是社会思潮和政治变革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取向的影响尤为明显。另一方面,它又必须按照统治阶级的意志,对社会的思想政治状况及其发展走向进行导向、掣肘乃至驾驭。正是这种相辅相成的辩证运动,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目标自身也得以不断地调整、更新。

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历程就清晰地展示了上述逻辑轨迹。其典型代表是中国儒家思想教化方法,其方法取向就是针对当时诸子百家思想文化交杂的现实,按照封建统治者导引、驾驭社会思想政治状况的要求而取舍、选择。先秦早期儒家的教化方法的目标主要限于个人修身养性以成君子与圣人。而伴随儒学主流意识形态的确立和“经术缘饰政治”之风的兴起,儒学逐渐成为君主理政、臣子议政的根据、准则和指南,成为封建法律的重要指导[1]。由于当时的统治阶级选择了“德治”,选择了儒家思想作为主要治国工具(甚至演化为“独尊儒术”),所以,儒家教化方法也就相应地选择了“政治伦理化”的发展取向,其思想教化方法就逐渐转换成了一种政教合一的方法,儒家教化方法的目标也就从注重修身养性转向了“为政、治民”。

无独有偶,古埃及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取向,也体现出了社会思想政治的变革和导引、驾驭其变革的双重制约性。在古埃及,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目标主要是为政治统治服务,古埃及学校提供给学生抄写的各种教谕,都渗透了统治阶级的思想政治意识,这些教谕要求青年“遵守秩序”“敬畏神灵”“忠于君主”。从中可清晰看出,当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运行包括促进个体社会化等具体功能的演进,都完全受制于统治阶级的政治意志[2]。

现代以来,西方国家在学校等专门教育机构中开设政治教育课或利用场景进行教育活动,进行政治知识的传授和政治思想的隐性渗透等活动,都是以统一国民政治意识、实现资本主义社会价值认同为其思政方法的目标[3]。这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古埃及利用宗教教谕谋求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实现的状况。例如,美国的宗教教育方法就是让学生在掌握宗教发展史的同时,巩固宗教信仰,进而统一国民的政治意识,实现其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认同。当今美国的宗教已由“信仰上帝”演变为“没有上帝”的“公民宗教”,其利用宗教把美国的政治、经济制度神秘化,对国民进行思想控制[4]。其教育方式方法的目的性十分鲜明,也是为了引领、驾驭社会思想政治局势的变革,美国思政方法的目标也在进行不断调整,得到不断更新。

(二) 方法价值在引领伦理道德的发展中提升

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价值,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实施于受教育者而对其产生的积极作用。这些积极作用有两个最基本的表现形式,一是引导受教育者遵守与社会意识形态相适应的人性、人伦关系以及维持这种关系所必须遵循的规则;二是促进受教育者提升自己与社会意识形态相适应的道德品质和道德修养。在很大程度上,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价值就是在引领伦理道德发展的积极作用中得以不断地彰显和提升。

中国古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以伦理道德修养为主要内容的教化方法,其方法价值集中体现在方法对伦理道德的积极作用之中。如孔子提出的“克己”“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吾日三省吾身”等教化方法,其价值主要在于提高个人道德修养的作用。“汉代孔子”董仲舒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价值安置于“天道”之中,他提出的“以仁安人,以义正我”等“天道”的思想方法就饱含着“仁”和“义”的方法价值。他认为“仁”和“义”是出于天意安排,是所谓“天道”,人的生理、情感、官职制度、道德伦理、社会秩序都要按其“天道”而为之,正所谓“人理之副天道”[5]。而且,他还提出“勉强行道”“从少成多,积小致巨”“积善成德”,以达成道德的更高境界[6]。“仁”“义”等“天道”对思想道德教化的作用巨大而深远,董仲舒将“教化”与“天道”联在一起,大大深化了伦理教育方法的价值,大力推进了思想道德教化方法的发展,并赋予了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本体论基础,有效地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价值品位。

同理,西方思政教育的方法价值也是在引领伦理道德的发展中提升的。西方早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宗教方法主要是利用原始神仙谱系或宣讲的方式来宣传宗教教义。这一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主要是灌输和宣传统一的原始信仰,其价值主要在于集中教徒的意志。到中世纪,宗教方法取得长足发展,主要有宗教仪式、宗教训练、宗教辩论与论证等,如安瑟伦等论证上帝存在的三段式演绎方法、阿伯拉尔对神学论述的辩证方法和阿奎那的宗教教育四步方法等等[7]。这一阶段思政方法的价值也随之得以理性升华,主要是从逻辑的角度论证推理上帝及《圣经》的合理性,促使教徒信服并服务于教会集团或上帝。近代以来,西方的宗教方法多以渗透等隐性方法为主,并运用高科技以及系统化知识来规制宗教活动。其思政方法的价值也随之得以现代提升,主要是引领和统一人们的个体思想意志与社会道德价值观念。总之,纵观西方宗教方法价值的发展脉络,也清晰地显现出了思政方法的价值是在引领伦理道德的发展中不断进步和提升的。

(三) 方法内涵在引领文化思潮的演化中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内涵是指思政方法本质属性的总和,它是特定社会意识形态本质内容与精神特质的体现。其内在精神不仅仅导引个人思想意识的提升,更为重要的是,它还引领特定时期文化思潮发展的趋向。同时,由于文化思潮的相互激荡与作用,又反过来促使思政方法的内涵得到丰富和发展。

就西方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内涵的创新而言,宗教文化的产生发展是与宗教神学的方法内涵相适应的,宗教方法的内涵就是在皈依与信仰上帝的文化演进中不断更新的。如希腊神父俄里根考虑到《圣经》并非是一部严格体系的著作。而且,纯粹从字面上理解,其中不免会出现自相矛盾的地方。因此,俄里根提出并开启了对《圣经》进行文本批评的新释经学的路向[8]。俄里根提出的这种寓意的、“属灵的”解经方式,其实是一种宗教方法,这种宗教方法的目的就是顺利地进行宗教教育,达到宗教教育的预定目标。奥古斯丁用宗教“原罪”解释儿童的本性是罪恶的,要想控制儿童邪恶的本性就必须惩罚他们[9]。因此,奥古斯丁提倡“鞭策”的教育方法,他认为戒尺、皮鞭、棍棒是必须的物品[10]。奥古斯丁提出的思想教育方法是为宗教和神学服务的,其宗教的方法内涵是与宗教精神和文化相符合的,“原罪”是思想教育方法的理论根源与基础。同样,托马斯·阿奎那提出的通过理性的辩论阐明教义、用哲学解释神学等宗教方法,也都是与当时的宗教文化紧密相关的,都是与社会引领其文化发展的意图相匹配的。

同样,中国古代思政方法内涵的丰富发展,也是为了引领当时社会文化思潮的演进发展而更新发展的。据《学记》中记载,学校在开学典礼仪式上,主管教育的官员带领全体师生,戴着鹿皮帽子,端着芹菜等食物,致祭先圣先师,以示尊重师道[11]。这种仪式是一种典型的思想政治教育程式方法,其方法重在倡导儒家的“天地君亲师”等伦理观念,是引领整个社会文化思想发展方向的产物。

时至今日,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内涵,同样也是在引领相应时代文化思潮发展的需要中不断创新发展的,即为了引领现代社会文化思潮的走向,而不断创新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方法内涵。这既是一种积极引领的过程,也是一种与相应时代文化相互适应、相互激荡而不断创新自身方法内涵的过程。例如,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思想的渗透,中西文化思潮的相互激荡、交融,人们的思想呈现多元化。郑永廷教授提出了以学科理论为核心的学科方法体系[12],相对传统的“经验型”方法体系(即工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等)而言,极大地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内涵。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社会思想价值取向日趋多元。为了加强对其科学导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也相应向现代拓展,方法内涵也日益现代化,诸如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方法、信息方法、反馈方法、调控方法等。刘新庚整合建构的“战略制指导型”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13](312-325),就是在此基础上建立的。

二、遵循社会发展战略,在化解社会矛盾中不断跨越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演进发展的第二个规律性表现,就是其演进发展总是遵循一定社会的发展战略,在化解社会矛盾中得以不断跨越。社会矛盾即社会冲突总是客观存在并不断转化的。马克思认为两个相互矛盾方面的共存、斗争以及融合成一个新范畴,就是辩证运动,也即矛盾的运动[14]。毛泽东同志也指出,“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15]在其对立统一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特殊的重要任务,充当化解社会矛盾的主要策略和工具的角色。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就是主体根据客体的实际状况,通过一定的教育实践活动化解社会矛盾的具体途径、手段和方式。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在被运用于解决社会矛盾冲突的实践过程中,努力贯彻社会的发展战略,制导和推动社会多方面因素既相共存又相对立地协调发展,从而不断化解和协调社会的新问题、新矛盾。同时,其方法自身的品质和内涵也不断获得新超越、新拓展。思政方法演进发展的这种规律性可具体体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 方法取向在把握舆论导向中超越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取向是思政方法本身发展的价值取向,它必然要反映执政党意识形态的要求,而政治意识形态要求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强对社会舆论的导向。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党导向社会舆论的基本载体和重要途径,思政方法作为其导向的具体手段和程序,其运行过程也必然要反映执政党政治理念的导向,必须按照执政党的政治理想与观念,努力实施宏观的战略制导。社会现实的各种舆论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冲突、相互矛盾的。一方面,这些现实的相互冲突、交织的社会舆论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取向;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取向也不断地导引、制约着现实的社会舆论。正是在这种相互作用与影响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取向才得以不断地超越现状、不断更新。纵观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全过程,清晰地展现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强化革命和建设战略导引的方法取向,以及思政方法在把握舆论导向中不断超越发展的轨迹。

在革命战争时期,社会舆论、舆情异常复杂和险恶,存在着尖锐的冲突与矛盾。中国共产党正是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正确把握和引导社会的舆论,牢牢把握了革命发展的战略方向,确保了革命胜利发展的正确道路。尤为典型的是,1929年通过的《古田会议决案》中,就涉及到十八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其中有十六项就与把握舆论导向有关。如党报、政治简报、编辑各种教育的小册子、有组织的分配看书、对不识字的党员读书报、个别谈话、批评、小组会、支部大会、支部委组联席会、纵队为单位组长以上活动分子大会、全军支书以上活动分子大会、纵队为单位党员大会、纵队为单位各级书·宣·组联席会议、全军支队以上书·宣·组联席会议、政治讨论会等[16]。我们党就是通过这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仅牢牢把握住了舆论的导向,而且,牢牢把握住了革命发展的战略导向。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确立了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既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价值取向,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取向。正是基于这一取向的战略制导,驾驭了社会错综复杂的舆论思潮,统一了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确保了改革开放事业的顺利发展。

江泽民同志经常强调舆论导向工作的特殊而重要的价值和作用,指出舆论工作就是思想政治工作,是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所系的工作。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17]针对互联网的开放性、信息的多样性,江泽民同志提出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想政治工作一个新的重要阵地。指出我们要研究其特点,采取有力措施应对这种挑战;要主动出击,增强我们在网上的正面宣传和影响力;提出舆论导向工作要适应信息网络化的特点,并提出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立法、执法,加强信息网络管理人才培养等一系列措施[18]。这一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取向不再是服务于战争与革命,而是服务于新时期社会矛盾的解决、民众情绪的疏导和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等战略需要。

进入21世纪以来,在我国思想观念深刻变革的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成为导引和驾驭社会各阶层、各利益群体思想的根本武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客观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取向也随之产生战略变化,在原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价值导向的基础上,向更高层次战略导向跨越,致力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意志,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激励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规范行为[19],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层面展开思想政治导向。

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励精图治,为确保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执政党、实现“中国梦”的宏伟战略目标,积极弘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大力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深入开展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这次伟大的教育实践活动中,以整顿作风为重点,着力恢复和弘扬我党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创造性地提出了“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20]等具体方式与途径,使其成为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方法保障。这些新方法的创生和使用效果明显,刹住了“四风”势头的蔓延,促进了党风及社会风气的好转,深得党内外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和赞扬。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随着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随着我们党坚持群众路线的长远战略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新手段必将得到不断地新拓展。

(二) 方法内容在完善协调机制中深化

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内容,是构成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要素之总和,具体表现为思想向政治教育的方式、途径、步骤、载体和手段等形式。方法的内容决定方法的性质和层次,但无论何种思政方法,都必须为化解社会矛盾、完善社会协调机制服务。也正是在化解社会矛盾与完善社会协调机制的运行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内容也不断得以发展和深化。

中国革命战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内容,体现出在完善民主革命时期社会协调机制的过程中不断得以深化发展的轨迹。如在土地革命时期,党中央大力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仅采用开会统一思想、支部建在连上、官兵谈心沟通等方式,还通过指示信的形式,或以毛泽东的著作形式传播“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批评党内和军队内的“城市中心论”倾向。凡此种种思政方法的运用,丰富和发展了整合思想统一意志的协调机制,纠正了当时党内盛行的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等多种不良倾向,引领并驾驭了土地革命战争的顺利进行。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顺应时代战略导引的需要,围绕体制改革和利益机制的协调,思政方法的内涵得到了大力创新和拓展。诸如:搭建教育主客体之间的沟通平台,畅通人民群众的表达渠道,强化基层工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民主权利,强调将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轨道等一系列针对性强、形式新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党的十七大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战略任务,强调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21]。显然,这里所说的人文关怀及心理疏导方法是对传统思政方法的升级和深化。党的十八大既强调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并明确指出要“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加强议事协商和强化权力监督等多种协调机制”[22],使思政方法的内涵向更高层面更高境界升级拓展。

三、遵循社会发展战略,在导引人的思想发展中不断升华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演进的第三个规律性表现,就是其发展演进总是遵循一定社会的发展战略,在导引人的思想发展中不断升华。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任务,就是要导引人的思想品质朝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发展。与其相适应,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必须适应时代要求,不断创新方式、载体和手段,在推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过程中,实现自身方法品质的升华。其升华过程大致可分解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 方法理念在人的思想觉悟进步中提升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念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实践中内在的主导性意识,这种主导性意识一方面引导着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思想觉悟不断提升;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思想觉悟又制约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念的提升。正是在两者相互作用与影响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念伴随主客体思想觉悟的不断进步而提升。

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念,大多是维护少数统治阶级的政治立场与利益,而忽视大多数的被统治阶层的需要。例如,西方早期宗教方法的理念就是与上帝紧密相关的。这段时期思想道德教育、政治行为教育理念与宗教理念融合在一起,全社会基本信奉宗教,神学占据主导地位,哲学是神学的婢女。宗教灌输、宗教仪式、宗教训练与宗教管制等思政方法中无不渗透了对被统治阶级思想意识的驾驭与导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从忽视人和强迫人的理念走向人性化的发展道路。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实施过程中,教育主体更加明确地坚持马克思主义人学观和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思想的指导,主动依据其基本原理和要求,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新手段、新途径,涌现出了网络方法、心理咨询、反馈调节和智能协控等新方法,使思想政治教育日益与受教育者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相适应,并与社会创造的主体性、能动性紧密结合,对受教育者的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产生更为明显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二) 方法机制在人的思想结构优化中完善

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机制,是指其方法的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与方式。思想结构主要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思想的各组成部分所构成的体系结构。这种主客体的思想体系结构是社会意识形态体系结构的反映。方法机制和思想结构的关系紧密、相互促进,方法机制维系和保障着思想结构的优化,而不断优化过程中的思想结构,则可不断推动方法机制的完善与发展。

就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机制与人的思想结构关系的历时性视角而言,奴隶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机制比原始社会远为完善。奴隶社会人的思想结构已经脱离原始社会单纯的经验性和模仿性的思维,其抽象理论思维日渐发展。因此,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结构日渐完整,外在性和内在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也已经发展起来。这就客观要求思政教育的方法机制拓展自身的功能,不仅仅服务于奴隶社会时期的生产,而且要向知识的传授、道德的修养、意识形态的宣传与维护等方面辐射与拓展,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奴隶制思想教育方法体系和运行机制。

封建社会人的思想结构又大大超越了奴隶社会时期的发展程度,这时已形成了比较精美的思维科学与方式方法。其思维辐射的巨大能动作用,进一步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机制的完善与发展。如各种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已经相互渗透,方法的结构变得越来越立体、越来越复杂。其思政方法的功能构建取向,是紧密围绕维护封建地主阶级利益,着力传授相关知识和强化修身养性[23];其方法结构的内涵也日益丰富,不仅有外在性的方法,也有内在性的方法,不仅有显性的方法,也有隐性的方法,不仅有强制性的方法,也有渗透性的方法,形成了内外结合、显隐结合、软硬结合的新型方法机制。

改革开放以来,人的思想结构得以进一步优化,价值取向由原来的封闭式、保守性向开放式、发散性转型,追求以人为本和进一步解放思想成为时代新潮流,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机制和方法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提供了其变革发展的强劲动力。方法运行机制是形成方法体系的纽带,方法体系的变革必然要反映内在方法机制的变革。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人的思想结构的逐步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体系也相应地得以长足发展和逐步完善,已从传统的单一型、行政性的体系迈向现代的系统性、学科性的体系。王玄武教授主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1985年)是思政方法科学体系初步形成的标志,其始创奠基之功不可没[24]。但其思政方法体系奠基的痕迹也比较明显,它是围绕计划经济时期思想灌输任务的需要,按工人、农民、解放军等主体的类别来划分思政方法系列的,是比较典型的单一型、行政性思政方法体系。郑永廷教授主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1999年),标志着思政方法科学体系走向成熟,它是围绕改革开放以后新时期思政工作科学化的中心任务,按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论的学科要求,以基本方法、一般方法和特殊方法三大系列来构建方法体系的,属于典型的系统型方法体系、学科型方法机制[25]。到了 21世纪,刘新庚教授著述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2006年),是在经济一体化、信息全球化、思想取向多元、思想冲突剧烈的背景下,紧紧围绕以人为本、推进科学发展的战略需要,适应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人们思想的时代需求,凸显新时期“战略制导”的核心理念,以基本方法群和特殊方法群为基础、以信息方法群为纽带、以决策方法群和反馈调控方法群为主体,构建出了现代新型的“战略制导型”思政方法体系及其现代运行机制[26]。毫无疑义,上述方法体系的优化过程,既是人的思想结构优化的结果,也伴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内在方法机制逐步优化发展的过程。

(三) 方法途径在人的思想功能拓展中多元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途径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也是传播先进思想、开发思想功能的路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途径不仅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渠道,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基本实现程序。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开发人的思想的功能、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种发展必须是循序渐进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途径就是实现其思想功能的一个个具体的环节和程序。换句话说,途径作为方法的具体路径和程序,同样也是思想功能实现的路径和程序,人的思想的功能也正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途径才得以发挥。反之,思想功能的发挥也能使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每一个程序更为有效,而且,多种不同思想功能的互相作用还能促使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途径更为合理、更加多样。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途径有一个从原始单一走向现代多样的历史演进过程,这一演进过程常常伴随着思想功能的拓展与深化,而且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途径也需要在思想功能的拓展中不断充实和拓展。这种伴随思想功能的拓展而出现的方法途径多样或多元现象,从古今中外的思政实践活动的历史中可以得到印证。

管窥原始社会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途径,毫无疑问主要是单一性的方法渠道或程序。原始社会时期没有相应的学校及其相关的教育体制,间接地作为生活行为基础的知识或课程并没有组织起来,原始社会所用的道德教育方法主要是口耳相传和简单的无意识的模仿。这种单一的方法适应原始社会人的思想功能与作用,主要是解决原始社会人们在生产与生活中的基本生存问题。

相对于原始社会时期的思想功能,奴隶社会的思想功能则趋向于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奴隶社会人的思想具有了较为明显的教育、道德修养、甚至发动战争等功能。在思想功能的推动或影响作用下,奴隶社会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途径也比原始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途径更为复杂、更为多元。尤为明显的是这一阶段出现了多种各具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经典方法:如中国的“礼教”和“乐教”、古希腊宗教方法及个性发展的教育方法、斯巴达的战士教育方法[27]等。

相比奴隶社会的思想功能,封建社会的思想功能更为完善和全面。以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而言,一方面是继承先秦时期的思想政治伦理方法的精华,另一方面,又在此基础之上进行了一定的方法创新。如汉代董仲舒继承了先秦儒家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并进一步提出了“以仁安人、以义正我”“专一虚静”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心学最主要的代表王守仁在继承儒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基础之上提出了“致良知”“知行合一”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明代刘宗周对《大学》《中庸》中的“慎独”的思想修养方法进行了更加深入和全面的改造与完善,提出了“知过”“记过”“讼过”“改过”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28]。

现代社会以来,伴随着人的思想功能的日益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途径也日渐丰富和多元。思想功能拓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人们应对复杂环境的能力越来越强,特别是在应对社会意识形态冲击的能力方面,主要表现在应对经济全球化影响下复杂的社会思潮与文化思潮的冲击和影响。思想功能拓展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其在科技的不断发展的影响下趋向精确化、理性化。思想功能的这种深刻变化与发展,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途径不断地趋向多选择和多样化。

[1]李合亮.思想政治教育探本——关于其源起及本质的研究[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7: 68.

[2]吴式颖.外国教育思想通史·第1卷·古代东方的教育思想[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 85.

[3]James Leming.Social Studies Research and the Interest of Children [J].Temple University Press,1998(9): 35.

[4]郑永廷.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研究[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2: 197.

[5]冯达文,郭齐勇.新编中国哲学史·上[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4: 249.

[6]施克灿.中国教育思想史[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87-88.

[7]张斌贤.外国教育思想史[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101.

[8]章雪富.论奥利金的寓意解经法[J].圣经文学研究(第 2辑),2008(9): 48-62.

[9]奥古斯丁.忏悔录[M].北京: 商务印书馆,1963: 15.

[10]张斌贤主编,外国教育思想史[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87-88.

[11]朱永新.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史[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2.

[12]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19.

[13]刘新庚.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4.

[1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 144.

[15]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1: 299.

[16]黄国荡.古田会议决议形成的历史条件[J].党史研究与教学,1994(3): 21-31.

[17]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6: 504.

[18]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6: 94.

[19]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人民日报,2007-10-25(1).

[20]习近平.深入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为实现党的十八大目标任务提供坚强保证[J].党建,2013(7): 4-5.

[2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求是,2007(21): 3-22.

[2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求是,2012(22): 3-25.

[23]詹世友.先秦儒家道德教化的不同范型之分析[J].哲学研究,2008(2): 42-47.

[24]祖嘉合.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论研究回眸与展望[J].思想教育研究,2008(12): 3-4.

[25]祖嘉合,代玉启.尽精微考量而致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的建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2): 7.

[26]刘新庚,罗雄,杨尚昆.思想政治教育“战略制导型方法体系创建刍论”[J].探索,2007(6): 131-135.

[27]李江源.斯巴达教育初析[J].教育评论,1991(4): 69-71.

[28]冯达文,郭齐勇.新编中国哲学史(下)[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4: 165-166.

The regularity exploration for the evolu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ethod

LIU Xingeng,ZHU Xinzhou,LIU Bangjie

(1.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Changsha 410083,China;2.Marx’s College,Central South University,Changsha 410083,China)

The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method in ideology and politics should follow the law of the objective world.Throughout the history of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education method in ideology and politics is always in consistence with the specific strategic needs of the society,adhering to the basic idea of “macro control” and“strategic guidance”,transforming continuously in leading the revolution of social ideology,distilling in resolving social contradictions,and rising in guiding people’s thoughts.It can be illustrated as follows: the target of method has been updated in the leading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hange;the value of method has been promoted in leading the ethical development;the connotation of method has been innovated in leading the cultural ideological evolution;the orientation of method has surpassed in grasping the public opinion direction;the content of methods has been improved in perfecting coordination mechanism;the mechanism of method have been completed in the structure optimization of thought;the approaches of method have been diversified in expanding of people’s ideas.Every link in the development of its evolution reflects something of society’s objective requirement,as well as the inevitable regularity of “strategic guidanc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method innovation;method law;Social ideology;methodology

G41

:A

:1672-3104(2014)04-0237-07

[编辑: 颜关明]

2014-01-17;

:2014-06-22

刘新庚(1956-),男,湖南邵东人,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朱新洲(1978-),男,籍贯湖南石门人,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思政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想与“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