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煤矿安全生产与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
2014-01-22岳星
岳 星
(四川科技职工大学安全工程系,四川 成都 610101)
某县辖区内现有小煤矿35户,其中突出矿井8户,高瓦斯矿井16户,瓦斯矿井11户。煤层赋存条件差,倾斜、急倾斜煤层占60%以上,处于东褶皱带,大小断层数十条,开采条件较恶劣。目前开采、支护工艺相对落后,采掘进机械化率低下,专业技术力量薄弱和管理不到位等现象是导致近年煤矿发生顶板和瓦斯事故的主要原因,也关系到煤矿安全生产和人身生命财产安全。因此,研究该煤矿安全生产与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1 安全生产与管理现状分析
(1) 开采危险因素多。
不少矿井是川煤集团下属矿井的边角、独立块段或无法大型开采的局部构造复杂区域周围进行开采。这些矿井开采K1煤层区域分布在龙垭向斜和王洞背斜,构造较为复杂,煤层倾角变化较大,瓦斯灾害严重,岩溶水发育,矿山压力大,致开采危险因素增多。
(2) 开采工艺落后,系统不完善。
薄煤层的部分矿井采用倒台阶采煤法和巷柱式采煤。工作面使用炮采、炮掘,导致在采煤、掘进和运输机械化方面普遍较低。存在干碹和花碹支护,甚至工作面还使用少量的木支护,这些支护质量较差,顶板难管理,容易发生顶板事故。
有些矿井生产过于集中,采掘部署不合理,采掘头面多,通风系统不合理,甚至局部区域风量偏小,系统抗灾害能力弱,易造成矿井发生瓦斯事故。掘进工作面探放水钻机配备不足,也没有物探设备,没有做到有掘必探。安全监控系的传感器故障频繁,也有故意移动传感器位置来逃避瓦斯超限报警;人员定位系统识别卡配备不足,部分管理混乱,不能真实反应入井实际人数,这都给安全监控埋下隐患。
(3) 专业技术力量薄弱,管理不到位。
煤矿管理人员有近80%都不是煤矿主体专业毕业,专业技术水平差,解决现场能力差,说明主要生产部门的技术骨干严重缺乏。全县平均每个煤矿只有1~2人具备本专业知识和开采经验的矿级管理人员,几乎没有水文地质专业人员。另外不同煤矿管理者水平参差不齐,有的管理能力不足,导致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不到位。
(4) 用工管理难度大,人员培训不到位。
矿主与管理、技术人员、工人是雇佣关系,不少矿主亲戚安排在重要岗位上对管理人员、工人起监视和干预作用,且不同煤矿管理人员权利和待遇相差较大,易导致煤矿管理团队不稳定,工人流动性大,给安全生产过程中埋下隐患。另外存在掘进外包现象,管理困难,易造成掘进过程中发生事故。
部分煤矿特殊工种送陪不及时,少量未经过特殊工种培训就从事特殊作业,甚至会出现新进员工没有进行72小时培训,就直接到井下从事生产作业。通过统计分析得出,煤矿井下70%事故是新员工或者未经特殊培训的人员操作不当造成的。
(5) 安全投入不足。
近年煤矿暴利下降,融资较难,加上技改矿井建设投入大,致部分老板资金短缺,安全投入不足,出现边技改边生产来缓解资金压力。另外部分煤矿投资人安全意识薄弱,安全投入少或者不投入,隐患整改不到位就悄悄的进行超能力生产或违法违规生产,导致重生产轻安全,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带来不少安全生产隐患。
2 提高煤矿安全生产与管理水平的对策及建议
(1) 选择合适的开采工艺。
根据煤层赋存条件选择合适的开采工艺:①倾角在12°及以下较稳定薄煤层的矿井,采用倾斜长壁采煤法,形成对拉采煤工作面,截煤机掏槽,放炮落煤,工作面使用刮板运输机,顶板采用单体液压支柱加铰接顶梁,机巷采用刮板输送机或皮带输送机;②倾角13~40°较稳定煤层的矿井,采用走向长壁采煤方法,放炮落煤或割煤机采煤,煤炭采用自溜或使用刮板运输机进行运输,顶板采用单体液压支柱加铰接顶梁或掩护支架;③倾角41~50°较稳定煤层的矿井,可采用俯伪斜走向分段密集开采法、大倾角综采或俯伪斜柔性掩护支架采煤法;④倾角50°以上较稳定煤层的矿井,采用俯伪斜柔性掩护支架采煤法。
(2) 夯实基础,狠抓质量标准化和安全教育培训。
夯实煤矿基础,狠抓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等工作:①始终把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作为夯实煤矿安全基础,实行动态岗位达标、专业达标、企业达标建设,构建安全长效机制的有效手段;②建立探放水队伍,配备专用探放水设备,做到有掘必探,储备抢险救灾物资;③要加快煤矿“六大系统”建设和完善工作,提高抗灾能力。
强化安全教育培训:①要针对各自煤矿的实际情况按照操作规程逐条逐款培训到位,使工人既熟悉井下布置情况,又能够做到遵章守纪,不违规操作;②要利用班前会、职工大会等形式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③要依托专业培训机构,加强对煤矿特种作业人员、兼治救护队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
(3) 突出重点,狠抓瓦斯治理和顶板管理。
瓦斯、顶板是本县煤矿安全生产的天敌,因此,煤矿要花大力气、下大功夫狠抓瓦斯治理和顶板管理工作的落实。在瓦斯治理上应做到:①严格按照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建设,做到“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治灾目的;②抓好“一通三防”工作,要优化通风系统,生产水平及采区实现分区通风,采、掘工作面实现独立通风,同时加强井下瓦斯现场管理;③抓好安全监控系统管理,保证有效运行;④要严格加强突出矿井的区域综合防突措施和局部综合防突措施的落实,形成“三区配套两超前”的治灾格局;⑤建立井下密闭台帐,按规定对采空区、废旧巷道进行密闭和编号。
在顶板管理上,必须加快支护改革:①主要运输巷和回风巷应布置在岩层中,优先选用锚(网)喷支护方式;②煤层运输、回风巷使用金属棚支护,确保支护质量;③严格井下锚杆、锚杆+金属网、锚杆+金属网+喷浆的质量管理;④井下巷道禁止用干碹、花碹支护和木支护;⑤建立矿压监测制度,进行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监测。
(4) 安全高效矿井示范建设。
选择本县条件较好的矿井联合科研机构研究适合本矿的安全高效矿井建设方案,矿井要按照方案建设,引进新装备,加强劳动组织管理,改变作业方式,实现正规循环作业;经过示范建设要发挥出机械化装备作用,实现快速掘进、支护和回采工艺,达到减头减面和减人的目的,提高吨煤工效。监管部门推广该示范矿井成功经验,通过“树典型、抓重点”,达到“以点带面,辐射全县,共同提高”的目的,有利于提高全县小煤矿的本质安全,也实现了矿井高产高效。
(5) 加强用工管理,加大煤矿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煤矿必须依法用工,实行合同聘任制,同时加强劳动组织管理,取缔包工头、个人承包和裙带关系。新员工实行72小时培训,且必须实行老员工带领至少一个月后才能独立上岗。
专业技术与安全管理人员是煤矿安全生产的核心保障:①要高薪聘请有管理经验的矿长、有较高专业水平的总工程师,签订安全责任书,实行年薪制和吨煤提成制,同时授予管理和技术决策权利,提供良好的办公、生活条件;②通过从大专院校高薪引进或者定向培养采掘、通风、机电和地测专业人才,送到附近国有煤矿学习半年,按条件担任矿级或科级领导;③选择本矿初中以上、肯学爱干的员工带薪送培到高职院校进行学习,作为科级人选的备用;④引进一些国有煤矿有经验有技能的老员工作为队长或班组长。提高了煤矿整体技术和安全管理水平,从源头上保障安全生产。
(6) 加快兼并重组工作。
通过经济实力较好和安全投入意识强的煤矿为主体进行兼并重组来提高煤矿生产规模,才能保障安全投入到位:①相邻矿井进行资源整合,开采范围合并一个井田,进行整合扩能形成一套完整的生产系统,整合后的生产能力不得低于30万t/年;②资源整合较远的2个及以上的矿井,整合后具备条件的要进行整合扩能,不具备的要进行安全技术改造,通过整合改造后生产能力不得低于45万t/年,且要组建一个产煤集团,实现总部、矿井逐级管理。
(7) 安全投入到位。
煤矿首先要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四川省煤矿安全管理标准》及《四川省小煤矿安全生产基本要求》的要求进行投入,建立安全技术措施专项费用,同时监管部门督促煤矿必须严格按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费用,做到专款专用。其次要加大安全投入,抓好安全技术改造,逐步更新安全设施,积极采用新技术,提高装备水平,确保安全投入到位。
3 结语
通过对某县煤矿安全生产与管理的现状分析与研究,得出煤矿要实现安全生产,必须进行兼并重组,加大安全投入,选择合适先进的开采工艺,形成合理的生产和通风系统,提高采掘机械化水平和井下工程质量。同时要将安全质量标准化长期建设作为夯实煤矿安全基础,狠抓瓦斯治理和顶板管理,大力引进或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与安全管理人员,强化安全培训教育等措施。只有落实好这些对策及措施才会提高全县煤矿本质安全,促进小煤矿安全健康发展,实现小煤矿安全高效的生产,带来了经济与社会效益,也保障了矿工的生命安全。
[1]徐阳.煤矿安全生产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8(6):229-232.
[2]宁齐元,杨用君.小煤矿安全生产现状分析及对策[J].西部探矿工程,2008(1):235-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