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建施工中植筋技术的应用分析
2014-01-22谭壮壮
谭壮壮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三采油厂规划设计研究所,黑龙江 大庆 163113)
植筋是当前在建筑改造中应用最为广泛也是最有效的锚固技术,主要针对混凝土结构,将普通钢筋或者锚筋植入到混凝土结构中,用以加固原有建筑的一种方式。对于建筑的改造主要是利用再浇技术对原有的混凝土结构按照设计要求予以加固,在原有的结构基础上,在交接部位上使用植筋技术加入钢筋或者锚筋,从而有效提高建筑结构的稳定性。文章便针对植筋技术的相关内容展开了探讨,并针对操作难点以及注意事项提出了一些实用性较强的观点。
一﹑植筋技术的施工方法
1工艺流程。首先需要进行施工前的准备工作。进行施工前的定期放线,并在设计的相应位置进行钻孔,保证钻孔的清洁和干燥,如有需要则对钻孔进行清理和干燥处理。完成上述工作后需要对钢筋进行处理,并灌注相应的结构胶或者锚固剂,用以固定钢筋,继而插入钢筋。在完成施工后还需要对施工部位进行必要的养护,并对完工后的插筋进行抗拔力的试验。
2施工准备。脚手架是施工准备的必要工作,其架设需要满足工作面的需要;另外需要准备足够的材料,其中钢筋以及锚固剂﹑结构胶等必须符合规定,质量合格。
3 定位放线。依照设计图纸中对钢筋以及孔间距的规定,对孔的大小以及数量和深度进行计算,同时在需要进行钻孔位置按照设计进行布孔,并进行详细记录,避免对原建筑结构中的钢筋造成损害。
4钻孔。依照已经确定的孔深以及孔径,对钻头以及设备进行确定。¢10~40mm的金刚石台钻可以进行水平孔以及竖向孔的开钻,并且孔深必须按照设计要求一次性的钻到。
5孔洞处理
完成批量的钻孔作业后,可以对孔洞进行清理,使用钢丝刷或者尼龙刷加上风机将孔内的杂物和灰尘吹净,若是孔中较为潮湿则需要对其进行烘干,完成上述步骤后才可以进行植筋。
6钢筋处理。钢筋的下料需要按照设计进行,如果钢筋存在缺陷或者质量问题一律不予使用,若钢筋存在锈蚀则必须对锚固部分进行清理。
7锚固剂或结构胶。在孔内加入成品结构胶或锚固剂,并将孔径填满,最佳的状态便是结构胶或者锚固剂从孔口溢出,结构胶或锚固剂必须一次性的灌注到孔洞中,保证动作迅速。
8插筋。当灌注结束后必须马上插筋,且加力转动,使插筋和结构完全粘合,并确保能够插入孔底,另外可以采用辅助性的措施,例如振动机械或者锤击。
9养护。一般在操作完成后需要进行养护,时间约为三天,在此期间不应进行扰动。
10抗拔检测。当完成上述结构后,必须按照要求进行抽样检测,主要的检测内容为钢筋的抗拔力,一方面要对抗拔试验进行检验,保证其结构强度超出设计要求,另外还需要进行破坏性抗拔试验,将植筋拔断或达到屈服状态测试破坏强度值。
表1 施工技术参数
二﹑技术难点及相关注意事项
1控制重点。结构胶的选择需要依照设计抗拔力予以确定,同时还应根据结构胶的锚固深度﹑凝固时间﹑固化时间和价格以及工程工期情况综合评定,合理选用结构胶;在施工中特别注意孔洞处理和插筋损;准确计算设计孔径﹑孔深以满足锚固长度和设计抗拔力要求。
2注意事项:(1)植筋后,一般不允许在所植钢筋上焊接,如确实需要焊接时,焊点距离混凝土表面应大于15d,且应采用冰水浸湿的毛巾包裹植筋外露部分的根部。(2)承台围堰必须牢固,确保在植筋期间不能有水流入承台范围,承台要保持干燥。如果不能保障承台干燥,那此方案不可行。
(3)如在室外施工,注意天气变化,植筋施工开始前要查看天气预报,要确保在植筋施工期间天气状况良好,不要在阴雨天气施工。(3)钢筋必须按要求除锈,钢筋表面不能有油渍等杂物。(4)植筋所用的锚固胶必须是合格产品,各项性能指标要符合规范要求。
3操作难点。在改建工程中,必须对原建筑的钢筋结构进行了解,并对建筑存在问题进行诊断,将实际的钢筋分布同设计之间的误差予以确认,而不是盲目的进行钻孔,导致原结构的损坏;其次,由于钻孔需要一定的深度,因而也许会损坏结构内钢筋,一旦出现这种状况就需要移位重新进行钻孔,并且两孔支架的距离应当在3mm以内,这样孔壁便不易裂开,然后使用高强度水泥砂浆将不合格的钻孔堵住;最后,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也是施工中必不可少的,在注胶过程中需要戴好护具,包括眼罩以及手套,防止皮肤直接接触化学粘结剂。在三厂某建筑改造扩建工程中的260条植筋中,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抗拉实验,随机选取其中10条,通过试验其质量均合格,并未出现混凝土结构以及钢筋的损坏,另外又进行了破坏性实验,也证实钢筋在其屈服强度极限时,没有出现拔出现象。现已经投入运行使用的改造楼层,并没有出现质量问题,符合相关质量标准。
[1]林永亮.植筋法在加层改建工程中的应用[J].中外建筑.2002(04).
吴永红,贾寒冰.植筋技术在高层建筑结构改造施工中的应用[J].建筑施工.1998(06).
李新,苗雨顺.后锚固植筋技术在加固改造工程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