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爱上数学的制胜法宝——自制教具

2014-01-21胡建雅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粉笔教具长方体

胡建雅

一、教具带给学生一个三维世界

1.点燃学习热情

有关的心理学研究表明,抽象的知识必须依靠对具体事物的观察和接触形成感性认识,再由感性认识转化为概括的、抽象的理性认识。小学是数学概念形成的初始阶段,因此,教学中我们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教师在课堂上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学生难免会觉得枯燥乏味,不仅学习效率低,而且久而久之会降低学习数学的兴趣。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教师可通过自制教具,让学生爱上数学。

例如,教学“角的大小比较”这节课时,我制作了精美的课件,以动画放映的方式去解释如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需要把顶点对齐,一条边重合后再作比较。学生看得很起劲,然而叫他们自己操作时却是一头雾水,做起题目来更是摸不着头脑。于是,在另一个班级教学时,我换了一种方法。课前我用废纸剪了很多大小不一的角,上课时发给学生自己比较,顿时教室像炸开了的锅,强烈的好奇心促使他们想掌握知识,一个个在那开心地摆弄着。结果,课都不用讲了,学生自己总结出了角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课后反馈也特别好。我十分惊喜,没想到学生对教具这么感兴趣,既能使他们在玩中学到知识,又激发了学习的热情,教学效果非常好。于是在往后的教学中,我更注重对教具的使用,让师生获益匪浅。

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合适的活动情境,让他们身临其境去感受。如教学“长方体认识”一课,学习长方体面和棱的特征时,可以让学生观察比较自制的教具——长方体,探究它的6个面有什么关系、12条棱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思考,顺利地得出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同的结论。接着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框架,学生通过量一量、比一比等活动,得出长方体有l2条棱,其中互相平行的棱的长度相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动手和动脑相结合,通过比一比、看一看、想一想等活动,轻松地发现了长方体面和棱的特征。这样既满足了学生好奇、好动的天性,教师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

2.培养多种能力

在制作教具过程中,教师可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既能增加师生间的互动,又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协同运作,促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进而亲身去探究、理解和验证数学知识,培养了善于观察、动手操作和探究等多方面的能力。

例如,教学“梯形和三角形的面积”时,可把全班学生分成三组,让他们用纸板分别做等高的三角形、正方形和梯形,然后组与组之间进行合作,大家一起进行图形的变换和拼凑,必要时再进行讨论交流。最后,学生得出三种图形的面积关系,对获得的知识印象深刻。因此,教具的使用于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他们互相帮助、互相谦让,相处非常融洽,使每个学生都获得了不同的发展。

二、在教具的引领下走进缤纷的数学王国

1.课堂的“吉祥三宝”

有效地处理好教材、教具与教学的关系,能使教与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具和教材都是教学的工具,而形象直观的教具可以帮助学生积极思维,以之为桥梁去感知、了解教材,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例如,教学“三角形稳定性”一课时,传统的教法是通过演示推、拉三角形木框,看它是否变形来验证它的稳定性,然后通过课文的插图和课后的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我向来喜欢尝试新鲜的事物,于是决定推陈出新,制作教具,创造性地进行教学。事先让学生准备5根木棒,跟着我做一个长方形,然后让他们沿对角往反方向拉,这时长方形变形了。“怎么办呢?”我让学生思考讨论,最终尝试了多种方法均无果。正当学生急于想知道答案时,我让学生跟着我的演示钉上另一根木条,奇迹发生了,三角形任凭怎么拉都不会变形。这时学生恍然大悟,得出三角形具有稳定的特征。接着我由浅入深地讲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可以在电线杆的支架上斜钉一木条,从而消除其摆动带来的危险”等。这样,通过灵活运用教具,不仅活跃了课堂学习氛围,而且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2.让世界充满数学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自制教具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例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教师问学生:“有6支粉笔,每个盒子放2支,需要几个盒子?”学生都异口同声地回答:“3个。”“如果有7支粉笔呢?”学生陷入沉思,这时教师让一位学生上台分粉笔,他拿着剩下的一支粉笔有点不知所措。教师接着提问:“知道剩下的数叫什么吗?”有的学生马上答道:“叫余数!”“好,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余数。”然后教师把问题延伸到课外:“假如你用5块钱去买旺仔牛奶,2块一瓶,你最多能买几瓶?还剩多少钱?”……各种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促使学生主动去思考余数除法的有关计算方法。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使学生发现制作教具能切实解决问题,具有强化某些知识点的作用。如此一来,大自然的万事万物都可以成为教学内容,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知识不仅仅局限于课堂。

三、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教具

1.你需要一双慧眼

有些教师或许正为找不到教具而发愁,或许为学校教具配备不全而抱怨。其实,我们周边的事物都能成为教学的教具。如粉笔可以用作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一课的教具,黑板当作长方形来讲解等。如此种种例子不胜枚举,印象最深的是,有一位教师想画个圆,但找不到圆规,看到桌上有一条线,只见他把绳子一端固定在圆心处,粉笔绑定在绳子的另一端,然后绕绳转一圈,一个圆就出现在我们面前。学生惊叹的同时,深刻地牢记圆的性质和画法。这样教学不仅方便,而且使学生发现现实中的物品可以作为教具。如吃完冰棍后的木棒,可以用作学习加减法的工具,这样既环保,又发挥它的另一种价值,何乐而不为呢?

2.敢于改进正规教具

众所周知,无论是自制教具还是正规教具,都是为教学服务的。当正规教具使用起来有局限性或不利于教学时,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中存在的问题,敢于挑战权威,充分发挥想象和创新精神,改进与完善正规教具,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

例如,学习“圆柱体表面积”一课时,正规的教具是拆分式的,即可以拆开来观察圆柱体和长方形间的关系,但我发现其存在一定的弊端:(1)它只能在讲台上展示让学生观察,配合教师单纯的说教,使学生听得昏昏欲睡;(2)教具拆分后展开的是长方形,一旦换成正方形或其他不规则图形,容易给学生造成误解,因此有局限性。于是,我带领学生用纸板亲自动手制作大小、形状不一的圆柱体,然后剪开,学生惊奇地发现,剪出的除了长方形外,还有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我趁机进行讲解:“无论剪出的是怎样的图形,其面积都等于圆柱的表面积,只是剪出规则的图形更方便求面积……”此时,学生豁然开朗,他们在探索中体验到动手操作的乐趣。由此我认识到,做教师的不能墨守成规,有时需要在原有教具的基础上改良和完善,这样不仅让人耳目一新,更重要的是能提高教学质量。

综上表明,教具的优点是信息技术无法取代的,尤其是小学数学教学。因此,教师要重视教具的制作与使用,并根据已有的资源,引导学生自制教、学具。如可以开展自制教、学具等活动来鼓励学生,既可以为学校减少开支,又能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体会数学的奥秘。

(责编 蓝 天)endprint

猜你喜欢

粉笔教具长方体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拆拼长方体
拆拼长方体
自制玩教具《拼拼乐》
初中物理自制教具应用探讨
粉笔怎么来的
我们的“粉笔头”
粉笔
粉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