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化数学现象 内化数学思维

2014-01-21罗郑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列式分配律乘法

罗郑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通过教师的教学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使他们学会独立思考”,而数学双基训练也是基于对数学思维的训练分层设置的。那么,如何才能在教学中实现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目标呢?现将自己教学“乘法分配律”一课的实践予以分享,谈谈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内化数学思维的一些思考。

一、提炼问题,创设生活情境

课堂教学之前,根据教材的设置和安排,我认为乘法分配律并不是单纯的一种计算方法,要从生活数学方面进行考量和引导。只有让学生在生活中提炼出其中的数学问题,才能够引发思考,最终实现操作和探究的动态生成。

师:“一套校服上衣38元,裤子32元”“有50名同学购买”,请大家先给这些条件配上问题,然后列出算式并解答。

生1:买一套校服一共多少钱?列式为38+32=70(元)。

生2:上衣比裤子多多少钱?列式为38-32=6(元)。

生3:为50名学生买校服,一共需要多少钱?列式为(38+32)×50=70×50=3500(元)。

生4:也可以列式为(38+32)×50=38×50+32×50=1900+1600=3500(元)。

师:大家做得非常好。前面两个问题以及解法都是二年级学过的,后面的问题和解法,大家能够将前面学过的知识都用上了,非常好。这个问题值得我们继续探讨一下。

……

显而易见,在将乘法分配律引入课堂教学时,我是将其放在生活和应用的环境中来进行的。第一,让学生建构数学思维的模式,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第二,让学生在复习旧知的同时巩固所学,而后进行正向迁移,实现一举多得。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得到了展现,充分说明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具有无限发展的空间。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简化务虚的过程,给学生提供更多、更广、更大的学习空间,释放学生的潜能。

二、拓展延伸,发现数学现象

为了让学生对乘法分配律拓展延伸到数学思维方面,我在给予学生充分信任的同时,引导其进行探究:“找找看,生活中还有没有这样的例子?怎么解答?”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发现在买东西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一个台历架12元,一本台历芯10元,学校签订了购买100副台历的合同,合同款该付多少钱?”列式为(12+10)×100=12×100+10×100=2200(元)。再继续探究下去,学生发现在加工零件上也有同样的数学问题:“张叔叔平均每个小时加工零件36个,王叔叔平均每个小时加工零件28个,一天按照8小时工作来算,他们两人一天一共能做多少个零件?”列式为(36+28)×8=36×8+28×8=512(元)。再深入探究,学生发现生活中这样的问题数不胜数,如买作业本、买笔芯等。

师: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大家想想,如果不举例,你能直接列出这样的等式吗?[学生的思维从实践应用中脱离出来,列出如下等式:(24+33)×12=24×12+33×12;(45+35)×23=45×23+35×23;123×15+137×15=(123+137)×15……]

师:这样的数学现象里有什么规律?你能找到吗?

生得出结论:两个数的和乘以一个数得出的积,与先把两个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得到的积再相加的和是相等的。

……

教学中,我既不采用固定的叙述表达,也不用字母公式来进行引导,而是让学生通过对生活现象的分析和举例,形成数学概念,最终建立起对数学客观规律的探寻模式,使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认知建立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因为是生活实践中的问题,从实践中进行数学化思考,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所学知识。

三、归纳算法,内化数学思维

在学生举例各种数学算式后,我进行概念化的引导:“刚才我们认识了一种数学现象,那么这样的现象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呢?有什么应用价值呢?”我出示之前的问题,继续问道:“在第一个例子中,求上衣和裤子的总价可以列式为(38+32)×50=70×50=3500(元),也可以列式为(38+32)×50=38×50+32×50=1900+1600=3500(元)。想想看,哪种方法更简便?”

生1:(38+32)×50=70×50=3500(元),这样算更简便。

出示题目:如果一套教材105元,有40个学生购买,一共需要多少钱?

师:请你运用刚才发现的规律来解题,怎么算更简便?

生2:105×40=(100+5)×40=100×40+5×40=4000+200=4200(元)。

……

学生通过练习,已经能够将规律运用在解决问题中,不但掌握了算理,而且明白了其中的简便算法。之后,我继续出示一些相关的题目进行巩固训练,引导学生再深入思考,探究这种数学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这是发展学生思维的关键所在。

总之,教师教学时一定要从数学的知识逻辑上进行引导,而不是一味地进行机械重复的技能训练。同时,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自由选择,帮助学生活化现实中的数学现象,将其内化成数学思维。这既是教师对自身素质的要求和努力的方向,也是新课程提出的重大课题。

(责编 杜 华)endprint

猜你喜欢

列式分配律乘法
算乘法
我们一起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
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巩固练习
把加法变成乘法
除法中有“分配律”吗
每筐多装多少
除法也有分配律吗
活用乘法分配律
让课堂焕发创造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