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例
2014-01-21介李璞张玉珏
介李璞,张玉珏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内科,兰州 730050)
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 DKA)是小儿胰岛素依赖性型糖尿病(insulin 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 IDDM)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我院近日遇到1例8月大婴儿以呼吸困难、频繁呕吐、烦躁为主要表现的DKA,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儿,男,8月龄,因“烦躁、哭闹2 d,呼吸困难1 d,呕吐5次”于2013年8月31日晚21时急诊来我院。2 d前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烦躁哭闹,无发热、咳嗽,面色红润,病初无呼吸困难,遂即呕吐胃内容物1次,非喷射状,无腹泻,就诊于我院门诊,查血常规:WBC 9.6×109/L,N 56%,肌注胃复安3 mg,口服头孢克洛0.125 g,1日3次,利巴韦林50 mg,1日3次,患儿仍烦躁,哭闹比平日多,食欲欠佳,间断呕吐胃内容物4次,非喷射状,不含咖啡样物质或鲜血,无腹胀、腹泻,进食后呕吐明显。今晨发现患儿呼吸急促,无咳嗽声嘶及口唇发绀,烦躁哭闹,体温36.4℃,于社区门诊静点头孢呋辛钠75 mg,炎琥宁60 mg,地塞米松2 mg,症状不缓解,呼吸深大,无发绀,呼出气体无明显异味,无惊厥及昏迷,否认异物吸入史,为进一步治疗,急诊收住我院儿科。入院查体:烦躁、哭闹,体温36.5℃,呼吸深大急促,三凹征阳性,咽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胸廓无畸形,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因及喘鸣音,心前区无隆起,未触及震颤,心率120次/min,律齐,心音有力,未闻及杂音,腹平软,未触及包块,未见胃肠型,无压痛,肠鸣音3~4次/min。颈无抵抗,生理反射存在,病例反射未引出,四肢肌张力及活动良好。实验室检查:血、便常规未见异常,胸片检查、心脏彩超未见异常;尿常规:尿糖2+,酮体2+;血气分析:pH 7.01,PaCO213 mmHg,PaO2134 mmHg,HCO33.3 mmol/L,TCO23.7mmol/L,BE(B) -25.7 mmol/L,SaO297%,THbc 10.5g/dL,Na+117 mmol/L,K+3.3 mmol/L;脑脊液检查:脑脊液压力不高,外观清亮,细胞数不高,蛋白定量0.20 g/L,氯化物定量125 mmol/L,葡萄糖定量19.8 mmol/L明显升高;静脉血糖12.8 mmol/L。诊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给予胰岛素、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等治疗15 d,血糖控制良好,精神食欲好,一般情况良好,予出院。
2 讨 论
儿童糖尿病分三类:I型糖尿病占98%,II型甚少,其它特殊类型极为罕见,5~6岁和11~13岁是两个高发年龄组,3岁以下仅占糖尿病患儿的3%左右,而婴儿糖尿病发病率更低[1]。I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因不详,目前认为是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与遗传、病毒感染、环境因素等有关,约40%有阳性家族史,双生子的研究表明同卵双胎发病一致性约为50%,在所有儿童糖尿病患者中90%~98%具有DR3或DR4抗原或者二者并存,这些均表明遗传为本病的主要发病因素之一。在风疹、腮腺炎及柯萨奇等病毒感染流行后,小儿糖尿病发病率增高[2]。在上述多种因素作用下,引起自身免疫反应,导致胰岛细胞损伤和破坏而产生的综合征,其典型症状为多饮、多食、多尿和体质量下降[3]。患儿发病年龄越小,并发酮症酸中毒比例越高,5岁以下并发酮症酸中毒发生率74.5%,婴儿达83%[4]。儿童DKA临床表现复杂,往往以合并全身系统并发症为首发症状表现,早期症状无特异性,在发生意识障碍之前常出现呼吸、消化及随后的神经系统表现。以食欲不振、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脱水等为主要表现,临床易误诊为急性胃肠炎、腹泻等;以发热、咳嗽、呼吸急促等为首发症状,易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表现为嗜睡、烦躁、昏迷、抽搐则易误诊为颅内感染性疾病、低钙惊厥、中暑等;发病年龄越小越易误诊,是临床最常见的内分泌急症之一,是导致糖尿病患儿住院及死亡常见病因[4]。
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输入是治疗DKA一种比较简单有效的方法,能抑制糖异生及脂肪和钾的摄取,可防止低血糖和低血钾等并发症的发生,以0.1 U/(kg·h)的速度静脉输注胰岛素,使血胰岛素浓度达85~160 U/ml,恰巧在生理作用范围內,与正常小儿葡萄糖耐量实验时达到的峰值相同,在治疗DKA的同时使代谢反应稳定而持续地进行,胰岛素受体也充分饱和。加大剂量不会增大疗效,反而会带来低血糖等不良后果[5]。
临床通过血糖、血气分析、葡萄糖耐量试验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检查,诊断DKA不难,但该病患儿易合并各种感染,临床表现极易混淆,而延误糖尿病诊断治疗,临床误诊率达33%[6],常见的误诊原因:① 病史询问不详细;② 仅注意消化道、呼吸道或神经系统症状,忽视对脱水、呼吸困难等原因的综合分析,甚至错误使用葡萄糖,导致病情加重;③ 诊断思维局限;④ 忽视必要的辅助检查,如血糖、血气分析、电解质等,仅凭经验诊断治疗[7]。本例入院后以精神障碍、呕吐、脱水为主要症状,曾误诊为颅内感染性疾病,第一时间行腰椎穿刺术,术中测脑压正常,脑脊液清亮,脑脊液葡萄糖含量明显升高引起警觉,遂测血糖、血气分析等明确诊断,给予正确治疗,15 d后,血糖控制良好出院。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DKA诊断并不难,主要因为婴幼儿发病率相对低,未引起临床医生足够重视,相信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警惕性,配合辅助检查,婴幼儿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的误诊率会大大减少。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 江载芳, 主编.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 第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2] 魏雪梅, 付 丹, 张 琴. 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的小儿糖尿病32例临床分析[J]. 海南医学, 2013, 24(8): 1189-1191.
[3] 杨锡强, 主编. 儿科学[M]. 第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497-503.
[4] Gao Y, Guo X H, Vaz J A. Biphasic insulin aspart 30 treatment improves glycaemic control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in a clinical practice setting: Chinese PRESENT study[J].DiabetesObesMetab, 2009, 11(1): 33-40.
[5] Warren M L, Conway M J, Klaff L J,etal. Postprandial versus preprandial dosing of biphasic insulin aspart in elderly type 2 diabetes patients[J].DiabetesResClinPract, 2004, 66(1): 23-29.
[6] 赵淑艳, 李桂梅. 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6例误诊讨论[J]. 临床误诊误治, 2007, 20(6): 28-29.
[7] 付海波,徐 静. 容易误诊为小儿重症肺炎的肺外疾病[J]. 临床误诊误治, 2010, 1(2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