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制项目驱动”教学在聋人高职艺术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以中州大学聋人装潢艺术设计专业探索为例
2014-01-21孙钢军
孙钢军
(中州大学 特殊教育学院,郑州 450044)
针对当前聋人大学生就业面临的现实困境以及高职院校特殊教育存在的问题,本着有效培养聋人大学生核心就业能力的宗旨,我们在近三年的教学实践中,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引进真实项目,尝试应用“工作室制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对聋人高职艺术类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和就业的针对性培养,探索出一条符合聋人心理、生理特点的,适合聋人大学生学习、实践的产学合作新途径。
一、实施“工作室制项目驱动”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 聋人大学生就业市场形势严峻
聋人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就业,普遍比普通大学生就业难度大。据初步调查,聋人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虽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较稳定的意志力,但是在艺术设计能力、客户沟通能力以及与企业其他员工的相处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都相当欠缺。聋生就业后一年之内会有多达60%的人选择离职,主要原因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职业技能、专业能力不足,不能满足就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自身不适应健听社会。
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剧增,社会上各种行业越来越专业化,中小广告公司、印刷公司、设计事务所等业务内容越来越细化,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专业化和细化,不再热衷于学生的所谓“综合能力”。再加上有相当多的单位不愿意接收聋人,致使广大聋人艺术设计类毕业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挑战。
(二) 传统教学模式造成聋人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偏低
造成聋人艺术设计类高职生就业难度大、就业率低的原因有很多,除了社会大环境因素、聋生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因素、家庭教育因素及社会接纳度低等因素外,学校教育的偏差则是最主要的原因。
1.人才培养方案不科学
目前,聋人高职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培养计划,大多是从普通艺术类学生培养方案脱胎而来,存在“假、大、空”的现象。“假”指的是在培养目标方面存在虚假性,即某些目标看起来冠冕堂皇,其实对于聋人大学生来说,只是“水中捞月”,根本无法企及;“大”指的是在课程体系的建构方面贪大求全,面面俱到;“空”指的是在培养内容、培养手段等方面空洞、粗糙,没有针对性。这就必然导致聋人高职教育没有真正与普通高职教育拉开距离,没有真正形成独特的、适合聋人大学生学习和训练的“特殊化”培养方案。
2.课程内容、知识结构、能力体系不能够充分体现岗位职业技能的要求
由于缺乏对市场需求的深度调研,学校不清楚社会上到底哪些单位需要聋人高职艺术人才,究竟需要聋人高职生具备哪些必备的知识和能力,哪些岗位适合聋人长期稳定地工作,因此不能够对聋生培养目标定位更明确、更细化。同时,也没有参照企业的岗位设置与能力要求,系统化、深入化地进行典型任务分析,当然不能有效地进行聋生所必须具备的岗位能力的培养。
3.教学模式、管理模式老化
目前,多数教师仍然采取“多媒体讲授+案例分析”的模式进行教学,充其量在课程将要结束时安排几节模拟性的“实训”,这种相对老旧、滞后的教学模式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另外,能够支撑实践教学的校内外实训条件还很薄弱。
从教学管理的角度讲,也存在着滞后问题,主要表现在对教师和学生的管理、考量还基本停留在传统课堂教学层面,对诸如“工作室制项目驱动”“基于工作过程”等较为超前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缺乏相应的支持政策和相应的产学合作管理运营机制,这样既不利于企业进入教学体系,也不利于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
4.师资力量不足,“双师型”教师极度匮乏
目前,聋人艺术教育师资多数是由普通艺术类专业师资半路转行而来的,他们虽然具备了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专业能力,但是在聋人教育、手语使用等方面存在严重的缺失,上课过程中需要手语翻译的帮助,并且对聋人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及接受知识的规律把握不足,造成不少教师的知识与技能不能有效地传递给学生。另外,由于我国普通高等教育长期以来形成的“重理论轻实践”传统,造成“双师型”教师极度缺乏,成为聋人艺术类专业学生核心就业能力培养的一个局限。
综上所述,无论是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还是师资力量,现有状况均已不能适应当前聋人高职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必须进行彻底的改革。
二、 “工作室制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确定与运作
所谓“工作室制项目驱动教学”,指的是在专业课教学中,加强校企合作,积极吸取企业运作模式的优势,组建专业性工作室,以工作室为教学平台,引进企业真实项目,用项目作为课业教学目标,以任务为驱动机制,把单纯的课堂传授转化为实战训练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重点在于教师和学生身份的转化以及教学过程的转型,即教师变身为“项目经理”,学生变身为“企业准员工”,工作室变身为“企业工厂”,理论讲授变身为“做中学,学中做”,使学生树立“学习”就是“工作”的职业意识,缩短学生职业适应时间,锻炼学生就业核心能力。
(一)“工作室制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确定
1.调研阶段
调研的主要内容有: 聋生就业情况调研,包括聋生对工作的接受程度、认识程度;企业调研,主要包括企业对聋人毕业生的认识,接受聋生的初衷,在聘用聋生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调研之后,分析聋生对就业的认知与认可情况,企业对聋人的岗位定位及对聋人的就业能力需求,以及在校聋生的素质和能力与企业要求之间的差距。
2.研讨阶段
(1)根据企业对聋生的就业能力要求,聋生普遍的就业能力现状,在校聋生的现有素质,找到学生当前水平和要培养目标之间的差距,找到聋人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具体目标。
(2)依据培养目标,结合企业实际岗位的能力需求,分专业确定不同的专业技能模块,制订职业能力、职业操守、社会适应能力培养计划,保证聋生专业学习的针对性、实用性。
(3)围绕岗位需求,结合工作室制和企业真实环境,科学设计、修订符合项目驱动、工作过程要求的课程内容、教学标准、课程实施方案,并筛选装潢艺术设计专业进行教学改革试点。
(4)制订科学、完善、清晰的工作室教学管理制度,为工作室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选定工作室负责教师1~2名,共同制定工作室制教学相关规章制度,主要包括工作室的日常教学组织、教学管理工作,如各项目课程的教学规范,学生团队共同学习计划,学习环节的安排,项目检验、评估措施等。
3.工作室建立阶段
综合考证工作室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考量市场需求和专业教师、学生的实际情况,最终确定建立创意设计工作室,配备一名专职负责人和3~4名成员,负责人负责“工作室制项目驱动教学”工作的整体策划和实施。
2013年,学校拨款80万元,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了“创意设计工作室”。工作室面积350平方米,分为上下两层:下层分为三个功能区,即项目洽谈区、项目驱动教学和研讨区、作品处理和制作区;上层为企业办公区,专门为进入到项目教学中的企业项目经理办公提供方便。
(二)“工作室制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实施
创意设计工作室的运行,一般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在没有真实项目的情况下,采用模拟性的项目对学生进行教学和训练;在有真实项目时,则以企业真实项目为驱动,进行实战性教学与训练。
1.师资配备
(1)推荐骨干教师有针对性地参加相关的技能培训,并选派骨干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
(2)支持教师考取平面设计师、工艺美术师、摄影师、动画设计师职业资格证书。
(3)聘请企业的设计师担任项目指导师,帮助专业教师及时接受市场前沿讯息,掌握先进技术,更新教学理念。
2.教学模式的实施
工作室师资配备之后,就正式开始“工作室制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探索,主要进行了以下12个层面的操作:
(1)项目洽谈,主要由工作室主任和相关专业教师负责进行,洽谈前提是项目适合聋人高职生参与,能够充分体现专业培养目标和方向,利于聋生专业能力培养,兼顾企业、学校双方利益。
(2)由合作企业人员和专业教师组成项目指导师团队。项目指导师为项目负责人,协助学生确定客户的需求,确保创意的明确方向,分解项目任务,组织设计环节。
(3)项目指导师从整体上对项目开展进行把控,主要围绕项目涉及的相关理论、客户需求、创意设计、组织协作等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
(4)根据项目难易程度以及班级人数,将学生分组,一般一个小组5人左右。指导师以工作任务的形式把项目分配给各个小组。
(5)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组员开展项目调研,搜集相关信息和素材,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向指导师汇报情况,指导师对学生拟定的报告提出修改意见。
(6)各组学生根据所收集的素材,并基于客户需求和消费者心理,设计出精练、清晰的创意简报。
(7)创意简报的基础上,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按照“架构清晰、内容翔实、合理可行”的原则,拟定创意设计方案,并以文字和图片(图示)的形式制作成项目书。
(8)每个小组把设计方案制作成PPT分别展示,由其他小组作简要评析,并针对所提出的问题,讨论解决方法。
(9)在各小组进行讨论修改后,指导师对各小组的方案进行评价,提出修订建议。
(10)各小组根据讨论的结果和指导师的修订建议,相互协作,认真修改方案,完成项目设计。
(11)指导师从学生团队的设计中,筛选出3~5个主推方案向客户进行提案,并进行项目答辩。
(12)课程临近结束时,指导师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项目完成情况,以及企业对学生项目成果的评价,考量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和项目设计能力。
三、“工作室制项目驱动”教学的价值与成效
我校特殊教育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实施“工作室制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已经近3年,通过“把教室变成工作室”,实现了“五个一体化”:教师与技师一体化、学生与职员一体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堂与工作间一体化、作业与产品一体化,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有效促进了专业建设,改善了聋人大学生就业局面。
(一)充分体现了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和实践性
“工作室制项目化”教学模式,以“工作项目”取代了传统的“课程教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意识,锻炼了学生职业能力,充分体现了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尤其是建立了创意设计工作室实体,为我校装潢艺术设计专业构建了强大的以项目为驱动机制的“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基地,使专业教学从校内走向市场,充分利用项目驱动教学的优势开展实践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也改善了学校实训、实习的条件。
(二)校企合作,教学相长,企业、教师、学生均受益
“工作室制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层面比以往有了更深的开掘,不仅校企双方获得了双赢效应,学生也在其中受益匪浅。在实施过程中,通过工作室平台,部分学生把作品变成企业的产品,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促进了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的接轨,为学生就业搭起了一座桥梁。
这种教学模式在第5学期开始实行,课堂由普通多媒体教室变为艺术设计工作室。在项目完成后,企业可以从中筛选优秀的成果服务于企业经营,降低了人力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企业的设计思维界面。任课教师在项目的开展过程中,不仅作为指导教师,也成为企业项目的参与者,对教师本身来讲同样是一种再学习、再锻炼的机会,可以克服高校教师普遍存在的那种“理论丰满,实践短板”的弊端,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学生则在真实的项目开展过程中,从项目分析、方案设计、任务细化,到实施步骤、过程控制、项目总结等各环节亲身经历,动手操作,学做一体,能够真正将学到的理论应用于实践,利于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三)有利于提升聋生就业能力,促进聋生个体的社会化
“学会如何学习” 是人本主义教育的目标之一。“工作室制项目驱动”教学为师生共同参与项目提供了机会和平台,在这种主动学习的氛围中,通过小组的分工与协作,针对项目的实施共同讨论、 交流想法,集体分析项目方案,在具体操作中提高了知识和技能的运用能力。同时,这种教学模式,强调了团队协作的作用,充分尊重了聋生心理、生理、智能水平等方面的差异,遵循了艺术设计课程特点,注重聋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学习,并通过团队之间的竞赛活动,引导聋生从多种设计方案中选出最佳方案,增强了聋生的兴趣,有利于激发进取心。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指出,学生能从教同学和被同学所教中学到许多。我国古典教育名著《学记》有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倡导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要相互切磋、彼此交流、共同提高。
在“工作室制项目驱动”教学过程中,聋生之间以“工作室”为平台,以项目为中介,在协作、交流、磨合等环节中,逐渐培养起积极沟通、快乐合作的意识与技巧。聋生的合群性、人际相容性等得到全面提升,最终促进聋生社会性的发展。
(四)积累了丰富的实践案例,为今后开展项目驱动教学提供了鲜活的“教材”。
创意设计工作室成立以来,有关人员积极与企业联络,深度合作,相继开展了多种类型的校企合作项目,尤其是与河南省三马艺术品公司的皮雕艺术合作项目、河南老干部康复医院VI设计项目的开展,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效。
2013年8月,我们承接了河南省老干部康复医院VI设计项目。9月,设计公司导师适时介入,介绍了医院方的设计要求、企业理念等相关信息,并带领学生提炼设计主题及由此产生的视觉形象。此阶段学生通过到医院考察、解读设计要求、分析医院原有视觉传达系统等方式,获得了大量信息。带着这些资料,每个同学都从标志设计入手,拿出一套自己的VI设计方案。之后,工作室老师、企业设计师及医院方代表共同参与,选取前期设计的优秀方案继续深化设计。学生共向企业提供了10套设计方案,其中的3套被客户选中,经过反复比较与论证,最终有1套设计方案被医院采用。
2014年3月,我们与郑州三马艺术品设计有限公司合作的皮雕艺术品项目正式启动。针对2011级艺术设计方向学生,通过考察以往成绩、了解个人兴趣及择业愿望,我们选择了25名学生进入项目。接着,对学生进行了15天的专业培训。培训结束后,通过考核,选拔了18名适合从事皮雕设计的合格学员正式进入顶岗实习环节。本环节时间为3个月,由企业设计师负责,学校工作室老师定期到企业了解情况,协助学生完成实习。通过3个月的顶岗实习,多数学生完全掌握了皮雕设计制作及工艺流程,有15名学生成为公司的员工。
四、结语
本教学模式的开展,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探索与尝试,一方面为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和聋生提供了一个“教、学、做一体化”的实战性互动平台,使高职特教的培养目标与企业的岗位需求相适应,提升了聋人高职实用性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有效缓解了聋生的就业压力;同时,企业在与学校的合作当中,得到了大量的、优秀的、年轻化、专业化劳动力的支持,有效降低了运营成本;另外,学校利用“工作室”资源,开展针对广大聋人学生和社会人士的社会化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等特色服务,提高“工作室”的使用效率,扩大学校的综合社会服务能力,从而实现学校、企业、学生的良性互动和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俞伟忠.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工作室制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2]吴玉红.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项目“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实践的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2011(4).
[3]刘锦玉.工作室制教学: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时尚演绎[J].艺术教育,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