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西医不同角度对《素问》“春善病鼽衄”的理解
2014-01-21张珺珺郭裕王丽华胡蓉马珍
张珺珺郭裕王丽华胡蓉马珍
·经验与教训·
从中西医不同角度对《素问》“春善病鼽衄”的理解
张珺珺1郭裕1王丽华1胡蓉1马珍2
祖国医学十分强调“天人相应”“天人合一”的自然生物统一性,认为人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界季节、气候变化等过程具有周期性相对应的变化。《素问·金匮真言论篇》曰:“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鼽”即是“鼻鼽”,西医称为“变应性鼻炎”;“衄”就是“鼻出血”。“鼽”和“衄”都是耳鼻咽喉科最常见的疾病,本文试图从中西医不同的角度来理解“春善病鼽衄”的内涵。
1 从西方医学来理解
西方医学认为“变应性鼻炎”,是机体接触变应原后主要由IgE介导的鼻黏膜慢性非感染性疾病。临床上以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打喷嚏、流清涕和鼻塞等为主要症状,严重者嗅觉减退或消失。人群中发病率达10%~25%[1]。在我国,大量的统计资料[2,3]表明花粉是引起变应性鼻炎的主要变应原之一。春季正是花粉播散浓度最高的季节,大量的过敏原的存在导致变应性鼻炎在春季时的高发病率。“衄”是常见的急症之一,据统计,约60%的人一生中均发生过鼻衄,其发病率占耳鼻咽喉科门诊病例的2.98%,急症的10.1%。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复旦大学张重华教授对鼻衄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他指出鼻衄在5月和9月出现发病的季节高峰,这也正说明春季是鼻衄发病的主要季节。通过西医流行病学和统计学的研究完全证实了“春善病鼽衄”的合理性,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中医理论的科学性。
2 从节气来理解
祖国医学“天人合一”的理论认为人是宇宙自然的一部分,人的生命活动随着自然气候的变化而变化。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鼽”首见于西周《礼记·月令》“季秋行夏令,则其国大水,冬藏殃败,民多鼽嚏。”由此可以看出“鼽”与季节密切相关,而节气正是揭示天时季节、气候变化规律的朴素认识。根据彭子益“二十四节气圆运动”理论[4]认为与春季相关的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等6个节气中阴阳的变化是“冬寒之后,春气转温。温者,冬时封藏于地下水中的阳热,升出地面,火从水出,其气温和也......此时阳根动摇,小儿即多虚病......春分节后,地面上阳热多,地面下阳热少,故春分后的时令病,多是下虚......阳热初升地面,阳气弥漫......阳热升出地面者多,雨水亦多,好种谷也。阳热升出于地面者多,地下阳根少矣,所以此时外感发热,食凉药多坏。”历代医家均认为“鼽”的病因病机为体虚卫表不固,风寒乘虚而入,犯及鼻窍,邪正相搏,肺气不得通调,津液停聚,鼻窍壅塞,遂致喷嚏流清涕。“鼽”之肺、脾、肾三脏虚损,正气不足,外感风寒异气而致;与春之节气变化的“阳气升出地面者多,地下阳根者少”正相对应。“衄”见于《灵枢·百病始生》:“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亦可知阳根少,阳热出的春季节气变化可诱发“衄”的发生。通过节气的角度加深了对“春善病鼽衄”病机的理解,而不仅仅停留在发病季节的表面。
3 从风邪来理解
“鼽”临床表现为鼻塞、鼻痒、喷嚏和流涕,常因遇风而发,发作快,消失亦快,这与风邪为阳邪、其性主动、善行而数变的性质和致病特点相似。而风又为百病之长,常兼它邪侵袭人体致病。如《济生方·鼻门》所言:“风寒乘之,阳经不利,则为壅塞,或为清涕”。中医风邪涵义较广,既包括外邪侵袭之外风,亦包括内生之风。外风多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内风多责之于脏腑功能失调。“鼽”的发病则与内外风邪皆关系紧密。风热病邪易化火动风伤阴动血,如出现咽干舌燥、衄血等症。研究发现[5]鼻衄发生与季节气候中的风、燥、寒有关,以冬、春两季高发。风为春季主气,风为阳邪,轻扬开泄,易袭阳位,致病每易上扰清窍,侵犯头面和肌表,所谓“伤于风者,上先受之”。若风邪袭人,从口鼻而入,侵犯鼻窍,致络脉不通,气血痹络,则鼻窍失于通畅和濡养而发病。“鼽”“衄”出现的鼻塞不通、流涕、嗅觉减退、鼻出血等症状可因肺气不和、鼻窍不通所致,而外风侵犯是其常见病因。从风邪的角度也能充分的理解“春善病鼽衄”的合理性。
5 结语
“鼽”“衄”是耳鼻咽喉科最常见的疾病,发病率高,容易反复发作,治疗上非常棘手。“春善病鼽衄”在提出发病时间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更是包含着疾病的病因病机等丰富的内涵,对疾病治疗和预防都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斗转星移,四时轮替,应重视疾病发生与季节、气候的相关性研究,在找出疾病的高发季节的同时,将拓宽我们研究各种疾病发生的病因,积极预防和治疗疾病。中医经典著作是古人对自然和疾病最根本最朴素的认识,是指导我们认识和治疗疾病最重要的资料,但中医典籍博大精深、微言大义,简短的言语包含丰富的信息,需要我们孜孜不倦的去学习和思考,才能慢慢领悟中医令人心动的奥秘和勃勃的生命力。
1 Bousquet J,Khaltaev N,Cruz A.A,et al.Allergic Rhinitis and its Impact on Asthma(ARIA)2008Update(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GA2LEN*and Aller Gen**)[J].Allergy,2008,63(Suppl 86):8-160.
2 方美善,李景华,窦逾常,等.531例变应性鼻炎吸入性变应原检测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0,8(14):1311-1312.
3 宋薇薇,高军,冯晓娟,等.辽宁地区变应性鼻炎过敏原调查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9,17(1):46-47.
4 彭子益著,李可主校.圆运动的古中医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4.
5 牛文剑,王军荣.鼻衄与气象、季节的关系浅探[J].河南中医药学报,2000,15(3):2-3.
(收稿:2014-09-02 修回:2014-09-27)
10.3969/j.issn.1007-4856.2014.06.023
1上海市中医医院耳鼻咽喉科(200071)
2上海市松江区方塔中医医院耳鼻咽喉科
郭裕,主任医师.Email:zhangjun163mail@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