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 Digest
2014-01-21
经济日报
持续看好有色金属深加工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13年前11个月,加工企业实现利润占有色金属工业企业利润的比重达50%以上。随着有色金属行业结构调整的推进,深加工项目投资热潮兴起,高新材料及高精尖深加工产品竞争优势可望逐步形成。
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有色金属中上游行业持续低位调整,下游深加工行业发展势头良好。
2013年四季度中经有色金属产业景气指数报告显示,有色金属行业盈利情况有所改善,由三季度的同比下降10.3%转为同比增长4.4%,结束了利润总额连续两个季度下降的趋势。具体而言,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和冶炼工业利润仍处于同比下降态势,有色金属压延加工业利润增速则明显加快。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13年1~11月份,规模以上有色金属工业企业(不包括独立黄金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359.7亿元,同比增长4.2%;但主营活动利润仍下降5.0%。其中,加工企业实现利润753.6亿元,同比增长14.4%,占有色金属工业企业实现利润的比重为55.4%。
细究起来,加工企业利润的增长一定程度上源于不断推进的投资、产品结构调整。纵观2013年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有色金属深加工项目投资大幅度上升。据统计,2013年我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4029万吨,比上年增长9.9%;有色金属工业(不包括独立黄金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6608.7亿元,比上年增长19.8%。其中,有色金属压延加工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03.4亿元,增长40.8%,占有色金属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50%。
从行业发展趋势看,有色金属行业投资结构的调整并非偶然。《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以发展精深加工、提升品种质量为重点,以轻质、高强、大规格、耐高温、耐腐蚀、低成本为发展方向,大力发展铝、镁、钛等高强轻合金材料,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国家重大工程的需求。
有色金属行业发展现状表明,我国自主开发短流程精密铜管生产工艺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引进和消化的多机架铝板带热连轧和冷连轧装备、自主研制的万吨级大型铝挤压机等技术也全面提升了我国铝加工装备的技术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有色金属新材料开发虽然取得一定进展,但有色金属产业仍处于大量生产出口低价原料、高价进口深加工产品的状态,远不能满足国内需要。长期以来,有色金属新材料开发投资风险大、研制周期长等因素一直制约着我国有色金属新材料及深加工产品的发展。但值得肯定的是,企业一旦在有色金属新材料及深加工产品的性能和质量上取得重大突破,将可以在较长时期内形成有色金属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下一步,有色金属企业更要不断推进投资结构调整,增加深加工产品的研发投入,创新研发机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我国有色金属产业竞争力。
当前,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正处于重要转型期,高新材料及高精尖深加工产品竞争优势也正在不断形成。业内人士预计,2014年,尽管有色金属行业总体市场需求难有较大改观,但是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深入落实和结构调整的不断推进,有色金属深加工有望保持较快增长,将支撑有色金属行业平稳运行。
(摘自2014年2月22日《经济日报》,作者:吉蕾蕾)
中国经济时报
光伏:政策去产能PK“双反”魔咒?
在过去的十几天里,光伏企业的心情如同过山车,忽上忽下。
2月12日,国家能源局网站正式对外发布《关于下达2014年光伏发电年度新增建设规模的通知》(下文简称《通知》),明确2014年全年新增备案总规模1400万千瓦,其中分布式800万千瓦,光伏电站600万千瓦。
光伏企业的士气为之一振。1400万千瓦,与去年光伏实际完成的装机规模950万千瓦相较,增长近一半;与1月份预估的1200万千瓦目标相较,上调幅度高达17%。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今年国内光伏市场将大规模启动。
“兴奋还没有走心呢,一盆冷水又迎头泼了下来。”浙江省一家光伏企业的许经理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按照《通知》的分配,浙江今年光伏发电新增建设规模为120万千瓦,与江苏、山东并列全国第一。
许经理所说的“一盆冷水”指的是2月14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就中国输美光伏产品“双反”调查做出初裁,初步认定美国国内产业因进口中国晶体硅光伏产品而遭受实质性损害。
这次美国通过全产业链调查,将铸锭、硅片、电池、组件等全部光伏产品纳入调查范围,这意味着,此前,国内光伏企业为应对欧盟“双反”普遍采取的第三方国家代产的路子被堵死。
什么时候以什么样的方式才能够走出“双反”的魔咒,成为摆在光伏企业以及政府相关部门面前的一道大难题。
开拓新兴市场能否成为出路?
今年一季度,多个光伏装机大国意欲下调光伏补贴。如英国,将在今年4月1日后,将大型光伏发电企业目前每MW·h获得的1.6个ROC(ROC为太阳能光伏可再生能源责任证书,光伏电站每发MW·h电量可获得相应的ROC,每个ROC能够以固定的价格出售给电网企业)削减到1.4个,同时超过50kW的屋顶光伏项目ROC补贴将从1.7个削减到1.6个。北爱尔兰也将从4月1日起对民用光伏系统的装机总量采取限额制。
在接二连三地遭遇“双反”后,英利、阿特斯、天合光能等光伏企业纷纷调整战略,积极开拓日本、韩国等新兴市场,但随着新兴市场份额不断扩大,这些国家又会不会像美国、欧盟般举起“双反”大棒挥向国内光伏企业?
对于仍处在“冬天里”的光伏行业来说,政策已然成为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依靠政策刺激,消化过剩产能,培育国内市场成了光伏业的共识。
从去年开始,《国家完善光伏发电价格政策》等刺激光伏行业发展的重大政策就层出不穷。近日,各省市促进光伏产业发展的政策也是遍地开花。
2月中旬,《福建省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六条措施》正式颁布实施,提出对销售自产的利用太阳能生产的电力产品,自2013年10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50%的政策。此外,政府出资组建的各类“助保贷”和“小微企业成长贷”优先为符合条件的光伏企业提供贷款。
2月17日,山西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大力开拓分布式光伏发电市场。
生意社分析师班文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政策利好刺激需求扩大,光伏产业链在持续低迷这么多年后开始有了薄利。
以多晶硅为例,目前,多晶硅厂家开始盈利,而在去年,这些厂家还基本都处于亏损。经过年前和年后两次上涨后,虽然利润空间不是很高,但现在价格在成本线以上了。班文文预计,光伏行业利好政策今年有望继续出台,上网政策方面应该会出相应的政策细则,政府政策扶持的力度比较大,今年可以说是光伏产业的一个拐点。
政策刺激效果显著,但在享受利好的同时,相关政策制定部门应未雨绸缪,提前最好政策逐步退出安排,比如实现平价上网前,当前被光伏企业视作“救命粮”的补贴应在满足基本需要的基础上,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逐步下调,避免形成“补贴依赖症”,而影响补贴高低的几大因素以及调整测算方式应提前公布,便于光伏企业进行投资收益预估。
(摘自2014年2月21日《中国经济时报》,作者:王彩娜)
中国证券报
新能源汽车料再添“马力”
今年地方两会已召开完毕,新能源汽车成为热点话题。截至2月10日,31个省(市、自治区)的政府工作报告已全部公布,其中,21个省份表示今年将重点发展新能源产业,12个省份将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在治理雾霾、特斯拉示范效应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下,新能源汽车有望成全国两会的热议话题。整车、电池发展将提速。
多个省份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抓住大规模环境建设的契机,做大新能源、电动汽车等节能环保产业。其中,中西部地区省份对此尤为踊跃。
青海省提出,延伸循环产业链,着力在新能源等领域加快打造产业集群,扩大新能源汽车等消费需求,促进消费升温升级。广西壮族自治区将加快培育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宁夏回族自治区将在风能、光能富集地区建设一批规模化新能源电站,建成国家新能源综合示范区,将于近日出台相关规划。内蒙古自治区将加快发展新能源、稀土新材料等产业,加强新能源等重点产业领域关键共性技术攻关。
据不完全统计,河北、山东、广东、湖南等20个省份在“十二五”新能源汽车规划中确立了到2015年新能源汽车产能的发展目标,合计达501.5万辆。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1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仅1.75万辆,与各地规划相比缺口巨大。今明两年各地新能源汽车将进入爆发式增长期。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将提振对碳酸锂的需求。锂电池具备比能量高、循环寿命长、自放电率小、无记忆效应等优势,是目前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电池的首选。从地方两会来看,除整车生产外,电池也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引人瞩目的环节。
陕西省提出,将吸引现代汽车、三星SDI新能源电池等项目落户。韩国三星SDI已在春节前夕与陕西省政府、安庆环新集团签署备忘录,计划在5年内分阶段投资约6亿美元打造中国最大规模的汽车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将于今年下半年开工,明年投产。
江西省提出,将重点培育锂电及电动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江西锂矿、稀土资源丰富,可为生产锂离子动力电池提供坚实原料支撑。江西制定的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发展规划提出,要以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为重点研发生产新能源汽车,以磷酸铁锂、锰酸锂动力电池为重点研发生产动力电池,大力研发生产富锂锰基、三元正极材料、贮氢合金粉等动力电池的原材料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