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地理课堂教学生成因素研究

2014-01-20耿新强

地理教学 2014年8期
关键词:师生因子情境

邵 靳 耿新强

(嘉兴市第四高级中学, 浙江 嘉兴 314051)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地理课堂教学生成因素研究

邵 靳 耿新强

(嘉兴市第四高级中学, 浙江 嘉兴 314051)

影响地理课堂教学生成的因素较多。选取19个因素,运用因子分析法研究影响地理课堂教学生成的主要因素,最终提取出5个主成分,分别是师生的情感投入与态度因子、教学氛围因子、教育教学理论储备和教学机智因子、教学实际操作因子、情境设置下的学生认知水平因子。就此提出建议:教师应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地理教学工作中去,热爱本学科,更爱朝夕相处的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提升自身的整体素养,夯实教育教学的基本功,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通过言传身教,感染每一个学生;备课时,充分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恰当地选取教学方法,弹性预设,准备生成;授课时,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情境,营造公平民主的教学环境,启发学生思考,引导生成;合理利用这些宝贵的生成资源,助学生的思维升华一臂之力,使得再生成,再利用,让地理课堂始终展示生机勃勃的景象;课后,反省吾身吾课吾学生,扬长避短,让生成之火得以延续。

地理课堂;生成性因素;因子分析;主成分

一、概述

课堂教学过程的本质意义,在于过程的生成性;教与学这二者并不是彼此独立的行为,[1]是同时互为前提而成立的。所谓教学生成,就是指在教学中,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情感、兴趣、需要出发,根据师生交流互动的实际状况,及时调整预定的教学程序,变换教学行为,最终在师生相互理解的基础上使教学中的意义得以创生的过程。新课程改革针对“灌输式教学”弊端,所倡导的“自主、对话、探究”为特征的教学文化,正是基于这种趋向的具体化。[2]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教学生成所做的研究,尤其是定性的描述屡见不鲜。但是定量的分析,特别是对于影响地理课堂教学生成的因素的研究寥寥无几,为此笔者借用计量地理学中因子分析这一方法,对影响地理课堂教学生成的因素进行定量分析。

影响课堂教学生成的因素有许多,在翻阅大量文献、分析地理课堂教学案例的基础上,结合生成性课堂的教学达成目标,经比较、筛选,初步提炼出19个影响地理课堂教学生成的因素。分别是:教师的科学观与世界观、教学理念、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教学论知识、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的处理方式、提问技巧、教师已有的经验、课堂教学机智、教学情境的设置、教师的课后反思、教师的教学热情与态度、教学语言、学习评价、学习的方式方法、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学生的情感和态度、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师生关系、课堂氛围。

二、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1.调查问卷的设计

为获得翔实而又充足的数据,提高问卷的回收率和有效性,调查问卷设计的重点围绕影响地理课堂教学生成性因素的重要性程度的评判。考虑到因子分析之前的数据归一化处理,地理课堂教学生成性因素重要性程度的评判引入无量纲数值打分,评判的标准是:5分很重要、4分重要,3分一般,2分很小,1分没有影响。除此之外,问卷中也设置了教师基本情况的调查,以便准确把握被调查者对问卷的回答。

2.调查的实施

问卷的发放涉及嘉兴、杭州、宁波、绍兴、金华、衢州、台州、温州8个地区的14所普通中学和重点中学。共计发放120份,收回118份,有效问卷114份。问卷的回收率和有效率都在90%以上,这为之后的统计分析提供了坚实可靠的依据。

与此同时,抽样调查中也兼顾教师的性别、年龄、学历等背景信息。调查对象中男教师占39.5%;研究生学历占3%;任教高一、高二、高三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2.6%、21.1%、26.3%;5年内教龄为63.2%、11-15年教龄为21.1%、16-20年教龄为5.3%、21-25年教龄为5.3%、26-30年教龄为2.6%,31-35年教龄为2.6%。

三、数据分析

1.因子分析结果

本文使用SPSS17.0对上述19个指标进行处理,采用最大方差旋转法旋转(旋转收敛的最大迭代系数为25),提取出以下5个主成分,有关处理结果如表1、表2、表3、图1所示:

表1 KMO and Bartlett's Test检验

表2 主成分特征值、贡献率、累计贡献率

图1 主成分的碎石图

KMO值是用于检验因子分析是否适用的指标值。表1 KMO值检验表明,KMO在0.5~1.0,为适合因子分析。Bartlett的球体检验是通过转换χ2检验变量之间是否相互独立。这里渐近的χ2值为445.377,相应的显著性概率小于0.001,为高度显著。5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72.805%,即保存了原始数据中72.805%的信息,具有显著的代表性。主成分的载荷矩阵(正交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见表3,载荷系数指的是各项主成分解释指标变量方差的程度。在因子分析中,一般认为大于0.3的载荷就是显著的。本文中因原始变量较多,故选取大于0.50的负载,[3]使其能更好地解释原始变量。

表3 主成分载荷矩阵

由表1可知,第一主成分的贡献率最大,达37.884%,是最重要的影响因子。第一主成分在教师的教学热情与态度、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教师的课后反思、教学语言、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师生关系、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等因素上载荷较大,在这些因素中,教师的教学热情与态度会对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教师的课后反思、教学语言、师生间互动交流、师生关系会产生深刻的影响;而师生间的互动、师生关系又会受到学生对地理学科和地理教师的情感与态度的影响。故将第一主成分确立为师生的情感投入与态度因子。

第二主成分的贡献率为14.371%,是次重要的影响因子,在教学理念、学习评价、教学模式、学习的方式方法、课堂氛围等载荷较大,因此可以认为是教学氛围因子。

第三主成分反映了教师的科学观与世界观、教学论知识、课堂教学机智对地理教学生成的影响,可以认为是教育教学理论储备和教学机智因子。

第四主成分包括教学内容的处理方式和教师的提问技巧,可称为教学实际操作因子。第五主成分代表了教学情境的设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由此可称之为是情境创设下学生的认知水平因子。

2.讨论

第一主成分为师生的情感投入与态度因子。地理教师对于本学科和教师这份岗位的热爱程度直接关乎到教师在课堂内外的表现,教师备课时要兼顾学情,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虑到难点所在,精心巧妙的预设会让生成之花绽放得更鲜艳更持久;富有弹性和空间的预设,会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留给学生充分的想象余地和自主建构知识的空间。在地理课堂中,要充分调动起学生已有的经验,促成与将要学习的内容发生相互作用,[4]建立起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课后,教师更是要积极地进行教学反思,只有在不断的反思中,方能提升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课堂的监控能力,挖掘有价值的生成性资源。另外在课堂以外,也要注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对地理的喜爱程度以及课堂的上互动很大程度上受到地理教师的影响,教师要扮演好亦师亦友的角色,由此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热爱之情。

第二、第三主成分主要反映了教师已有的理念、知识对课堂环境、学习的方式方法和评价的展示,继而对课堂教学生成产生影响,教学生成的目的之一在于更好地致力于生成性教学。奔赴于新课改最前沿的基层落实者,教师要不断夯实自身教育教学的理论素养,转换教育理念,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将课堂的主动权逐步交还到学生的手中。充分尊重学生自由参与的权利、营造平等互重、宽容和谐的课堂环境,把更多的心思和精力放在观察学生、倾听学生并与学生互动上,而不是原有教案上。切不可罔顾课堂中已发生的变化,仍按部就班地实施和运演预先设计的教学思路,僵硬地用预先设定的目标、流程规定学生、限定学生;相反,应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设计做出调整和变更,对课程进行“动态创生”和“改造”。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现场组织者以及课堂信息的重组者,“导”与“演”并重,不时地引发、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各样的信息,把有价值的信息、问题和生长点,纳入教学过程,使之成为教学的新台阶。[5]

第四主成分为教学实际操作因子,课堂教学本身就具有极强的现场性。瑞吉欧在幼儿教育中进行生成性教学实践之后提及,“生成性的课堂并非教育者预先设计好,在教育过程中不可改变的僵死计划的执行,也不是学生漫无目的的随意的、自发的活动,而是一个动态的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建构的过程。”[6]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需要不断地挑战、干扰与分裂,而在包罗万象的地理课堂,随时会有许多未知的因素出现,这就需要极大的教学实践智慧,选择性采撷,正视课堂歧态生成,平衡、冷静去对待这些生成的资源,用智慧和耐心去化解地理课上每一次出现的新情况。

第五主成分是情境设置下的学生认知水平因子。地理是一门实用性强、紧密联系日常生活的学科,师生之间很容易产生共鸣。身为地理老师需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善于捕捉“热点”,适当进行加工,为学生创设“熟悉”的问题情境。这样学生置身于其中,他就会为解决问题而思考,主动进行探究与合作,抛出若干“生成性的问题”。例如在“对流层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教学时,教材中提及浮尘可阻挡、反射和吸收一部分可见光以及能够直接吸收相当数量的红外光。此时此刻的嘉兴正处于“十面霾伏”中。学生突然发问:那PM2.5也是浮尘吗?这个时候不妨借题发挥,补充PM2.5的定义,请学生自行判断,然后顺利地过渡到大气的保温作用的教学上来。地理学科的朴实无华之处,在于它的生活化,理性采撷,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循循善诱,推动学生的认知不断向前推移;因势利导,成就生成的教学行为。

四、结论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围绕影响地理课堂教学生成性因素重要性程度的评判,引入无量纲数值打分,获取有关影响地理课堂生成性因素的数据,利用因子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在对数据检验之后,得出以下结论:

(1)运用因子分析法,从19个影响因素中提取出5个主成分,5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72.805%,即保存了原始数据中72.805%的信息。这5个主成分分别是:师生的情感投入与态度因子、教学氛围因子、教育教学理论储备和教学机智因子、教学实际操作因子、情境设置下的学生认知水平因子。

(2)第一主成分的贡献率最高,达37.884%,是最重要的影响因子。师生的情感投入与态度对于地理课堂教学生成的贡献最大。其余4个主成分所起到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3)在日常的地理教学中,应关注这些方面:教师应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地理教学工作中去,热爱本学科,更爱朝夕相处的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升自身的整体素养,夯实教育教学的基本功,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通过言传身教,感染每一个学生;备课时,充分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恰当地选取教学方法,弹性预设,准备生成;授课时,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情境,创造公平民主的教学环境,启发学生思考,引导生成;同时,合理利用这些宝贵的生成资源,助学生的思维升华一臂之力,使得再生成,再利用,让地理课堂始终展示生机勃勃的景象;课后,反省吾身吾课吾学生,扬长避短,让生成之火得以延续。

[1] 王红宇.后现代课程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 钟启权.对话教育国际沃野与本土行动[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 卢纹岱.SPSS for Windows统计分析[M].北京: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

[4] 曹玉民,潘清.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影响化学课堂教学生成的因素[J].化学教育,2010,12(4):40-43.

[5] 余文森.课堂精彩生成:尽在生命活动中[N].中国教育报,2007—3—2(6).

[6] Carolyn Edwards,Lella Gandini,George Forman(2nd Ed).The Hundred Languages of Children:The Reggio Emilia approach—advanced reflections[M].Ablex Publishing Corporation,1998.15.

(责任编校:何金波)

猜你喜欢

师生因子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因子von Neumann代数上的非线性ξ-Jordan*-三重可导映射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一些关于无穷多个素因子的问题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影响因子
我的健康和长寿因子
护患情境会话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