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粳稻甬优538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2014-01-20禹盛苗朱练峰张钧华蔡克锋金千瑜

浙江农业科学 2014年1期
关键词:单季叶枯病粳稻

禹盛苗,朱练峰,张钧华,2,蔡克锋,金千瑜

(1.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 310006;2.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 210008;3.浙江省宁波市种子有限公司,浙江宁波 315012)

粳稻甬优538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禹盛苗1,朱练峰1,张钧华1,2,蔡克锋3,金千瑜1

(1.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 310006;2.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 210008;3.浙江省宁波市种子有限公司,浙江宁波 315012)

甬优538是宁波市种子有限公司用甬粳3号A×F7538组配而成的三系杂交粳稻新组合,该组合表现为茎秆粗壮、耐肥抗倒、穗大粒多、丰产性好、后期转色佳和米质优等特点。2013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浙江省作单季晚稻种植。总结了该组合的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

杂交粳稻;甬优538;特征特性

甬优538是宁波市种子有限公司用不育系甬粳3号A和恢复系F7538配制而成,属三系杂交粳稻新组合。该组合茎秆粗壮,抗倒性好,生长较繁茂,穗大粒多,产量高,后期转色好,米质优,2013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浙审稻2013022),目前正在浙江、江苏、安徽等地作单季晚稻推广应用。现将甬优538生育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为该组合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1 产量表现

2010年,甬优538参加浙江省“8812”计划多点联品试验,平均产量和日产量分别达9.391 t· hm-2和60.78 kg·hm-2,比对照甬优9号增产8.63%和8.88%,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准。2010-2012年在中国水稻研究所进行的对比试验,结果(表1)3年平均产量达10.657 t·hm-2,分别比对照甬优9号和嘉优2号增产5.92%和24.41%,平均日产量为70.12 kg·hm-2,分别增8.78%和21.57%,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准。

2011年参加浙江省单季杂交晚粳稻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0.809 t·hm-2,比对照嘉优2号增产29.50%;2012年续试,平均产量10.743 t· hm-2,比对照嘉优2号增产23.30%,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准。2年浙江省区试平均产量10.776 t· hm-2,比对照增产26.30%。2012年浙江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1.325 t·hm-2,比对照嘉优2号增产29.60%。

表1 甬优538在中国水稻研究所对比试验中的产量及生育期表现

2 特征特性

2.1 生育期

2010-2012年在中国水稻研究所种植,5月下旬播种,6月下旬移栽,平均播齐历期和全生育期分别为98.0 d和152.3 d,分别比对照甬优9号短6.7 d和4.0 d;但比嘉优2号分别长6.0 d和3.6 d(表1)。浙江省单季杂交晚粳稻区域试验结果,平均全生育期153.3 d,比对照嘉优2号长7.3 d。表明该组合生育期适中,适宜于单季晚稻种植。

2.2 农艺性状

2010-2012年中国水稻研究所对比试验结果(表2),甬优538 3年平均有效穗196.6穗·m-2,成穗率72.09%,株高111.6 cm,穗长21.3 cm,每穗实粒数253.97粒,结实率81.62%,千粒重21.56 g;具有茎秆粗壮,株型紧凑,后期青秆黄熟等特性。浙江省单季杂交晚粳稻区域试验结果,2年平均有效穗数210.0穗·m-2,株高114.0 cm,穗长20.8 cm,每穗实粒数239.2粒,结实率84.9%,千粒重22.5 g;表现株高适中,茎秆粗壮,剑叶长挺略卷,叶色淡绿,穗大粒多,谷粒圆粒形,谷壳黄亮,颖尖无色,有顶芒等特性。

表2 甬优538在中国水稻研究所对比试验中的农艺性状表现

2.3 稻米品质

2010-2012年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对中国水稻研究所种植的稻谷样品检测结果(表3)表明,与2个对照品种相比,甬优538整精米率较高,胶稠度较长,质量指数较高,米质达到食用稻品种品质部颁4级标准,略优于对照甬优9号和嘉优2号。浙江省单季杂交晚粳稻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整精米率71.2%,长宽比2.1,垩白粒率39.0%,垩白度7.7%,透明度2级,胶稠度70.5 mm,直链淀粉含量15.5%,2年米质各项指标均达到食用稻品种品质部颁4级标准。

表3 甬优538在中国水稻研究所对比试验中的稻米品质性状表现

2.4 抗病虫性

经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对参加2010浙江省“8812”计划联合品种比较试验的品种抗性鉴定结果,甬优538稻瘟病叶瘟平均为0.5级,穗瘟平均为5.0级,最高7.0级,穗瘟损失率10.5%,综合指数为4.0;白叶枯病平均3.0级;褐稻虱平均9.0级。表明该组合中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高感褐稻虱。浙江省单季杂交晚粳稻区域试验抗性鉴定结果,平均叶瘟1.1级,穗瘟5.0级,穗瘟损失率8.3%,综合指数为3.7;白叶枯病2.4级;褐稻虱9.0级。属中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高感褐稻虱。

3 栽培技术

3.1 适时稀播,培育壮秧

甬优538作单季晚稻栽培应掌握在5月20-30日播种。大田用种量控制在11.25 kg·hm-2以内,秧田适当稀播,播种量控制在75~112.5 kg· hm-2。秧田期施肥要按照“断奶肥早,接力肥巧,起身肥准”的原则。湿润育秧于秧苗1叶1心至2叶期施断奶肥,用尿素36~45 kg·hm-2;于3~4叶时如叶色退淡应巧施接力肥,用尿素45~60 kg· hm-2,叶色不退淡的可以不施;在移栽前3~5 d施起身肥,用尿素75~90 kg·hm-2。

3.2 适龄移栽,合理密植

作单季晚稻栽培,秧龄应控制在30 d以内,尽可能适当早栽,移栽密度以30 cm×16.7 cm为好,每丛插2本,种足40万·hm-2以上落田苗,要求能达到280万~320万·hm-2最高苗,195万~225万·hm-2有效穗。

3.3 科学灌水,养根保叶

移栽后灌3~5 cm的深水护苗,以减少败苗。返青后浅水勤灌,实行间歇灌溉,促进早分蘖。中期群体茎蘖数达到计划穗数的80%时,开始排水搁田,搁到田面出现细裂缝为止,以减少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和群体质量。孕穗到抽穗期间,保持田间有5 cm左右的水层,保花增粒;抽穗扬花以后间隙灌溉,灌1次水后让其自然落干,保持湿润为主,达到以水调气,以气养根,以根保叶,以叶壮籽,以利于籽粒灌浆饱满,提高稻米品质。在收割前5~7 d断水干田,切忌断水过早,以防茎叶早枯,千粒重下降,影响稻米品质。

3.4 合理施肥,防止倒伏

施肥原则是:基肥足,追肥早,穗肥看苗施。施肥量要按土壤肥力状况而定,并要增施有机肥,适当配施磷、钾肥,氮、磷、钾肥的施用比例以1∶0.5∶1为宜。中等肥力田块,一般总施肥量纯氮210 kg·hm-2、P2O5105 kg·hm-2、K2O 210 kg· hm-2左右。基肥占总施肥的50%左右,用7.50 t· hm-2左右的绿肥或土杂肥作底肥,用450 kg· hm-2的复合肥(氮、磷、钾含量各为15%),或尿素150 kg·hm-2、过磷酸钙450 kg·hm-2加氯化钾105 kg·hm-2作面肥;分蘖肥占总施肥的25%~35%,于移栽后5~7 d结合化学除草施尿素165 kg·hm-2;穗肥占总施肥的15%,在剑叶露尖时施尿素加氯化钾各67.5 kg·hm-2。切忌后期氮肥过量,引起倒伏减产。

3.5 综防病虫,确保丰收

播种前种子用药剂处理,预防恶苗病。秧田期注意防治稻蓟马和灰飞虱,移栽前1 d喷药防治,做到带药至本田。本田期应根据水稻病虫害预测预报做好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曲病、白叶枯病等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甬优538要特别注意稻曲病的防治,应在田间剑叶整片抽出的比例占30%时,用30%爱苗乳油300 m L·hm-2或用拿敌稳300 g·hm-2加水750 kg·hm-2,全田仔细喷药预防,若破口期多雨,应再防治一次才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1] 过维平,陆玉其,邵慧,等.杂交晚粳“甬优538”引种试验初探[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4):175.

[2] 单帅明,何国平,汪贤刚,等.杂交晚粳“甬优538”在奉化机插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13(1):47,34.

[3] 杨仕华,曹立勇.优质水稻品种及栽培关键技术[M].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005:58-123.

[4] 陆凯文,陈剑峰,范东恩.2011年宁波市鄞州区甬优538栽培密度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2(20):27-28.

(责任编辑:张才德)

S 511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志码:B

B

0528⁃9017(2014)01⁃0015⁃03

文献著录格式:禹盛苗,朱练峰,张钧华,等.粳稻甬优538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浙江农业科学,2013(1):15-17.

2013⁃10⁃15

国家和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31101084和Y13C130019);浙江省重大攻关项目(2008C22073);浙江省公益技术应用项目(2010C32G3010019);浙江省水稻种业科技创新团队项目子项目(2010R50024⁃17);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0812201212)

禹盛苗(1957-),男,浙江余姚人,副研究员,从事水稻高产栽培工作。E⁃mail:yusm2005@126.com。

猜你喜欢

单季叶枯病粳稻
我国双季早粳稻实现“零的突破”
多年生稻白叶枯病抗性评价
解读粳稻品种南方种植播期
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生及防治
红掌帚梗柱孢叶枯病菌的鉴定
籼粳杂交稻甬优538单季不同栽培方式比较试验
粳稻收购为黑龙江省农民增收58亿元
第三季度(单季)净利润同比增(减)幅前50家公司
第三季度(单季)营业收入同比增(减)幅前50家公司
杂交粳稻与常规粳稻主要性状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