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谷歌们的B计划

2014-01-20刘羽林

IT经理世界 2014年1期
关键词:企业级数据中心服务器

刘羽林

就在1个月之前,谷歌在其2012年度I/O大会上所发布的Google Compute Engine(谷歌计算引擎,即GCE),历经一年内测和半年公测,终于正式商用。作为一款主打IaaS(基础架构即服务)的云产品,GCE将直接向亚马逊的AWS、微软的Windows Azure以及IBM的SoftLayer发起挑战。

《纽约时报》对此评论道:“这将是面向企业和政府组织的云计算市场竞争的最新篇章。”谷歌在GCE的服务品质协议中承诺,其可靠性将达到99.95%,这一水平已经高出了目前大部分企业自有的数据中心。而且GCE还便宜,谷歌对包括在线数据存储、计算资源租赁等绝大部分GCE的基础服务降价10%,其中的高端云存储服务的价格甚至打了5折。

好了,又一个既有实力还不缺野心的玩家上场了。

老市场,新玩家

如果从Saleforce.com这家狂妄的公司当初喊出“终结软件”(No Software)的口号算起,以服务的形式进行交付的各种软件应用产品已经商用了十几年。这些应用或者仅限于SaaS层面、或者就是一些网络存储空间、或者就像苹果iTunes和App Store那样的主要面向消费类市场的封闭式平台服务。

真正引起企业级人群的广泛关注,或者说是真正引发了IT全行业范围内格局变化的时间节点,还是要算是亚马逊的AWS横空出世,至今也已有8年,这个市场早已不再是有待开拓的处女地。

而从市场规模看,即便是一枝独秀的AWS,其年收入在今年才有望突破30亿美元,按市场研究公司Synergy的调查分析,这个数字已经是AWS主要竞争对手Saleforce、微软、IBM和谷歌的总和。当然,这份统计中的谷歌数据,主要来源于在2008年上线、并在2010年的Google I/O大会上推出了商业版本的Google App Engine(谷歌应用引擎,即GAE),并不包括GCE。

眼前的盘子其实并不大,也不新,已经手握GAE的谷歌仍然紧赶慢赶地挤了进来,这是为什么?

在几年前从亚马逊AWS跳槽到谷歌的Greg DeMichillie目前担任Google Cloud Platform(谷歌云计算平台)的产品总监一职,直接负责GAE和GCE的运营。在几个月前的一次采访中他说,谷歌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显然,大规模部署有很多好处,”“只有在规模上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有条件去开发客户定制的软件、硬件以及数据中心技术。并且可以让用户在各方面做出创新。”

谷歌到底在其基础设施上投入了多少钱?谷歌方面从未对外公开过这些数据,毋庸置疑的是,谷歌因其提供的搜索、邮箱、地图等一系列服务需要而购置了规模庞大的服务器和计算资源,对于具体的服务器台数,坊间公认相对合理的数字是百万级,每年仅仅是维持这些服务器正常运转的花销就高达数十亿美元。谷歌当然希望能尽可能地盘活这笔高昂的硬件成本。

可以说,谷歌的云计算道路始于GAE,GAE是一个开发、托管网络应用程序的平台,使用谷歌的数据中心,在2008年4月发布了第一个beta版本。总体上看,GAE是应用平台层的公有云服务,属于PaaS范畴,其战略目的主要是为了给安卓在移动端的攻城掠阵提供支撑。

在许多开发者眼中,GAE几乎就是其发布安卓平台软件应用版本时的首选方案,这一特殊的桥梁作用,使得GAE自2010年正式商用以来发展神速,笼络了如Snapchat和Rovio这样的著名开发商。Snapchat是一款为用户提供上传照片、视频以及分享功能的手机端应用,其公司的计算后台全部架构在谷歌的GAE之上,每秒可处理4000张影像资料,但全公司仅有30名员工,也没有数据中心。这在之前是无法想象的事情。

GAE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对安卓生态圈的成长和壮大起到了巨大的助推器作用。安卓平台的应用数量得以能在短短几年内迅速超越iOS平台上的应用总数,GAE可谓居功至伟。

如果说GAE胜在布局巧妙、战术得当,并不在意其自身产生的利润回报,那么GCE则可以说是硬碰硬的集团军正面战场作战,而且谷歌这次显然是冲着真金白银而来。“很明显,单从市场份额上来看,谷歌在IaaS上的发展的确远不及AWS。”Greg DeMichillie坦承,与其他的云服务提供商相比,谷歌正在全力将云作为下一代应用的交付模式,并希望能够借此带动自己旗下所有面向企业级市场的软件服务的发展。而且DeMichillie强调,云的技术应用绝不仅仅出现在PC或是移动终端里,今后还会广泛用于汽车、建筑以及家庭中的各个角落。这个市场的前景不可限量。

鲶鱼还是鲨鱼

多年以前,像谷歌这样的互联网新贵,一直是传统IT业的重点客户群。而多年之后,物是人非,谷歌已经跻身技术服务供应商的行列,而且其竞争力还在不断增强。

谷歌其实早在公司创立初期就已经成立了企业部门。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谷歌企业业务的5条产品序列已经能够基本覆盖企业级市场:交流和整合工具(如Gmail、G+)、情境化服务(如地图、计算引擎)、应用程序开发工具(GAE)、搜索和归档服务(搜索、Vault)、终端硬件(Nexus手机和平板电脑、Chromebook系列笔记本)。这些服务和产品每年为谷歌带来超过10亿美元的收入。

现任谷歌企业部门总裁Amit Singh在2013年6月美国波士顿举行的E2大会上曾表示:“58% 的世界 500 强企业正在使用 Google 的产品。”“谷歌完全有能力说服大企业放弃昂贵的微软Office,进而选择更加便宜的Google Apps。”

Amit Singh在2010年加入谷歌,此前他曾在甲骨文公司工作了20年。他曾对谷歌的企业级业务做出过极其简洁的解释:“谷歌的全部产品线为消费市场提供免费服务,而为企业市场提供付费服务。”

谷歌不是这个市场上的第一个闯入者,也绝不是最后一个。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技术发展潮流的变迁造成的,受摩尔定律推动,IT技术在近几十年间飞速进步,在硬件层面已经趋于大同,技术的成熟度使得计算资源的获取、分发和使用出现了消费化的趋势;

另一方面,则是几年前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的影响,许多IT部门都由此面临着任务加重、预算收缩的窘境,这给谷歌这类互联网公司的一些小快灵且价格低廉的服务方案提供了巨大成长机会,有CIO甚至直言,他当初选择谷歌的最大动机就是因为便宜,而且不难用。随着谷歌们不断捕获用户,它们甚至逐渐具备了服务大公司的自信。谷歌的客户名单里,就有雀巢、英国航空、奥迪等跨国大公司的影子;

更重要的一个方面,是用户使用习惯的改变。谷歌执行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在不久前曾公开表示,企业市场正在和将要发生显著变化,甲骨文等公司采用的授权模式无法永远持续下去,目前已经出现了云计算与本地部署相混合的模式,这是摆脱授权模式的第二阶段。“第三阶段将在平板电脑的推动下完成,绝大多数的企业计算都将在移动设备上完成。”施密特说,“你需要摆脱现有的基础架构才能融入移动模式。这一切正在你的眼前发生。”

正是基于这几方面的原因,以谷歌为代表的互联网势力不仅快速地在企业级市场上站稳了脚跟,而且还在一定范围内,拥有了相当的主导能力。最佳的代表是Facebook。

早在2011年4月,Facebook就发起成立了一个 “开放计算项目”(Open Compute Project,即OCP),旨在为面向运行互联网服务的高效节能计算机提供技术参数和设计信息,并将其开放共享,以此来促进专业服务器的有效性和需求。这也被Facebook公司视为其最重要的科技项目之一。

通俗地说,OCP要做的事和开源软件类似,是想要创建“开源”的数据中心和服务器。而在操作模式上,OCP又和ARM公司的做法类似,只贡献设计规范而并不直接提供产品。你可以将OCP理解为数据中心和服务器界的ARM,同时还不收授权费。

当时和Facebook合作的有惠普、戴尔、AMD和英特尔,包括数据中心和服务器两大部分,涉及服务器机架、存储系统、主板、互联系统创设等诸多规范。

两年之后的2013年6月,Facebook设在欧洲的首个数据中心在瑞典建造完成并投入使用,备受外界关注的是该数据中心内采用的服务器,全部都是由Facebook自主设计,这可以说是OCP的一大里程碑式事件,Facebook自己无疑成为了OCP最佳的形象代言人。

与此同时,Facebook还宣布OCP将会增加与网络交换机有关的新设计规范,此举将直接影响到目前由思科牢牢控制的网络交换机市场。目前OCP的成员单位已扩充到50家左右,囊括了大多数重要的硬件制造商,比如EMC、日立、ARM、Rackspace和华为等等,其中并不包括思科。

目前担任OCP负责人的Facebook供应链高级副总裁Frank Frankovsky说:“在过去两年,我们见证了主机、存储以及数据中心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人们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开发出了更酷、更实用的技术,其中的一些是待在Facebook公司里无论如何也想不出来的。”

很难想象吧,一场影响深远的开源硬件革命,其主导者居然是一家带有纯粹互联网基因的社交网络公司。

其实谷歌在早几年前就已经开始自己设计服务器以及网络交换机,只不过芯片仍然是用的x86架构,但是,2013年8月,由IBM发起、试图在企业级市场复制ARM商业模式的OpenPOWER联盟宣布成立,谷歌的名字赫然在列。据说,在该联盟内部将会共享POWER芯片的知识产权,POWER曾是IBM设计生产的一个非常经典的芯片产品系列,由此,谷歌将可以利用IBM的技术成果来设计其用在自己服务器、存储器和网络设备上的芯片。

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和服务,谷歌们都正在企业级市场上发出着日益重要和强大的声音。但至少在目前看,这些“闯入者”的劣势还依然明显。比如说谷歌的产品设计从立足点上就是面向消费类客户的,天生缺乏企业级基因;大型公司各分支机构和部门之间的复杂性,以及由此衍生的权限管理、安全漏洞、产品支持和服务、合作伙伴关系等等,既不是谷歌们的擅长,也绝非朝夕之间可以掌握纯熟。

即便如此,对于谷歌们的汹涌而至,无论是亚马逊、微软还是IBM、思科,大家都心知肚明——如果你不把它们视为鲶鱼,那么很快,你就将能看到它们如鲨鱼般锋利的牙齿。

猜你喜欢

企业级数据中心服务器
酒泉云计算大数据中心
企业级BOM数据管理概要
通信控制服务器(CCS)维护终端的设计与实现
民航绿色云数据中心PUE控制
基于慕课网的“企业级应用开发”课堂教学改革探索
得形忘意的服务器标准
企业级信息系统应用级灾备建设与应用
计算机网络安全服务器入侵与防御
基于云计算的交通运输数据中心实现与应用
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级BIM应用策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