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奴十二年》:在绝境中寻找希望
2014-01-20汪韬钰
汪韬钰
《为奴十二年》:在绝境中寻找希望
汪韬钰
电影《为奴十二年》剧照
影片《为奴十二年》的主人公所罗门·诺瑟普原本是一个生活在纽约萨拉托加的自由的黑人,他才华横溢,富有学问,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在一次聚会中偶然认识了两个白人,他们声称给所罗门介绍马戏团表演伴奏的工作,要带他一起去华盛顿,但一夜醒来,不料所罗门却被他们拐卖沦为了黑人奴隶,就这样,所罗门开始了与其他黑人奴隶一起暗无天日的奴隶生活,直到遇到好心的白人木匠巴斯先生出手相助,帮他恢复“自由人”的身份,才结束了他被奴役的命运。影片开头白底黑字的字幕“本片根据所罗门·诺瑟普的真人真事改编”,提醒观众这不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段不堪回首的黑奴历史。
一、敏感的创作题材
电影《为奴十二年》延续了导演麦奎因以往的拍摄风格,其被公认的最大价值就在于对黑人奴隶制深刻的题材诠释。黑人奴隶制是黑人被欧洲殖民统治者在拉丁美洲强迫从事奴隶劳动的腐朽的制度,从16世纪初开始实行,直到19世纪80年代才被废除。导演史蒂夫·麦奎因作为一名黑人同胞,对黑奴历史有着不可避免的追溯寻根的情怀,当他在发现所罗门·诺萨普的自传体小说之后,便与编剧约翰莱德利搜集、查阅了大量的有关资料,一起改编剧本,也正因导演的身份,才能诠释出如此震撼人心的黑奴题材的影片。[1]
影片《为奴十二年》故事就是讲述在美国唯一一次内战——南北战争的前夕,蓄奴严重的十二年所罗门被拐骗奴役的经历。影片开篇就展现了一批黑奴在种植园里被白人奴隶主安排砍藤条的场景。他们像货物一样被放到市场上,被白人主人随意挑选,受尽非人的待遇。影片中也描述了白人商人是如何贩卖黑人的过程。所罗门在被拐卖之后,一夜之间由自由人变为了奴隶,尽管他百般不愿,但只能跟别的黑奴一起被放在黑奴市场上进行交易。商人把他们当成商品一样赤身裸体地展示、介绍,商人随意触摸、拍打他们的身体,小孩也任由操控,像动物一样听从指令表演,任顾客随意观察他们的身体、随意挑选买卖。买卖黑奴的这一幕毫无保留地揭露黑奴地位的卑贱、人权的丧失。黑奴的麻木听话、商人的冷漠、顾客熟练的砍价都透露出黑奴制度的出现已久,在当时已被人们司空见惯。
腐朽的黑奴制度不断迫害一批批年轻健壮的黑人,他们受尽屈辱,毫无人权,自以为高贵的白人奴隶主只把他们当成主人的玩物,一个个健壮的年轻人很快耗尽了体力,过劳而死,可见奴隶制带给黑人的深重灾难。
二、人性的残酷表现
关于黑人奴隶的电影银幕上也出现过不少,例如1977年最著名的黑人苦难史电影《根》,斯皮尔伯格1997年拍摄的反映黑人奴隶争取自由的电影《断锁怒潮》,2013年昆汀·塔伦蒂诺导演的有关黑奴的电影《被解救的姜戈》等。在不同时期都不断有关注那段黑奴史的影片出现,但麦奎因认为,观众应该在大银幕上看到那段历史的再现,这是对历史的尊重与正视,也是他拍摄《为奴十二年》的初衷和意义。
(一)身体上的迫害
影片中多处利用镜头语言直观地展现种植园主对黑人奴隶残暴地鞭打、践踏、性侵等镜头,有人认为这些残酷的画面表现得过于直观,让人难以接受,但影片不过是真实的再现事实而已。影片中让人印象深刻的一幕要数女孩黑奴帕奇被主人鞭打的一段。导演利用了7分钟的长镜头展现了这惊心动魄的一幕,主人艾普斯此时充满了愤怒,把帕奇脱光衣服绑在树上,恶狠狠地鞭打。帕奇凄厉的惨叫,而女主人却在一旁煽风点火,直到艾普斯越来越疯狂地鞭打。在这一镜头中,人物的情绪层层递进,画面惊心动魄,不得不让人感叹黑人奴隶制的黑暗、残忍。艾普斯的凶恶残暴、女主人的冷酷无情、帕奇的无辜弱小、所罗门的痛苦绝望,人性的复杂与扭曲都交织在一起,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主人的残忍暴戾,以及奴隶制的扭曲腐朽。
麦奎因之所以选择这样的表现方式是有自己的理由,他希望能让更多的观众通过这部电影了解黑奴的历史,并且透过黑奴的眼睛去看待这段黑暗、腐朽的历史。他受到昆汀的电影《被解放的姜戈》的影响,相信即使是在今天,人们仍旧关注那段黑暗的历史,麦奎因认为,黑奴问题远远比任何奴役要复杂得多,黑人的血统非常复杂,他们从世界各地被卖到美国,在美国生活繁衍后代,也成为了美国社会的基础建设者。麦奎因在电影中揭露黑奴历史不仅是电影的主题体现,更加是作为经历过那段历史的黑人后代的一种责任,影片中表现的复杂的人性强烈地震撼着人们的内心。
(二)奴性心理的展现
也许身体上的奴役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上也被奴役,那才是对整个民族有毁灭性的影响。一个人是否“为奴”,不在于他的身体自由是否被束缚,而是内心是否坚强独立。
麦奎因在《为奴十二年》中也体现了各种各样的奴隶角色,面对被压迫、被欺侮的命运,黑人奴隶各有各的选择,罗伯特选择死亡,伊莱莎选择悲伤、绝望地度日,威利选择逃亡,帕茜选择八面玲珑、苟且生存。他们不断寻求解脱,内心依然是“自由人”,而他们只不过是黑奴中的极少数,更多的黑奴像亚伯拉罕大叔、鲍勃、菲比婶婶等选择了妥协,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习惯甚至接受了自己奴隶的身份。也许对大多数人来说,内心的屈服妥协要比在绝境中心怀信念容易得多。例如跟所罗门一起被贩卖的黑奴克莱门斯,当他看到自己以前的主人回来找他时,他欣喜若狂地一头扎进主人的怀里,跟主人开心地回家。这是怎样一种根深蒂固的“奴性”才让他心甘情愿地承认自己是主人的财产。
影片中肖夫人在与所罗门的聊天中,我们得知她曾经跟他们一样,也是一名日夜劳作的黑奴,在得到主人的“宠幸”后成为庄园的女主人,她为了免于身体的劳作,苟且偷生,假装沉浸在男主人的爱意之中,并以自己的身份改变为傲,甚至说出“昨日我服侍别人,今日别人服侍我”的傲慢言语,与被压迫、被奴役相比,这种从内心深处对自己奴隶身份的肯定才是最可悲的,也是奴隶制带给人最大的危害。
影片中所罗门由于得罪了心胸狭窄的奴隶主缇比斯而遭到报复,被他们用绳子吊在大树上的一幕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影片用了一个长镜头表现所罗门被吊在大树上的过程:在这个炽热的下午,所罗门艰难地仅用脚趾支撑着自己命悬一线的身体,而其他黑奴在一旁若无其事地劳作,几个黑人小孩还在一旁嬉戏玩耍。有人认为这一幕有些许拖沓,而也许导演想要表达的并不是所罗门被绑在大树下的痛苦,而是让人们感受、思考在他受刑的时间流逝中,旁人对他的反应是如何。在全景镜头中,几乎平行的树枝与地面被所罗门抽搐、虚弱的身体连接起来,形成了一幅脆弱而富有张力的画框,画框中是几个正在干活麻木不仁的黑奴,他们若无其事地在所罗门身边走来走去。接着几个画面利用浅焦镜头将所罗门虚化作为前景暗斑,越过他清晰地表现远景中阳光下的景象,追逐嬉戏的黑人小孩,楼道上冷漠的女主人,一明一暗、一动一静地给人强烈的震撼。这一段情节的描述中,影片没有采用任何背景音乐渲染气氛,只是自然环境的真实声音,所罗门颤动的脚步声、树丛里的蝉鸣、人们路过草地的脚步声、还有小孩的嬉戏打闹声,真实环境音效的运用营造出更加真实动人的效果,同时也把注意力集中在周围人们的活动上。这一段情节利用镜头语言表达了丰富的内涵意义,利用音乐与画面的有机结合,更加突显了人性冷漠无情的一面,甚至面对自己的黑人同胞受难也无动于衷。小孩的欢声笑语、嬉戏打闹更加隐喻了奴隶制对下一代的深重影响,他们也已把黑奴当成了工具,心底默认这种身份的悬殊。
三、影片的主题意蕴
延续了所有反映黑奴电影的传统,《为奴十二年》依旧反映了自由与救赎的主题。所罗门在南部种植园每天饱受炼狱般的劳作,常常被主人虐待,受尽非人的待遇,但身心俱疲的他没有被长期的奴役折磨得麻木妥协,而是一次次冒着生命危险寻找自由的曙光。[2]影片中所罗门刚被拐卖时,他就想联合另外两个志同道合的黑奴一起反抗,然而一个在深夜被杀害,另一个被主人带走了,势单力薄的所罗门第一次反抗还没开始失败了。所罗门看清了许多黑奴的奴性心理,决定自己逃亡,之后所罗门向善良的种植园主福特先生求助,然而软弱的福特先生也无力违背黑奴制,所罗门再次遭受失败的打击。第三次是所罗门利用为主人买东西的途中打算逃亡,而遇到逃亡的黑奴正在被绞死的情景,逃亡又一次遭到失败。所罗门并没有放弃信念,他虽然与其他黑奴一样每天身心疲惫,但他偷偷用树木制作笔,用桑葚汁当墨水,深夜悄悄写信,希望送到家乡得以获救。然而差点被主人发现,最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千辛万苦完成的信化为灰烬。之后所罗门幸运地遇到具有先进思想的白人巴斯,他对所罗门伸出了援手,让所罗门在历经12年的奴役生活之后终于回归了自由。影片中展现了所罗门的五次逃亡,他为了活下来隐藏起自己受过教育的头脑,表面上假意顺从,但他怀着一颗从不屈服的心,在绝境中不断寻求希望,渴望回到自己温暖的家。所罗门说:“我不想要生存,我想要生活。”这不仅是所罗门的信念,更是代表了千千万万被奴役的人们向全世界发出的呐喊。正如导演史蒂夫·麦奎因在奥斯卡颁奖台上所说:“我们每个人不仅仅是生存,还要努力去生活,我要献给那些忍受奴役的人们,献给2100万当今仍被奴役的人们。”
麦奎因不愿让人们把《为奴十二年》定义为一个讲述黑奴制历史的影片,因为影片中不仅讲述了那段沉重的历史,还包含了许多丰富的内涵,更是对今天的现实启示。《为奴十二年》与很多讲述黑奴的影片不同,主人公所罗门起初并不是一个南部的奴隶,而是一个“自由人”的身份,一夜之间由“自由人”变为低贱的奴隶,身份的转化让我们不禁换位思考。所罗门自由而安定的生活让他对奴隶这种地位的人视而不见。影片中闪回的一幕:曾经所罗门一家在商店里买东西的时候,一个黑人奴隶怀着微弱的希望想要接近所罗门,而他的欲言又止与所罗门的沉默在短暂的对视中让人感受到一股绝望与冷漠的空气。这一段带给人们现实的启示,让人联想到今天的我们,是否也会像所罗门一样,也有着潜在的高低贵贱之分的身份认同,也同样选择沉默呢?这一切都是影片引人深思的地方,在叙述故事的同时给观众留下许多思考的空间。如果人们从意识上没有消除这种不平等身份的观念,那么即使没有奴隶制,被奴役的现象也永远不会消除。
结语
《为奴十二年》讲述了所罗门沦为黑奴之后在饱受身心煎熬的同时不断抗争逃亡这样一个真实传奇的故事,在历经150多年后,仍能打动人们的内心,激发人们内心深处的强烈情感,这也是它如今震撼整个世界电影界的原因。影片中关于历史、关于自由、关于人性的问题带给人们深深的思考和回忆。身体上的奴役永远无法改变一个人的心志,而心理上被奴役才是最可怕、影响最深远的危害。也许能与腐朽、罪恶的奴役行为相抗衡的只有人们坚强的内心和不灭的希望,就像影片所展现的那样,在绝境中怀着一颗自由的心,永不屈服。
[1]赵柔柔.《为奴十二载》:一个关于自由的故事[J].南风窗,2014(6):89-91.
[2]刘思羽.《为奴十二年》:隐痛与勇气[J].中国新闻周刊,2013(43):76-77.
汪韬钰,女,贵州安顺人,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戏剧与影视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电影文化、影视艺术传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