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点燃幸福
2014-01-20宋立文刘东秀
本刊记者+宋立文+刘东秀
《福田区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全力打造“幸福教育”品牌,致力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引导学校提升办学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德育为先的学校内涵式发展,使“幸福教育”成为“幸福福田”华章的最美诠释。
教育事关未来,重视教育是打造“幸福福田”的需要,是福田投资环境的需要,是中心区展示改革开放成果的形势需要。《福田区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全力打造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发展动力,以“学校自主办学、教师自主发展、学生自主学习”为发展特色,以“公平、多元、开放、优质”为主要特征的“幸福教育”品牌。
中共福田区委书记刘庆生到教育系统调研时指出:“‘创新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基础。作为以改革开放自居的深圳,作为首善之区的福田,要真干,真试,真探索。只要是有利于教育教学发展,有利于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有利于为培养合格人才奠基,我们就要大胆地去做,去创新。强教育是一种高尚的理念,发展教育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他提出“四大战略”力推福田教育改革,制定“六大策略”培养社会合格人才,打造“幸福教育”品牌。“四大战略”就是“创新战略、城市战略、名校战略、科研战略”;“六大策略”就是“转观念、强科研、重德行、国际化、激存量、调增量”。
为积极落实《福田区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实施“幸福教育”品牌战略,2011年1月,福田区委、区政府办公室专门下发了《关于印发福田区教育发展行动计划的通知》。该文件包括以“中小学德育创新行动计划”为首的11个行动计划。这个“人”,要以“德行”为基础,要把“做人”的基本价值观从小就根植在孩子们的心中。学校教育要抓住根本,重德行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将“中小学德育创新行动计划”放在首位的根本原因。
围绕改革和创新中小学德育工作,进一步完善学校德育工作体系,有效整合社会资源,不断提高德育队伍素质,促进德育工作和谐发展。福田区主要通过以下方法与措施加以推进:
一是丰富德育内容。加强以文明习惯为核心的养成教育;通过课程教学、社会实践体验、团队建设、校园文化、网络德育五大平台,推进中小学生道德素质提升。二是改进德育途径。加强网络文明教育;加强实践体验,设立100万“校外实践活动”专项经费,支持学校开展校外德育实践体验活动。三是加强德育基础建设。抓好“名班主任培养计划”,推进“名班主任”工作室的建立,实施全员普法,加强德育科研工作,制定《福田区中小学德育研究课题指南》和《德育工作文件选编》。四是改革德育评价。开展“德育达标校”和“德育示范校”的督导评估工作,制定《福田区中小学“德育创新奖”评选暂行办法》,并成立福田区中小学德育创新奖专家评审委员会,进行“德育创新奖”的评选。
通过实施中小学德育创新行动计划,福田区中小学生在“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劳动、学会生活”等目标引领下,各种素养明显提高。
教育发展的关键是教师。要切实增强德育实效、提高教育品质,必然要求教师本体的发展。福田区积极深入地探索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在解决教师德育专业化发展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
“德,内得于己,外施于人”,教师是教育发展的关键。福田区2010年起组织实施“加强中小学校德育能力建设计划”,有如下几项举措:
树立德育理念。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观念,以提升学校德育能力为主题,广泛宣传“以学生为本”“师生共同成长”“班主任专业发展”“合力联动、教化育人”等先进的德育理念,指导德育工作科学发展。
研究德育课题。以“强化德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为主题,组织专家指导学校开展针对德育工作难点、热点问题的德育课题研究,帮助学校通过对德育工作的总结提升、工作反思、问题研讨,凝练德育先进理念,总结推广课题研究成果。
培养德育骨干。以专业成长为主题,通过集中培训、工作论坛、经验交流、现场观摩等形式,指导校长、主任更新观念,提高专业能力。深入实施“中小学班主任专业能力建设计划”和“名班主任”培养工程。
打造德育品牌。引导学校逐步树立特色和品牌意识,立足本校实际,发掘和用活当地及本校教育资源,培育自身个性。组织开展中小学德育创新成果展示活动,及时总结,不断推广创新成果。
创建新型模式。指导学校建立“合力联动、教化育人”工作模式。指导学校与宣传、出版部门合作,开展创建“书香校园”,评选“阅读之星”活动;与公安、司法等部门合作,发挥兼职法制副校长作用,综合治理校园及周边环境;与妇联及家长委员会合作,科学有效地指导家庭教育。
建立评价机制。建立学校德育工作绩效评价机制,促进学校德育规范管理、科学发展。推广学校德育工作绩效评估试点经验。通过督促检查、分层组织,实施督导评估,督促德育工作薄弱学校改进工作,规范学校德育管理。
随着德育领域改革的不断深入,德育理论界正在形成一个共识,即传统德育的转型就是走向现代公民教育。2012年11月,福田区正式启动“社会主义公民道德教育”项目,致力于培养具备良好公民素养的人。
公民素养教育是基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提出来的适合我国国情、符合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以最终是否确实培养出了合格的公民为衡量标准的教育。合格的公民,要求思想、价值观念、处事方式等方面素养内化为公民自身的素养。这样的素养,一经内化,就不会因为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即使无人监督,公民也能按照自己的修养和道德标准来做事。
福田区开展公民素养教育正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全力培养在民主、法制、道德、科学、文化和环境、卫生等方面均具备良好公民素养的人。区教育系统紧紧围绕实现“首善之区,幸福福田”和建设“法制化智慧型高品质的国际化先导城区”这一战略目标,加强国际理解和公民素养教育,把“做人”的基本价值观从小根植在孩子们的心中。2012年11月,福田区正式启动“社会主义公民素养教育实验项目”,通过学科渗透、团队活动、主题教育等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自由意识、尊重平等意识、关爱互助意识、国际和平意识,培育学生成为具备良好公民素养的人。
为达成项目目标,福田区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一)开设课程,保障课时。将公民道德教育纳入品德课程,与品德的课程内容相整合;纳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纳入校本课程体系,选择社区和学校独特的资源,形成校本课程;保证每周一节公民教育课的学习与班会的学习时间相整合,充分利用课余及节假日的综合实践活动实践。(二)加强培训,建设师资队伍。聘请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对教材中相关内容进行教学指导,每学期初都进行教师集中培训。每次培训都有模拟实践,指导学生确立选题,组织听证和总结反思。(三)专家指导,校际合作拓展。在学校自愿申报试点的基础上,首批选择了43所学校作为试点实验校,并将43所学校分成8个中心组,每个中心组由5~6所学校组成。“先块后条,条块结合”,全面推进教学实施,“块”就是把5~7所试点学校编成一个中心组,成立一个教学实施组,开展经常性教学工作。“条”就是教研中心思想品德、政治学科教研员一起成立教学指导组,每两周集中研讨一次。“块”是基础,“条”是指导;“块”是常态,“条”是集中。逐步形成“校际互动、协作公关、逐层推进”的基本思路和操作方式,从而稳步开展研究工作。
自项目实施以来,成效显著。事实证明,主动申报试点的学校领导、教师都有很大的热情和动力,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推动比较有力,效果比较好。目前,福田区参与公民教育项目的实验学校达43所,实验班有一百余个,参与学生近九千名,研究课题近一百个,访问社区居民和政府官员一百余人次,发放问卷调查表五千余张,召开听证会三十余场。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服务与公共事务管理,开展调查问卷,制订计划、方案,提高了自我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增强了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主人翁意识。
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地方,同样也是德育的主阵地。福田区深化课程改革,充分发挥课程育德主渠道作用,在推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提高教师课程育德的意识和能力、营造新型课堂文化等方面做出大胆尝试。
福田区更新德育观念,在课程管理、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过程中实施德育。尤其在区域推进“教与学方式转变,建构自主高效课堂”过程中,不只是“渗透”德育,而且是树立课程育德的自觉意识,发挥课程育德主渠道作用,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面提高福田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2010年,福田区制定了《“推进教与学方式转变,建构自主高效课堂”工作方案》,整体推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先小学后初中再高中,先点后面,逐步到位。转变教与学方式,教师在授课中多采用引导、唤醒、激发和价值澄清等方式,将知识融入到案例中,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得到正确结果。另外,推行合作学习,体现教育的主体性。参与合作学习活动的学生较容易形成诸如领导、解决冲突、协商沟通和建设性批评等能力,以及宽容、文明礼貌和信赖的公民品德。在发展方式上,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自我发展,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实现引导发展与自我发展的统一,现阶段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统一。
提高教师课程育德的意识和能力。教师的课程育德意识和能力是课程育德的关键。福田区把提高教师课程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作为首要任务来抓,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和“同伴互助”等策略,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借助专家智慧,利用区教师培训中心网、校本培训、教师QQ群、教师微博等多种渠道,开发了多样新型的教研方式,诸如“诊断式”教研、“辩课式”教研、“工作坊式”教研、“订单式”教研,等等。教师们在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研讨实践中,切实体会到课堂是促进学生道德核心价值观形成的主阵地。通过新型课堂,形成育德工作合力,使“关爱、责任、规则、诚信、公正、尊重、包容、合作”等德育核心价值观在中小学中得到发扬。
形成新型课堂文化。课堂是学生成长与发展的主阵地,新型的课堂文化体现在:教学内容突出体验性和生成性;教学过程突出互动性和多元性;师生交往突出民主性和平等性;课堂氛围突出情意性和激励性。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问、敢说、敢做,既能掌握知识与技能,又能磨炼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开发思维。许多课堂文化也在逐渐形成,如红岭中学形成了“8—4—2”的课堂合作学习格局(8人为一个基本单位,组成学习评价小组;4人为一个团队,进行研究、活动、讨论;2人组成互帮小组共同成长);荔园外国语小学制订出小组的“听、说、评、议、帮、管”六字规则,同学之间在实践中学会尊重、谦让、诚恳、帮助、自信、以理服人……
老师们百感交集:“给学生一个机会,学生会还我们一个惊喜。”学生家长也无不欣喜:“孩子幸福我解放!这样的课堂,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树立孩子的自信心,提高孩子的学习自觉性,增强孩子的合作意识……”
近几年,福田区围绕打造“幸福教育”品牌的目标,开发了系列礼仪教育读本、心理健康教育读本以及有关公民素质养成的系列教材等,并安排相应环节与课时进行实施,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目标设置的具体化、层次化和可操作化。教师与学生的幸福感明显增强,师生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能力明显提升,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深入人心,“首善之区,幸福福田”的归属感明显提高。
教育只有面向世界,才能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福田区创造性地引入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育发达国家和地区合作办学、互访交流,着力以教育国际化来引领教育现代化。
作为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授牌的全国“基础教育国际化综合示范实验区”,福田教育将继续紧扣“科学发展、民生至上”的主题,以“深入推进教育国际化、强化教育科研、推进新学校建设”等工作为抓手,牢固树立教育国际化意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师资队伍。
福田区先后选派了十几位校长到美国学校挂职学习交流,组织了80位中小学校长赴香港参加高级研修培训,选派了36名双语教师赴北京师范大学研修;邀请英美教育专家对全区300多名中小学英语教师进行专业提升,聘请了37名外籍教师,计划下学年招聘200名外教充实到每一所学校。加大国际教育活动的交流力度,全区学校参与国际交流的师生上万人次,接待国外及港澳台教育交流访问团九十多批次,与美国、英国、俄罗斯、德国、新加坡以及中国香港等教育机构签署了十几项合作项目。所有中小学同欧美等发达国家及港澳地区学校结为姊妹学校。
在加强学生国际理解教育的同时,各学校大力引进国际课程,通过课程渗透,使国际意识植根于学生心灵深处。构建双语课堂教学机制,鼓励学校开展双语教学实践,鼓励各学校自主参照NCCT(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国际学校认证标准进行自我评价,推进各类学校国际认证;探索“区域教育国际化指标体系”的基本要素、评价方式和实际作用,建构兼具国际视野和福田特色的“教育国际化指标体系”。
责任编辑/南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