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干部的“囚徒困境”及应对策略
2014-01-19纪杰
纪 杰
(扬州职业大学,江苏 扬州 225009)
在高校的学生工作当中,经常容易出现消极怠工、效率低下、互相推卸责任等现象,这些现象都属于工作中的“囚徒困境”。高校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改革,积极地探索新途径与新方法,不断提高对学生干部的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一、“囚徒困境”的定义
“囚徒困境”是博弈论的非零和博弈中具代表性的例子,反映个人最佳选择并非团体最佳选择。虽然困境本身只属模型性质,但现实中的价格竞争、环境保护等方面,也会频繁出现类似情况[1]。
“囚徒困境”最早是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数学家阿尔伯特·塔克于1950 年提出来的。它来源于虚构的故事,这个故事后来成为博弈论中最著名的案例。故事中有两个犯罪份子被警方逮捕,他们被隔离开来进行审讯。警方向他们说明了三种情况:第一,两人都从实交代的话,两个人全都会被判刑五年时间。第二,两个人都不从实交代,只会被判刑一年时间。第三,两个人中有一方从实交代而另一方拒不承认的话,交代者会被无罪释放,抗拒者则会被坐牢十年时间。用表格描述如下(表1)。从表1 可以看出,无论B 做哪个选择,A 都应该选择供述更划算。于是,“坦白”便是A 唯一合理的理性的,利益最大化、损失最小化的选择。同样的道理,B 也会选择坦白。“囚徒困境”反映了一个深刻的哲学问题:个人理性和集体理性的矛盾[2]。由于囚徒都想选择使自己利益最大而规避风险的方案,最终致使双方都陷入了糟糕的结局。这一理论被广泛应用在社会各个基层各领域的相同地位或相同处境的人们身上。
表1 囚徒困境的收益矩阵
在高校学生干部的具体工作中,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根据对高校学生干部的调查走访后发现,高校学生干部的“囚徒困境”往往出现在当选学生干部后的半年至一年左右的时间,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这个时候由于当初竞选学生干部的激情已经过去,同时觉得自己已经有一定的资历。那么从利己的角度来分析,往往会选择利益最大化,损失最小化。具体表现在学生工作中,就会发生开始消极怠工,相互推诿等现象,结果往往造成所负责的学生工作开展不顺,从而影响个人在老师同学们心中的形象,甚至对个人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局面。
二、高校学生干部所面临的“囚徒困境”
( 一) 创新工作中的“囚徒困境”
在目前的大部分高校当中,都出现了学生干部的创新能力出现惰性的情况,而这种现象的产生就是学生会群体的“囚徒困境”的主要表现。由于在学生会当中,学生干部在工作中进行创新,会产生非常大的成本与风险,如果在创新上成功了,学生干部就会名利双收,如果一旦创新不成功,不仅会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造成高校的经济损失,还会遭到周围人的讥讽,有时还会失去已经获得的荣誉。但是,如果学生干部不进行创新,虽然得不到更多的荣誉,也不会受到批评与讥讽[3]。通过这两者相比,为了保证自己的稳定与利益,很多学生干部就选择了保持现有的地位与生活,不去进行创新。所以在高校的学生会当中,虽然每个学生干部都会认为创新对于群体的进步与提高群体的利益,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往往都不愿意自己冒风险,希望他人能够创新,从而导致现在的学生干部虽然不满足现在的工作与生活状况,但是却仍然维持着现有的生活。
( 二) 互相推诿中的“囚徒困境”
在高校中,如果一些学生个体是由于生活学习或者是其他的共同目标而组成一个群体时,往往会导致责任推诿或者消极怠工的现象,这种现象也表现在学生干部的“囚徒困境”当中。由于学生干部的成员在具体的工作时,都会存在这样一种逻辑:如果我干的活多,而他干的活少,我就会付出比他人更多的时间、精力、财力等支出,而在分享成果时,却需要与他人共同分享,这样就会使我吃亏,而如果我在工作中少干一点,不管别人干多干少,我都不会吃亏。随着这种现象的不断发展,就会导致学生干部在工作当中,虽然都认为自己应该积极的工作,但却很少有人真正的做到在工作上全力以赴,在学生干部中表现出的这种“囚徒困境”非常普遍。
( 三) 学习工作冲突中的“囚徒困境”
作为高校学生干部,在学校教育和管理中就存在双重身份,一方面作为学生要做好专业学习,另一方面作为学生干部也要协助老师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部分高校学生干部无法适应专业学习与学生工作角色的协调,错误地认为工作能力的锻炼培养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特别是在择业过程中起着决定作用,忽视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形成了重“政绩”而轻学习的思想;还有部分同学错误地认为学生干部是自己获取荣誉的资本,只要挂个名就行,或者只是看重担任学生干部所享受的“加分”待遇,对学生工作采取无所谓的态度。这就造成了学习与工作之间的博弈,无法平衡好学习与工作之间的关系,陷入了“囚徒困境”之中,妨碍了学生干部自身的发展。
三、解决高校学生干部“囚徒困境”的对策
由上看出,利益最大化的驱使是高校学生干部陷入“囚徒困境”的内因;而权衡奖励、惩戒力度和失信风险,则是高校学生干部陷入“囚徒困境”的外因。因此,可从机制约束和道德自律方面努力进行学生干部的培养,帮助他们走出“囚徒困境”。
( 一) 完善制度建设
对于陷入“囚徒困境”中的学生干部,其选择的标准是利己的以自我为中心的,那么学生会组织机构的氛围就肯定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占上风,缺少沟通和相互猜忌、排斥。所以,建立健全的工作制度和考核机制是学生工作得以有序开展的前提和保障,也是调动学生干部工作积极性的有效措施。大学生干部陷入“囚徒困境”的时间十分长久,已经经过了很多次的心理对弈。为了避免这一群体越陷越深,要结合完善的制度和丰富的奖惩规则来规范干部队伍的工作方式,向干部们灌输创新与奉献的工作精神。经过强化的规范手段能够有效将干部们的选择合理化,以集体的利益出发。这样,才能从学生干部内部打破“囚徒困境”的恶性循环,使学生干部工作走上同心协力的道路。具体来说,高校要加强有关方面的制度建设,将重点放在法规教育方面,让大学生更加明确自身的法规意识,通过法规的强制力来约束学生干部行为。同时,严格实行学生干部奖惩制度,出现的重大错误的学生干部一定进行要惩罚并且给予公示,让广大同学引以为戒。相应地对政治立场坚定、工作成绩显著、综合素质全面、群众基础较好的学生干部要予以奖励,同时积极争取学校党政的支持,对表现特别突出的学生干部骨干,在推优入党和推荐就业等方面给予一定倾斜,从而使他们自身能有更好的发展。
( 二) 塑造良好的校园文化
由于“囚徒困境”也属于道德的困境,在这个困境当中,每个人都会有自己认为的最佳选择,而这个最佳选择往往会依赖于每个学生会成员的价值观念与主观倾向,虽然学生工作的决策是否优秀与合理是由很多客观因素共同决定的,但是也会受到学生干部的主观价值的影响。所以,学生干部应该摒弃那种只选择对自己有利的决策,使许多其他的学生干部也陷入“囚徒困境”的情况,减少个人主义以及利己主义的思想,从学生干部的文化氛围入手,有效地改变学生干部对于决策选择的标准,塑造出一种乐于奉献、讲究责任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加强学生干部群体的整体性、长远性与全局性教育,从而提高学生干部在普通学生心中的形象。因此,高校应该重视对班风与学风的建设,在整个学校中营造出一种更加积极向上、乐于助人、健康文明的氛围,从而影响更多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摆脱“囚徒困境”。
( 三) 建立有效的学生干部培养机制
学生干部虽然相对于普通学生来说各方面能力相对较强,但是由于年龄、阅历、知识结构等的局限性,在思想认识和工作方式上还是有所欠缺。这也是造成“囚徒困境”的主要原因之一。这就要求我们在学生干部培养过程中,要定期集中培训,注重日常培训,举办学生干部培训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干部进行培训,使他们了解学校学生工作概况和学生特点,提高思想认识和工作能力,理清工作思路,掌握工作方法,增强他们对学生工作的信心和责任心。同时,要将学生干部的学习成绩作为硬性要求,并把学习成绩作为选拔任用条件之一进行考核,学生干部晋升,必须有成绩单“担保”。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干部要主动给予关心、帮助、引导和督促,甚至对于个别成绩严重下滑的干部劝离职务,集中精力提高学习成绩。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式,通过理论的学习,在实践中培养。由于学生干部队伍在学生工作中的重要性,必须分析原因,找准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干部的积极性打造出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学生骨干队伍。最后,对参加培训后考核合格的学生干部,要颁发培训证书,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学生干部群体当中存在“囚徒困境”的现象有很多,高校只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就能够很好地减少学生干部的“囚徒困境”,高校应该利用强化力量、塑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合理协调集体主义与个体主义的思想以及加强学生干部的合作精神等方面进行改善,从而树立学生干部更加先进的形象,为学校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1] 张维迎.博奕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2] 丁小浩,于洪霞.高校学生实习时间的“囚徒困境”及其破解[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5):13-16.
[3] 张振宇.高校学生干部的角色失调、归因及应对策略[J].青少年研究,2013(2):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