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早日实现“四个率先”目标而奋斗*

2014-01-19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4年5期
关键词:科技改革

中国科学院北京100864

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早日实现“四个率先”目标而奋斗*

文/白春礼

中国科学院北京100864

全面介绍了中科院制定《“率先行动”计划暨全面深化改革纲要》的背景、过程和重要意义,系统阐述了《“率先行动”计划》的总体考虑和基本内容,明确了研究所分类改革的主要目标、基本思路和试点要求,提出了调整优化科研布局、建设国家创新人才高地、建设高水平科技智库、全面扩大开放合作等方面改革发展举措,并对启动实施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作了部署。

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计划,全面深化改革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率先”①2013年7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考察中科院,并提出“中国科学院要牢记责任,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要求和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中科院党组研究制定了《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计划暨全面深化改革纲要》(简称《“率先行动”计划》)。2014年7月7日,经国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正式启动实施。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张高丽副总理、刘延东副总理分别做出重要批示,对《“率先行动”计划》给予充分肯定,并对组织实施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中科院的亲切关怀、高度信任和殷切期望,是对中科院广大科技工作者新的巨大鼓舞和有力鞭策。

组织实施《“率先行动”计划》,不仅是中科院改革创新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既是一项重大科技任务,也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全院广大干部职工必须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批示精神,认真组织实施《“率先行动”计划》,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努力使构想变成现实,加快实现“四个率先”战略目标,不辜负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的信任与重托。

1 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进一步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率先行动”计划》研究制定工作历时近一年,凝聚了院党组和全院上下的集体智慧,也广泛吸纳了院内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对照“四个率先”要求,全面审视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认真分析已有的基础和优势、存在的差距和问题,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实现“四个率先”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战略步骤和主要改革发展举措。全院上下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把思想和行动迅速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上来,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上来,统一到院党组的决策部署上来,把《“率先行动”计划》作为统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院改革创新发展的行动纲领,坚定信心,排除干扰,加快推进改革与发展。

1.1 要准确把握深化改革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做出了总体部署,确定了重点任务。当前,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宏观层面的顶层设计正在积极推进,微观层面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和科技评估等改革也在不断深入,但在中观层面上,科研院所体制机制和科研活动的组织管理方式,总体上仍然沿袭着长期以来的固有模式,成为影响和制约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和支撑创新驱动发展的根本性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科研院所体制机制改革和科研活动组织模式创新,是当前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关键。

实施“知识创新工程”以来,中科院在促进跨所跨学科联合合作、发挥多学科综合优势组织开展重大创新活动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探索,积累了很多经验。但由于这些举措没有触及体制机制的核心和关键,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些研究所仍然存在“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科研工作低水平重复、同质化竞争、碎片化扩张等问题难以有效纠正,院层面也缺乏科技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利于培育和增强核心竞争力,不利于组织协调和承担重大科技任务,不利于做出重大创新贡献。不从根本上突破这些体制机制上的瓶颈,改革就难以深化,发展就迈不开步伐,“四个率先”的目标就无法实现。

《“率先行动”计划》以研究所分类改革为突破口和着力点,在分析总结中科院体制机制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着眼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定位,遵循不同性质科研活动的规律,明确对研究所进行分类定位、分类评价、分类管理的改革思路,旨在从根本上突破体制机制壁障,清除各种有形无形的栅栏,打破各种院内院外的围墙,着力开辟“政策特区”和“试验田”,让机构、人才、装置、资金、项目都充分活跃起来,形成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同时,带动和促进其他方面的改革创新,逐步构建具有中国和中科院特色的现代科研院所治理体系。

1.2 要正确认识深化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当前,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好改易改的大多已经改了,要面对、要突破的多是深层次问题、硬骨头。《“率先行动”计划》从5个方面提出了25项改革发展举措,涉及面广,系统性强,情况复杂,推进难度很大。一些长期难以解决的深层次问题,目前依然受到国家政策、外部环境、体制机制等内外部因素的制约,解决这些问题客观上还存在许多困难。

从长远看,研究所分类改革涉及中科院组织体系和宏观管理体制的深刻变革,涉及院所两级战略重点和科研布局的动态调整,涉及人、财、物等资源配置和运行机制的整合与优化,还要与国家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有关政策相互衔接和协调,情况更为复杂,实施难度更大。改革必然会涉及到利益调整,也会招致一些非议甚至抵触。正如列宁所说,“几何公理要是触犯了人们的利益,那也一定会遭到反驳”。在推进改革过程中,有时还会产生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现实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冲突,也会增加改革的难度。因此,必须正视困难,迎难而上,攻坚克难。

1.3 要不断增强深化改革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改革虽然面临很多困难,固然需要攻坚克难,但不能因此动摇改革的信念和决心,更不能在改革难题面前推诿或退缩。总体上看,目前中科院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但在少数研究所和一些科研人员中,不同程度滋生了盲目乐观、不思进取的思想,产生了安于现状、自娱自乐的现象。随着国家科技资源配置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公众对科技的投入效益关注度不断提升,国家创新体系各单元改革发展、竞争合作的不断加强,一些研究所原有的竞争优势开始有所削弱,现在的发展模式也难以持续,甚至在一些研究领域和方向上面临着被淘汰出局的危险。古人说:“忧劳则兴,逸豫则亡”。如果不积极思变、主动求变,就无法适应社会变革和科技发展的需求。改革既是大势所趋,更是形势所迫,不改革就会被改革。全院上下必须进一步认清形势,正视现实,增强改革的主动性和紧迫感,真正把深化改革作为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和自觉行动。

科技创新永无止境,改革发展也永无止境。实施《“率先行动”计划》,全面深化改革,需要进一步凝聚全院各方面的力量和智慧,特别是充分发挥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冲破思想观念障碍,突破体制机制羁绊和利益固化藩篱,打破思维定式和惯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精心设计并大力推进改革,在具体实践中不断充实、丰富、改进和完善,不断加大深化改革力度,加快创新发展步伐。

2 前瞻谋划,扎实推进,积极稳妥做好研究所分类改革试点工作

《“率先行动”计划》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提出按照创新研究院、卓越创新中心、大科学研究中心、特色研究所4种类型,对现有科研机构进行分类改革。到2020年前,基本完成分类定位、分类管理的体制机制设计,开展4类科研机构建设试点;到2030年,形成相对成熟定型、动态调整优化的中国特色现代科研院所治理体系,建成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国际一流科研机构,在部分优势学科领域形成5—10个具有鲜明学术特色的世界级科学研究中心,成为我国科学技术跨越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标志性成果。

研究所分类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也是牵动其他各项改革的“牛鼻子”,关系到“四个率先”的总体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必须作为中科院改革创新发展的中心任务,积极稳妥、坚定不移地加以推进。在启动阶段,要按照先易后难、循序渐进、试点先行、标杆引领的原则,成熟一个启动一个,做好试点工作。

(1)需求引领、目标导向。研究所分类改革必须有明确的需求和目标,不能为改革而改革、为整合而整合。要按照分类标准和程序要求,充分论证,严格把关,科学决策,选择不同类型的科研机构、同类科研机构中不同的体制机制模式,高起点、高标准开展试点。通过分类改革,强化核心竞争力,形成“一招鲜”、“几招鲜”,不能只是挂个牌子、占个位子,不能搞成“大口袋”、“大拼盘”。比如,创新研究院必须有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作牵引,必须以可持续的国家重大任务为依托,必须有明确的重大成果产出目标,全力打造高端科技的国之利器,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国防安全提供有力科技支撑。卓越创新中心须立足基础前沿交叉研究领域,须瞄准明确的、具有本质意义的重大科学问题,有望在近中期产出重大原创成果,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争取在重要科技领域成为领跑者、在新兴前沿交叉领域成为开拓者。

(2)顶层设计、政策牵引。在试点方案制定过程中,要强化系统设计和宏观布局,坚持和完善院所两级基本管理体制,明确不同类型科研机构的定位、治理结构和动态转换机制,明确相应的事、人、财、物等方面的管理权责和运行模式,明确工作重点、任务分工、路线图和时间表。在政策、制度、标准与程序等方面相互衔接、统筹配套,在一些共性政策问题上提出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模式,增强试点方案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不能煮“夹生饭”、翻“大烧饼”。充分发挥政策的牵引、杠杆和保障作用,统筹增量资源和存量资源配置,将科技任务、人才计划、条件建设等各类政策有机组合,加大综合配套支持力度,推动试点工作顺利有效开展。

(3)灵活推进、务求实效。在坚持改革方向、确保改革成效的前提下,采取个性化定制,鼓励多模式探索。对需要且有条件形成独立法人的,应采取独立法人模式,依托现有核心或骨干研究所,调整整合、做强做大。对目前暂不具备独立法人条件的,可采取非法人研究单元方式,依托核心研究所,集成相关研究所的优势力量加以发展,并创造条件逐步发展成为独立法人机构;对没有必要形成独立法人的,也可以长期采取非法人研究单元的模式。一些以基础研究为主、主要依托学科建所的优秀研究所,要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中国科技大学等开展实质性、紧密型科教融合,特别是与国科大基础学院建设相结合,在推动科教深度融合方面迈出新步伐。对那些特色优势和成果产出不明显、长期缺乏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所,或与研究所整体定位不相吻合的研究领域和方向,要进行必要的撤并重组、剥离整合和结构调整。无论采取什么模式,关键要看是否有利于提高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是否有利于促进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跨所跨学科联合合作和协同创新,是否有利于提高机构的建设管理成效、协调运行效率和投入产出效益。

(4)研究问题、总结经验。试点的目的是为了探索和积累经验,发现和研究问题,指导和推动面上工作。任何改革方案都不可能十全十美,研究所分类改革更不可能一开始就把方案设计得完美无缺,在试点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新情况、新问题。要针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从院所两个层面,发挥科研业务管理部门和相关综合部门的职能作用,发挥学术委员会等专家组织的咨询作用,发挥一线科研和管理骨干的主体作用,组织开展专题研究,提出有效解决方案。对研究所在改革实践中的新探索、新经验,要认真分析总结,积极加以推广,及时修订相关制度规范、标准程序等,改进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动研究所分类改革不断深入。

(5)实事求是、稳健扎实。研究所分类改革不搞一刀切,不刮一阵风。方向和思路想清楚了的,要创造条件先行启动;暂时还没想清楚的,要积极研究、适时推动;目前没有积极性的,也不强求推进,不搞“拉郎配”。要强化政策引导和激励机制,先改革的先支持,先启动的先发展。要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处理好研究所分类改革与“一三五”规划、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等重点工作的关系,注重保护优秀研究所的品牌,注重进一步吸引、稳定和凝聚优秀人才。

在推进研究所分类改革过程中,要密切关注中央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和资源配置改革等方面的进展,及时了解和把握改革方向和相关政策要求,主动应对,做好衔接,主动提出相应的政策需求和建议,积极争取政策支持。

3 统筹兼顾,全面推进,认真抓好各项改革创新发展任务

除研究所分类改革外,《“率先行动”计划》还在调整优化科研布局、深化人才人事制度改革、探索智库建设新体制、全面扩大开放合作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发展举措。这些举措既有当前重点工作的延续和深化,也有很多新的改革发展探索,都是实现“四个率先”目标的必然要求,必须统筹兼顾、全面推进。

在调整优化科研布局方面,围绕战略必争领域、基础科学和交叉前沿、国防科技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民生科技与可持续发展等5大板块,突出重点领域和主攻方向,整合优势科技资源,组织科技攻关与协同创新,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近期,要结合研究所分类改革试点,通过深入实施“一三五”规划和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等国家重大科技任务,探索建立、完善科技评估和资源统筹配置模式,促进科研布局调整优化,进一步把重点科研力量集中到世界科技前沿、国家重大需求和国民经济主战场。

在建设国家创新人才高地方面,坚持立足创新实践、培养与引进相结合,建设一支素质优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适应需求、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队伍,努力实现“十百千万”目标(即:数十位有世界影响的科技大家,百余位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千余名拔尖科技人才,万余名科技骨干人才)。为实现这一目标,要深入实施人才培养引进系统工程,进一步提高吸引和凝聚优秀人才的国际竞争力;健全开放流动、竞争合作的用人机制,提升创新队伍的整体水平和能力;发挥科技资源优势,探索科教融合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之路;优化创新生态系统,为科研人员安心致研、施展才干创造良好环境;创造条件,探索推进研究所去行政化改革。当前,要重点做好“新百人计划”的政策设计,推广“特聘研究员”制度;落实院士制度改革各项措施,做好2015年院士增选工作。

在建设高水平科技智库方面,积极探索科技智库新体制,建立健全研究系统和管理平台,不断出创新思想,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提出科学前瞻的咨询意见和建议,在国家科技规划、科学政策、科技决策等方面发挥权威性影响,成为国家倚重、社会信任、特色鲜明、国际知名的科技智库。近期,要统筹相关力量和资源,加快推进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建设;完善重大课题选题机制,围绕事关经济社会与科技发展的全局性问题,推出高影响力的思想产品;高质量完成党中央、国务院交办的咨询和评估任务。

在全面扩大开放合作方面,积极推进科技服务网络(STS Network)和技术创新与产业化联盟建设,积极参与国家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试点,促进知识和技术成果的转移与转化、辐射与扩散;围绕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国家区域发展重大战略,促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深入实施国际化推进战略,做好“国际人才计划”的组织实施工作,积极推进海外科教中心建设,提升我国科技创新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建设国际一流的国家科技资源公共平台,健全相关制度和运行管理模式,全面开放中科院科技资源。加强科学普及,传播科学文化,服务全社会科学素养的提升。

4 精心组织,狠抓落实,确保《“率先行动”计划》有序有力推进

一分规划,九分落实。《“率先行动”计划》目标是“率先”,要义是“行动”,关键在“落实”。必须建立健全有效的工作机制,加强领导和统筹协调,广泛深入动员,精心组织实施,强化各项保障,确保工作落实。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协调机制。全面实施《“率先行动”计划》,需要全院上下联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院“率先行动”计划暨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要加强组织领导,做好顶层设计和统筹部署,扎实推进各项重点任务。研究所分类改革工作协调小组负责组织开展相关共性政策研究,及时协调处理职能交叉和衔接问题,确保改革协调有序推进。建立健全情况通报和督查机制,及时沟通信息,了解改革进展,组织开展事中事后监督检查和评估,推动各项工作有效落实。

(2)研究制定整体实施方案。为全面落实《“率先行动”计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和举措,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抓紧完成整体实施方案的制定工作。对今明两年的实施工作进行细化安排,提出明确要求、责任部门和完成时限;紧密结合“十三五”规划的研究制定工作,提出到2020年的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各项工作任务的目标要求、责任部门、路线图和时间表;对2020年后的重点任务统筹考虑、前瞻规划。院机关各部门要加强工作推动与指导,把各项改革举措与当前重点任务紧密结合起来,统筹安排,切实落实好分工负责的各项任务。院属各单位要按照院总体部署,结合“十三五”规划的研究制定工作,把相关重点任务和改革举措,细化落实到本单位各项工作中。

(3)做好人财物资源综合配套和政策保障。在改革试点阶段,必须强化经济资源、人力资源和各项配套政策资源的支持与保障。院层面将加强与国家相关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在积极建议和争取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的同时,根据工作实际,进一步细化研究,提出可操作性的政策需求,积极争取落实。系统调整现有各类资源配置,建立健全适应改革发展要求的资源优化配置模式,盘活存量资源,着力提高各类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积极利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发挥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优势,加强开放合作,努力争取地方、企业等各类社会资源。

(4)广泛深入做好动员宣贯工作。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加强院内外舆论引导和宣传,加大动员宣传贯彻工作力度。积极宣传中科院实施《“率先行动”计划》的重大意义,宣传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宣传重大改革发展举措的政策内涵和要求,宣传基层单位的主动作为、积极探索和创新经验。及时组织传达学习,深入开展研讨,认真做好政策解读工作,主动回应干部职工普遍关心关注的问题,统一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统筹发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作用,准确把握时、度、效,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实施《“率先行动”计划》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5)加强党建工作和干部队伍建设。实施《“率先行动”计划》,需要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坚持围绕创新、服务创新、促进创新,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各级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改革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选拔使用那些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坚决贯彻院党组决策部署、德才兼备、勇于改革、敢于担当、乐于奉献的同志,选拔使用那些在实施《“率先行动”计划》中有思想、有干劲、站得高、看得准、谋得深、抓得实的同志,提高领导干部谋划改革、领导改革、推动改革的能力和水平。在广大干部职工中深入开展宗旨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倡导创新科技、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价值理念,深入开展创新文化建设。认真抓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工作,巩固和发展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持续加强作风建设。进一步落实反腐倡廉建设的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抓好整改落实工作,推动和促进中科院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迈上新台阶。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是创新创新再创新”。《“率先行动”计划》的启动实施,是新时期中科院在创新创新再创新的方向上,率先迈出的第一步。我们要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坚定信心,鼓足干劲,以只争朝夕、改革创新的精神,以攻坚克难、开拓进取的锐气,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聚精会神,齐心协力,抓好起步开局阶段各项工作,认真组织实施《“率先行动”计划》,为早日实现“四个率先”目标,把我国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应有的重要贡献。

白春礼中科院院长,党组书记,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长。满族,1953年9月出生,辽宁人。博士。中共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科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丹麦皇家文理学院、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化学会荣誉会士,德国工程院院士,印度科学院荣誉院士。美国、英国、瑞典、丹麦、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多所大学的荣誉博士。兼任中国微纳协会名誉理事长、国家纳米科技指导协调委员会首席科学家等。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国家教育改革领导小组、国家“十二五”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专家组成员,国家科技奖励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同时兼任若干化学和纳米科技领域国际重要学术刊物的共同主编或国际顾问编委。E-mail:xwnie@cashq.ac.cn

10.3969/j.issn.1000-3045.2014.05.001

2014年9月5日

猜你喜欢

科技改革
笔中“黑科技”
改革之路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科技在线
改革创新(二)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