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进教育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2014-01-17尹伊文

教师博览 2013年1期
关键词:考分盖茨目标

尹伊文

影响中小学学生教育水平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盖茨基金会在美国十个州的一些城市做了广泛调研,结论是:教师。盖茨基金会的报告说,最能影响学生水平的因素,不是学校的系统,不是班级的大小,不是课外辅助的活动,而是高素质、高效能的教师。

这个结论得到许多教育专家的认同。虽然认同结论的人很多,但如何才能把这个结论转化成为有效的教改措施?

老师是核心,绩效是关键

华盛顿市在2007年发动过一场以“改进教师绩效”为中心的中小学教改,领军者是一位韩裔美籍女士李阳熙。这场教改搞得轰轰烈烈,李阳熙一时间成为媒体报道的热门人物,还登上了《时代》杂志的封面。她的教改措施有两大亮点,一是把教师的绩效量化,用学生的考试分数来衡量;二是把量化的绩效和教师的收入挂钩,绩效高的教师提工资得奖金,绩效差的教师会被解雇,以此来形成激励机制。在她的领导下,华盛顿地区的学生考试成绩的确有所提高,但她的教改也遭到很强烈的批评。

对于用考分来量化教师的绩效,批评者指出,这种措施会使教师过分重视“考分”,导致课程内容“狭隘化”,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更有批评者披露,有些教师为了自己的高绩效,竟然作弊,涂改学生的考卷,以拉高考分。

对于“绩效与收入挂钩的激励机制”,批评的声音更强大,很多批评者表示,教师作弊涂改考卷,就是这种激励机制诱发的,这种机制会使作弊“体制化”。另外,这种机制还会导致教师内部的恶性竞争,使教师不能用团队合作的精神来改进学校的教育质量,而会趋向于压低别人来抬高自己。

“解雇低绩效教师”的措施,除了受到批评,还受到强烈的反抗。很多教师表示,他们宁愿要有安全感的低工资,也不要不安全的高工资高奖金。这种反抗通过教师工会的集体行动,展现出强大的力量。

李阳熙用“大刀阔斧、雷厉风行”的方式来推行改革,解雇了很多教师和校长,还关闭了一些学校。这些行动被批评为不透明,缺乏民主程序,不征求家长的意见,不顾及社区的民意。虽然这些解雇都是以“绩效”为名,但批评者揭示,有些解雇是为了把“反改革”的人拉下马,其中有的人“绩效”其实很高。

反对派最后利用“民主程序”终结了这场教改。李阳熙是由民选的华盛顿市长芬蒂在2007年任命为教育总监的,并且在改革中得到芬蒂的鼎力支持。2010年芬蒂竞选连任,反对派展开了大量的活动,结果芬蒂在初选中被击败,李阳熙随后辞职。

改革中的陷阱:绩效不等于考分

华盛顿教改的流产,反映出“改进教师绩效”的艰难,这种艰难和“绩效难以量化”密切相关。

有量化目标的改革比较容易进行,由于目标明确,对于如何实现目标的方法手段就能有客观衡量的标准,易于达成共识。当没有量化目标时,很多改革者会试图确立一个量化目标,再推出一套实现这个目标的方法。这个过程中,从把目标量化的方法,到实现量化目标的各种手段,都布满陷阱,会使改革者陷入泥潭难以自拔。

许多改革者在为自己的方法手段辩护时,往往会情绪化,失去冷静,把手段当作目标,忘记了改革的真正目的。

譬如李阳熙用很大的精力来宣传辩护“教师收入和学生考分挂钩”的方法,甚至在接受媒体访问时会夸大学生考分提高的程度。这些做法招致更多反感,于是,争斗愈来愈激烈,情绪越来越对抗,愈加无法合作来实现原本有可能达成共识的非量化目标。

李阳熙在华盛顿的失败,并没有阻止盖茨基金会对“改进教师绩效”的继续努力。由于盖茨基金会是私人机构,其活动不会受到选举的影响,因此可以更加从容地进行改革的尝试。

盖茨基金会选择了7个城市学区的近3000个教师合作,试图解决教师效能测量手段的问题。盖茨夫人在一次媒体访问时说,盖茨基金会希望能够创造出一套制度,让美国的学校充满高绩效的教师。

虽然现在还不知道盖茨基金会创造出的新制度究竟能产生什么绩效,但其“改进教师绩效”的尝试,肯定可以给关心教改的人更多启发,可以使人更加重视教师绩效素质的问题,把更多的教育资源吸引到改进教师绩效的方面来。

谨防政绩干扰绩效

在不少国家,教师绩效的问题没有受到重视,大量教育资源被用在物质设备方面,以为修建现代化的教室、提供营养丰富的午餐,比教师绩效更为重要,而没有认识到教师的绩效素质才是提高教育水平的最重要因素。

回想我自己接受教育的经验,可以深深体会到教师绩效素质的重要性。我在中国接受中小学教育,那时中国仍处于贫困和封闭的年代,学校缺乏现代化设备,食堂午餐的营养不丰富,老师的工资都很低。但我深深记得有三位教师,以他们优秀的绩效素质,为我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营养,给我装备了进入现代化的精神设备。

第一位教师是小学的自然老师,他以极大的热忱给学生讲解宇宙的奥秘,启发学生探索宇宙的好奇心。他常带我们去天文馆,给我们讲哥白尼、伽利略、布鲁诺的故事,让我们感受科学伟人的人格魅力。从他那里,我们获得了探索知识的好奇心,正是这种好奇心,驱使人不断地学习。不需物质刺激,不需优良环境,好奇心是驱使人学习的永动机。

第二位教师是中学的生物老师,他用严谨的科学方法讲授了进化论和基因论。当时是“极左”年代,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解释充斥着政治教条。是他讲授的进化论和基因论,开启了另一扇窗户,让我们看到了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的另一种更有说服力的方法。这种方法对学生的思维习惯产生终身影响。当进入社会,面对复杂的问题时,他们会习惯于用科学的方法来思考、分析和表述。

第三位教师是中学的几何老师,如果是为了让学生应试考高分,他只需要讲授欧几里德几何,但为了拓展学生的视野,他给我们介绍了罗巴切夫斯基几何和黎曼几何。他讲述了罗巴切夫斯基如何挑战权威的欧氏平行公理,如何把几何世界从平面拓展到曲面,论述了如何“从直线外一点至少可以引两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我深深记得我当时受到的震撼,以及这种震撼给我的终身影响:权威公理是可以被怀疑和挑战的,当人的视野拓展到更加宏大的世界,人应该有超越权威公理的怀疑精神。人类知识的创新,需要怀疑精神。

如果一个国家的学校里能够有更多这样的教师,这个国家的教育水平的提升就能有更大的希望。找到培养优秀绩效教师的方法,要比修建新式教室、增加营养午餐更重要。不过,可量化的教室、午餐易于显示“政绩”,这就使得教育资源很容易被用于这些地方,而不是用于改进教师绩效。对这种因政绩需要而偏离绩效的倾向,需要警惕和反省。

(摘自中国改革论坛)

责编:徐艳兰

猜你喜欢

考分盖茨目标
比尔·盖茨的育儿方针
中考分式求值面面观
这样将代词考分收入囊中
数学模型之试卷综合评价模型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叙事风格
中考分式题题型展示
盖茨输棋
了不起的盖茨比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