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也逃不了

2014-01-17黄祺

新民周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开房源头受害者

黄祺

我的ID:一个也逃不了

密码:**·#%**@!*&^%$)_*&^%$#@Q@_+_!#$%&#@@$%&*(*&%@$^)

室内装修设计师张先生最近谈成了一笔业务,客户是通过电话推销找到的。与客户详谈甚欢,张先生一不小心透露了他们的行业秘密:“你家隔壁面积大,大客户的信息房产公司不肯卖。”其实,这也不是什么秘密,张先生自己也深受其害:“我前几年买的房子,买好当天下午,就有中介打电话问我卖不卖。”

个人信息泄露愈演愈烈,恐怕没有人从未遭受广告电话、中介短信、推销邮件的骚扰,除非你隐居山林,否则极难逃脱各种商家的“关照”。

个人信息买卖俨然已经是成熟的“产业”,最近一两年,不少信息泄露源头被揭露——房产商、银行、医院、电商、教育机构、快递公司……最近的新闻是,支付宝原职工利用工作之便,在2010年多次在公司后台下载用户资料售卖,内容超过20G。

大多数人只能无奈地接受这样的现实,但也有人打算为维护自己的权益做点什么。

2013年11月,一份名为“2000万开房数据”的资料被网友疯狂下载。在信息安全行业工作10多年的王金龙和张威也是开房数据泄露的受害者。两人在网上发起组建“受害者联盟”,通过法律诉讼来维护权益,目前上海市浦东法院已受理该案。

王金龙把自己想象为倒卖信息的人,通过分析“2000万开房数据”完成了《上海市民信息泄露情况分析报告》。转换角色,个人信息就变成了摇钱树,除非管住信息泄露的源头,要阻止商人在个人信息这棵大树上踹一脚,实在太难。

失去隐私的“好处”

互联网时代让隐私的保护变得艰难,但也有人认为失去隐私能为社会带来正面的影响。

建立信任的成本变低,因为对方的信息全盘出现在互联网上,你与对方合作都已经建立在可靠的数字化痕迹上。

一旦你作恶,你一定会被永久记录。在互联网的大监控下,每个人都将成为每个人的监视者,每个人都会在做有违道德之事之前明白这点,人类行为必然得以纠正。

人工智能依托大数据,加入心理学、生理学的判断模型,对每一个出生的人都进行个性化“改造”,通过观察此人的各种数据对其提供各种疾病预防,心理平衡治疗。endprint

猜你喜欢

开房源头受害者
深化改革创新 强化源头治理
“目睹家暴也是受害者”,彰显未成年人保护精细化
常回源头看看
从源头上确保食品安全
宾馆开房致残引发离奇赔偿案
受害者敏感性与报复、宽恕的关系:沉思的中介作用
官员开房处理岂能“男女有别”
你的隐私我做主
关注恐怖主义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