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符号的能指与所指

2014-01-17沈晓宇郭建荣

2014年48期
关键词:能指所指符号

沈晓宇 郭建荣

摘 要:索绪尔将符号定义为能指与所指即音响形象与概念结合所构成的整体。此概念的提出对符号学的发展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对标志性建筑、植物、习语、山川河流中的能指、所指及两者之间关系的阐释,可帮助语言学习者更深刻的理解它们及其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符号;能指;所指

一、引言

弗尔迪南·德·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瑞士语言学家,现代语言学理论的重要奠基者,被称为“现代语言学之父”。他认为语言是基于符号及意义的一门科学,现在通称符号学。后来他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一书给我们提供了很多重要的启示和崭新的思维模式,同时这本书中索氏的另一个贡献就是,他认为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符号由概念和音响形象即所指和能值两部分组成。索绪尔一生几乎是在西方文化的熏陶下度过的,所以他的大多数关于能指与所指的实例是在西方文化背景下提出来的。由于中西方文化及思维方式差异很大,势必给国人学习所指,能指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带来障碍,故本文从中国文化视角向人们讲解所指,能指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帮助人们解开这方面知识的疑惑,并为后续的学习者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理论中的能指与所指

索氏在谈语言符号的性质时提出了能指与所指这对概念,他认为符号是能指和所指的结合,所谓的能指就是表示者,所指就是被表示者。就巧克力来说,巧克力的形象是能指,爱情是其所指,两者结合就构成了表达爱情的巧克力符号。索氏认为语言符号连结的不是事物和名称,而是概念和音响形象。但通常人们将语言符号只指音响形象,结果让部分要素包含了符号这一整体。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混淆,索氏认为用符号这个词表示整体,用所指和能指分别代替概念和音响形象,这样既能表明它们彼此间的对立,又能表明它们与其所属整体间的对立,所以把音响形象称为能指,把其代表的概念成为所指。能指和所指是语言符号的一体两面,不可分割的。美国逻辑学家查尔斯·皮尔斯认为:符号是某种对某人来说在某一方面或某几种能力代表某一事物的东西。进一步说也就是,确定另一事物去特指一个它所特指的对象的任何事物。

索氏认为符号的所指与能指间没有任何内在的、自然的联系。如“兄弟”的观念在汉语里同用来做它的能指的x-i-o-n-g-d-i这一串声音之间没有任何内在的关系,因为它也可以用任何别的声音来表示。它们各自都是独立的,能指无法被缩减为所指,所指也不依附于一种特定的能指。表所指与能指关系的“任意”这个词要加上一个注解,就是能指不完全取决于说话者的自由选择,两者的关系不是必然的,而是约定俗成的,是不可论证的。一个概念也可以在不同的能指中得到表达。如在“树”这个词中,树的概念和“树”的特定发音不是必然结合在一起的,“树”在中文和在法文、拉丁文中的读音明显不同,但却都表达了“树”的意思,可见能指是任意的。反之,一个孤立的能指可以具有多种含义。如“table”这个词只有一个能指,但它却可以表示桌子、表等多个概念,可见所指也是任意的,并且能指对应的不但不是实物而且连它与观念之间的联系也是任意的。同时,索氏认为语言符号是一个系统,各要素的价值要取决于它在整个系统中的地位和关系,故能指和所指的关系是受系统制约的,两者在实质上没有可论证性,是任意的。

三、现实中的能指与所指

(一)标志性建筑中的能指与所指

标志性建筑与普通建筑不同。在当前城市发展的水平下,标志性建筑代表的不仅是能指——建筑本身,更是所指——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新思潮的体验,两者紧密相连,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标志性建筑这一符号的要素。

如位于美國纽约的自由女神像,其外形表现为一位穿着古希腊风格服装,头戴光芒四射冠冕,右手高举火炬,左手捧着一本封面刻有“1776年7月4日”字样的法律典籍,脚下是打碎的手铐、脚镣和锁链的女性。左手捧的法律典籍分明是美国在1776年7月4日独立时所签署的《独立宣言》,它代表着人民争取民主、向往自由的崇高理想;脚下打碎的手铐、脚镣和锁链,隐含人们摆脱旧世界的贫困和压迫,挣脱暴政的约束,在这里与自由女神像所表达的追求自由和民主的精神相得益彰。崇尚自由的精神是内容,是所指,而身体各部位的不同造型是外在,是能指,二者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符号系统。

(二)植物中的能指与所指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些花草树木被人们赋予特殊的意义。古代诗人常用松、竹、梅等植物代表一定的精神品质。例如,周敦颐在之名篇《爱莲说》中说“予独爱莲”。难道周敦颐只是爱“莲”对应的所指意义“根茎肥壮,长圆柱形,里面有许多条管形空腔,茎上有许多节,根状茎横生在浅水的泥里,有花托”这样的草本植物吗?当然不是,他所爱的是 “莲”的所指意义——清白、高洁的高贵品格。他用莲之高洁来寄托他毕生的心志。这种延伸所指的价值在《爱莲说》这篇文章所构成的语言符号系统中得以体现。

(三)习语中的能指与所指

习语是语言的精华,又是文化的载体,它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内涵,具有特殊的情感氛围。习语是具有特定形式的词组,其蕴含的意义往往不能从词组中单个词的意思累加推测而得,必须通过引申等手段,才能发掘它想要表达的真实内涵。习语的语言结构是由能指和所指构成的,两者的关系神秘无穷。事实上,习语的很大乐趣就在于能指和所指间的舞蹈。习语的所指是不受我们日常生活语言约束的,而是从语言间的种种联想意义这一角度来理解的。例如:在“明明是他写错了,却说是我批错了,老师也说我的不是,我真是哑巴吃黄连。”这句话中,“黄连”不是其原本所指意义“根茎呈连珠状显色黄的毛茛科植物”,而是它的所指意义即一个人无法说出来的苦衷。这种新的所指在习语所构成的符号结构中得以实现。

(四)山川河流中的能指与所指

山川河流本来仅指一国之“躯体”,但自古以来,人们常用山川河流来表情达意。如,在给老人祝寿时人们会说“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这样的寿语。将老人的福气和寿命比作东海、南山而不是别的海和山是因为这里并非用了它们所表达的外在即能指——中国东部长江口外的大片海域和面朝南海,坐落在三亚市的西南20公里处中国最南端的山,而是使用了新的约定俗成的所指含义——能心想事成,幸福无限的东海和永久存在,安然无恙的南山。

四、结语

自索绪尔提出“能指”与“所指”这套符号概念以来,时至今日,关于它们详细、明了的概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都是多年以来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以上几方面中能指与所指的研究,使人们对能指,所指及其他们之间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为后来语言学习者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开辟了一条蹊径。(作者单位:新疆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 F. de. Saussure. 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2] 杨茂勋. 普通语言学[M].厦门: 厦门大学出版社, 1993.

[3] 查尔斯·皮尔斯. 皮尔士选集(第3卷)[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70.

[4] 刘润清. 西方语言学流派[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70.

[5] 冀慧颖. 索绪尔语言符号的能指与所指的探索[J]. 跨世纪, 2008.

猜你喜欢

能指所指符号
学符号,比多少
遗忘者
“+”“-”符号的由来
论《群音类选》的编选类分及其官腔类所指
变符号
正义概念的所指霸权和能指反抗
基于象似性的英语词汇学习
语言与文字:艺术视野下的文字与图像关系研究之四
会说谎的语言
火柴迷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