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帅府“四公子”的别样人生

2014-01-17

共产党员(辽宁) 2014年11期
关键词:沈阳东北海军

张学思出生于1916年,是大军阀张作霖的第四个儿子。然而,他自青年时期便接受进步思想,走上了革命道路。辽宁省档案馆至今仍完好地保存着1946年9月23日张学思被任命为辽宁省政府主席的任命状,以及他在东北工作期间的档案,再现了张学思在解放战争前后,在白山黑水间的那段峥嵘岁月。

复土还乡两过家门而不入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东北人民经过14年的浴血奋战,终于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当全国人民正在分享胜利的喜悦时,朱德总司令发出第二号命令:“命原东北军张学思所部由河北、察哈尔现地,向热河、辽宁进发……”接到命令后,张学思便一路风尘仆仆奔向沈阳。

张学思到达沈阳后,东北局书记彭真、常委林枫就给张学思布置了任务,说明了党急调他到东北的目的,并委派当时只有29岁的张学思担任辽宁省主席及保安司令,要他以张学良四弟的特殊身份开展工作,接收伪政权,建立一支地方武装。

布置完任务后,林枫对张学思说:“吃了饭,你该回家看一看了。离开大帅府已经十几年了吧?”张学思连连摇头说:“不!我是不打算回家的!”“为啥?”林枫不解地问道。“原因很多。”张学思说,“一来,14年前,我从家出走的时候曾经发过誓,要永远离开那个封建的大帅府;二来,党委我以重任,很多工作需要我去做;三来,家里人现在都不在了,我回去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彭真说:“复土还乡嘛,回家看看总是应该的吧!”张学思笑着回答:“我已经回到家了,东北的故土就是我的家,东北的人民就是我的亲人。如果有朝一日,我的大哥(张学良)能获得自由,重返故里,那时,我再陪大哥一道回家看看,那样更有意义。”

1945年和1949年,张学思两次在沈阳居住。故居近在咫尺,他不仅本人没有回去,也没让他的爱人谢雪萍去看过一次。

梅河遇险舍生忘死抢开火车

张学思上任后,便开始了接收日伪政权、组建人民政府等紧张工作。为广泛宣传党的主张、争取人民群众的支持,张学思一上任,即发表了《告东北同胞书》。与此同时,在张学思的主持下,全省各地开始自下而上地成立各级人民民主政府。1945年10月12日,解放战争期间东北地区第一个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省级民主政权——辽宁省政府在沈阳成立,张学思任省政府主席。

随着形势的发展,遵照党中央“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指示,张学思率领部分军队和干部转至本溪。辽宁省政府开始了在战争环境中的辗转颠沛。1946年5月,张学思率部刚刚转移到通化,又奉命乘火车经梅河口前往长春。当满载着辽宁省机关部队干部和物资的火车驶入梅河口车站时,正是清晨时分。火车加煤上水,暂作休整。张学思信步下车,在月台上散步。突然,远方传来一阵“嗡嗡”的声响,警觉的张学思立即大喊:“敌机来了!同志们,赶快下车,疏散隐蔽!”此时,敌机已开始疯狂地轰炸扫射,炸弹雨点似的降落下来。正当人们迅速疏散隐蔽时,张学思竟然不顾个人安危跳上了火车头,要把火车开到安全地带。突然间,一颗炸弹落在车头前,路基被炸成了一个大坑,火车无法启动,而敌机仍在列车上空盘旋、俯冲、扫射,情况万分紧急。这时,我军的高射炮响了,敌机仓皇而逃。直到这时,张学思才从冒着黑烟的机车上跳下来。当他得知同志们无一伤亡后,放心地笑了。

坚持南满支前土改亦战亦勤

1946年12月,为粉碎蒋介石“先南后北”的战略计划,我军作出了“坚持南满”的正确决策,同时成立了以肖劲光为司令员、陈云为政治委员的辽东军区及张学思为主任的辽东办事处。张学思坚决贯彻辽东分局的指示,亲自率领地方干部,组织群众做好支前工作,喊出了“宁可我们跑断腿,也要让部队填饱肚子”的口号。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辽东办事处保证了主力部队吃饭、穿衣和兵员补充、物资运输的需要。

张学思还曾在清原县农村亲自蹲点,组织土改工作。他化名为“赵队长”,头戴破草帽,身穿带补丁的粗布衣,每天走东家、串西家,访贫问苦,组织成立了农会,为东北解放区土地改革积累了有益经验。

与此同时,张学思还指挥地方部队,积极配合主力部队的进攻。1947年春,我军在东北战场上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张学思率领的辽宁军区独立师、警卫团等,在攻打辉南镇时遇到守敌的拼死抵抗,僵持了一天一夜。张学思与参谋长解方研究出“渗透突击”的方法,集中兵力,炸毁了敌人一座炮楼,不等扫清外围即突入城关,最终歼敌千余人,攻下辉南镇。1948年11月2日,历时3年的解放战争胜利结束,东北全境宣告解放,张学思随即投身于接收沈阳的繁忙工作之中。

接管沈阳恢复生产稳秩序

解放伊始,百端待举。满怀胜利豪情的张学思与伍修权一道,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生产,稳定社会秩序。在沈阳解放的第三天,以张学思为主席的辽宁省政府即联合辽宁军区发布了安民布告,要求国民党军散兵游勇、公务人员及特务土匪向政府登记,并交出武器弹药和服装、医药、交通器材等;禁止使用蒋币、金圆券、东北流通券和法币,以稳定金融秩序。

为保障人民民主权利,11月21日,张学思专门发布了彻底贯彻保障人权的训令,规定:“除公安司法机关可依法执行职务得以传讯拘禁外,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及部队及个人,除现行犯外,对任何人均不得加以逮捕、监禁或处罚……”与此同时,张学思还在辽中、台安、营口、鞍山、盘山等地实行免征营业税和保护城市人民财产等政策,使刚刚解放的辽宁迅速恢复了生机。

再挑重担创办新中国第一所海军学校

东北全境解放后,33岁的张学思开始考虑全国解放后自己该干哪一行。他曾经与妻子谢雪萍说过:“等全国胜利了,我就让位,去开发镜泊湖。当农场场长,我觉得自己还能胜任……”然而,一副更重的担子正在等待着他。1949年5月,正当解放战争在全国节节胜利之际,周恩来在中南海召见了张学思。他意味深长地说:“新中国不仅要有陆军,还要组建空军和海军。历来建军要先建校,你去办一所人民海军的‘黄埔军校’。”

张学思受命组建海军学校后,便开始忙碌地奔波于北京、沈阳、大连之间。为了选取合适的校址,张学思带着苏联专家全面考察了大连、烟台、青岛等几个沿海港口城市,最终决定把校址选在大连老虎滩。一方面,这里依山傍海,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另一方面,此处原是一所日本中学,既有可供教学使用的大楼,还有码头和许多空地,是非常理想的校址之选。11月22日,中央军委下达了组建大连海军学校的命令,并提出了“学习苏联经验,办正规海军学校”的办学方针。

1952年2月1日,经过8个月的紧张筹备,大连海军学校正式开学。对于海军学校的师资,张学思严格把关,提出要办一所正规化、现代化的高等学校。学校选聘的教师,要么富于实战经验,如苏联海军专家、国民党起义的海军将领;要么是名校名师,如清华、北大知名教授。生源上,除了在高考中择优录取,还选拔了部分清华、北大、南京大学等名校及原安东海校的优秀学员。张学思在办学上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得到了中央军委的充分认可。

大连海军学校的建立,为新中国海军的建设、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正如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上将为其亲笔题词一样:蓝色道路从这里起航!

猜你喜欢

沈阳东北海军
东北铁锅炖
晓褐蜻
Make ’Em Laugh
沈阳远洋公馆
每到冬天,东北就变成了“冻”北
我的海军之梦
沈阳东大三建工业炉制造有限公司
相信爱
最小和最大
大东北的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