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讥讽600记者放过奥朗德
2014-01-16
●本报驻法国、英国、德国、美国特约记者 姚蒙 孙微 青木 李勇 ●魏辉 甄翔“到底是法国人疯了还是我们疯了?”由于英吉利海峡对岸的一场新闻发布会,英国媒体15日纷纷做出“目瞪口呆”的表情。当地时间14日下午,在被认为可能是法国总统奥朗德一生最重要的发布会上,三角恋情被传得沸沸扬扬的奥朗德大谈政策紧缩、税收减免,却以“私人事情私下解决”等几句含糊不清的话草草应付全球600多名记者最感兴趣的那个问题——谁是“第一女友”?英国媒体失望万分,不仅因为他们希望“男主角”亲口证实甚至透露更多“欲望都市情节”的愿望落空,更因为在他们看来,法国的同行面对自己的总统“就像顺从的仆人一样”,根本没给奥朗德制造任何麻烦。“如果卡梅伦传出同样的三角恋丑闻,你能想象我们怎么报道吗?”伦敦媒体人试图用这样的假设给“只能把奥朗德风流韵事当做睡前故事小声嘀咕”的法国人上一课。面对“幸灾乐祸”的英国人,法国媒体并没有完全“失语”,他们又爆出新消息称,与奥朗德“劈腿”的女演员朱莉·盖耶已经怀孕4个月。虽然真假难辨,但有一点可以确定:法国总统主演的这场大戏远没有结束。“纯洁无瑕又克制的法国记者” “奥朗德要是像对待记者发布会一样对待自己的女人,那我可真替这些女士感到悲伤了。”英国《每日电讯报》记者迈克尔·迪肯毫不掩饰对奥朗德记者会的不满。他撰文称,除了奥朗德背着女友与女演员盖耶偷腥,还有许多传言等待证实或否认:周二巴黎传闻盖耶已有4个月身孕,奥朗德是否只有一双皮鞋,他必须在摩托车头盔的掩饰下偷偷溜进女演员的公寓。但记者会上,法国总统拒绝澄清他的伴侣瓦莱丽是否仍是法国“第一女友”。第一个提问的法国记者说了一堆感谢的客气话,甚至还祝总统和亲友新年快乐,让人怀疑他是不是奥朗德的男仆。“这太奇怪了,几个世纪以来,我们已经习惯嘲讽法国人‘为性痴狂。而在现实中,当他们自己国家元首陷入克林顿和莱温斯基式的桃色丑闻时,这些纯洁无瑕又克制的记者只是询问了社会安全问题。” 英国《卫报》以“一场非常法国的风流韵事”为题称,面对600名记者,法国总统成功地几乎将3个小时全部用于讲述他振兴法国摇摇欲坠经济的计划,可能只有3分钟留给大多数人希望弄清的问题:他与演员盖耶的绯闻将法国“第一女友”瓦莱丽置于何地,以及他计划如何处理他混乱的私生活。奥朗德表示他的私生活将在私下处理,不会就此回答更多,但承诺将在访美前澄清,仅此而已。文章称,“要是换成在英国和美国,奥朗德能全身而退吗?恐怕不会。但是盎格鲁-撒克逊的微博再咆哮也没用,这里是法国……对于总统有一种无法否认的顺从”。 法国记者并非完全回避,只不过他们的提问比较含蓄,都被奥朗德简单搪塞过去。即使得到机会的外国记者大胆地直接提问:“总统形象要紧吗?”得到的同样是简短的回答。法新社15日称,奥朗德在记者会上表示要私下处理绯闻事件,对有关瓦莱丽的未来身份问题也是竭力推脱。当被问到瓦莱丽是否还是“第一女友”时,奥朗德坚称他们有隐私权,“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经历艰难时刻,我现在就是这样,这是痛苦的时刻,但我有个原则,私人事情私下处理,现在时间和地点均不适宜,因此我不会回答有关我私人生活的任何问题。”他还重申对曝光这一绯闻的《近距离》杂志侵犯他的私人生活感到“非常气愤”,但不会采取法律行动。 “法国人这种耸耸肩膀的反应让英国媒体不敢相信,他们鞭挞法国同行态度‘恭顺。”法新社如此总结英国媒体的反应。默多克旗下的《泰晤士报》将这一事件与1963年英国政坛上的“普罗富莫”事件相比,当时卷入性丑闻的英国战争大臣普罗富莫被迫辞职。《泰晤士报》称,很明显,当天最大的新闻被法国记者温和处理。《费加罗报》的政治记者拿着麦克风起身提问时的表情,就像面对执行死刑的射击队一样。英国《每日邮报》嘲笑称,奥朗德面前是满屋子掩盖真相的礼貌巴黎人,“难怪他们永远不会告诉自己的人民欧盟委员会真相”。 英国《太阳报》抨击奥朗德的表现是“所有人生活中最乏味的时刻”,并称奥朗德对隐私的坚持是民主产生以来全世界各地精英惯用的伎俩。 “谈不上什么性丑闻,因为这是法国” 与英国媒体的嘲讽截然不同,法国媒体对奥朗德在周二的记者会普遍评价较高,认为他以严肃态度规避了陷入“盖耶门”陷阱。《巴黎人报》15日称,奥朗德面对媒体丝毫没有流露出犹豫与害怕。来自爱丽舍宫的消息称,周二记者会结束后,总统府顾问们松了一口气,认为他很好地对付了媒体。法国一名资深媒体人士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法国媒体如果盯着追问奥朗德,会被人认为“没有格调”。 “记者在公寓楼外彻夜蹲守,等着高级政客幽会可能的情人。摄影师终于拍到这个可能的偷情者晚间到来、早上离去。”《华盛顿邮报》15日绘声绘色描述这起桃色事件的同时,重点强调了法国文化的不同。在美国,这或许会成为一场经典的性丑闻,成为一桩轰动的大事。但这事发生在巴黎,发生在法国总统身上,谈不上什么性丑闻,因为这是法国!奥朗德偷情事件是整个法国都在讨论的话题,但似乎并未出现道义愤怒。这种事在美国就大不相同了,在被媒体曝光情妇事件后,民主党参议员哈特和爱德华兹分别于1987年和2008年遭遇总统竞选梦破灭。1996年克林顿的顾问莫里斯被发现嫖娼,导致其被迫辞职。 美国《板石》杂志称,很难想象如果奥巴马被摄影师拍下坐着摩托车去好莱坞女明星公寓幽会会产生什么样的震荡。自19世纪的詹姆斯·布坎南以来,美国还没有出现一个未婚的总统,更别说会选一个跟3个很有名的女子有关系但又谁都不娶的人了。不过,互联网以及英美媒体对法国性丑闻的无穷胃口或许会让法国主流媒体越来越难刻意淡化有关事件。 德国《明镜》周刊15日称,奥朗德对外遇的沉默也许情有可原。调查显示,绝大多数法国人认为目前的事是纯粹的隐私。84%的受访者认为,幽会事件并不会影响奥朗德的形象。还有报道称,支持率低迷的奥朗德桃色事件曝光以来支持率不降反升。德国《图片报》专栏作家瓦格纳尔15日给法国人写了一封信:“我们德国人是有效率的,你们是浪漫的。你们的总统,必须经常在两个女人之间做出选择。令人难以相信的是,一些媒体扯上德国,‘想象一下,默克尔如果有了外遇,也骑着轻便摩托车去见情人。这样的比较真愚蠢:1,默克尔从来不骑轻便摩托车;2,默克尔不晚上工作;3,默克尔是德国人;4,默克尔是清醒的;5,柏林不是巴黎。” 法国《新观察家报》称,奥朗德把问题推到2月11日,届时他将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按惯例必须有“第一夫人”陪同。这是个不错的公关策略,可以暂时缓解压力。但事情不会就这么不了了之,因为不管你喜欢与否,像密特朗和希拉克时代那样,让政治大人物的私生活隐藏在黑幕中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政治、娱乐等各方面的偷窥者无处不在。英法论战谁好谁坏 在英国媒体对奥朗德的三角恋幸灾乐祸之际,两国舆论正进行另一场关于“谁好谁坏”的大论战。“法国:新的欧洲病夫”,英国《卫报》14日以此为题称,奥朗德给法国人和金融市场开出了重振欧元区第二大经济体的方案,但他更多是哈罗德·威尔逊而非撒切尔夫人。其背景对于上世纪70年代英国政治学的学生而言相当熟悉:失业率飙升,增长乏力、商界不满、生产率低下、税率高企。奥朗德并未使用这些词汇,但所有人都明白他的潜台词:法国现在被看作欧洲病夫。法国正变得在欧元区和全球越来越缺乏竞争力,企业成本高企、生产率低下。 英法论战的导火索是美国《新闻周刊》1月3日发表的一篇题为“法国的没落”的报道。这篇揭批法国缺点的文章引起英国舆论的极大参与热情,英法两个欧洲主要大国数百年的恩怨则又一次得到延伸。法兰西24小时电视台14日称,不满英国媒体攻击法国,法国驻英大使馆猛烈驳斥英国报纸宣称“法国失败的社会主义试验正演变成一场悲剧”。法国大使馆援引欧盟委员会的预测数据称,法国2013年和2014年经济分别增长 0.2% 和0.9%,并没有“加速收缩”。法国使馆还反唇相讥,称英国医疗系统“疾病缠身”、多年来投资不足,与此相比,法国医疗系统几乎全部免费,在世界卫生组织191国排名中名列榜首。 英国《每日电讯报》随即对法国大使馆做出回应,并列出“英国比法国强的几大理由”:1,我们的橄榄球更好,1906年以来英格兰队对法国队交战97场,英格兰战绩是53胜、37负、7平;2,是法国人缺少幽默感,法国大革命前,法语里没有“幽默”这个词;3,法国人的服务不好,在伦敦,让服务生上杯水平均需要3.4分钟,巴黎要17.9分钟;4,英国的诺贝尔奖得主比法国多,英国115人获得诺贝尔奖,法国只有66人;5,法国人具有侵略性,1066年以来法英进行了35次战争,英国胜23次,法国胜11次,一次双方都失败(美国独立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