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波测云雷达回波信号衰减补偿仿真研究
2014-01-16高玉春
黄 勤,高玉春
(1.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四川 成都 610225;2.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 北京 100081)
云在大气系统中有着重要作用,对辐射能量传输和平衡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是气象业务与气象学科研究的一个中心问题[1]。毫米波测云雷达与波长较长的天气雷达相比,具有更灵敏的探测精度,可以探测直径远小于雷达波长的粒子,能探测从直径为几微米的云粒子到弱降水粒子的范围,具有穿透云的能力而能描述云内部物理结构,并且可以连续监测云的垂直剖面变化,弥补其他遥感手段的不足[1-3]。但是,毫米波在云雨天大气传输过程中,受到大气和云雨的衰减很严重,衰减作用造成回波面积减小、雷达观测值比实际值小,不能真实反映云的内部结构[2]。因此有必要对其探测值进行衰减补偿。
雷达回波的衰减补偿是经典问题,经很多国内外专家研究,已经有很多经典的衰减补偿方法。常用方法是利用已知的经验关系(k=aZb),求解反射率因子Z的衰减补偿解析表达式完成衰减补偿。HB算法、迭代法、逐库订正法等[2-4]衰减补偿算法对衰减都有较好的补偿能力,但仍然存在补偿不足或过度的情况,因此需要寻求更有效的衰减补偿方法。本文从I、Q信号出发,对信号进行衰减补偿研究,考虑降水和云对毫米波测云雷达的衰减,模拟雷达回波I、Q信号,进行雷达回波信号衰减补偿仿真试验。
1 云、雨对毫米波的衰减
1.1 雨特征衰减
雨衰减是造成雷达回波信号传输损耗的主要因素之一。当雷达电磁波信号穿过降雨区域时,雨滴会对电磁波产生吸收和散射,故而造成衰减[5-6]。雨衰减对电磁波产生的影响主要是吸收衰减。雨衰减的大小和雨滴半径与波长的比值有着密切的关系,而雨滴半径又与降雨强度有关。因此降雨引起的衰减常用如下经验公式表示:
其中,kr是以dB/km为单位的衰减系数,I是以mm/h为单位的降雨强度。a、b是依赖于频率、雨滴尺寸和雨滴温度的参数。通常情况又将衰减表示为
1.2 云特征衰减
云由微小的水滴组成,水滴的直径在0.001~0.4 mm之间。由于云滴的尺寸较毫米波的波长小得多,一般情况下,可以利用Rayleigh近似计算云滴的消光截面[5]。由于云滴的吸收截面远大于散射截面,云的体消光系数近似等于体吸收系数,因此云的衰减可以近似看作云对电磁波的吸收,衰减量也可近似看作吸收量。毫米波雷达发射的电磁波在传播路径上受到的云衰减,其特征衰减率[5-6]可表示为
2 仿真实验
2.1 仿真设计
2.1.1 雷达回波信号模拟
采用如下回波功率的统计谱模型[7]形式:
模拟雷达回波信号。其中,Pr为回波功率,cc为噪声功率谱密度,σf为谱宽。仿真试验中,设雷达波长λ=0.8 cm,采样频率fs=1 024 Hz,多普勒频移fd=150 Hz,信噪比SNR=-1 dB。
2.1.2 补偿算法条件假设
仿真试验中,设模拟的雷达回波数据为弱降水时探测的数据,相应的补偿算法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补偿算法相关参数Tab.1 Compensation algorithm parameters
假定6~7.5 km垂直高度范围内云含水量很小,衰减不计;云内粒子相态全为液态水;云内温度递减率近似为大气温度递减率。2~6 km高度范围内,云液态含水量W由如下液态水云粒子含水量分布廓线计算,如图1所示。
2.1.3 衰减补偿算法
设Pr为衰减后的功率,Pr0为补偿后的功率。可知,补偿前后功率存在如下关系:
其中,M为单程衰减量。电磁波信号穿过雨区时,
图1 液态水云粒子分布廓线Fig.1 Cloud liquid water distribution profile
电磁波信号穿过云区时,
R为电磁波穿过云雨区的路程。设a为信号在某个距离库的振幅衰减值,φ为该距离库I、Q值对应的幅角,则由式(6)可得下式
根据式(9)计算得到衰减振幅值a,并联合式(10)补偿衰减。
2.2 衰减补偿流程
在给定云、雨路环境条件和雷达回波模拟条件下,由式(5)模拟雷达回波信号功率谱,生成 I、Q 序列;通过式(2)(3)计算出云路和雨路的衰减量M;结合I、Q序列的幅角,通过式(9)计算衰减振幅 a,进而通过式(10)补偿 I、Q 信号。 衰减补偿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衰减补偿流程图Fig.2 Attenuation compensation flowchart
2.3 结果分析
为了直观显示补偿效果,选取径向距离7.5 km处,对应垂直高度为3.75 km处的试验结果数据。此高度处为云区,信号衰减为雨衰减加上部分云内液态水衰减,单程衰减量约为2.667 dB。经计算,补偿的信号振幅衰减值a=0.587 1 mV,以下为相应的仿真结果。
补偿前后的功率谱曲线如图3所示,实线为补偿前功率谱曲线,虚线为补偿后功率谱曲线。可以看出,补偿前、后曲线谱峰值明显增大,增大量约为补偿前谱峰值的2.5倍,可见信号衰减量很大。补偿后气象目标信号强度明显增强,为信号处理过程中有效提取目标信息奠定基础。
图3 补偿前后功率谱曲线Fig.3 Power spectrum before compensation
补偿前、后I、Q路信号曲线如图4、图5所示,实线表示补偿前的信号,虚线表示补偿后的信号。在径向距离7.5 km、垂直高度为3.75 km处,信号振幅衰减值a=0.587 1 mV,对应该距离库上的I、Q幅角值,分别计算出I、Q补偿量。从图4、图5可看出,有部分幅度值在补偿之后,相对于补偿前约增大了一倍,信号增强。
图4 补偿前后I路信号Fig.4 Isingal before and after compensation
图5 补偿前后Q路信号Fig.5 Q singal before and after compensation
I、Q路信号幅度衰减值曲线,也即信号补偿量曲线如图6所示。
雷达仰角在30°时,径向距离所对应的垂直高度上单程衰减量变化曲线如图7所示。其中,0~6 km范围,电磁波信号穿过云区和雨区,衰减量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大;因假设6 km以上云内液态水含量很小,忽略对电磁波的衰减,衰减量基本保持不变。
图6 I、Q路信号幅度变化量曲线Fig.6 I、Q singal amplitude change amount
图7 垂直高度上单程衰减量变化曲线Fig.7 Vertical height of the one-way attenuation
图8 径向距离上单程衰减量变化曲线Fig.8 Radial distance of one-way attenuation
雷达仰角在30°时,径向距离上单程衰减量变化曲线如图8所示,x轴表示径向距离。可以发现,随着径向距离增大,衰减量先增大后趋于平稳。径向距离0~4 km(垂直高度0~2 km)为雨衰减,衰减量随距离的增大而线性增大,雨区单程总衰减量为0.08 dB;径向距离4~12 km(垂直高度2~6 km)为云内液态水衰减,因云内液态水含量随高度变化而变化,且衰减系数也随云内温度减小而增大,衰减量随距离的增大呈非线性增长,云区单程总衰减量约为2.98 dB;径向距离12 km以上(垂直高度6 km以上),因假设云内液态水含量很小,忽略其衰减,衰减量趋于平衡。
此外,从图8可见,通过雨区和云区的衰减,单程衰减量在远距离处多达3dB,衰减量很大。电磁波往返穿过雨区和云区,最大衰减多至6dB,很容易导致远距离处信号返回时因衰减而变得很弱。
3 结 论
考虑云和雨对毫米波测云雷达电磁波的衰减影响,从I、Q信号角度出发,进行回波信号衰减补偿仿真试验研究,得到如下结论:
1)从I、Q信号角度逐库补偿云雨粒子对毫米波的衰减,通过衰减补偿,信号强度明显增强,目标信号突出。
2)电磁波通过雨区和云区的衰减,在远距离处衰减量很大,容易导致远距离处信号返回时因衰减而变得很弱,在后续信号处理中将此处信号当作噪声处理。从I、Q信号角度补偿衰减对于远距离的目标信号有一定优势,有效地补偿弱信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目标信号太弱而无法提取的问题。
但是,对信号补偿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将噪声增强,还需要采用有效的去噪方法去噪以达到有效提取目标信息的目的,反应雷达真实回波情况。
[1]仲凌志,刘黎平,葛润生.毫米波测云雷达的特点及其研究现状与展望[J].地球科学进展,2009,24(4):383-390.ZHONGLing-zhi,LIU Li-ping,GE Run-sheng.Characteristics about the millimeter-wavelength radar and its status and prospect in and Abroad[J].Advances in Earth Science,2009,24(4):383-390.
[2]张培昌,王振会.天气雷达回波衰减订正算法的研究(I):理论分析[J].高原气象,2001,20(1):1-5.ZHANG Pei-chang,WANG Zhen-hui.A study on algorithm to make attenuation correction to radar observations of radar reflectivityfactor(I):Theoretical Analysis[J].Plateau Meteorology,2001,20(1):1-5.
[3]王振会,张培昌.天气雷达回波衰减订正算法的研究(II):数值模拟与个例实验[J].高原气象,2001,20(2):115-120.WANG Zhen-hui,ZHANG Pei-chang.A study on algorithm to make attenuation correction to radar observations of radar reflectivity factor (II):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a case study[J].Plateau Meteorology,2001,20(2):115-120.
[4]王振会,纪雷,黄兴友,等.机载W波段测云雷达回波强度衰减订正仿真研究[J].高原气象,2011,30(2):437-444.WANG Zhen-hui,JI Lei,HUANG Xing-you.Simulation study on the attenuation correction to reflectivity factor observed with an air-borne w-band cloud radar[J].Plateau Meteorology,2011,30(2):437-444.
[5]李松江,刘永波,李德鑫,等.电磁波的云雾衰减特性研究[J].舰船电子对抗,2010,33(5):22-28.LI Song-jiang,LIU Yong-bo,LI De-xin.Research into the attenu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loud and fog aginst electromagnetic wave propagation[J].Shipboard Electronic Countermesure,2010,33(5):22-28.
[6]张培昌,戴铁丕.雷达气象学[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1.
[7]肖艳娇,袁立功,张建伟.天气雷达回波信号处理的模拟试验[J].遥感技术与应用,1998,13(4):43-47.XIAO Yan-jiao,YUAN Li-gong,ZHANG Jian-wei. A simulation experiment for echo singals from weather doppler radar[J].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1998,13(4):4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