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极端事件传播负效应破解

2014-01-16董天策

人民论坛 2014年5期
关键词:冀中不公基调

董天策

极端事件传播负效应破解

董天策

去年以来,极端暴力事件频频发生,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极端、暴力、恐怖的事件,令人感到社会上似乎存在着一种强烈的暴戾之气。在当今这样一个日益开放的时代,一个网络与新媒体无所不在的社会,极端暴力事件一旦发生,势必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媒体是否要做报道已不是问题,怎样报道才是问题。

对极端暴力事件的报道,如同对所有恶性事件的报道一样,往往具有正反两方面的效应。正效应体现在告知人们事实真相,防止谣传引发次生危机;警醒社会强化安全意识,防范类似事件再发生;呼吁社会加强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负效应则是可能引发恐慌,引起人们对公共安全的担忧,甚至对某些偏执狂产生“诱导”或“示范”作用。问题在于,媒体应当如何报道极端暴力事件,才能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才能担当应尽的社会责任?这或许是见仁见智的问题,但从新闻传播的角度看,以下几点是必须认真思考且要做到的。

把握好报道基调

基调本是音乐作品中主要的调,通常引申为文艺作品的主要精神、基本思想、价值取向、总体立场。新闻报道力求客观,避免主观,这是为了更好地再现事实真相。然而,这并不是说新闻报道就完全没有自己的立场与倾向。通常情况下,这种立场与倾向只不过表现得比较隐蔽而已,正是这种隐蔽的立场与倾向构成了新闻的报道基调。

必须认识到,极端暴力事件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生命安全的犯罪行为。无论如何,行为人都没有理由去伤害他人或剥夺他人的生命,除非精神病患者。极端暴力事件一旦发生,行为人都必须受到法律的惩办。因此,极端暴力事件的报道基调就是惩恶扬善,彰显法治。惩恶是对施暴行径的鞭挞,主要通过报道将施暴行为人抓捕归案,以及审理判决的后续过程来加以体现;与此同时,对无辜的受害者表达应有的悲悯情怀与道义关心,对抗击、制止暴力行为的勇敢行为表达应有的感激与赞美,自是题中应有之义。

诚然,极端暴力事件中的行为人或许在现实生活中遭遇了某种不公,有令人同情的一面,但遭遇不公与伤害他人完全是两码事,天底下绝没有一个人由于遭遇不公就可以任意伤害他人的道理。因此,在极端暴力事件的报道中,媒体绝不可对行为人寄予同情,甚至为其犯罪行径寻求理由。要知道,针对不特定民众制造恐怖事件,超越社会的底线价值,于国家无益、于社会无益、于个人也无益。这是大是大非,容不得半点含糊。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极端暴力事件报道恰恰在这报道基调上出现了程度不同的问题。譬如,在报道冀中星首都机场爆炸案时,有的报道写下了这样的句子:“冀中星,不仅去了北京,还找到首都国际机场,做出了一件‘惊天大事’”。仿佛冀中星是什么了不起的英雄,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报道基调让人疑惑。

不要做煽情新闻

煽情新闻是媒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赢得市场而迎合部分读者的低级趣味,刺激人们情感、煽动人们情绪的一种报道。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美国报业巨头普利策与赫斯特就掀起煽情新闻的狂潮,极力渲染凶杀、色情、丑闻等社会新闻。为了追求强大的刺激和轰动,煽情新闻不仅耸人听闻、渲染细节,甚至歪曲和捏造事实,制造轰动效应,力求达到赫斯特所谓“让读者一打开报纸,就‘啊’地惊叫一声”的效果。当代中国的传媒业在迈向企业化、市场化、产业化的进程中,也不时出现煽情的苗头。

如今,面对极端暴力事件,一些媒体为了与新媒体特别是自媒体抢夺受众,吸引眼球,迎合人们的猎奇心理,采用煽情主义的报道手法,过分渲染暴力行为人的弱势个体身份,将其塑造成反抗社会不公而失败的悲情主人公,从复仇角度报道极端暴力事件,甚至以极富煽动性的标题吸引公众眼球,滑入煽情新闻的泥潭,完全摈弃了新闻报道中应当注重的社会价值。

一篇关于首都机场爆炸案疑犯的报道,在详细描述了冀中星的不幸遭遇与进京细节之后,公然借专家之口说:“冀中星之所以选择首都机场T3航站楼进行爆炸,可能是他知道在T3航站楼的国际航班出口,外国人和有影响力的人都很多。他在这里表达不满,来显示自己的社会价值,反对社会对他的模式。”如此一来,冀中星岂不成了对社会不公的抗争英雄?显然,煽情新闻的报道方式极可能让媒体放弃新闻的基本价值准则,这是不能不高度警惕的。

面对具有明显社会危害性的极端暴力事件,媒体应该回归自身角色,谨慎地成为事实的收集者与报道者。对于极端暴力事件,媒体所要做的仅仅是收集与报道违法犯罪行为本身具有的可以查证的事实,而不是基于一个违法犯罪事实展开行为人的人生际遇与因果分析,突出社会不公导致行为人的暴力犯罪,由此淡化暴力行为本身的罪恶,甚至给人以“网开一面”也是理所当然的误导。

及时引导网络舆情

随着自媒体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成为高度开放自由的言论空间,人们在网上可以通过博客、微博、评论、跟帖等多种多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立场。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

然而,面对极端暴力事件,一些网民的言论往往表现出毫无原则地同情,即所谓弱者的民粹主义倾向。首都机场爆炸案发生后,部分网友从“善”的动机出发,主张对个人极端暴力犯罪行为予以同情,对犯罪嫌疑人施以人性关怀,甚至费尽笔墨为犯罪嫌疑人申辩。因此,对于这种网络言论加以及时引导,就成为极端暴力事件报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要有效引导网络舆情,首先要及时监测与跟踪关于极端暴力事件的网上言论,一旦发现有不正确的言论,就应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引导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对不正确的言论加以归纳分析,指出其错误所在;可以旗帜鲜明地亮出正确的观点,批评其不当之处;可以邀请专家就代表性的错误观点与立场进行对话或访谈;还可以就不正确的言论开展网上调查,让广大网民参与讨论。

在与网上错误言论过招的同时,既要深入研究网上民粹主义言论何以产生的社会根源,充分揭示其非理性的本质,从理论上正本清源;又要对极端暴力事件频频发生的社会根源进行冷静而理性的分析,揭示当前社会转型存在的严峻问题,积极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路径。这两个方面的工作,对媒体开展有针对性的理论宣传提出了更高要求。

(作者为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院长、教授、博导)

(本文为教育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精神理论研究课题”,批准号:12JFXG022)

责编/徐艳红 美编/于珊

猜你喜欢

冀中不公基调
保定冀中药业有限公司
不要抱怨别人对你不公
保定冀中药业有限公司
保定冀中药业有限公司
保定冀中药业有限公司
摩登基调
以貌取人,未必不公
定好生活基调
电影《三个白痴》中的情绪基调种类
百威啤酒超级碗系列温情广告创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