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涨价不可一刀切
2014-01-15凡志喜
凡志喜
“2元一张票,一直坐到底。”如此低廉的北京地铁票价曾经令多少城市羡慕不已!
最近,北京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的《进一步加强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工作方案》,提出将制定高峰时段票价差别化方案。《方案》提出,通过价格杠杆分散高峰时段客流压力,降低大客流风险。这意味着,从2007年以来的北京地铁“2元时代”即将终结。
北京地铁的名气除了便宜,还有“挤”出来的成分!有人粗略统计,目前北京地铁日均客运量已达1000万人次左右,占全国客运量之首。尤其是高峰时段的拥挤程度超乎常人想象, 部分站点经常出现乘客等多趟车才能挤上去的现象,上去之后还经常“被挤成相片”。
北京的交通现状让身处其中的每一位都深恶痛绝!这个问题真该好好去解决了!
我始终认为,只要有人注意到这个问题并且已经在奔往解决的路上努力,这本身就是一件利好之事。对于《方案》能否顺利实行并真的能够产生效果,暂且不议,只想从普通乘客的角度对于涨价理由吐槽几点质疑。
据说,北京提高地铁票价是想通过价格杠杆分散高峰时段的客流压力。差别性票价无可厚非,但若单纯只是想以此来舒缓拥堵,分散压力,未免有些牵强,甚至是有点强人所难。毕竟,人们的出行时间不是由票价高低来决定的。
很多网友提出,在北京高峰时段非常拥挤的13号线、5号线、4号线、八通线等线路,上下班的潮汐性客流特征非常明显。
高峰时段票价差别化方案对“刚性”的客流只能徒增经济负担。网友说,涨价不反对,但是请别打着治堵,防堵的口号,根本问题解决不了。也有网友抱怨,地铁挤了涨价,把人逼到公交挤了再涨价,再回到地铁再涨价。
还有理由说,因为补贴过多,政府财政苦不堪言,所以要提高票价。据说北京每年补贴地铁180亿元,这个数字确实很大。可出行是每个人最基本的需求,将大量财政补贴用在民生基本需求上有什么不好?公共财政的目的和性质何在?如果说政府财政负担不起,为什么不减少政府自身其他非必要的开销而一定要削减补贴,把负担转嫁给民众?
政府本身并非赚钱机构,把百姓纳税的钱转移支付,拿出来给大家做公共福利,不正符合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吗?
另有专家说,这种涨价可以让很多人不会“有事没事就坐地铁”。关于这个说法实在不敢恭维。
更有人大言不惭的认为,北京地铁的福利是属于北京人民的,给外地来京务工、旅游、北漂人士使用是不恰当的。请问,倘若真没有那么多外地人了,那现在的配套交通设施真是供大于求,纯属奢侈浪费土豪啊!人少到每人一辆汽车在路上跑都不会堵车的程度还要地铁有嘛用?!
人力所不及之处,正是制度显现力量之地。政策的制定理所当然是为了更好的解决问题,让一切有规可循。
我们尊重政策,尊重市场经济。但调价不是一涨了之那么简单。我们真正关心的是调价之后,地铁服务质量是否能真正得到提升,除了调价之外,还有没有配套的疏堵措施。高峰时段票价差别化方案对于地铁的拥挤是否能真正起到缓解作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