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泰宁何宝山金矿控矿构造特征及找矿方向

2014-01-15谢春明

福建地质 2014年2期
关键词:变带变体弧形

谢春明

(1.福州大学紫金矿业学院,福州,350116;2.福建省第八地质大队,龙岩,364012)

福建泰宁何宝山金矿自1995年矿山开采以来,随着生产的扩大和发展,已探明的金矿储量日趋减少,资源紧张与日俱增,原地勘单位提交的金矿储量已消耗殆尽,资源危机已露端倪,并制约着矿山的经济发展。为解决生产发展和资源紧缺的矛盾,通过研究矿床的控矿构造,查明成矿规律并指出找矿方向变得极为迫切和极具有实际意义。

1 地质概况

何宝山金矿位于华南加里东褶皱带陈蔡—武夷中间地块的西南缘,闽西北浦城—洋源隆起与邵武—建宁坳陷的过渡地带。矿区主要出露前寒武系黑云变粒岩组合段。矿区东北端出露有加里东期正长花岗岩*福建省闽北地质大队,福建省泰宁县何宝山金矿区何宝山矿段普查地质报告,1992。[1]。何宝山金矿主要产于变粒岩及长兴岩体中的蚀变破碎带中(图1)。

图1 泰宁何宝山金矿地质略图Fig.1 Geological sketch map of Hebaoshan gold deposit in Taining county1—前寒武系;2—加里东花岗岩;3—闪长玢岩;4—石英脉;5—断裂含矿蚀变带;6—推测断裂含矿蚀变带;7—断裂及编号;8—金元素土壤异常等值线;9—异常编号;10—勘探线

2 主要断裂控矿特征

何宝山金矿处于崇安—石城断裂带中段,北东向断裂系中南溪—坳上断裂上盘,南坑—三湖断裂与南坑尾—八里桥逆断层构成对冲构造的共同下盘,何宝山—大马絮倒转背斜的核部。矿区断裂发育,主要有近南北向、北东向、北西向3组。北东向断裂为导矿构造,南北向断裂为控矿构造。控矿断裂为2组近南北向的断裂裂隙群,控矿断裂构造带具有明显的剪性特征,规模不大,控制了金矿化蚀变带及金矿体的空间展布。近东西向断裂为成矿后期,对南北向控矿断裂具有破坏作用*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福建省泰宁县何宝山金矿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方向研究,2003。[2]。

该矿区各金矿化蚀变体均产于断裂破碎带内,受断裂控制。断裂带主要矿化蚀变有绢云母化、硅化、黄铁矿化,且金矿化程度与蚀变强弱、断裂的规模、破碎程度有直接相关[3]。目前区内共发现金矿化蚀变体18条,即F1断裂带10条(蚀变体Ⅰst,金矿体Ⅰ);F2断裂带8条(蚀变体Ⅱst,金矿体Ⅲ~Ⅷ),但只有在F1-1和F2-1、F2-4断裂带中控制有工业价值的金矿体。

F1-1断裂:位于F1断裂带西北面的弧形断裂,长约500 m,其由西南至东北由北东走向转为北北东,弧顶向南东凸出,倾向东南,倾角20°,其控制的金矿体、蚀变体产状与其一致,蚀变体为Ⅰst,矿体Ⅰ。蚀变体内绢云母化、硅化、黄铁矿化普遍发育,有时见黄铜矿化、方铅矿化。金矿体除了与硅化、绢云母化有关外,还与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关系密切。金矿体主要分布在0~7线,断裂弧形拐弯处矿体宽度较大,品位较高。0线ZK2在孔深73 m处见Ⅰ矿体厚2.45 m,品位11.68 g/t。

F2-1断裂:位于F2断裂带北部,走向北西、倾向北东、倾角30°~40°,地表出露长600 m,宽8~12 m,矿化蚀变体的产状与其一致。蚀变体为Ⅱst,以绢云母化、硅化、黄铁矿化为主,黄铁矿呈星点状、浸染状。蚀变体较薄,在227线ZK2孔深36 m处,厚为1.1 m,金品位3.73 g/t。

F2-4断裂:位于F2断裂带中段、南段长约1 000 m,在地表212线以北走向北西,以南转为南北,在地下325中段204线以北走向北西,以南转南北向。在212线以北断裂控制蚀变体Ⅱst4和矿体Ⅳ,以南蚀变体为Ⅱst8和矿体Ⅷ。在212线以北的蚀变体全部产于断裂破碎带中,绢云母化、硅化、黄铁矿化强烈,部分绿泥石化。黄铁矿呈星点状、团块状、脉状,有黄铜矿、黄铁矿、方铅矿出现时金矿化较好。200线以北的Ⅳ矿体为北矿,以南为南矿。Ⅳ矿体厚度变化较大,在383中段明显成为尖灭再现的透镜体,在383中段2001穿脉,宽2.77 m,品位5.59 g/t,矿体平面长100 m,在剖面标高320 m尖灭。Ⅳ矿体分布在200线以南,212线以北区段。蚀变体、矿体厚度变化较大成为串珠状或透镜状,总长180 m。向下延伸超过300 m,在265 m标高仍发育矿化蚀变体。在208线ZK2孔深85 m,见矿厚7.6 m,金品位达21 g/t。Ⅳ矿体是区内主要的矿体。

F2-4断裂:在212线以南,Ⅷ矿体分布地段,断裂走向南北、倾向东、倾角30°~40° ,蚀变带、矿体在断裂中二者产状一致。蚀变体在平硐内宽35.7 m,绢云母化、硅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发育。在绢云母化强烈的地段黄铜矿、黄铁矿、方铅矿等金属硫化物增多,金矿化较好。金矿体在平面及剖面上均为一透镜体。平面矿体长110 m,剖面矿体厚度在220线平硐中标高380 m,宽达18 m,向上下两端变薄,在标高340 m左右消失,但构造破碎蚀变带仍稳定向下延长至200 m标高。

上述表明F1、F2断裂带控制绢云母化、硅化、黄铁矿化及金属硫化物矿化和碳酸盐化、绿泥石化及金矿化。但以F2断裂带中F2-4断裂为区内最主要的控矿断裂,控制了Ⅳ、Ⅷ主矿体。

3 控矿构造对矿化体的控制

(1)断裂构造形式对矿化体的控制。区内3条向东或东南凸出的弧形断裂带构成向北收敛,向南撒开的帚状构造,受其控制的主要矿化蚀变带Ⅰst1、Ⅱst1、Ⅱst4、Ⅱst8等也为弧形展布,其组合形式也是北收敛向南撒开的帚状构造。将区内所有含金矿化蚀变脉状体作为分散的脉群,其空间展布仍然呈现向东凸出,向北收敛,向南撒开的帚状构造。

(2)控矿断裂的产状控制矿化带和矿体的产状。矿化蚀变体沿断裂破碎带分布,断裂破碎带为矿化蚀变体提供空间,即矿化蚀变带和矿体为控矿断裂的一部分,因此断裂的产状控制矿化蚀变带和矿体的产状。如 F1-1、 F2-4为弧形断裂,倾向南东或东,倾角低缓(20°~40°),其控制Ⅰst1、Ⅱst4蚀变带和Ⅰ、Ⅳ、Ⅷ矿体也为弧形展布,而且倾角低缓。由于断裂带破碎不均匀,造成矿体化蚀变不均一,形成的矿体在断裂中常呈现串珠状或尖灭再现的透镜体(图2),当单个矿体尖灭后,蚀变仍在平面上或延伸方向继续延伸时,据断裂蚀变带的产状有可能在其中发现新矿体。

(3)控矿断裂的规模制约矿化蚀变带。矿化蚀变带是断裂破碎带中的组成部分,二者规模有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断裂带规模大、蚀变带宽、矿体大、品位高。如F2断裂带中长度约1 600 m,较西部F1断裂带长1 000 m,矿化、蚀变均较好。特别在F2断裂带中的F2-4断裂,是区内单条断裂规模最大,含矿性最好的断裂,其长1 000 m,宽3~35 m,倾斜长大于300 m,控制Ⅴ、Ⅷ金矿体,矿体最高品位19.16 g/t。储量占矿区80%以上。断裂规模大,延伸长,有可能形成较大矿体,在其深部寻找到隐伏矿体的可能性较大[4,5]。

(4)含矿断裂力学性质影响矿化形式。区内断裂的力学性质经历成矿前期挤压,成矿期拉张,成矿后期挤压的三阶段,与成矿有关的为前二阶段。在热液矿床中,其矿化形式有交代作用与充填作用,2种矿化形式的物理化学条件有一定的差异。除温度不同外,贮矿空间的构造动力学条件也是不一致的。当断裂力学性质为挤压时,断裂带没有足够的空间,而热液驱动力增加,矿化形式以交代为主。区内成矿早期的断裂为挤压性质,因此矿化为交代蚀变型,形成绢云母化、硅化、黄铁矿化。矿石为浸染状和块状,矿化蚀变与围岩呈渐变关系,其中黄铁矿成为细小立方体浸染状分布。当断裂力学性质为张性时,断裂中空间宽松,成矿形式出现以充填为主及部分交代。区内成矿期交代蚀变的矿石中,其中黄铁矿以菱形十二面体较大颗粒出现,因此,区内成矿过程断裂力学性质的变化,引起成矿方式的改变,这是一种断裂构造叠加引起成矿作用的叠加,从而使金品位提高。

4 矿体的产出规律

区内金矿主要受断裂控制。矿体可作为断裂破碎蚀变带的一部分,但并非有断裂存在就有工业矿体,其产出规律是与控制断裂发育、内部结构密切相关。

(1)断裂带中构造叠加明显的地段为矿体产出部位。 区内成矿早期断裂性质挤压型,形成交代蚀变型矿床,出现强烈绢云母化、硅化、黄铁矿化。金载体矿物黄铁矿成为浸染状细小晶体分布,金的品位较低。当成矿期断裂重新活动,其性质变为张性,叠加在早期压性断裂上,成矿进入硫化物阶段,以颗粒较大的菱形十二面体晶形的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等组成细脉,以充填为主、交代为辅,叠加在早期浸染状矿石中,使金的品位变富形成工业矿体。F2-4断裂这种构造叠加导致成矿方式的叠加现象明显,因此就出现矿区最主要的Ⅳ、Ⅷ矿体。

(2)断裂带宽大的部分为金矿体产出部位。由于受力不均,断裂带有宽有窄,断裂带宽大意味破碎带宽大,表明断裂角砾岩、碎裂岩发育,或是断裂构造叠加明显,破碎强烈的地段,从而提供较大成矿热液活动空间,形成较大的工业矿体。相反,断裂带窄形成薄而小的矿体。如在325中段沿204线,断裂带宽15 m,达工业品位金矿体宽11 m。沿206断裂带宽仅3 m,矿体尖灭。在295中段,断裂带沿208线的方向宽21 m,达工业品位的金矿体宽达17.5 m。向北沿2068线断裂带变窄,宽4 m而矿体宽2 m(图3)。此外,断裂带宽窄不仅与矿体宽窄有关,而且与矿体延伸有关。一般情况下宽度大,延伸长。如F2-4断裂在208线断裂带宽,矿体也宽,而且断裂延伸大于300 m,矿体延伸也超过300 m。所以通过断裂带的宽窄可预测矿体宽窄,也可预测矿体的大致延伸。

图2 何宝山金矿325中段断裂破碎带中透镜状矿体平面图Fig.2 Plane figure of the lenticular orebody in the fault fracture zone of 325 midsection of the Hebaoshan gold deposit1—蚀变带;2—表外矿;3—矿体;4—断裂产状

(3)弧形断裂的拐弯地段为矿体的产出部位。 断裂的弧形地段为应力集中处,容易形成较宽的断裂破碎带,其次当断裂重新活动,上、下盘相对运动时,弧形拐弯处容易形成脱空地段,提供含矿溶液存在的有利空间。当倾角为较缓的弧形断裂时,其上盘的弧顶朝上,形如背斜或背形构造,其高点有利于含矿溶液的聚集、圈闭,容易形成矿体。F2-4断裂从200~220线,走向由北西转向南北构成向东凸出弧形,在这区间矿体集中出现,产生Ⅳ、Ⅷ矿体。F1-1断裂从7~0线,走向由近南北转向北东形成向东南凸出的弧形构造,该地段也是成矿较好的地段,形成Ⅰ矿体。因此,区内Ⅰ、Ⅳ、Ⅷ矿体均发育在断裂带近弧形地段。

5 金矿成矿预测

区内成矿预测主要采用构造分析法,结合地质类比法进行。构造分析法是通过对控制构造发育特征及其组合规律的研究,建立帚状构造形式,再利用地质类比,与相似帚状构造形式的已知矿床特征及矿体富集规律进行对比,预测矿体可能产出部位。区内覆土厚、预测手段只能利用金元素、地球化学土壤测量异常及探槽、钻孔和平巷获得的资料对矿体在断裂带可能的产出部位进行预测[6,7]。

(1)F3断裂为金矿体可能产出的构造带。金元素地球化学土壤测量异常反映断裂矿化蚀变带的存在。区内异常Ⅰ、Ⅳ、Ⅶ联线提示F3弧形断裂矿化蚀变带的发育。而F1、F2为帚状构造弧形断裂,其控制的矿化蚀变带均已发现工业矿体,推测与其具有相同构造特征的F3弧形断裂也有工业矿体存在。该矿带预测为弧形展布,矿体产状为向东或东南倾斜,倾角为30°~50°。特别是Ⅰ、Ⅳ、Ⅶ金元素异常浓集中心明显,含量高达130×10-9~300×10-9,反映金矿体的存在。因此,在该断裂带中Ⅰ异常南部、Ⅳ异常、Ⅶ异常的附近寻找工业金矿体是很有希望的。

(2)F3断裂弧形的拐弯处为矿体产出有利部位。帚状构造弧形断裂的拐弯部位有利于矿液的交代、充填,为矿体发育部位。区内弧形断裂F2-4在其拐弯处200~220线及F1-1断裂在7~0线地段中,已证明为矿体产出的有利部位。推测在F3断裂带中Ⅶ异常的东北方向弧形断裂拐弯处也是矿体产出有利部位。

(3)矿区北部在断裂构造收敛部位为找新矿体有利地段。由于帚状构造的收敛部位为应力集中区,破碎强烈,常是矿脉集中处和矿体产出部位。区内收敛部位也应是矿脉较为集中区,而且金元素Ⅰ异常范围较大,浓集中心明显。因此构造收敛部位227线与7线交会的北面是寻找金矿的有利地段。

(4)帚状构造砥柱边缘也是矿体产出部位。因该处也是应力集中地段,构造破碎有利成矿。区内位于0线、3线西北侧的砥柱,其东北、东南边缘金元素均出现低异常,但西北侧则出现Ⅺ异常,其浓集中心明显,提示构造蚀变带的存在,提供进一步找矿的根据。

(5)F2-4断裂深部为寻找矿体有利地段。该断裂为弧形构造,是区内最长、宽度最大,断裂蚀变带延伸最深的断裂,而且成矿早期、成矿期断裂经历挤压和拉张的构造叠加,形成成矿作用叠加,控制区内主要矿体。根据断裂蚀变特征可以预测其深部有可能发现矿体。

①208线附近,Ⅳ矿体南部,矿体仍可继续向下延伸。该矿体从地表384 m标高至265 m标高较为稳定,在265中段仍然发现水平宽度达15 m构造破碎矿化蚀变带,而且矿体品位达3.35×10-6,水平宽度约3 m。根据208线ZK3资料,标高365 m以下,204线ZK1资料在标高250 m以下,控矿断裂破碎蚀变带仍继续向下延伸。而该矿属于构造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金矿体位于构造破碎蚀变带中,只要构造破碎蚀变带继续向下延伸,就有可能发现新矿体。因此,在265 m中段以下矿体可能继续延伸。

②220线附近,Ⅷ矿体之下是寻找新矿体有利地段。Ⅷ矿体在剖面上为一透镜体,宽度最大在标高380 m处,两端变窄,在标高340 m向下逐渐尖灭,但220线ZK2在250 m标高以下仍发现构造破碎蚀变带,意味着矿体可能在深部再次出现,因构造破碎蚀变带本身也含金,只要构造破碎蚀变带存在,找金矿体的希望就存在。此外,Ⅷ矿体与邻近的Ⅳ矿体南矿为同一断裂破碎蚀变带,其地质和构造条件相似,矿体延伸应相差不大,而Ⅳ矿体南矿延伸到265 m标高以下,Ⅷ矿体不可能在340 m标高就完全尖灭,因此推测Ⅷ矿体之下可能还存在另一矿体,形状为透镜状,与上部矿体成尖灭再现的形式出现。

6 结论

笔者总结了何宝山金矿的控矿构造的特征并对矿床的下步找矿方向进行了预测,对于资源危机中的何宝山金矿区寻找接替资源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1 岳来群,黄春鹏,张克尧.福建省金矿床成矿时代特点.地质与勘探,2002,38(4).

2 黄庆敏,龚萍.福建邵武—泰宁—建宁金银成矿类型及其找矿方向.福建地质,1998,17(3).

3 林仟同.福建何宝山金矿成因探讨.福建地质,1993,12(4)

4 庄培仁,常志忠.断裂构造研究.北京:地震出版社,1996.

5 翟裕生,林新多,等.矿田构造学.北京:地质出版社, 1993.

6 林仟同,魏孝秋,龚萍.福建何宝山金矿控矿构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剥蚀程度初探.福建地质,1994,11(1).

7 卢汉堤,敬荣中,陈远荣,等.福建省何宝山金矿床地质物化探综合找矿预测.地质与勘探,2007,43(6).

猜你喜欢

变带变体弧形
基于DDPG算法的变体飞行器自主变形决策
为什么彩虹是弧形的
山东邹平王家庄铜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分析
彩虹为什么是弧形的
浅析广东省阳山县大坪铅锌矿沙山仔区段Ⅱ号矿体连接问题
焦家金矿深部原生晕地球化学特征
含蚀变带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
非仿射参数依赖LPV模型的变体飞行器H∞控制
耀变体喷流高能电子谱的形成机制
天上的彩虹为什么总是呈现弧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