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职大学英语听说课程考核方式

2014-01-15毕春意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口语考核评估

毕春意

(鄂州职业大学,湖北鄂州436000)

引言

2006年《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明确指出,高职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目前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英语听说教学,对大学英语听说课程建设付出了实质性的行动,专门开设了英语听说课程,不少院校还建立了英语听说自主学习系统,但教学效果不明显,学生的听说能力依然很薄弱。究其原因,一方面高职院校听说教学课时有限;对听说测试重视不够,致使听力与口语测试只流于形,甚至没有对大学英语听说进行专门的考试等;另一方面学生存在很多诸如情感因素、母语干扰、基础较差等等主观原因。课程的教学效果需要评估手段来进行检验,有效、可靠的评价对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提高教学质量具有深刻的意义。

一、高职英语听说课程考核机制改革的必要性

大学英语听说课程一旦纳入正式的考试,就应该有与之相适应的考核方式,否则难已达到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目标。教育部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明确指出:教学评估分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两种。

1、观念误区

很多教师对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形成性评估就是以前的平时成绩,由教师根据学生出勤、课堂表现、平时作业的情况而定;终结性评估就是以前的标准化考试的卷面成绩。

2、比例失调

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形成性比例很小,一般不超过30%,终结性评估占比重较大,学生只要考前突击一下都能考出好成绩,这就导致学生的学习观念没有改变,仍然重视卷面成绩,重视书本知识,而忽视课后的自主学习。

3、重理论、轻实践

英语听说课程是一门理论实践课,其实践所占比例偏大,但目前高职的终结性考试对学生技能性的考核内容比重很少,甚至没有,考试仍以笔试为主,侧重考核学生对传授的听力技能知识和课本上听力材料的掌握程度,缺乏对学生的口语能力的考核。

4、重结果、轻过程

很多教师在期末总评分略低于及格分的情况下,为了提高通过率私自更改形成性评估的分数,人为地制造出合格成绩,这样最终成绩还是取决于终结性评价的试卷分数,久而久之,学生仍然不重视课内外学习过程的表现。

5、考核反馈缺乏

试卷分析是学期结束的一项重要任务,但针对试卷分析的结果,教师并没有深入研究,学生也只是知道一个分数,对自己失分的原因一无所知,缺乏试卷分析后的交流和信息反馈,因此考试仅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起到完善教学机制,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

没有科学有效的考核方式,大学英语听说课程教学的全面推进难以实施,因此,完善目前的考核方式势在必行。

二、终结性评估与形成性评估相结合的依据

终结性评估是对一个学段、一个学科教学的教育质量的评价,其目的是对学生阶段性学习的质量做出结论性评价[1]。目前大部分高职的终结性评价就是期中考试和期末标准化的试卷,而且很多高职院校已经取消了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就成了唯一的终结性评价标准。终结性评估是检验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且必要的手段,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缺乏真实性,很多平时不认真学习的学生只要考前“备考”了,或者通过其他渠道也能顺利通过考试,甚至会得到较理想的分数。

形成性评估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评价,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注重细节评估,能及时发现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利用形成性评价可以了解本身的缺陷、学生的学习困难以及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此作为完善提高教学质量的依据[2]。形成性评价能使教师有效地跟踪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得到学生及时的学习反馈,从而改进教学方法,使整个教学健康发展。

三、考核机制改革的构成

基于网络化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推进,大力主张课后自主学习,形成性评估对监督学生的自主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考核机制改革将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的比例由原来的3:7,调整为6:4。

1、终结性考核的构成

根据《教学要求》,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是高职大学英语教学的首要目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强调听说相结合的教学法,既可以缓解学生听音的疲劳感和厌烦感,同时还可以为学生创造真实的语境,提高学生对口语交际掌握的准确性和得体性。鉴于此,终结性评估的内容就不能仅仅依靠标准化的试卷,必须将听力与口语测试同时纳入考试范围,可占总评成绩的40%,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评价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能更为有效地促进高职英语教学改革。

口语测试按学期设计形式不同的任务,且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考试项目。第一学期教师应侧重训练学生的语音、语调等知识,口语测试可采用讲述或朗读等形式完成,测试学生对语音、语调的掌握程度及朗读的流利程度。第二学期,教师应侧重培养学生语言情境交际的能力,口语测试可采用交际测试法,以二人一组为单位进行。交际测试法是以Hymes的交际能力理论为基础的测试法。Hymes认为掌握一种语言的语法规则固然重要,但掌握将语言与语境特点联系起来的该文化所特有的语言使用规则更重要[3]。高职英语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实际交际能力,语言的运用必须有特定的情境,因此让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使用英语作为测试的重点,以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为背景设计各种不同的交际任务,这种考试才能真正测试出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参照下表:

考核项目第一学期终结性考核(40%)口语(20%)(任选一项目)听力(20%)第二学期口语(20%)(任选一项目)听力(20%)项目一:英文小故事(五分钟准备)项目二:朗读短文(二分钟准备)项目三:看词讲故事(三分钟准备)闭卷考试项目一:即兴口语话题(五分钟准备)项目二:即兴情境会话迎接客人、召开会议、接待病人、机场迎宾、酒店住宿、饭店点菜、宿舍的故事等(十分钟准备)闭卷考试

2、形成性评估的构成

形成性评估由出勤率、课堂表现、课后自主学习和模拟测试组成,占总评成绩的60%,参考如下:

考核项目考核内容 考核项目比例出勤率迟到、早退、旷课5%课堂表现参与程度、正确程度、创新程度20%完成进度、次数及质量课后自主学习期中测试 口语任务迟到或早退一次扣1分、四次以上不得分。无故旷课一次扣3分,两次此项为0分。积极参与,能正确回答问题并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给满分;不积极参与的不给分;积极参与,但回答准确率不高的,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酌情给分。完成情况优秀的给满分,其他根据完成情况,酌情给分;缺一次扣5分。十分制,教师制定详细的得分标准30%5%

四、考核机制改革对教师的要求

1、在新生的第一堂课上展示考核方式及具体内容,确保评价的顺利进行。

2、教师要有责任心。评价要公开、公平、公正,能够随时接受学生的查询。

3、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对于那些学习基础差,性格内向的学生,如果学习态度认真,学习兴趣较浓,但还是得不到满意的成绩,教师应该以鼓励为主,适当地调整形成性评估分数。

4、考核的内容应当注意各个学期听说技能内容的差异及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具体是第一学期要以学生基本的英语技能训练为主,第二学期应以学生的职场运用英语的技能为主。

5、终结性考核内容的设计不能一味追求学生的通过率,既要考查学生强项,也要考查弱项。

6、考核的详细记载在学期末公布,及时地向学生反馈信息,以便学生对照检查自身的不足。

结束语

评估系统改革旨在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其自信心,最终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通过采用新的考核方式,侧重于形成性评估,让学生认识到不仅要重视课内的表现,课外自主学习的表现更为重要。只有重视过程性考核才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通过课内外学习的结合,才能有效地提高英语听说能力。

[1] 孙静波.英语听说教学中形成性评价对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J].教育教学,2013(04)

[2] 孙静波.英语听说教学中形成性评价对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J].教育教学,2013(04)

[3] Hymes,D.H.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InJ.B.PrideandJ.Holmes,eds.Sociolinguistics.Harmondsworth: Penguin, 1972:93-269.

猜你喜欢

口语考核评估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酒中的口语诗
提高口语Level 让你语出惊人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口语对对碰
评估依据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
家庭年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