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个孩子都能好好吃饭
2014-01-14李丛
李丛
焦虑的妈妈
2012年5月,威威不到两岁,为了他的吃饭问题,我成了一名焦虑不已的妈妈。
那时候,几乎每顿饭都是一场战争——吃饭时,威威被固定在餐椅上,奶奶在左边喂一口菜,我在右边喂一口饭。威威夹在中间,嘴巴紧紧闭着,小脑袋一会儿扭到左边,一会儿扭到右边,拒绝送到嘴边的任何东西。一顿饭下来,他吃进嘴里的食物屈指可数,奶奶和我却累得够呛,桌上的饭菜早凉了,我们也没了吃饭的欲望。
这样的情形,几乎每顿饭都会发生。一到吃饭时间,我就不由自主地揣测:这顿饭威威会不会顺利张口?今天能吃多少?看到他吃了几口,就会稍微放松点儿。要是一口不吃,我的心情就会拧巴成一团。
我决心改变这样的状况,买了十几本“宝宝食谱”,还有教导“如何让孩子好好吃饭”之类的书。然而,用过各种温柔的办法,他还是不吃。软的不行我就来硬的,“你不吃就是你不饿,在规定的时间内不吃完,就收走!”结果到了晚上,威威饿得哇哇大哭,我不给他吃东西,他哭了1个小时,居然累得睡着了。那一刻,我又心疼又痛苦,觉得自己像个后妈。
享受吃饭
这种痛苦和纠结,促使我到处寻找方法,最终走进了“正面管教”家长课堂。
“正面管教”家长课堂有个父母帮助父母环节,那是我第一次在课堂上做角色扮演。我演威威,Elly和另一个学员演“威威奶奶”和“威威妈妈”(也就是我)。当“我”被两个大人夹在中间,一边伸过来一只手,逼迫着吃饭、吃菜,“我”的感觉坏极了:紧张、压抑、痛苦、无力。“我”的本能反应就是紧紧闭着嘴巴,扭转头,一口都不想吃。吃饭本来应该是一件轻松、快乐的事,但由于大人的紧张和焦虑,孩子完全感受不到吃饭的乐趣,又如何爱上吃饭呢?角色扮演让我一下子理解了我的孩子。
此后,在饭桌上,我不再盯着威威到底吃了几口饭,几口菜,而是把权利交给他,告诉他:“妈妈相信你可以自己照顾好自己,你想吃什么菜,可以告诉妈妈,妈妈夹给你。”我的责任是“提供营养丰富的饭菜”,吃与不吃,是孩子的权利。我不再催他吃饭,也不强迫他吃饭。开饭后,他吃他的,我吃我的,只要他说吃饱了,就可以不吃。我不会问“真的吃饱了吗”,也不会计较他到底吃了多少。有时候他中午吃得多,晚上就吃得少,也有可能昨天吃得多,今天吃得少。我相信,他的身体会告诉他,自己应该吃多少。
中国人非常讲究吃饭,饭桌常常是一家人交流与增进感情的场所,温馨、和谐。但现在大部分家庭,孩子成了一家人的中心,孩子感受到关注的同时,也增添了很多压力。自从实行“正面管教”以来,我跟老公改变了做法,吃饭时不再把全部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而是聊我们当天工作及生活中遇到的一些趣事,这样,每天的晚餐时光都散发着轻松、快乐的能量。当我们大人开始真正享受美食、享受家人相聚的温馨气氛时,孩子也渐渐学会了享受吃饭这件事。
吃饭是自己的事
除了以身作则,让威威感受到“吃饭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外,我还经常带威威一起买菜,做饭时让他帮我淘米或者洗菜,开饭前指挥他把碗筷摆好,吃完饭让他帮忙擦桌子和洗碗,做糕点时让他负责打鸡蛋液……他不再是一个需要别人围着他转的“中心”,而真正成为了家里的一分子,可以做出积极贡献的一分子。
不久之后,威威不仅不需要我喂了,还可以自己用筷子吃完一大碗面条,有时一顿饭吃得比我还多。以前挑食,所有的青菜剁得再碎,他都会一点点地挑出来,扔在桌子上不吃,现在居然可以大口大口吃整棵的上海青。2岁8个月上幼儿园小班,老师第一天就告诉我,威威是班上小朋友里吃饭最好的那个,不仅吃得快,而且从来都不剩饭,吃完饭还能再喝一碗汤。
这个过程漫长又艰辛,值得欣慰的是,因为我的改变,威威不再为别人吃饭,而是发展出了自律,知道吃饭是自己的事,不应该依赖他人。更重要的是,他能在这么小的年纪理解“独立、自己照顾好自己”——这将是他一辈子的财富。
(摘自《行之有效的正面管教工具》广东教育出版社 郭德鑫 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