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教育技术与作文教学创新

2014-01-14霍银根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4年26期
关键词:作文课写作水平教学法

霍银根

霍银根,教师,现居安徽当涂。

现代教育技术凭借其自身信息量大、使用方便快捷、交流灵活多元等优势顺利进驻初中作文教学课堂,成为学生获知写作知识与技巧、教师及时掌控学生写作水平等的重要渠道,为作文教学法有效性的创新和突破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实践可能。那么,教师如何巧借多媒体技术平台和网络资源之“东风”,顺利突破传统作文教学课的瓶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

一.一转二升,培养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作文教学法的创新意识

这里的“转”指的是教师要转变思想观念,要培养和形成吸收现代教育技术入作文教学法的创新意识,不能因循守旧,只抱着传统教学法畏惧革新带来的不适应;要转变以为现代教育技术和作文课堂的结合只是形而上的东西——黑板变白板,换汤不换药而已,教师给学生的指导往往流于走个过场,不注重电教化手段是否真正对学生的写作水平有实质性的提高。而文科出身的语文教师,尤其年纪稍长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掌握并不好,对简单的微机操作和现有课件的播放使用问题倒是不大,但对于深度一点的课件制作、网络教材编写、及时通过网络掌握学生写作水平和给予指导等就有些捉襟见肘了,这难免让新的作文教学法无法得到真正有效的展开。因此,对于语文教师来说,这“升”,即提升自我发展空间很有必要。所以教师要有时代感,要敢于接受创新事物和新的教学方法,要努力探索现代教育技术和作文教学法的融合方式。

二.三层架构,探索现代教育技术融入作文课的创新途径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作文课堂,可以搭建起由下而上的三层架构——情境熏陶型作文课、指导品鉴型作文课、评改能动型作文课,体现作文教学法的创新。

情境熏陶型作文课旨在给学生画面、声情方面的熏陶,掀起学生内心的涟漪,激活写作激情和创作欲望。比如说八年级教材上的一个写作话题《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探讨和平至上的主题。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资源给学生最直观的感受与认识,让战争的危害和恐怖清晰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的视听感受结合教师的适当点拨与指导,将会对作文主题的解读和写作突破点的捕捉大有裨益。感多,悟深,便有要说的欲望,由“不会说”变“说不完”, 而这“说”也从空洞变成了充实,言而有物,言之不尽了。

指导品鉴型作文课是架构在第一步的基础上的,是教学法的核心。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借助多媒体资源一步步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解读写作要求,循序渐进地掌握写作方法;另一方面教师指导学生课下借助网络资源搜集整理某一主题或话题的作文精品,在课堂上进行赏读,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教师以甄选的精品为例,观摩学习,教会学生如何品鉴作文,抓住作文“亮点”,如何学习文章写作技巧,找到文眼突破口,力求在师生共同学习探讨中进步。这样,学生摆脱了原先纯粹欣赏的“观摩者”的固定身份,而变成了主动性强的“参与者”的创新,学生的写作热情也得以高涨,教师传递给学生的写作技巧对其可说影响深远。

建立在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上的评改能动型作文课打破了原有的作文教学法的窠臼,不是在纸上见真章,而是更有效、立体、快捷地反馈在电脑屏幕上。学生在网络课程上完成作文,教师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写作进度和写作问题,能够及时地给予指导,给出评价。这样比纸质的来得更快、更有效、更能体现一对一的精神,让学生写作热情增温。

三.课下延伸,搭建网络资源与学生写作间的桥梁的创新方法

作文教学课堂能给学生以作文写法指导,但课堂的结束并非代表教师指导学生写作的结束。教师要展开课堂外的延伸,改变传统的课内写作单向训练的模式为课内训练加课外实践教学法互补的创新,引导学生学会合理运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实践,甄选、提炼、组织有意义的素材,为写作服务,鼓励学生能在有所发现和感悟的时候与教师及时联系、分享,教师给出合理点拨和正确指导。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现代教育技术对作文教学法的创新意义极大,但语文教师必须要明确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科学地使用与分配,忌讳多、滥、花哨、形式主义。综上所述,现代教育技术为初中作文教学法的创新提供了有利条件和技术支撑,而语文教师作为现代教育技术与作文教学的链接者,需要转变自身观念、积极提升自我,在探索这二者的融合上、在揣摩和实践更优秀的作文教学法上矢志不移地坚持到底,为优化语文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素质能力服务。

猜你喜欢

作文课写作水平教学法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如何提高中学生的写作水平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以说促写,提高写作水平
一堂有趣的作文课
提升小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方法
马老师上作文课
怎样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
作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