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大提琴——访青年大提琴演奏家王崇武
2014-01-14孟建军
本刊记者/孟建军
2003年某月的一天,一个中年妇女带着一个十四五岁的男孩从北京站下了火车后,四处向人打听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在哪里,这时人们发现男孩身后背着一把大提琴。原来,这是一位从甘肃来的母亲带着儿子报考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漫长的20多个小时的旅程,使得他们的脸上满是倦色。经过多方打听,他们辗转找到了新落成不久的中央音乐学院附中。
此时,距离考试只有十几天的时间,这个从甘肃兰州来的男孩能否考上音乐学院附中呢?
画面转到2009年12月的一天,第六届卡洛斯•普利埃多国际大提琴比赛在墨西哥举行。来自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大提琴专业四年级的学生王崇武经过一轮轮艰难的比赛,最终获得第三名和优胜奖。
童年的王崇武
王崇武是谁?他,就是当年那位从西北千里迢迢来投考中央音乐学院的孩子。
那天,他和妈妈来到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之后,到底发生了哪些故事?他是凭借什么优势进入中央音乐学院的呢?
舅父是我的启蒙老师
王崇武跟舅父合影
王崇武出生在兰州。四岁的时候,就被父母带到舅舅跟前学习大提琴。“我舅舅张天明是甘肃歌舞剧院首席大提琴。”王崇武坦言:其实小时候我不想拉琴,只是为了完成母亲的心愿。“母亲当年上山下乡,没有机会拉琴。正好舅舅是专业大提琴演奏家,跟舅舅学琴是近水楼台。”
在舅舅的精心培育下,王崇武从一个还没有大提琴高的孩子,逐渐成长为能像模像样运弓拉琴的少年,大提琴沉雄浑厚的旋律像血液一样注入到这个西北孩子的血脉里,使他对音乐逐渐充满了热爱与依恋。“舅父舅母对我的关爱,甚至超过对他们自己的孩子。”王崇武早在数年前曾参加了在上海举办的“东航杯”全国大提琴比赛,进入决赛的几乎是清一色的专业院校附中、附小的学生,而王崇武则是极少数能进入决赛的业余选手。虽然是一个业余大提琴演奏者,可他的专业技术和对音乐的感觉却一点也不输那些专业院校的学生。在强手如林的比赛中,王崇武最终获得优秀表演奖。平生第一次参加大提琴比赛,能捧回一尊奖杯,对于来自大西北的一个业余大提琴选手来说,是莫大的鼓励和鞭策。
参加东航杯全国大提琴比赛
巧遇恩师娜木拉
如果说当初学习大提琴是不情愿的话,到初二的时候,王崇武开始由衷地喜欢上了大提琴。他发誓要走专业道路,并打算考学,舅舅问他:你打算考哪个学校?王崇武一脸茫然。他对自己要考哪所音乐学院并不明确。后来听说舅舅同事的一个孩子考上了中央音乐学院,王崇武表示也想考这所学院。母亲为了凑假期,不停的加夜班,终于攒够了几个倒休,然后母子俩坐了20多个小时的硬座来到了北京。
下了火车之后,王崇武的妈妈带着他在北京站踟蹰,他们不知道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在什么地方。后来是一个警察告诉了王崇武去音乐学院附中的路线。来到刚落成不久的音乐学院附中新校区,王崇武看到这里的一切都感到非常新奇。保安拦住他们,问他们干嘛?王崇武的妈妈对保安说:“我们是来考学的。”保安说:“你们的主课老师怎么没让你早点报名呢,现在离考试只有十几天了。你的主课老师是谁?”“我舅舅。”王崇武说。
王崇武的妈妈对保安说:大哥,你看我们是从甘肃来的,能不能找任何一个老师给我们孩子听听,看看他的水平能不能考学?就在说话的当口,从楼上走来几位老师。保安指着刚开完会走出门来的几位老师说,那位就是大提琴学科主任娜木拉老师,你们可以问问她。王崇武和妈妈迎向娜老师,向她说明了情况,吐露了想考学的愿望。娜老师听王崇武妈妈说是从西北来的,便亲切地说:“我也是从西北来的,既然是这样,你们也别白跑一趟。你们下午去我家,我给这个孩子听听。”
王崇武跟恩师娜木拉合影
娜老师一席话,让王崇武和妈妈看到了希望。
“非典”既是灾难也是机会
那天下午,王崇武和妈妈到了娜老师家里,娜老师正在给一个学生上课。王崇武站在一旁听了那个学生拉琴后,自己都不敢拉了。但他又想:既然来了,又难得碰上这么好的大提琴老师,一定要珍惜这个机会,不管好与不好,也要拉给老师听听。一曲拉完,王崇武以为像时下的“中国好声音”似的,老师不转身就被pass了。他在忐忑之间,听到娜老师说话了:孩子,你来参加考试吧,还有十天时间。我觉得你准备的不错。娜老师从王崇武的音乐中,听出了音乐本应具备的纯净、清澈以及感动人心的力量。老师一句话令王崇武信心倍增。接下来的一句话又让王崇武的信心跌入谷底:你学过试唱练耳吗?王崇武傻眼了,他反问道:老师,啥叫试唱练耳?娜老师一听这话大跌眼镜。临近考试只有十天了,居然还不知道什么是试唱练耳,这样的考生基本就“没戏”了。娜木拉老师对王崇武的妈妈说,赶紧找个老师学吧。娜老师介绍了一个教视唱练耳的老师给他们,王崇武开始硬着头皮学起了试唱练耳。“别人背诵一个和弦,我却要背诵30个和弦。下课之后,我不耻下问,向比我小的同学学习。”王崇武说,当学到第五天的时候,“非典”袭来,很多计划都被打乱,中央音乐学院招生工作也被迫向后延期,王崇武和妈妈也不得不打道回府。临回家之前,教视唱练耳的老师给王崇武写了上百个和弦,让他回家去练。“非典”为王崇武赢得了学习的时间。回到兰州后,王崇武一家被重点隔离起来。被隔离的十五天,是王崇武拼命学习试唱练耳的十五天。“非典”风波结束之后,王崇武参加了音乐学院附中的招生考试,他以专业第一、文化课第一的成绩顺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从此成为娜木拉老师的学生。
一支琴弓横扫乐坛
从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毕业之后,王崇武顺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本科。因为他学习刻苦,各科成绩优异,获得9项国家与学院高等奖学金。大学毕业时,王崇武获得免试保送硕士研究生的荣誉。
在大学深造期间,王崇武先后获得第六届卡洛斯•普利埃多国际大提琴比赛第三名与最终优胜奖、第六届vc杯全国青少年专业大提琴比赛青年组第二名等多项专业比赛奖项;由他录制的大提琴作品共获得4项国际国内大提琴作品专项作曲比赛大奖。
谈到演出实践,王崇武说:“我当学生的时候,在学校领导、系领导和娜老师的安排下,我每个月的巡演就不下五六场。”这些演出实践,为王崇武积累了丰富的舞台演出经验。后来,王崇武成为中国音乐家代表团成员,多次参加为国家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其他多国首脑的重要演出。他曾多次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中共中央党校、国家大剧院、北京音乐厅以及Macedonian Opera and Ballet剧院、墨西哥大剧院、瓦尔纳中心剧院等国内外著名音乐厅演出。王崇武用他手中的一杆长弓,在中外乐坛画出一条条完美的弧度,也让中外观众记住了中国年轻演奏家的名字。如今,王崇武是亚洲爱乐乐团首席大提琴独奏,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中央民族乐团特邀大提琴独奏,江云爱心基金爱心大使。
难忘恩师悉心培养
在王崇武的成长过程中,有诸多老师的辛勤付出,尤其是娜木拉老师对其倾注的心血与汗水。
“娜木拉老师对待每一个学生都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充满了关爱。她买琴弦送给学生,借提琴、琴弓给学生用。”王崇武记得当初自己正在长身体,饭量很大,娜老师给他上完课后,让他叫来其他同学一起去吃饭,娜老师会点一桌子菜请这些学生吃。看着这些孩子津津有味地吃着饭,娜老师的笑容里充满了慈爱。“最让我难忘的是,在我去参加国际比赛的时候,娜老师身怀六甲,正在加拿大。医生让她在家静养不能坐飞机,否则有流产的危险。可是为了我能赛出好成绩,娜老师没有听医生的劝阻,执意乘坐飞机回到北京给我上课。主课上完后,她把我送上去墨西哥比赛的航班。”王崇武没有辜负老师的厚爱,以亚洲第一、世界第三名的成绩捧得那次比赛的大奖。
王崇武说,在学生眼里,娜老师是严师,更像慈母,她用自己的精神品格为她的学生哺乳。她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影响着每一个学生。
教学相长共同成长
在中央音乐学院这个学术氛围浓郁的音乐圣地,王崇武珍惜每一次近距离与大师学习的机会,他曾参加过宋涛、陈圆、司徒志文、王健、马友友等多位国际知名专家的大师班课程。每一位大师的人生经历和艺术感悟都深深影响着他。
2012年,王崇武研究生毕业后,鉴于他的突出表现,他被留校任教。让他深感欣慰的是,能与昔日教授自己的老师一起共事,既是对自己的鞭策,也为自己进一步学习创造了极好的机会。最开心的是,他还可以免费尽情阅览学校里的各类图书,不断为自己充电。
在中央音乐学院工作,王崇武深刻体会到教学相长的含义。教学生的同时,也从学生身上学到一些东西。“备课的时候,练习教学生的曲目,演出这些曲目的时候,就会有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这些东西是原来当学生时体会不到的。”他说。
回顾自己的艺术之路,王崇武感谢自己的舅舅无私的付出,感谢中央音乐学院附中那位热心的保安,更要感谢娜木拉老师。“没有他们,就没有我的今天。”王崇武充满感情地说:“可惜我还没有来得及报答我的舅舅,他就在我毕业的前一年不幸去世。”说起这些,王崇武十分伤感。
时至今日,年轻的王崇武活跃在演出与教学两条战线。作为特邀大提琴演奏家,他与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亚洲爱乐乐团、中国青年交响乐团、中国广播民族乐团、澳门中乐团、台北市立国乐团、中国青年民族乐团、重庆市歌剧院等众多乐团长期合作演出,演出遍及亚洲、欧洲、美洲、南美洲、非洲等地。同时作为特邀大提琴独奏,他先后参加了由文化部、教育部、财政部共同举办的《高雅艺术进校园》和《国家艺术院团优秀剧目展演》等大型音乐会百余场。
作为专业老师,王崇武像娜木拉老师当年对待他那样对待他的学生,他所指导的学生近年来多次获得国际、国内专业比赛奖项,一些优秀学生还获得了中央音乐学院本科专业保送免试的优秀成绩。
采访结束时,王崇武真诚地表示:我会像当年娜老师对待我一样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我也会把中央音乐学院这种良好的风气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