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歌手马条: 让好的音乐活在现场里
2014-01-14特别鸣谢采访场地提供一号爵士空间咖啡馆
本刊记者/满 源 (特别鸣谢采访场地提供:一号爵士空间咖啡馆)
马条简介:
1994年,北上京城,随后他的身影穿梭于北京各酒吧间。这一期间,马条创作了大量还原生活本真的作品。1999年,马条录制完成个人第一张作品集《傻女孩》。同年10月,马条签约华纳唱片。但因某些原因,此张唱片未能发行。
2004年4月,马条签约“太合麦田”。并为老狼、叶蓓等歌手创作了《时光的牧童》《秋雨》《无尽等待》等作品。
2005年,马条完成个人第二张音乐作品集《朋友来了》。其中包括《花儿》等属于马条的代表作品,既保留着浓郁的新疆音乐风格又有着西方摇滚乐的特征。
2006年,马条创作的《等待》被好友老狼的最新个人专辑收录,马条还参与了这首单曲的和声工作。
2007年,加入十三月音乐独立厂牌。
出版的专辑有:同名专辑《马条》、《你找对了地方》、《高手》等。
记者:请简单谈谈您的心路历程。您是从多大开始爱上吉他,开始弹琴的?
马条:我在上学的时候就很喜欢听音乐,但是不知道这些音乐都是什么乐器演奏出来的。长大后,我在克拉玛依的一家国企工作,我有时就会想,自己如此热爱音乐,就应该学一门乐器,充实一下自己无趣的生活。有一个机会让我接触到了吉他,结果我一接触上它就爱不释手,一下子就爱上了这门乐器。学习音乐,我基本属于半路出家,1994年才来到北京,专心学习吉他演奏。自打我真正学琴开始,就再也没停止过对吉他的热爱,之后我就一直定居北京发展。算起来,做音乐也做了20年了。
小时候听的都是港台那边的盒带,包括张帝、邓丽君等。等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听到了中国火、崔健、唐朝、黑豹等乐队的歌曲。后期这些音乐对我的刺激非常大,感觉特别对位,能听出来是真正发自内心的声音。从那以后,就一发不可收拾,对音乐的狂热程度也是愈演愈烈,那是一个我从喜欢到实际弹琴、模仿演奏的阶段。
记者:练琴时会不会遇到一些瓶颈,自己是如何突破的?
马条:瓶颈肯定会有的。我最早在新疆克拉玛依的时候,曾经组过一个乐队叫“穿山甲”,当时我负责主唱。有一天,我们乐队的吉他手交给了我几个和弦,我当时觉得太难了,什么时候才能弹得游刃有余呢?感觉自己不可能完成这个任务似的。后来我离开了新疆的这个乐队,只身来到北京,用自己身上不多的积蓄买了把吉他,自己没事就在租的房子里练琴。正好跟我合租的那个人会弹琴,他就教我和弦之间的关系,一下子就点醒了我!我发现原来音乐和数学还有关联,什么A到B是全音,就是吉他上的两个品,B到C就是半音关系,吉他上就是移一个品,再比如A7、A9等等这些,这不就是各种数学的转换吗!我一下子就学通了,基本上一夜之间就开了窍,吉他上的乐理知识就很快都掌握了。从此以后就再也不会漫无目的地乱弹琴了。当时一天要练上6个小时的吉他,手指头上布满了老茧。后来自己会扒歌了,自弹自唱,就高兴得不得了。当我真正创作出第一首原创作品的时候,那种兴奋和喜悦简直无法言表。
记者:您的创作阶段是基于吉他吗?谈谈自己的创作模式吧。
马条:是的。我写的所有的作品,几乎都离不开吉他,都是基于吉他来完成的。因为吉他会给我一个色彩。我弹几个和弦,它们会带给我一种感觉。比如有些会是很新疆的,和弦之间那种四度的关系一弹出来,就会带我进入那种旋律,我再跟着和弦来哼唱一些主线旋律,就会很和谐,然后填词,出来的歌曲就是带有新疆味道的歌曲。
国外的乐队我也有很多喜欢听的,包括涅槃乐队(Nirvana)的歌,他们的和弦不是按照传统和弦套路去走的,里面经常会出现一些降6、降7、降3等,出来的旋律很独特,也很美妙。我深受启发,当时也写了很多类似的歌曲。
此外,吉他带给我的冲击不仅仅是和弦而已,吉他的节奏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因为它的表现力相当丰富,我用吉他创作歌曲,也是会越来越得心应手。
记者:您曾说过自己不想去定义自己的音乐风格。在您的音乐里,是希望自己勇于尝试不同的风格,还是想要融合更多的元素?
马条:我不会排斥任何一种音乐风格,因为我们今天所玩的这些音乐形式,无论是民谣也好、摇滚也好、电子迷幻也好、佛拉门戈也罢,都是西方的音乐形式,都属于舶来品。如果说这些音乐形式是“肉”,那么我们自己就是“骨头”。我们怎么样把“肉”和“骨头”结合在一起,这才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如果你想成功地找到适合自己的东西,那么你一定要清楚你是哪里的人,你所在地方的文化根基是什么,你又是什么民族的,都有哪些自己民族的音乐,这些都应该值得探讨。我认为,你从小听到的音乐对你自己都是有辅助作用的。真正能够帮助做好自己音乐的是你拥有的最根源的文化,只有文化才能决定你到底需要的是什么。如果你想要搞音乐,想要搞好创作,就一定要把当地的文化结合进去。如果你不结合自己的文化,即便是你写出来的歌,似乎也和你的关联不大。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搞音乐的人,一定是想要突破自己的。你是搞民谣的,那么你一定也想玩玩电子、玩玩摇滚之类的,我觉得这个是不矛盾的。但是最终你并没有选择玩电子、玩摇滚,那是因为你觉得那种形式不是最适合你的,你会从你喜欢的一二三里,挑出一个最适合你的来表达自己。
我之所以不去定义自己的风格,是因为我觉得这些东西不是我自己所能定义的。我觉得这些都应该是那些搞文学、搞乐评的人士去做的工作。但其实,我作为一名创作歌手来说,我觉得自己什么歌都可以写,但是我会很清楚我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心里最真实的想法。我并不认为用木吉他写歌的人就不摇滚,有很多歌手就是一把吉他自弹自唱,但是他的歌曲的精神都非常摇滚。我觉得做音乐最重要的是用你的吉他和你的嗓子把心中想要表达的情感表达出来,我们只是把声音当做一种媒介,用声音的形式将我们的心声告知听众而已。所以,我觉得风格对于真正做音乐的人来说,一点都不重要。
记者:您曾获得“2011年第11届华语音乐传媒大奖”,获奖对您今后的音乐道路有什么益处?自己又有些什么感受?
马条:首先,我要感谢华语音乐传媒的评委们。当年我的那张专辑获得了两项大奖——最佳国语男歌手以及最佳专辑。事后我就在问评委,我这张专辑自己认为很一般,特别是我的唱,根本没有什么高难度,你们这样评选不矛盾吗?评委给了我坚定的回答,他说至少你是在用心做音乐,而且你做的音乐并没有考虑商业价值和其他人的感受,你只是做了你想做到的自己,这对于艺术来说,是最为难能可贵!如果你考虑太多,那么你肯定做不好音乐。那次的大奖确实给予了我更多的鼓励,也体现出了我做音乐的精神。从此我就有了信心,更加坚定了我自己要坚持的音乐道路。
音乐圈本来就这么大,很多朋友就都听到了这张唱片,也纷纷表示这张做得真是非常好。带给我最大的影响就是演出多了(笑),各大音乐节、各大活动,我和乐队都会参与演出。同时,我在演出的过程中又不断地丰富了自己的阅历。我认为,这是一种良性的循环,我受益真的是非常之大。
记者:谈谈自己的乐队吧。
马条:2009年,我录完第一张唱片时的乐队是非常完美的,由龙隆司职吉他手。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乐队其他人员特别忙,我的演出在当时也不是特别多,所以那一拨人就没能留到如今。当年我就狠下一条心,一定要组建一支自己的乐队。于是我就有了目前的这套阵容,我的贝斯手张继思、鼓手齐迹、电吉他手席子以及我本人负责吉他兼主唱。这几位成员虽然名气不是很大,但是音乐意识和技术功底都非常好,排练了一次后,我就决定用他们了。这套阵容从2010年一直沿用至今,合作非常完美。
记者:您认为乐队模式的演出和歌手放伴奏登台演出的区别在哪里?您对近年来的音乐演出市场怎么看?
马条:我觉得无论是电视节目上的演出还是户外的舞台表演,都应该以乐队的形式出现,音乐需要现场感。如果歌手只是依靠伴奏带,那么伴奏带会在幕后被修饰得非常好,确实歌手会非常省事省力就可以完成演出,但是这并不符合音乐本身的特质。音乐就应该在现场,通过一个乐队整体的合作来完成。一个真正的好乐队应该是在现场演出的音乐跟唱片里差之毫厘的,这才是衡量一支乐队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所以,我的每次演出,都会带着乐队前往。
如今咱们国内的音乐市场也是越来越好,各大音乐节、各种电视上的节目,现场乐队的形式都会很高频率的出现,这是个可喜的现象。而且现在越来越多的听众也会意识到,现场音乐带给人们的震撼是跟普通伴奏带出来的感觉截然不同的。我们在此也要呼吁一下,让越来越多的音乐相关从业者意识到这一点,让更多更优秀的乐手得到更多的尊重,让好的音乐活在现场里面。我认为未来音乐市场的前景一定会是大好的,是不可逆转的。
记者:作为创作型歌手,您认为学习一门乐器,对于歌手来说是不是很重要?
马条:我认为这是非常必要的!首先,任何乐器都有其相通性,你会了吉他,再去弹钢琴,可能难度就不会很大了,你会了笛子,再吹萨克斯,你也同样不会特别费力。这就叫触类旁通。通过乐器演奏出来的情绪、颜色,你就会理解为什么这段感情色彩是快乐的,这段是悲伤的。有的音乐你听到后就想跳动,那是因为它牵动了你某一根神经线。乐器是能够开发人体很多器官的一种很奇妙的器材。我觉得无论如何,搞音乐的人一定要会那么一两件乐器,来丰富自己的音乐素养,培养自己的音乐技能。
记者:谈谈您所代言的吉他吧。
马条:我最近代言了原声吉他SurfCity(瑟弗斯帝)。我家里其实已经有了各式各样的琴,包括一些价格不菲的国外知名品牌。但是SurfCity找我做代言时,我无意地弹了几下他们的琴,这一弹才发现,SurfCity的琴无论从做工、材质、手感和音色上,都非常好,而且我拿到手里演奏起来也很顺手,一点也不逊色于国外的大品牌。于是我就对SurfCity的吉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和SurfCity公司吉他产品部总监孙全武就说了下自己的想法,他就决定给我定做一把我个人签名款的SurfCity电箱吉他。我现在所参与的各大演出也会使用这把琴。我也在此对SurfCity公司表示感谢,这款琴绝对是性价比超高,物超所值。
记者:最后,给广大的吉他爱好者一些练琴和弹琴的建议吧。
马条:学琴,一定要从自己的爱好、兴趣出发,绝对不可强求。如果你对吉他没有任何兴趣,把学琴当成考级来看待,那么你是根本练不出来的。一定要先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再决定去学什么。只要你心里对吉他是充满了爱的,那么你就不会觉得初期的艰苦练习枯燥乏味,任何困难都阻止不了你。
后记:
就在本文发刊的前夕,11月22日晚,北京的麻雀瓦舍上演了一场火爆的音乐专场,这正是歌手马条及其乐队为音乐爱好者带来的视听盛宴。马条用他那真实的情感、投入的演奏与自然的嗓音征服着台下众多的乐迷。喜欢马条的人都知道,他就是如此这般的真实、朴素。他站在台上,只想用最真实的声音来证明自己,也以此来与能听懂他音乐的朋友共鸣。到场的观众也将最热烈的掌声与欢呼声一次又一次地献给了马条。这位混迹“音乐江湖”多年的老哥,无视匆匆岁月的流逝,无视功名利禄的诱惑,还在用他那一腔为音乐而生的热血尽情地释放着自己,燃烧着自己,证明着自己——让好的音乐存活于每一个音乐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