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微型企业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2014-01-13胡琳祝

科技致富向导 2013年24期
关键词:研究发展

胡琳祝

【摘 要】本文在分析了中小微型企业发展的重大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中小微型企业发展的现状,并通过对中小微型企业存在问题的探讨,具体提出促进中小微型企业创业发展的支持系统。

【关键词】中小微型企业;发展;研究

中小微型企业是一种企业雇员人数少、产权和经营权高度集中、产品服务种类单一、经营规模微小的企业组织,具有创业成本低、就业弹性空间较大、成果见快等诸多特点。中小微型企业一般分类是:农、林、牧、渔业营业收入5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工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5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房地产业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2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

1.中小微型企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1.1中小微型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促进就业、改善民生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是目前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我国国民经济要得到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小微型企业是其中重要的支撑部分。促进中小微型企业科学发展对我国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中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各地、各有关部门及各金融监管机构要将支持中小微型企业融资发展作为工作重点,积极组织并支持中小微型企业开展招商引资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中小微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争取央行在贷款规模方面更大力度支持中小微型企业,共度时艰,主动让利,切实减轻企业融资负担,帮助企业实现转型升级。

1.2发展中小微型企业是扩大就业的主要渠道

中小微型企业之所以成为扩大就业的主要渠道,主要原因在于中小微型企业的就业容量和就业弹性都要远远高于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而且创办中小微型企业所使用的资源更少,对环境的适用性更强,新中小微型企业创办速度更快,因此使得数目众多的中小微型企业在总量上提供社会的就业机会更多些。目前我国正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部分国有大中型企业为提升企业竞争力而普遍实施减员增效策略;工业因技术进步和现代化进程发展迅速,而不断从各行业中分离出数量庞大的剩余劳动力;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也日益提高,使我国农业的剩余劳动力数量也逐渐增多;由于高校扩招等问题,国内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紧张。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中小微型企业的大量创建对于促进我国就业与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意义就变得尤为突出。

1.3中小微型企业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

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表明,社会的和谐和经济的发展是相互依托、相辅相成的。数目众多的微型企业对缩小我国地区经济差距、突破“二元”社会经济结构以及促进社会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而从中小微型企业自身来看,多为由亲缘关系组成的中小微型企业,很容易形成强大的发展合力。而家庭式的管理可以迅速进行决策,搜集信息的成本相对较低,拥有价格方面的竞争优势,经营多变且比较灵活,从而可以获得相对较大的与大企业竞争的生存空间。微型企业生产的产品一般比较单一,批量小,而且大部分集中在大企业不愿涉足的领域,如手工艺品生产和服务行业。因此,中小微型企业在增加人们收入、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发展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4中小微型企业的发展是我国构建民生型政府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我国政府将民生工作摆在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上,如何解决好人民的就业问题是保障民生的重要指标之一。中小微型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易于被创业者接受,是解决就业的重要途径。因此,政府如何确保创业者开办的微型企业能够更好的发展,如何能够更好的构建中小微型企业的创业政策体系,便成了我国构建民生型政府的一项重要指标。

2.中小微型企业目前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

2.1政策体系不完善,面临用地困难

我国中小企业政策环境体系并没有系统建立,如工商、税务、信贷、培训等相对匮乏,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各种税、费负担较重。政府的税、费较高,据计算,中国企业与个体工商户税费负担比一般国家的企业要重50%左右。国家统计局2008年的普查数据表明,2007年公共管理部门与社会组织收费共有16,211亿,其中政府各部门收费12,685亿,主要是工商、质监等相关部门。企业税、费负担重,要交33%的所得税和附加税。如果是中小企业主,还需要交纳个人所得税,造成企业无力经营。有资料表明,2007年~2010年倒闭了170万个体户;2011年按照国家工商总局的统计,净倒闭了130万个企业。显然沉重的费税负担,阻碍了小企业的发展和就业机会的增加。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中小微型企业实力较弱。中小微型企业大多处于起步阶段,受资本金限制,大部分是租用土地或厂房,始终处于搬迁,无地可用的窘境,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其次,土地供应紧张。随着近年来中小微型企业的发展,对土地的需求越来越大,而土地供应量是有限的,国家严格的土地调控政策以及对大项目用地优先保障,使中小微型企业用地更加困难。最后,土地价格不断攀升。例如,重庆市开发区西区工业土地价格目前已达每亩28万元,比2008年上涨了1倍多。土地价格的不断攀升制约了中小微型企业扩大规模,增加投入,快速发展的步伐。

2.2中小微型企业资金短缺,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调查显示,2013年中小微型企业资金存在86%缺口,有企业表示资金短缺,企业发展主要靠自筹资金来维持,资金力量薄弱,因企业经营规模小,银行贷款额度有限,使企业感到银行抵押品要求过高,难以达到银行要求,加上银行贷款手续繁多,贷款利率和其他成本太高,融资渠道狭窄,缺少适宜的融资方式,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使多数企业无法进行技术改造和扩大生产规模,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小微企业的发展。而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中小微型企业本钱小、实力弱,往往不愿意在研发创新上投入更多资金,有比较严重的急功近利倾向,处于生产链的低端,仅仅做贴牌或低层次生产,不能摆脱“中国制造”的影子。因此创新创意发展不足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3产业层次总体水平不高,管理粗放有限

根据发展历程来看,大部分中小微型企业还带有个体经营的时代烙印,虽然在形式上具备了一个正式企业的架构,但在管理经营决策中容易出现家长式的“一言堂”,随意性情况严重;内部管理经验匮乏,财务制度和人事制度混乱。以劳动密集型、传统资源型行业为主,主要集中在铁矿采选、交通运输、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传统农业等行业领域。产业结构趋同, 创新能力不足; 富有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且权重较小。产业层析总体水平不高,管理粗放,影响了中小型企业发展的脚步。

2.4行政审批繁琐服务低效率,行业间缺乏诚信

近年来,各地通过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尤其是推行“三个缩减30%”和“两集中、两到位”,行政审批效率有所提高,发展环境更加优化,群众满意度得以提升。但是,一些地方仍然存在行政审批职能分散、程序复杂、周期较长、效率不高、服务不优等问题。因此,行政服务的低效率严重阻碍了我国中小微型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一些中小微型企业缺乏诚信,不仅体现在日常经营和产品质量方面,在纳税、贷款时体现得更加明显。一些中小微型企业有多套报表和账目,有些甚至是请专门的所谓“专家”编造的,与企业经营生产的实际情况大相径庭。虚假账目报表不仅严重影响税务、银行部门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价,同时也严重影响企业的社会形象。

2.5中小微型企业依赖性强,缺乏人才

长期以来我国生产要素价格低廉,中小微型企业习惯以低价战略赢得利润。但近年来原材料、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劳动者工资也水涨船高,而产品销售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不能大幅提高,导致企业利润很难维持,经营陷入困境。由于中小微型企业不能良好的解决人才落户、晋升、子女教育、未来发展等问题,高级人才不愿意仅仅为了一点高工资而来,即使来了也难以留住,人才的匮乏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小微企业不仅严重缺乏高级管理人才,连素质好的一般管理人员也相对缺乏。

3.中小微型企业的发展建议

3.1政府加强财政规范指导和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首先,市级财政部门每年根据市微企办确定的各区县(自治县)中小微型企业发展计划,安排扶持中小微型企业发展资金预算,将补助资金切块下达给各区县(自治县)财政部门。增加中小企业发展资金规模。充分发挥市级中小企业发展资金和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的支持引导作用,2012年将资金总规模由原来的1000万元增加到2000万元,以后再逐年增加。主要用于支持中小微型企业的技术创新、专业化生产、扩大出口、与大企业的协作配套、产业集群发展、中小微型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尚未设立县级中小企业发展资金和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的县(市、区),今年要依法设立;已经设立的要视财力增长逐年增加。其次,建立税收扶持政策。从中小微型企业成立的第二年起,财政部门根据企业上年实际缴纳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地方留存部分计算税收优惠财政补贴,补贴总额以中小微型企业获得的资本金补助资金等额为限。中小微型企业凭纳税证明和营业执照,向当地财政部门申请享受税收扶持政策。对上述税收优惠政策,由市税务部门出台操作性强的文件,认真贯彻执行。最后,实施融资担保扶持政策。中小微型企业可在开户银行申请微型企业创业扶持贷款,用于借款人生产经营所需的流动资金或固定资产购置,贷款额度不超过投资者投资金额的50%,贷款利率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贷款利率基准利率执行。中小微型企业创业扶持贷款期限为1—2年,并按有关规定享受财政贴息。中小微型企业申请创业扶持贷款,可由三峡担保公司或各区县(自治县)政府指定的当地专业担保公司提供担保。健全对融资性担保机构的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对融资性担保机构的监督管理,确保其依法依规经营,直接服务中小微企业。研究制定促进我省融资性担保行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实对符合条件的融资性担保企业的财税优惠政策。

3.2加快行业的诚信体系建设

通过构筑银企创“共赢”平台来实现行业的诚信体系建设。金融部门之所以对中小微型企业“惜贷”、“惧贷”,除有少数企业有弄虚作假等欺诈行为,更多的是一些中小微型企业经营者素质不高,管理能力差,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等所致。政府有关部门要积极鼓励和引导中小微型企业经营者从战略的高度重视企业信用体系的建设,同时加强对中小微型企业的培训和指导,尤其是抓好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培训,将诚信建设作为支持中小微型企业发展的重要抓手,为建设我市诚信体系打好基础。

3.3大力开展校企合作,实行人才战略

让各类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机构走进企业,了解企业需求。整合培训资源,鼓励校企合办、企业参股、企业投资等方式,以便企业和培训机构良性互动。整合各部门的培训工作,引导培训课程向我市有大量需求的产业工人倾斜。改造和完善一批教育培训机构,完善教学培训条件,建设一批能起示范和带动作用的产业培训基地。

3.4拓宽服务领域,不断满足中小微型企业的金融需求

一是积极引导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与各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工商联、企业家协会的联系沟通,了解企业需求,创新针对中小微型企业的金融产品,拓宽金融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二是加大市县(区)两级政府对融资性担保机构的扶持力度,扩大担保机构规模,为中小微型企业贷款提供有效支持。三是在加强监管,保证资金安全情况下,应逐步放宽小额贷款公司的审批限制,增加小额贷款公司数量。积极探讨在政府监管、引导下有序规划民间借贷发展,进而增加中小微型企业资金供应量。四是鼓励中小微型企业通过上市融资、私募股权融资等渠道解决资金问题,降低中小微型企业融资成本,拓宽中小微型企业融资渠道。

3.5引导中小微型企业自身营造企业魅力

一是企业应在用工方面制定长远计划,根据生产特点,合理制定全年用工计划,避免企业在用工淡季时员工大量流失,旺季时又招不到足够的人工。二是规范管理,减少职工流失。各企业要严格贯彻有关劳动就业政策,与员工签订规范性劳动合同,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员工薪酬待遇,保障和维护员工合法权益。三是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企业凝聚力。应对员工实行人性化关爱和贴心式管理,制定员工长远发展规划,进一步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幸福感和成就感;四是加大技改投入,提高用工效率。应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推进工艺创新、设备更新、技术改造,最大限度地降低对员工体力劳动的依赖度,逐步减少苦、脏、累、重岗位。

3.6引导中小微型企业转型升级

中小微型企业转型升级是由劳动密集型向科技节约型过渡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中小微型企业提高经营效率,降低经营成本、人工成本,减少单位产品原材料用量的有效手段,但中小微型企业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较为薄弱,要加大对中小微型企业的支持力度,一是政府要加大针对中小微型企业的科技投入,推动新技术、新成果向中小微型企业转化;二是社会科研机构、大中院校要加强与中小微型企业的沟通和合作,向中小微型企业开放实验室,降低收费,加大针对中小微型企业适用加工生产的产品研发,推动中小微型企业产品升级换代;三是加快我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整合并择优扶持一批为中小微型企业提供法律服务、财务审计、融资担保、项目咨询、产品检测、产品研发、管理培训等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中小微型企业健康发展。 [科]

【参考文献】

[1]何平.探析中小微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现状与对策.经济学,2012.

[2]陈永明,陈雯静.地方中小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3]李黎明,秦良州.中小企业如何提升核心竞争力.冲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

[4]袁光灿.完善重庆微型企业发展体系.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11.

[5]沈央珍.大力发展中小微型企业构建创业型就业模式.集团经济研究,2007.

猜你喜欢

研究发展
公司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