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基层农机技术普及的现状与发展探析

2014-01-13肖子亚

科技致富向导 2013年24期

肖子亚

【摘 要】农机技术作为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基础。当前我国基层农机技术的普及工作虽然得到了显著的成效和长足的发展,但是在普及工作中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根据当前农机技术普及的现状、问题提出农机技术普及的建议与对策,以期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关键词】基层农机技术;普及现状;发展探析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业现代化速度逐渐加快,基层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也逐渐建立,乡镇农机技术得到广泛普及。农业技术作为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基础,基层农机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推动、资金的保障、政策的扶持、制度的完善以及基层的推广。当前我国基层农机技术的普及工作虽然得到了显著的成效和长足的发展,但是在普及工作中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各种各样的问题,下面结合笔者多年经验,根据当前农机技术普及的现状,对其未来的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1.当前农机技术普及现状

1.1政策的大力扶持

随着对三农问题的高度关注,国家和各地方为了促进基层农机技术的普及推出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如农机购置补贴,使农业机械化水平得到提高,从而加快了基层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设立专门的经费保障基层农机技术的推广工作。同时还建立基层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成立农机站、配备专业人员,从组织架构上使农机技术普及工作得到完善。

1.2机械化水平提高

在科技的推动下,我国有多所科研院校和广大农业基层工作者对农机技术进行研究创新,为我国的农机技术飞速发展提供技术保障,使机械化作业水平显著提高,同时广大农民在农机技术推广的过程中也受益匪浅,不仅从繁重的农业作业中脱离出来,而且提高了作业速度和效率,经济收益不断增加。

1.3农机技术市场化

农机技术的市场化,使农民可以在农机市场自主的选择所需的农用机械,市场竞争、优化逐渐促进基层农机推广体系的不断完善。

2.基层农机技术普及的问题

2.1基层农机普及体系需要调整

农机市场的形成使农机推广部门已经不是市场的主体,原有的普及方式不再适应自由开放式的市场需求,专门的农机推广机构被融入农业服务中心的体系,农机推广的重视程度和力量有所减弱。从普及工作来看,农机技术的推广只重视生产流程,忽略了生产后的深加工,对于农作物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升还有待开发。农机市场也随着工作的重视角度,出现了市场脱节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2.2人员素质较低,队伍专业化不强

由于基层工作较为枯燥和艰苦、待遇不高,具有较高技术的专业人才不愿意从事此项工作,很难吸引人才。而在原有的农机推广人员中虽然经验丰富,有多年的实践经验,但是年龄大龄化较为严重,专业化技能较低,同时受到知识结构和年龄的影响,部分人员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慢,研究能力较弱,因此技术力量逐渐减退。在人员配置方面,很多地方配备2-3名工作人员,平均到各县、乡镇不足1人,队伍力量明显薄弱。

2.3农机普及方式不到位,机器与技术结合不紧密

在宣传方式上原有的推广工作大多停留在技术的介绍和说明,而没有实际的操作演示,农民对新技术和新工具存在一定的质疑,没有形成全面而深入的印象,因此对农机的接受速度较慢。部分农机推广只重视新技术、新农艺,而忽视了是否符合本地区的耕作方式或是农机的使用与农艺无法结合,不能充分发挥机械技术的科技性。

2.4保障经费不足,普及渠道不畅

虽然地方上设立了专项经费用于农机的推广和强农惠农工作,但是由于地方经济的限制,特别是贫困和偏远地区,经费严重不足。同时这些经费一般只够用于基层的推广活动,对地区的农机化新技术与新机具的引进、试验、维修维护、零配件供应、场地设置、基础设施建设、人员培训、工资待遇、研究深化等还远远不能满足。在农机普及的渠道方面,由于其受交通条件、自然环境、经济实力、配套设施的影响,很多基层地区普及渠道受限制,不能通过广播、电视、收音机、电话、网络、传真、宣传样册等渠道进行,只能通过口耳相传,因此严重影响推广的效率。

2.5农民对农机接受需要过程,普及工作缺少配合

由于农民文化水平偏低,信息较为闭塞,思想相对保守,对先进的技术与科学接受需要过程,同时由于农机的使用需要资金的投入,部分农民认为原有的耕作方式和人工劳作可以满足农业的耕作,农机投入会增加耕作成本,因此不希望在农机方面有过多的投入。基层工作人员对农机进行讲解和推广时,部分农民持有抵触心理,不配合宣传工作,因此造成推广工作的困难。

3.基层农机技术普及的建议与对策

3.1完善基层农机普及制度和服务体系

设定专门经费与人员对农机技术进行普及,扩大农机推广工作的服务范畴,建立广泛的服务体系,推动农业服务站的工作,争取政策与资金支持。建立高效、先进的农机推广制度,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的需求为发展方向,基层人员推动农机市场的发展,协调农民与农机市场之间的关系,促进农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3.2提高农机人员素质,做好团队建设

一方面要吸引优秀的专业人才,要做到吸的来、留得住、用的好,促进新人带动农机技术普及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对于原有的工作人员应加强培训,定期组织学习,鼓励有经验的工作人员去先进的地区学习,提高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开阔眼界。同时还要加强团队建设,根据基层服务面积、涉及范围、人口总量、工作难度增加人员,将工作面拓宽,深入农村和农民中去,使农机技术普及真正发挥作用。

3.3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

对于普及推广方式,基层工作人员应多种方式结合推广,一方面要对新机器和新技术进行演示,让农民在实践中体会到农机技术带来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时要对先进技术进行了解判断是否适宜地区推广,是否在某些方面需要改进和优化整合。基层工作人员还应加强技术研究的水平,在实践中总结,在理论中升华,研究出更适宜的农用工具与技术。

3.4保障经费,拓宽渠道,建立普及网络

确保基层农机普及工作所需的基本经费,促进正常工作运转。拓宽普及渠道,充分利用现代通讯工具,加强宣传、组织农民学习并寻找切入点,用更容易接受的方式使农民对了解科技现代化带来的好处,建立农机技术普及网络。 [科]

【参考文献】

[1]陈群凤.基层农机技术普及的现状与发展探析[J].福建农机,2012:(12).

[2]张德春.关于深化基层农机技术推广体系改革的思考[J].云南农业,2009:(5).

[3]谭铁安.让基层农机技术培训赶上现代农机发展步伐[J].中国农机监理,2009:(9).

[4]叶财清,文公春,戴广稳.加强基层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积极促进现代农业发展[J].吉林农业,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