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开《救火英雄》真面目:2014开年有此幸甚
2014-01-13倚帆
倚帆
外衣 类型杂糅之完美范本
元素1
灾难片的时间急迫
说《救火英雄》运用了灾难片的元素一点没错,人们常说火灾火灾,救火即是救灾。说《救火英雄》完全是灾难片也不准确,该片并没有把重心从头至尾地放在灾难性的刻画上,在铺设了一个灾难片的大格局后,更多是在救火队员之间建立一种深刻的人物关系,在消防员的视角之上描绘火灾,从而抛出疑问“救火还是救人”。
故事发生的时间选在平安夜,也更加凸显了灾难片的元素,在度过新年的节日里,引发一场事故,很容易调动起观众的紧张感和同情心,这也给影片后续的情节铺设了可供延展叙事的底子,比如消防队员很多人在休假人手不够,全港大堵车造成援救滞后等等,由于观众依然进入灾难片的模式,对这些惯用的桥段接受起来也比较容易。
元素2
惊悚片的危机铺垫
在灾难片的底子已经打好的基础上,惊悚感的营造是必不可少的跟进。《救火英雄》的惊悚营造讲究一个“慢”字,在对危机事件的关头上,融入了消防队上下级之间的权力斗争,戏里的争斗并不影响观众对已展示出的隐患那一颗悬着的心,即使影片采取“慢”手法,更是让观众变得焦急。而在另一条叙事线上,电厂里来自内地工程师和香港总管之间的意见斗争,也让“如何选择”这个剧情转折点吊着观众的胃口。
以往的灾难片中习惯在视觉上进行一些营造惊悚的视觉轰炸,《救火英雄》没有采取这样的方法,先从人际关系开始着手,铺垫了各种危机和可以联想到的隐患,先建立心理惊悚再到视觉惊悚,稳扎稳打,慢中有精彩。
元素3
动作片的专业展示
动作片一向是港片导演擅长的,在表现救火题材的题材中,在救火的场景之下营救的手法通常都会被强烈的视觉特效掩盖。《救火英雄》虽然在后期特效上下足了工夫,在营救行动的呈现上也尽可能呈现出了很好的身手展示。在已经被火烧得处处塌陷的电厂内,消防队员们搭建一座架空的天梯,帮助民众们依次高难度地走过,十足的动作片架势,任达华用自己的身体搭的一座人肉梯,也很有技术难度,堪称杂技水准。在连有防火装备的消防员自身难保的情况下,这种逃生式营救和自救,让消防员的专业技术培训,成为具有动作片营救的一种逃生展示,也是一种在死亡面前生命力与工作职责的顽强展现。
细腻的兄弟情
老港片中的传统就是兄弟情的建立,导演郭子健作为香港人,在《救火英雄》这种本可以以视觉系为主打的类型片中,仍旧花很重的笔墨渲染了一笔浓浓的兄弟情。这种兄弟情并非像陈木胜的《扫毒》那样一把鼻涕一把泪,也没有山盟海誓,反而是在重重误解和半推半就的信任中展开和推进。
一班兄弟在一起共事,既是出生入死的兄弟,又无法避免同事中因为升职和赏功带来的勾心斗角。在勾心斗角这个层面,导演用了极其男人的表达方式,用眼神表达心有芥蒂,用嘴巴的沉默来进行一种无声抗议。被误解了的友情是在火场中得到化解的。男人间的消解误会在于行动,也借助了一些小道具的运用。香烟、申请表,甚至最后一班消防兄弟在镜头前留影时,都不忘摆上已故同事的两顶安全帽,小道具代替了喋喋不休的情感话唠。
内核 你确定你看懂这部电影了?
第1层
内地与香港矛盾
依赖与歧视的矛盾立场
内地与香港的矛盾在《救火英雄》中贯穿始终。消防队里胡军饰演的来自内地的同事,以及白冰饰演的发电场中来自内地的总工程师,让火灾现场和救火团队中都有内地人存在,这让内地的技术以及内地的普通话在影片中承担起了特殊的作用。前者是凸显内地与香港合作,后者胡军半普通话半粤语的口音则似乎是埋伏着一个个笑点。华语影片中通常都会有“高大全”的形象塑造,在这样的语境中,对“中央”内地的描绘还是很正面的,比如胡军和快退休的“培总”任达华比赛体能,结果是胡军胜出,而且胡军的业务能力在消防队中属于“标兵”型,他在救火行动中完成了许多高难度的营救。在事故发生地发电厂这边,来自内地的总工程师和香港主管这边却是打得水火不容,而内地总工程师一直主张要换掉的燃气管道生产自内地,这似乎也蕴含着对内地生产品质量的一种见解,这似乎侧面反映着内地与香港之间复杂的关系。
同时,内地与香港观念的差异似乎也能从片中的一些细节体现出来。电厂香港主管明知有隐患视而不见的原因在于,平安夜不能“有事”,而平安夜和圣诞节在内地却不是传统节日。在逃生的时候,电厂的内地员工似乎也比港人表现得勇敢,果然还是得向“中央”靠拢啊。
第2层
体制质疑
条例越来越繁复,能做的越来越少
片中有许多处提及了体制,一是消防部门的体制,一是供电系统的体制,单在这一方面,《救火英雄》像极了《寒战》。
所有的事故都是事出有因,在电厂这边如果是多指向“内地与香港的矛盾”的话,那消防体系则表达了导演的质疑,可以这么说,电影里所有的人都被一个条条框框所牵扯,电影里的安志杰,他一心所想的只是“不能犯错”,而这个错,却并非是救人救火之类,而是违反条例,他是典型的升职型代表,如果违反了条例规定,这就意味着他升职的机会大大降低。
关于这些条规,其实之前的港片里也有,只是弱化了,成龙的《警察故事》里每次立功都会同时受到处分,这是喜剧的表达,但现实生活中,恐怕没有人将这样的事当做喜剧来看,这会影响你一生的进退。
第3层
社会理想
他们是社会中坚,他们的犹豫和奋斗
《救火英雄》因其对人物关系的生动刻画,又可以看做是一个讲述青年的消防队员们如何超越自己、创造自己、肯定自己的励志故事。片中主要人物除了胡军和任达华两个人比较年长外,谢霆锋和余文乐都属于三十岁上下的年轻人,正是目前社会上的中坚力量,影片中人物所呈现出的那种对自身和职业的思考,以及职业所需忽略了女友和家人“工作狂”的拼搏,正是一种朝气的体现,也是一种社会责任感的正能量彰显。香港公共体系的价值也在这些年轻人身上得到了正面的传达,甚至在表达面临已知的那场牺牲小我解救更多人的吸烟戏中,这种临时灾难前的情绪除去悲壮之外,都有一种为理想献身的朝气。
在影片所刻画的几个消防队员中,话最多的胡军有一句让人印象深刻的台词:“不要相信在烟雾中你看到的”,言外之意就是要战胜自己的幻觉。不过导演巧妙地没有在影片中顺理成章地呈现出这种幻觉,你也可以理解为这种幻觉是心魔,总而言之,正能量和励志就对了。
第4层
世界观
你所看到的世界究竟是不是真的?
谢霆锋是选择性认识世界的代表,最先的一场失误决策他选择了逃避与遗忘,走出审讯室后,余文乐的话语更坚定了之后“误解”的心态,他“选择”了敌视安志杰并不愿意与之对话的方式以使自己的逻辑得以顺畅,对上司的意见言听计,没有自己的主见,这是逃避的一种。“在火场中,不要相信在迷雾中你看到的”,这是胡军对他说的,侧面却解释了这样的困境——你对世界的认识究竟是不是真实的,上司的意外死亡,好搭档儿子的被困,他最后选择牺牲自己,拯救他人,在火中死去,从更深层次的人物解读来说,他的死只是因为他选择了活在他认为所美好的世界里,外面的世界已凋零,这似乎是导演一种悲观的心态。
那场引发爆破前点燃时的慢动作和配乐,以及出现已经牺牲的两位同事坐在他身边一同抽烟不语的画面,这种无声的幻想出来的交流在放慢的镜头中,诠释了所有的感情,也将人对世界看法的改变过程融进了这种无声的表达中。
归原 郭子健的血脉与作者痕迹
杂糅
郭子健向来喜欢尝试类型杂糅,《野·良犬》用警匪片形式讲边缘社会伦常,《打擂台》用功夫片方式拍青春片,哪怕在星爷烙印深刻的《西游降魔篇》里,依然混入他感兴趣的游戏、动漫元素。《救火英雄》里数段火场戏,为了突出黑暗中的浓烟才是真正危险所在,让外在的黑烟与消防员心中的“黑烟”呼应契合,郭子健更是用上拍恐怖片的方式,让黑烟从四面八方压迫而来,营造压抑诡秘氛围。此外,开场不久插入成龙以超人形象上演的消防员宣传片,更被消防员们顺带调侃了下《警察故事》——恰巧的是后者的同系列片子也在同期上映,可算神来之笔。
黑暗
黑暗调调也是郭子健的某种“坚持”,《青苔》就涉及深水埗罪恶世界每个人的黑暗命运,《西游降魔篇》也因黑暗惊悚情节场面被吐槽,据说他今年要和甄子丹合作的《九龙城寨》,也将呈现边缘社会龙蛇混杂的一面。这次《救火英雄》虽然很容易被与几个月前的《逃出生天》比较,两者同为灾难片但指向完全不同:后者是明晃晃的救灾脱险,前者实质是指向人性和心理,突出消防员也有恐惧与阴暗面。而无论谢霆锋与安志杰的职场暗斗,还是与余文乐的兄弟心结,因各自的心理视角错位而或陷于灰色地带,留有颇大解读空间。
言志
在类型外壳下,郭子健似乎从未放弃在每部片子中输出自己的价值观。比如《野·良犬》的孤星血泪人间仍有温情,《打擂台》中“不打不会输,打,就要赢”,到这次《救火英雄》更是屡屡飙出“浓烟”哲学金句。
港味
郭子健作品的“港味”向来浓厚,——虽然“港味”具体化难以穷尽,但比如《打擂台》主题的隐喻港人、电影人精神的主题,比如《青苔》、《野·良犬》设于香港旧区的地域背景,而《打擂台》、《救火英雄》的血气、人情味就更属此类。另外,郭子健选用演员组合也是港味重要体现,比如《打擂台》的梁小龙、陈观泰、泰迪罗宾、邵音音,又比如这次《救火英雄》中为谢霆锋、余文乐等中青代演员压阵的任达华、廖启智——这些香港老戏骨的语气、节奏,与其他人对戏所形成的完整氛围,都构成了港片特有的完整场域。
endprint